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早期党员教育思想探究

作者:    发布时间:2014-12-22   
分享到 :

毛泽东早期党员教育思想探究

马军 齐爱兰

  早期毛泽东党员教育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织部分。在早期党员教育中,毛泽东不仅对党员教育的意义、内容做了明确系统的阐述,且对党员教育的方法进行了深入探索。在思想和价值观念多元化的今天,研究早期毛泽东党员教育思想,对我们有针对性地开展党员教育,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阐述党员教育的意义

党员教育是无产阶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有力武器。无产阶级政党要在发展党员的过程中保持先进性,就必须持续不断地对党员进行教育。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的中心转移到农村,很多农民加入党的队伍,使党的成分发生很大变化,农民出身的党员在党内占了绝大多数,党一时成为“农民党”。1928年党的六大统计,党员中农民占76.6%,工人只占10.9%。①在党员成分主要为农民的条件下,小资产阶级等非无产阶级思想必然也被带入党内。1928年,毛泽东在写给中共中央的报告中,鲜明地指出了地方党内存在的四种非无产阶级思想。一是机会主义;二是地方主义;三是土客籍矛盾突出;四是革命立场不坚定,投机意识浓厚。对于上述这些问题,毛泽东非常担忧:“我们感觉无产阶级思想领导的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边界各县的党,几乎完全是农民成分的党,若不给以无产阶级的思想领导,其趋向是会要错误的。”②

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除了在地方党内大量存在以外,在红军党内也非常普遍。192912月,红军第四军召开第九次党代表大会,对红军党内存在的各种错误思想进行了肃清。会议形成了决议案即著名的“古田会议决议”。如何克服党内的非无产阶级思想,把党建设成为一个坚强的战斗堡垒,率领大众完成艰巨的革命任务,成为党亟待解决的根本问题。

当时,关于党员成分问题,共产国际和中共中央不切实际地坚持“唯成分”论,认为只有在工人中大量发展党员,才能解决党内存在的非无产阶级思想问题,这显然不适合中国的国情。毛泽东根据中国革命斗争的需要,坚持从农民中发展党员,主张通过党内教育的方式解决无产阶级思想领导的问题,从而提高党的先进性和战斗力。对于地方党内存在的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他主张“经过长期的斗争锻炼和党内教育”去解决。对于红军党内的非无产阶级思想问题,他认为,“红军党内最迫切的问题,要算是教育的问题。”因为只有“从党内教育做起”,才能使红军“健全与扩大”,才能完成“斗争任务”。③

使党员教育形成体系

对党员作政治路线的教育。政治路线是决定革命成败的关键,党的政治路线最终要靠党员去执行。因此,政治路线教育是党员教育的首要内容。毛泽东认为,红四军党内存在错误思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对党员作正确路线的教育”。

革命根据地创立初期,党内一些同志由于对时局的估量不正确,对零星的农村根据地乃至整个革命前途有一种“悲观思想”。毛泽东主持召开湘赣边界党的第一、第二次代表大会,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并对中国农村区域小块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原因进行了论证,给予从事农村斗争的同志以重要的理论武装,使之增强了建设农村根据地的信心和决心。关于革命道路问题,当时党内以城市为中心的“左”倾错误路线占居上峰。毛泽东总结了城市武装起义失败的教训,提出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思想,并用这一思想教育党员。

克服党内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教育。井冈山时期,地方党内和红军党内存在着各种非无产阶级的错误思想和观念。对于这些错误思想和观念,毛泽东认为必须及时纠正,否则将会给革命事业造成巨大损失。怎样纠正存在于党内的这些错误思想和观念,毛泽东提出了多种行之有效的办法,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加强党内教育。毛泽东认真分析了这些错误思想的来源,指出它们不是凭空产生的,其最深刻的根源在于党员头脑中的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意识。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每一个阶级由于其所代表的经济利益不同,所体现出来的思想意识也就不同。当时,党内很多党员出身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其思想也必然打上这些阶级的烙印。他们入党后,虽然阶级属性发生了改变,代表的是无产阶级利益,但其思想观念或者还没有转变,或者虽转变了但还不够彻底,这就需要加强教育,帮助他们尽快树立起无产阶级的思想意识。所以,古田会议决议中多次提到,要通过加紧教育来纠正党内的各种错误思想。

开展调查研究,克服教条主义的教育。理论联系实际是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总结出来的三大优良传统之一。早期党内盛行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俄国革命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严重阻碍着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规律的认识。毛泽东作为党的缔造者之一,在早期的革命生涯中,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不唯上,不唯书,通过调查研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他所做的社会调查中,写了大量的调查报告,为理论联系实际这一党的优良传统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首先,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即为什么要调查。毛泽东对于那些不做调查,盲目执行上级指示,教条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党员提出深刻批评。他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本本主义就是教条主义,而纠正本本主义的唯一办法,就是深入实地做调查研究。

其次,调查是要“解剖各种社会阶级”,即调查什么。调查要取得成功,选择正确的调查内容是第一步。调查不是去关注各种社会现象,而是要“解剖各种社会阶级”,明确“各种阶级的相互关系”,“得到正确的阶级估量”,依此确定“正确的斗争策略”,“确定哪些阶级是革命斗争的主力,哪些阶级是我们应当争取的同盟者,哪些阶级是要打倒的”,才能引导革命走向成功。同时,不仅要调查农村,还要调查城市。土地革命早期,由于中国革命的特点,革命根据地主要集中在农村。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也需要在城市开展斗争。但一些党员在调查中只注重农村而不注意城市,对进一步开展斗争十分不利。因此,毛泽东指出,既要了解农村,也要了解城市,否则将不能适应革命斗争的需要。

第三,掌握正确的“调查技术”,即怎么调查的问题。方法或者技巧对调查能否取得成功具有重要的影响。毛泽东就如何开展好调查进行了集中论述。调查不能只听一个人的陈述,而要做“讨论式的调查”,围绕一个议题,邀请多个调查对象展开讨论,这样才能了解到最真实的情况。调查时请的人要有丰富的经验,各个阶级最好都要有。为便于控制调查场面,人数一般为十几或二十几人。调查之前要准备好提纲,提纲要有大纲还要有细目,调查时按照大纲进行发问,对有疑问的要展开讨论,这样就保证了内容的真实性。调查要亲自做,并且要做好记录,要有一两次深入调查的经历。

开展群众工作教育。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毛泽东深刻认识到人民群众的力量,认为群众才是真正的“铜墙铁壁”,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要取得革命的成功是不可能的。他十分重视工农群众的力量,呼吁全党重视农民的作用。在井冈山斗争中,他把做群众工作作为党内教育的主要内容。因为,中国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支持战争,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不维护群众的利益,不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群众是不会真正支持战争的。毛泽东还专门为我们部队制定了著名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作为制度约束和教育党员和红军,不能损害群众的利益。他还率先垂范,穿草鞋同战士们一起劳动,亲自做群众工作。

开展经济工作教育。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在敌人力量相对薄弱的农村建立根据地,国民党反动派对根据地在经济上实行了封锁。因此,解决根据地的经济问题就成为党的一项主要任务,做好经济工作也成为党员教育的一项内容。

首先,要充分认识做好经济工作的必要性。国民党反动派对根据地在经济上实行封锁、在军事上进行围剿。要打破敌人军事上的围剿,离不开经济上的保障。做好经济工作不仅可以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还能够为战胜军事围剿提供物质基础。

其次,处理好“经济建设”和“战争”的关系。在革命战争年代,党的工作重心是战争而不是经济,一切工作要围绕战争。但强调战争,并不是说不搞经济建设,而是要让经济建设为战争服务。有些党员干部对在战争中做经济工作理解得不是很到位,没有处理好“经济建设”和“战争”的关系。要么认为,革命战争已经够忙了,哪里还有功夫做经济工作;要么认为,经济已经是当前一切任务的中心,离开战争进行经济建设。毛泽东在1933年召开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南部十七县经济建设大会上,对这两种观点都予以了纠正。

再次,掌握正确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没有做经济工作的经验。毛泽东从根据地斗争和建设实践中探索,提出了做好经济工作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一方面,要发动群众,调动群众搞经济建设的热情。经济建设没有广大群众的参与是搞不成的,党员干部要提高领导群众进行经济建设的水平,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好群众的动员、组织和宣传工作。另一方面,在动员和发动群众时还要注意工作方法。比如,动员群众的方式,不应该是官僚主义的;一定不能要命令主义,要努力宣传,说服群众。

探索党员教育的有效方法

在早期的革命斗争中,毛泽东十分重视对党员教育方法的探索,以使党员教育更富成效。在古田会议决议及其他场合,毛泽东都对党员教育方法进行过阐述。可总结为四种:一是通过各种会议教育党员;二是通过设立专门组织机构教育青年党员;三是通过批评和自我批评教育党员;四是通过办校、培训等教育党员。

通过会议教育党员。毛泽东在古田会议决议中指出,支部会议的重要意义除了解决问题,还有教育同志的重要作用。因为开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考查问题的环境,要参考上级的指示”,这就调动了同志们的“心思才力”。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很多党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同时由于组织者没有对会议进行充分准备、与会者不能自由发言、会议决议不能落实等原因,党员干部“不爱到会或到会少兴趣”。毛泽东在决议中还对症下药,就如何“使党员到会有兴趣”给出了具体的纠正方法。概括来说,平常要教育党员懂得会议的教育意义,会前要做好充分准备,会中要倡导自由发言,会后要贯彻落实。

通过设立专门组织机构教育青年党员。和成年党员相比,党员中的青年有“不同的情绪”。因此,毛泽东认为,除一般地接受党的训练外,还有特别受一种青年教育之必要。此外,要设立专门负责青年党员教育的组织机构。党支部中应成立“青年工作会议”,前委及纵委应设立青年工作委员会,支队委及支委则各设一个青年委员,研究20岁以下党员的教育。

通过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教育党员。批评和自我批评是党的三大优良传统之一。早期毛泽东在党员教育中,十分重视批评的方法,认为党内批评是坚强党的组织、增强党的战斗力的武器。当时,很多党员还不能正确使用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武器,对于批评有很多错误做法,毛泽东对这些错误进行了纠正。

一是批评不能变成个人攻击。有些党员不能正确认识批评的目的是增强党的战斗力,而是把批评当作人身攻击的工具。结果不但诋毁了个人,还破坏了组织的团结。要教育党员从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角度出发,正确开展批评。二是不能跑到组织外乱批评。许多党员没有组织观念,以为在组织内或组织外开展批评没什么两样,其实这种做法危害极大。要教育党员对其他同志的批评意见要在会上提出,不要背后乱讲。三是防止批评“武断和庸俗化”。有些同志批评没有证据瞎说一通,有些同志过分关注细节。要教育党员用马克思主义方法作政治形势的分析和阶级势力的估量,要注重调查研究,防止主观武断和把批评庸俗化。

通过创办“红埔”教育党员,培养干部。毛泽东十分重视通过创办学校,对党员干部加强教育。19302月,红军第四、第五、第六军因为缺乏干部,经前委决定创办随军的红军学校,招收学员600人,毛泽东任校长。1931年秋,为培养红军干部,毛泽东主张创办红军干部学校。他指出,培养红军是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必须向部队源源不断地输送经过学校培养的军政素质好的红色指挥员。

总之,在党的早期革命斗争实践中,毛泽东党员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对党员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对党员教育内容的设置以及对党员教育方法的探索这三个方面。在当时特殊的斗争背景下,毛泽东的党员教育思想有效地解决了如何将一个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党建设成为有战斗力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问题,这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一个创新。党员教育由此成为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手段。早期毛泽东党员教育的很多思想成为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宝贵财富。

早期毛泽东党员教育思想对今天仍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在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人们的思想和价值观念多元化,党员的思想也难免受到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党在发展党员和加强自身建设中,对党员不断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坚定党员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提高党员自觉抵制其他错误思想的能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从教育内容来看,要教育广大党员认真学习领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纠正和抵制各种错误倾向,坚持从实际出发、多做调查研究、求真务实,自觉学习和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从教育方法来看,通过会议教育党员、注重青年党员的教育、正确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办好教育仍然是有效的党员教育方法。当然,新的时代条件下,面对新技术、新思潮,我们对毛泽东党员教育思想继承的基础上,还要结合时代要求有所创新,进而不断提高党的战斗力。

(齐爱兰中国农业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学院教授,马军为中国农业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

【注释】

①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1卷)(19211949)(上册),北京:中央党史出版社,2011年,第289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77页。

③《毛泽东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78页。

④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年谱(19831949年)》(上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第276页。

(来源: 《人民论坛》2014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