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沈战役

作者:    发布时间:2015-04-15    来源:中国共产党历史网
分享到 :

    1948年秋,东北战场上敌我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东北解放区已拥有该地区97%以上的土地和86%以上的人口,并控制95%的铁路线。东北野战军经过休整补充,到1948年8月止,拥有约70万人,另有地方部队33万人,并有一支颇具威力的炮兵部队。国民党军队虽仍有55万人,但被分割在长春、沈阳、锦州等孤立的地区内。由于北宁铁路若干地段和营口为解放军所控制,长春、沈阳的国民党军队通向关内的交通已被切断,补给全靠空运,物资供应不能满足需要,处于十分困难的境地。在全国各战场中,东北战场的形势对人民解放军最为有利,已经具备进行战略决战的基本条件。

  1948年春,即东北野战军的冬季攻势临近结束时,蒋介石曾设想放弃沈阳,打通北宁线,将主力撤往锦州,伺机转用于华北、华中,但又顾虑这样将在政治上、军事上造成严重后果,因而迟疑未决。最后蒋介石仍决定固守东北,以利于巩固华北,并决定采用“集中兵力,重点守备,确保沈阳、锦州、长春,相机打通北宁路”的方针。其具体部署是:以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第一兵团司令官郑洞国率2个军6个师共10万人防守长春,牵制东北野战军部分主力;以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锦州指挥所主任范汉杰率4个军14个师共15万人,防守义县至山海关一线,重点为锦州、锦西地区,以确保同关内的陆、海联系;以东北“剿总”总司令卫立煌率8个军24个师共30万人,防守沈阳及其附近地区,作为防御中枢,以确保沈阳,支援长春、锦州。

  中共中央军委根据东北国民党军队有可能撤退的情况,曾于1948年2月7日致电东北野战军,提出下一步作战应考虑以主力转至北宁线,截断敌军由陆上撤退的通路,封闭敌军在东北加以各个歼灭的战略设想。9月7日,中央军委进而确定东北野战军南下后的攻击重点应指向北宁路上的重镇锦州,“而置长春、沈阳两敌于不顾,并准备在打锦州时歼灭可能由长、沈援锦之敌”,确立打“前所未有的大歼灭战的决心”毛泽东:《关于辽沈战役的作战方针》(1948年9月、10月),《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35、1336页。。中央军委一再指出,攻占锦州是东北“整个战局的关键”。东北野战军司令员林彪在此前后长达半年多的时间内,强调南下北宁路作战困难,徘徊犹豫于攻锦、攻长之间,甚至在辽沈战役发起后20天,部队已兵临锦州城下的关键时刻,仍然提出或继续打锦州、或回师打长春的建议。直到10月3日,林彪才致电中央军委,放弃打长春的想法,最终定下“仍攻锦州”的决心,并为此调整部署,把主要兵力配置于锦州方面。10月4日,中央军委复电林彪等东北野战军领导人,指出:“你们决心攻锦州,甚好甚慰。”“在此以前我们和你们之间的一切不同意见,现在都没有了。希望你们按照你们三日九时电的部署,大胆放手和坚持地实施。”《军委关于接受平分兵力的教训迅速攻打锦州给林彪等的指示》(1948年10月4日),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7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373-374页。由此,辽沈战役才真正形成具有战略决战性质的大歼灭战。

  辽沈战役是9月12日在北宁路打响的。蒋介石深感形势严重,于9月30日飞抵北平,10月2日又飞到沈阳,同傅作义、卫立煌商讨对策,决定从华北及山东紧急海运7个师到葫芦岛,会同锦西、葫芦岛原有的4个师共11个师组成“东进兵团”,自锦西增援锦州;从沈阳抽出5个军11个师组成“西进兵团”,自沈阳西进援锦。东北野战军在定下攻锦的决心后,其5个纵队及炮兵纵队主力共约25万人,在司令员林彪、政治委员罗荣桓的指挥下,于10月9日发起锦州外围作战。10月10日,国民党军“东进兵团”开始出援,并猛攻自锦西通往锦州的要隘塔山。东北野战军预先设置在塔山地区的两个纵队进行顽强阻击,鏖战六昼夜,打垮国民党军队的数十次冲击,成功地阻止了它的东进。其“西进兵团”也同时出动,在遭到解放军三个纵队的阻击后,逗留于彰武、新立屯一带,未敢继续南进。这样,就为解放军攻锦部队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东北野战军于10月13日肃清锦州外围守军后,14日开始攻城。经过31小时的激战,于15日攻克该城,全歼守军10万余人,俘东北“剿总”副总司令范汉杰。

  就在攻克锦州的当天,蒋介石又飞抵沈阳,严令长春国民党守军向沈阳突围。但经长期争取的国民党守军第六十军军长曾泽生于10月17日率部起义。接着,新七军于19日投诚。10月21日,东北“剿总”副总司令郑洞国率残部放下武器。长春宣告和平解放。

  10月18日,蒋介石携徐州“剿总”副总司令杜聿明第三次飞赴沈阳,企图挽救东北全军即将覆没的命运。他命令锦西的“东进兵团”继续北进;命令徘徊于彰武、新立屯地区的“西进兵团”立即南进,企图南北夹击,“规复锦州”,然后掩护沈阳的国民党军队经北宁路撤入关内;另以一个军南下抢占营口,以控制从海上撤退的通路。他任命杜聿明为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冀热辽边区司令官,指挥这一总撤退行动。中共中央军委得到这一情报后,立即批准林彪、罗荣桓、刘亚楼提出的建议,决定放弃攻打锦西、葫芦岛的计划,而将廖耀湘的“西进兵团”诱至新立屯、黑山地区予以围歼。据此,东北野战军一面在黑山、大虎山一带坚决阻击和迟滞南进的廖兵团,一面令攻锦主力部队立即回师,隐蔽地向新立屯、黑山地区急进,从两侧包围敌人。黑山、大虎山阻击部队经过五天浴血奋战,胜利地阻止了廖兵团的前进。而东北野战军主力自锦州地区星夜回师,于10月26日完成对廖兵团的合围和分割。经过两天的猛烈攻击,至28日全歼该兵团10万人,其中包括号称国民党军队“五大主力”中的两支即新一军主力和新六军全部,俘兵团司令官廖耀湘。

  廖耀湘兵团被歼后,卫立煌奉命从沈阳乘飞机逃走。东北野战军乘胜迅速分多路向沈阳、营口猛追疾进,于11月2日占领沈阳、营口。辽沈战役至此胜利结束。11月9日,锦西、葫芦岛的国民党军队随杜聿明从海上逃跑。东北全境解放。

  在辽沈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国民党精锐部队47.2万余人。加上这期间在其他各个战场的胜利,1948年7月至11月,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国民党军队100万人,使其总兵力下降到290万人;人民解放军则增加到310万人。至此,人民解放军不但在质量上占有优势,而且在数量上也取得优势。这样,就使中国的军事形势达到一个新的转折点,改变了长期以来敌强我弱、敌优我劣的基本格局。由于辽沈战役的胜利,近百万人的东北野战军成了全国战局中一支强大的战略预备队。随着它投入关内其他战场,必将加速革命战争的胜利。11月14日,毛泽东在《中国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一文中指出:“现在看来,只需从现时起,再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就可能将国民党反动政府从根本上打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