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建设专委会参加山东莱芜市官厂村“孝爱养老”调研活动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1-21    来源:中国共产党历史网
分享到 :

本网消息:2014年12月22日至23日,应全国老龄办智能化养老科技信息研究中心的邀请,中国中共党史学会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研究专委会副会长、秘书长庞松,偕专委会理事单位中央党校科社部社会发展理论教研室副主任向春玲教授、北京市委社会工委研究室向德行副主任一行来到山东省莱芜市官厂村,就该村的社会治理、文化建设、养老服务、生态环境等工作进行了实地考察调研。

考察组观看了官厂村孝爱文化长廊、老人食堂、老人休闲娱乐室,国学课堂、老年公寓、周边汉河公园生态环境及老年鼓乐队的长勺鼓乐表演等,听取村委会介绍孝爱养老设施扩建规划,并同全国老龄办信息中心、莱芜市老龄办就推进农村养老服务工作进行了座谈研讨。与会者通过实地考察,充分肯定了官厂村加强乡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注重传统文化氛围营造,大力弘扬孝爱文化,着力举办国学课堂和各项文娱活动,满足老年人和村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成为其乡村治理和养老服务工作最大的特色和亮点。

山东省莱芜市高新区鹏泉街道办事处官厂村是一个有着历史文化内涵的城中大村,全村共730多户,村民2000余人,村里现有60岁以上老人260余人。2013年村委会筹措资金900余万元,建成了可容纳150余人的养老院——莱芜市官厂耀阳托老所,包括长住养老、暂住养老、日间呵护等几种养老类型,使全村老年人能在养老院集体生活学习,尊行孝爱文化,实现老年村民集体养老、管护颐养。

该村着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村里的宣传栏张贴着传统儒家的名言名句,养老院的活动室、餐厅、过道等处都有儒家仁义礼智信、孝德文化观念的展示。2013年,该村成立了“莱芜市弘德传统文化推广中心”,创建了莱芜市最具规模的国学课堂,约请专家定期免费向社会开讲,以儒家孝道文化为重点,弘扬孝道、树正气,讲公德 、讲奉献,努力促进身心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和谐;积极倡导尊老、敬老、助老的传统美德,经常举办尊老、敬老的社会活动。目前,官厂村孝养老人、邻里和睦、尊老爱幼的现象蔚然成风。

官厂村注重群众性的精神文化建设。该村是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长勺鼓乐”发源地。2014年,该村组建了官厂艺术团,以“弘扬孝德文化、发展文艺事业”为宗旨,艺术团成员积极创作以“孝”“德”为主题的文艺节目,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大力弘扬长勺鼓乐艺术,宣传孝德观念,开展了“欢乐进万家——千场文艺走基层活动”,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因该村鼓乐文化的发展及其影响力,莱芜市被评为“山东省文化艺术之乡”;所属街道鹏泉街道被评为“山东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基于官厂村的上述特色,国家老龄办智能化养老科技信息研究中心将该村养老项目评选为“全国孝爱文化养生养老科研示范基地”。为了积极应对老龄化高峰,发挥该村的文化资源优势,进一步提升养老服务水平,官厂村委会计划扩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可容纳1000人左右的托老所,并逐步建立信息化管理服务系统,利用互联网形成信息化养老综合管理服务系统,实现向周边社区、向全社会老年人开放,实现养老机构与养老资源共享的社会性养老服务体系,将该村养老服务基地建设成为智能化孝爱颐养乐园。

座谈会上听取了莱芜市老龄办、官厂村的有关情况汇报,全国老龄办副主任闫青春对官厂村作为全国孝爱文化养生养老示范基地提出了工作要求,全国老龄办信息研究中心主任尹玉强进行示范基地授牌。

在座谈会中,庞松副会长对官厂村的孝爱养老院的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养老理念表示高度肯定,强调指出,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是当前养老的主要模式,但关键要提高养老服务的质量,满足老年人不同层次的需求;在农村建设中,要落实好中央的绿色发展理念,留住青山绿水,保护好生态环境,真正建设好绿色农村;推进智能化养老,要注重养老院的科技信息建设与专业研发机构的合作,加强护理专业人员的培训;同时在举办老年人培训时,要根据老年人的特点,形式灵活多样,激发老年人的参与热情,真正做到有益身心健康。向春玲教授对如何建设好孝爱文化养老服务示范基地提出了工作建议,她指出,在经济社会转型过程中,要补齐社会建设这块短板,推进养老服务产业化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建设好孝爱文化养老服务示范基地,要准确把握社会治理的理念,动员社会多方参与,发挥志愿服务作用,建立激励机制,同时要做好标准化,更好的起到示范带动作用。向德行副主任指出,推进智能化养老服务,要抓住“智慧养老”的精髓,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发扬光大传统智慧,用孝爱文化推动身心和谐、家庭和谐,为社会和谐奠定基础;其二是顺应“智慧城市”建设要求,用信息化、网络化的手段,更好的服务老年人,满足其多方面需求。

这次考察调研活动,将专委会的即时跟进研究切入到党领导社会建设的一个需要重视的领域: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积极应对我国社会的老龄化趋势,结合新农村建设旧村改造,将养老服务基础设施规划进去,依靠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教育文化公益组织、基层自治等多元主体的力量,建立和逐步完善大众化、社会化的养老服务体系。

(中国中共党史学会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研究专委会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