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的重大现实意义

作者:    发布时间:2015-05-07   
分享到 :

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的重大现实意义

刘怀望

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基本方面之一,是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新的历史时期,继承和发展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一、坚持一切为了群众,就是党的一切活动必须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毛泽东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就是我们的出发点。”坚持一切为了群众,就是党的一切活动必须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1.要使党的理论、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始终符合社会发展的方向,推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党的理论、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能够始终符合社会发展的方向,推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就是从根本上体现人民群众的利益。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包括:在政治上,要建立“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们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这就是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在经济上,要使一切“大银行、大工业、大商业归这个共和国的国家所有”,“没收地主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在文化上,要实行“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这一纲领阐明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前途必然是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在这一纲领的指引下,中国建立起了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政权。在中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全面确立时,19564月毛泽东作了《论十大关系》的讲话,提出了要正确处理好的十个方面的关系,这是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取得的重要成果。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同志为代表的党的历届中央领导集体,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立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实,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出发,不断提出制定了一系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纲领、路线、方针、政策,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快速发展,使人民群众从中得到了实惠。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和改革目标,符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代表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必将推动我国社会全面发展进步。

2.要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作为检验党的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毛泽东在延安时期作的《为人民服务》演讲中指出:“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中国人民正在受难,我们有责任解救他们,我们要努力奋斗”,“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从毛泽东《为人民服务》的演讲到党章规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党的根本宗旨,体现了党的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人民利益重于泰山的崇高使命感。这种使命感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为了人民的事业勇往直前、奋不顾身、攻坚克难、无私奉献,取得了中国革命和建设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实践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诺言。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的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落实这一要求,要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与民、问计于民,从人民的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坚持实干富民、实干兴邦,勇于开拓、敢于担当,多做让人民满意的事;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始终与人民同甘共苦。

3.要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作为党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19341月,毛泽东在江西瑞金召开的第二次全国工农代表大会上专门讲了《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问题。他认为,对于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群众的生活问题,从土地、劳动、穿衣、吃饭、住房、柴米油盐、疾病卫生、婚姻、小孩上学等事情上做好,才能使广大群众认识我们是代表他们的利益的,是和他们呼吸相通的。毛泽东针对陕甘宁辖区某些工作人员轻视群众物质利益和对群众竭泽而渔的思想和做法,提出:“必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我们的第一个方面的工作并不是向人民要东西,而是给人民以东西”。事实上,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整个进程中,中国共产党通过制定各项政策措施,都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激发了群众的热情,为新中国的建立和壮大夯实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人民群众通过对提高生活水平的渴求所激发出的动力来实现的。党的十八大报告把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之一,作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激励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建立一个透明的由人民群众可以直接或间接主导的公平、正义、平等的法制社会体系,从而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能够得到有效的均衡和保障。

二、坚持一切依靠群众,就是党要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为实现共同奋斗目标而不懈努力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毛泽东对此作了简明的表述:“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社会的财富是工人、农民和劳动知识分子自己创造的。只有这些人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又有一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路线,不是回避问题,而是用积极的态度去解决问题,任何人间的困难总是可以解决的。”坚持一切依靠群众,就是要通过党的各级组织把党的理论、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深入贯彻落实到群众中去,依靠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实现党的主张和目标,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为实现共同奋斗目标而不懈努力。

1.要相信群众,建立完善的具有广泛民意基础的社会管理机制。毛泽东指出:“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相信群众,就是坚信人民群众具有智慧和创造力;就是坚持人民群众当家作主和尊重人民群众历史主体地位;就是坚信人民群众具有建设国家、管理国家、管理公共事务的积极性、创造性和纪律性。只有尊重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赋予群众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才能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才能增强党和国家在各项工作中的活力,党和国家也才能在取得广泛的民意基础上,进一步推动和完善社会管理机制。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规范化,完善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司法公开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这就是党在新时期确认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让人民群众有效监督权力,把权力关进笼子里,从而实现参与社会管理所规划的一幅宏伟蓝图。

2.要宣传群众,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1937年毛泽东曾指出:“把党的方针变为群众的方针,还须要我们长期坚持的、百折不挠的、艰苦卓绝的、耐心而不怕麻烦的努力。”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往往涉及全体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执政党,要把全体人民群众的利益整齐划一地处理好、平衡好,显然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因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一方面必须保证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另一方面必须在贯彻执行过程中,使绝大多数人民群众得到理解和执行。事实上,在党的历史上,许多重大政策的实施都经过了向群众宣传教育,让群众逐步认识和接受的过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但是,也要看到我国目前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着许多挑战。因此,必须通过耐心细致的宣传教育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向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宣传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使他们进一步明确我国发展的目标和方向,认清当前所处的现实阶段,明白眼前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的原因,正确理解党的理论、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自觉性。

3.要引领群众,教育和引导群众前进。党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又要教育和引导群众前进。党的责任在于宣传群众、动员群众、组织群众、领导群众,让群众觉悟起来,提高自己、发展自己、走向富裕,不搞命令主义和包办代替。相信和依靠群众,必须反对命令主义和尾巴主义。毛泽东指出:“在一切工作中,命令主义是错误的,因为它超过群众的觉悟程度,违反了群众的自愿原则,害了急性病。”同时,迁就、放任群众中的落后东西,放弃领导责任,就是领导工作中的尾巴主义。“在一切工作中,尾巴主义也是错误的,因为它落后于群众的觉悟程度,违反了领导群众前进一步的原则,害了慢性病。”

坚持引领群众,要发挥好党领导群众的作用。要正确看待群众中存在的各种错误的、落后的思想观念,认真分析其原因,以科学的方法、先进的观念、正确的政策措施来教育引领群众,使群众的思想和行动不断与时俱进。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要广泛深入地宣传党的有关政策法规,设身处地了解群众的困难,采取有力措施保证群众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反对作风粗鲁态度蛮横,增强广大人民群众贯彻落实的自觉性。

三、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就是要努力提高党的工作科学化水平

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党的力量的源泉。人民群众也是认识的主体,人民群众的经验和知识是最丰富的、最宝贵的,是党的智慧的源泉。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做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认识路线和工作路线。毛泽东指出:“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1.要深入群众,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毛泽东指出:“有无群众观点是我们同国民党的根本区别,群众观点是共产党员革命的出发点与归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想问题从群众出发就好办。”他指出:“共产党员是一种特别的人,他们完全不谋私利,而只为民族与人民求福利。他们生根于人民之中,他们是人民的儿子,又是人民的教师,他们每时每刻地总是警戒着不要脱离群众,他们不论遇着何事,总是以群众的利益为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因此他们就能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这就是他们的事业必然获得胜利的根据。”只有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党的事业才能最终取得胜利;只有当党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努力工作,代表他们的意见时,才会得到群众的彻底赞同。

毛泽东还强调通过走群众路线来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他指出:“党群关系好比鱼水关系。如果党群关系搞不好,社会主义制度就不可能建成;社会主义制度建成了,也不可能巩固。”深入群众是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主要方式。通过深入群众调查研究,了解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倾听群众的呼声,把多种多样的、复杂的、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使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之前就能够充分和及时地吸收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做到党的政策不脱离群众,群众利益得到党的维护,通过党和群众相互促进和推动,使党和人民群众的共同事业不断地朝着健康方向发展。

2.要尊重群众实践,从群众实践中总结科学规律。毛泽东指出,要充分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解决问题的办法来自人民群众,力量来自人民群众,智慧来自人民群众,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虚心向人民群众请教,向人民群众学习。他说:“不反映人民群众的要求,哪一个人也不行。要在人民群众那里学得知识,制定政策,然后再去教育人民群众。”只有集中群众的智慧和创造,才是发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提高认识事物发展的规律性,预知即将出现新情况新变化以及采取对应的新政策新措施。

通过发扬民主作风,让群众敢于讲真话,敢于提出不同意见,包括反对意见,以便查找漏洞,改进工作方法,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在总结群众实践和群众认知规律的基础上,以集中全民和全党的智慧丰富和发展党的科学理论,并在党的科学理论指导下,按照历史发展的进程和各个历史阶段的中心任务,实事求是地调整、补充和完善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以便适时地适应和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变化和提高的物质和文化需求。

3.要领导群众实践,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变为群众自觉行动。正确地认识世界是为了科学地改造世界。从群众中获得的正确认识在变成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后还必须回到群众的实践中去。毛泽东指出:“善于把党的政策变为群众的行动,善于使我们的每一个运动,每一个斗争,不但领导干部懂得,而且广大的群众都能懂得,都能掌握,这是一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领导艺术。”只有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到群众中去,通过群众的实践检验,才能看出这些方针、政策和措施是否正确合理,以便做出及时的修正、补充、完善。

党的历史上的一些“左”和右的政策,往往由于脱离实际、脱离群众,不仅不符合人民群众的愿望,往往还给人民群众造成重大的利益损失,最终不得不进行大幅调整甚至完全废止。因此,对于那些不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缺乏群众认同,甚至严重违背群众意愿、损害群众利益的作风必须坚决纠正。事实证明,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符合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的利益,人民群众就会在党的领导下把执行政策变成为自觉的行动。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同时还指出,要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注重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都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做法都要坚决防止和纠正。这为新时期党的群众路线注入了新的内涵,确立了新的方法,使党的群众路线具有了制度性和稳定性。这是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在新时期的继承和发展,对党带领全国人民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作者单位:中央党史研究室科研部)

来源:《中直党建》2013年第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