开创中原新局面

作者:    发布时间:2015-04-01    来源:中国共产党历史网
分享到 :

    为了巩固和发展战略进攻的胜利成果,1948年上半年,根据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部署,人民解放军继续执行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的方针,在各战场相继展开新的强大攻势。国民党统治集团为保住现有区域,并阻止解放军向长江以南挺进,决心采取尽可能坚守东北和华北,争取中原,大力经营华南、西南和台湾的方针,实行所谓“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总体战和分区防御,继续与人民为敌。

  1947年秋,刘邓、陈粟、陈谢三路大军在中原地区相继展开,把战线由黄河南北推进到长江北岸,对国民党军队的战略后方形成严重的威胁。国民党统治集团既怕解放军在中原立足生根,更怕解放军渡江南进或越大巴山进入四川,因此,他们把中原作为重点战场,集中大量兵力同解放军进行争夺。这时,国民党军队在多处战场已经失去战略上的主动地位,但在中原战场还占有一定的优势。它把作战重点放在大别山区,企图阻止解放军在此建立根据地,以巩固长江防线,确保江南统治区的安全。

  这时,中原三路解放军的处境还很困难,特别是进入大别山地区的刘邓大军,同围攻它的国民党军队的作战异常艰苦。为打破这种僵持局面,中共中央于1948年1月下旬决定,以中原的一部分部队继续向长江以南挺进,以便调动和分散在中原占优势的国民党军队,然后集中留在中原战场的解放军逐批歼敌。具体设想是:由粟裕率领华东野战军三个纵队做渡江南进的准备,以此吸引20个至30个旅的国民党军队回防江南,减轻中原战场的压力。2月,中共中央指示刘邓大军主力转出大别山地区,由刘、邓统一指挥陈谢部队、陈(士榘)唐(亮)兵团,在淮河、汉水、陇海路、津浦路之间机动,打中等规模的歼灭战。3月,陈唐兵团主力并陈谢部队乘在河南的胡宗南部抽兵驰援西北战场的机会,攻克洛阳,全歼守敌1.9万余人。5月2日至17日,陈谢部队和华东野战军第十纵队发起宛(即南阳)西战役,歼灭宛西各县颇有实力的国民党地方团队和一部分国民党正规军共2.1万余人。洛阳、宛西战役的胜利,在较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原战场的形势,扩大和巩固了平汉路以西的根据地。

  5月9日,中共中央决定加强在1947年5月成立的中原局,以邓小平任第一书记,陈毅任第二书记,邓子恢任第三书记;并决定成立中原军区,刘邓大军及陈谢部队统一改为中原野战军,刘伯承任中原军区及中原野战军司令员,邓小平任政治委员,陈毅任中原军区第一副司令员(仍兼任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和政治委员,稍后,决定粟裕为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和代政治委员)。

  在此之前的4月中旬,率部在濮阳地区休整的粟裕,周密地分析中原战场形势的变化,权衡渡江南进的利弊,认为三个纵队渡江以后不一定能吸引国民党军队的几支精锐部队回防,反而会分散自身的兵力,同时,中原战场的形势已有可能打较大规模的歼灭战,因此不如继续留在中原会同中原各部作战为好。他就此向中央提出建议。中央经过仔细研究讨论,接受了粟裕关于暂缓渡江的建议。

  6月中旬至7月初,粟裕率华东野战军主力,在中原野战军主力的配合下,进行豫东战役(亦称开封、睢杞战役)。6月17日至22日,首先攻克河南省会开封。这是解放军在关内第一次攻克省会城市,在国民党内引起很大震动。刚刚就任“总统”的蒋介石,为挽回不利局面,亲临开封上空督战,并先后调集三个兵团驰援。解放军为在运动中大量歼敌,于6月26日主动撤出开封。6月27日至7月2日,解放军集中优势兵力在睢县、杞县地区歼灭区寿年兵团部及整编第七十五师等部。接着又于7月3日至6日,向东迎击经徐州来援的黄百韬兵团,歼其一部。中原野战军则坚决阻击国民党军队三个兵团自平汉路北上的增援,有力地配合了华东野战军的作战。豫东战役共歼敌9万余人,俘敌兵团司令官区寿年。这是解放军在外线进行的包括城市攻坚战和运动战在内的规模大、时间长的一次大兵团作战。这一战役的胜利,改变了中原战场的战略态势,打乱了国民党军队在这个重要战场的防御体系,为不久后进行的济南战役和淮海决战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7月2日至16日,在豫东战役取得胜利的同时,中原野战军一部乘势攻克鄂豫陕川要冲襄阳、樊城,歼灭国民党军队2.1万余人,俘虏第十五绥靖区司令官康泽。这一战役的胜利,形成了对国民党军队长江防线和大巴山防线的严重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