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改革在全国的基本完成

作者:    发布时间:2015-11-20    来源:中国共产党历史网
分享到 :

到1952年底,除一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及台湾省外,广大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基本完成。连同老解放区,完成土地改革地区的农业人口已占全国农业人口总数的90%以上。在整个土地改革中,共没收征收了约7亿亩(约合4700万公顷)的土地,并将这些土地分给了约3亿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免除了土地改革以前农民每年给地主交纳的高达3000万吨以上粮食的地租。获得经济利益的农民约占农业人口的60%到70%。

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农村的土地占有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占农村人口92.1%的贫农、中农,占有全部耕地的91.4%;原来占农村人口7.9%的地主富农,只占有全部耕地的8.6%。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所有制被彻底废除,“耕者有其田”的理想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变成了现实,长期被束缚的农村生产力获得了历史性的大解放。土地改革中,广大农民不仅获得了土地,还分得大批其他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计有耕畜296万头、农具3944万件、房屋3795万间、粮食100多亿斤。这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经济补偿,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亿万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人民政府从经济上对翻身农民给予扶持,实行一系列有利于促进农业生产的政策措施。广大农民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普遍添置了耕畜、水车及新式农具,改善和扩大自己的经营,掀起了群众性的生产热潮。

随着土地改革的逐步完成,粮食、棉花、油料等主要农产品的产量逐年增加。1951年比1950年分别增长8.7%、48.8%、22.4%,1952年又比1951年分别增长14.1%、26.5%、12.5%,充分显示了土地制度的改革对解放生产力、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的巨大推动作用,并直接促进了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包括农业税的大幅度增长,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和发展起了重大作用。

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农民收入普遍增加,生活明显改善。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后的1953年,农民净货币收入比1949年增长123.6%,每人平均净货币收入增长111.4%。农民的购买力有了成倍增长,1953年比1949年增长111%,平均每户消费品购买力增长一倍。1953年同1950年相比,农民留用粮食增长28.2%,其中生活用粮食增长8.6%。

全国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对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城乡社会都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广大农民获得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之后,不仅迅速提高了经济地位,而且形成有觉悟有组织的阶级队伍。据1951年10月统计,华东、中南、西南、西北四个行政区农民协会会员约达8800余万人,其中妇女约占30%左右。一大批农村党员、农民积极分子参加农村基层政权组织,农村实现了对旧的基层政权的改造。每个乡村还建立了民兵组织,全国民兵发展到1280余万人。这是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和保卫翻身果实的重要力量。

土地改革运动大大促进了农村文化的发展。随着土改后农村经济的恢复,农民的文化需求日益增加。各地农村普遍开展文化扫盲运动,利用冬季农闲时间,组织农民学习文化,学习政治,提高农民的素质。1950年全国农民上冬学的达2500万人以上,1951年上常年夜校的农民有1100余万人。新的科学知识开始传布。劳动光荣逐渐成为风气。同时,翻身农民的子弟开始大量进入学校,接受文化知识教育。1952年与1949年相比,农村在校小学生数增加111.8%,中学生增加186.2%。随着贯彻新婚姻法、扫盲、爱国卫生等工作的开展,农村中普遍进行了扫除封建迷信、改革陈规陋习等移风易俗活动,初步兴起农村文化热潮,这对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进步起到了重要作用。

土地改革在全国的基本完成,从根本上铲除了中国封建制度的根基,带来了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村经济的大发展、农民生产积极性的大提高,为我国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扫清了障碍。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反对封建主义斗争的历史性标志,它为新中国的经济恢复发展与社会进步奠定了基础。

从另一方面看,土地改革的完成并非反封建主义任务的彻底完成,继续肃清封建的和小生产的政治和思想影响,仍将是我国相当长时期的历史任务。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1949-1978),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年1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