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史钩沉:四渡赤水出奇兵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6-06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分享到 :

  1935年1月19日至1935年5月9日,红一方面军在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指挥下,采取高度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交界地区,积极寻找战机,有效地调动和歼灭敌人,摆脱了国民党40万大军的围追堵截,取得了红军长征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例。“四渡赤水”历时3个多月,共歼灭和击溃敌人4个师、2个旅另10个团,俘敌3000余人。

  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于1934年10月,被迫撤出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了大规模的战略转移。长征初期,由于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领导者实行逃跑主义,使中央红军在“湘江之战”后,从八万多人减少到三万多人。王明又不顾敌人调集40万大军的围堵,仍把希望寄托在与红二、六军团的会合上,坚持按原计划向湘西前进,使红军处于覆灭的险境。在此危急关头,毛泽东力主摆脱敌人主力,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以争取主动。这个主张得到了中央军委大多数同志的赞同。1935年1月7日,红军一举攻克黔北重镇遵义城,召开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的“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在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四渡赤水战役,是毛泽东根据情况的变化,吸取前几次战斗的教训,指挥中央红军巧妙地穿插于国民党军重兵集团之间,灵活地变换作战方向,为红军赢得了时机,创造战机,牢牢地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毛泽东曾说,四渡赤水是他一生中的“得意之笔”。

  (银 城整理) 

  《 人民日报 》( 2016年06月05日 06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