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力安:毛泽东关于党员干部学习的论述及其现实意义

作者:    发布时间:2017-12-22   
分享到 :

毛泽东关于党员干部学习的论述及其现实意义

李力安

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民族,他有着五千年的灿烂文化,这是广大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在长年累月的生产、学习中传承下来的。清朝统治后期,政治腐败,闭关自守,生产落后,1840年英帝国主义利用坚船利炮发动鸦片战争入侵中国以后,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广大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多少仁人志士想救亡图存,都未成功。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陈独秀、李大钊等一批先进知识分子如饥如渴地学习、实践这一革命理论,建立了中国共产党,才使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光明大道。

1939年,毛泽东在延安在职干部教育动员大会上讲话时指出:“我们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过去学的本领只有一点点,今天用一些,明天用一些,渐渐告罄了。好像一个铺子,本来东西不多,一卖就完,空空如也,再开下去就不成了,再开就一定要进货。我们干部的‘进货’,就是学习本领,这是我们许多干部所迫切需要的。”【《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78页。】毛泽东把学习比喻成“开铺子”、“进货”,不学习,铺子就要关门。

他还在《整顿党的作风》演说中提出了学风问题:“所谓学风,不但是学校的学风,而且是全党的学风。学风问题是领导机关、全体干部、全体党员的思想方法问题,是我们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问题,是全党同志的工作态度问题。”【《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13页。】毛泽东的上述讲话中,明确提出了我们为什么学习、学习什么、向谁学习、怎样学习的问题。

弹指间,毛泽东在延安在职干部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距今已经74个年头了。74年间,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推翻蒋家王朝、新中国成立,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国后,对农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基本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进一步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今日的中国已经巍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我们的党,从起初的五十多人多年进行地下革命工作的党,发展到现在有八千多万党员、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党。

我们党取得的伟大成就、开创的光明前途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的党是一个重视学习、坚持学习、善于学习的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和国内改革发展稳定艰巨繁重任务,自信地提出: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在全世界关注中国人如何实现中国梦的情况下,重温毛泽东关于党的学习的理论与实践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为什么学习?

毛泽东鲜明地指出:“我们要建设的一个大党,不是一个‘乌合之众’的党,而是一个独立的、有战斗力的党,这样就要有大批的有学问的干部做骨干。这个任务摆在我们面前,我们要时刻注意,我们要率领几万万人革命,现在的力量显然是不够的。”“我们要建设大党,我们的干部非学习不可。学习是我们注重的工作,特别是干部同志,学习的需要更加迫切,如果不学习,就不能领导工作,不能改善工作与建设大党。这领导工作、改善工作与建设大党,便是我们学习运动的直接原因”。【《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79页。】

尤其当前,我们正处在改革攻坚期、发展关键期、矛盾凸显期,面对执政的考验、改革开放的考验、市场经济的考验、外部环境的考验,我们不懂得、不熟悉、不精通的东西还很多。即使过去懂得的、熟悉的东西,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知识的迅速更新,又变成不懂得、不熟悉了,这些都需要全党每位同志自觉而不是被动的学习、深入而不是浮浅的学习、科学而不是教条的学习。

学习是一个人获取知识、提高素质、增长本领的重要办法,是一个民族和国家传承文明、繁荣进步的重要途径。重视和善于学习,是我们党在长期建设中形成的优良传统,也是党的一个重要政治优势。90多年来,我们党总是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变化向全党提出学习的任务,特别是在每一个重大历史转折时期,都把加强学习作为战胜艰难曲折、夺取新胜利的重要法宝,极大地推动了党的事业的蓬勃发展。

党的第十七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大任务提到全党面前,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敏锐的时代意识、强烈的进取精神和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反映了马克思主义政党永不满足、永不停滞的鲜明特征。

我们党已经成立92年、在全国执政64年、领导改革开放34年,党的先进性得到坚持和发展,党的执政地位得到加强和巩固,党在实践中锻炼得更加成熟、更加坚强。但是,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

必须看到,我们一些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一些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创新精神、素质才干与党的宗旨和先进性要求还不完全符合。这固然有多方面原因,但与学习不够、不注意提高思想理论素养密切相关。邓小平曾指出,“不注意学习,忙于事务,思想就容易庸俗化。如果说要变质,那末思想的庸俗化就是一个危险的起点。”如果不通过新的学习提高自己,就不能有效应对严峻挑战,就不能抵制享乐腐败的诱惑,进而失去人民的信任和拥护,就有失去执政资格的危险。

所以,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先后进行了“三讲”、“三个代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创先争优”、“科学发展观”、“党的群众路线”等学习教育实践活动。教育全党同志必须居安思危,认真汲取世界上一些执政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以对党、对人民、对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更加自觉地学习,更加认真地学习,更加勤奋地学习,更好地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党的执政使命。

此外,对于全党的每位同志来说,改造主观世界、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离不开学习。为什么学习?绝对不是为了“学而优则仕”、光宗耀祖,而是为了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我们一定要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

学习什么?

知识的海洋浩瀚无穷。学习什么?对于共产党人来说,最根本的要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早在延安时期就说过:“如果我们党有一百个至二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就会大大地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量”【《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33页。】。

今年8月,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党员、干部要坚定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脚踏实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不懈努力,扎扎实实做好每一项工作,取得“接力赛”中我们这一棒的优异成绩。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把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作为看家本领,老老实实、原原本本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党校、干部学院、社会科学院、高校、理论学习中心组等都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必修课,成为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宣传的重要阵地。新干部、年轻干部尤其要抓好理论学习,通过坚持不懈学习,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解决问题,坚定理想信念。

但是,联系实际情况来看,可以说我们一些同志多年来很少读马、列,不突出马、列。今天的一些党员、领导干部,不缺学历文化,不缺工作激情,也有一定的办事能力,最缺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

“老祖宗不能丢啊!”这是邓小平1991年8月同几位中央负责同志谈话中的著名警句。谁是老祖宗?对于共产党人来说,当然是指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毛泽东。老祖宗不能丢,就是马、恩、列、毛的思想不能丢。为什么不能丢?道理很简单,因为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老祖宗的思想是我们党前进的旗帜和指导思想,是我们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如果丢了老祖宗,我们就将丧失根本,政治方向不明,是非不清,工作中就必然会犯错误,发展下去党就会变质,国就要变色。

当年毛泽东在谈到老祖宗与包括他自己在内的后继者们的学说的关系时,有一个形象的比喻:马列主义是主干,其他都是枝叶。没有主干,就没有枝叶。枝叶茂盛,离不开主干。邓小平在1977年的一次谈话中,批判林彪、“四人帮”荒谬地把毛泽东思想同马列主义割裂开来,指出:“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与此同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这样说,有助于更深刻地认识这一理论体系与老祖宗学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发展关系。

怎样做到不丢老祖宗?首先要了解老祖宗,必须认真读些老祖宗的书,至少是读点他们的主要经典著作。譬如:马、恩的《共产党宣言》,是国际共运的第一个纲领性文献;恩格斯的《共产主义原理》,是对什么是和怎样搞共产主义的通俗阐述;列宁的《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是从整体上概述马克思主义的来龙去脉和主要内容的基础性读物;毛泽东的《实践论》、《矛盾论》、《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毛泽东哲学思想和社会主义理论的精华;等等。这些都是广大党员、干部必读的老祖宗的经典。

在大力推进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的今天,为什么要强调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呢?因为这个理论体系的根和源、前提和基础,就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之中。同样的道理,当前所倡导的与时俱进和创新理论,极为重要,但是任何的“进”与“新”要以老祖宗学说为基点和起点。发展离不开继承,创新离不开坚持,一定要在继承中讲发展,在坚持中求创新,否则就会走偏方向。当然,继承也离不开发展,坚持也离不开创新,只有发展才能更好地继承,只有创新才能真正地坚持,否则就会凝固僵化。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是源和流的关系,其相互关系充满着辩证法。

总之,马克思主义是共产党人的必修课,只有学懂了马克思主义,才能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才能始终坚定理想信念,才能在纷繁复杂的形势下坚持科学指导思想和正确前进方向。同时,还要学习党史、国史,从中了解治党治国的经验教训,以史为鉴,更好把握未来。

向谁学习?

毛泽东告诉全党,要向群众学习,“和全党同志共同一起向群众学习,继续当一个小学生,这就是我的志愿。”【《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13页。】

他把深入群众了解情况看作“是比较什么大学还要高明的学校”。在这所学校里,所了解调查的对象“就是我的可敬爱的先生,我给他们当学生是必须恭谨勤劳和采取同志态度的,否则他们就不理我,知而不言,言而不尽。”“必须明白: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90页。】走向基层,深入调查研究,就是向群众学习的最好方法。毛泽东1927写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给我们做出了榜样。

然而,当前也还有许多看不起群众、不相信群众、不依靠群众、脱离群众的现象。不愿低头向下走进群众,只想昂首向上贴近领导。有的同志对群众还存有这样的认识:群众文化低,有许多落后的思想,为什么要依靠群众,是群众需要依靠党和政府;是我们负责教育群众,而不是向群众学习;片面地认为群众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党和政府给的。没有正确地认识到,正是由于广大人民群众在斗争中提高政治觉悟,响应党的号召,服从党的领导,不怕流血牺牲才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如果没有广大人民群众同我们党紧密团结,一道斗争,根本不会有今天的一切。

还有些同志,总结或汇报工作时,历数克服很多很大的困难,为群众办了多少件好事、实事,解了多少件难事,群众并不都认同。因为,有些所谓的好事和难事,并不是群众实际上的需要,而是一些领导干部为自己创造“政绩”的需要。

以上所说的现象和不正确的思想认识,根源是不相信群众、不依靠群众、不发动组织群众,而以行政措施来包办代替了群众,没有显示出群众的力量。群众有没有力量?在1945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上,毛泽东在闭幕词《愚公移山》中列举了古代寓言“愚公移山”,是愚公挖山不止的精神感动了上帝,派神仙背走了太行山、王屋山这两座挡住出路的大山。毛泽东比喻道:“现在也有两座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大山,一座叫做帝国主义,一座叫做封建主义。中国共产党早就下了决心,要挖掉这两座山。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一定要不断地工作,我们也会感动上帝的。这个上帝不是别人,就是全中国的人民大众。全国人民大众一齐起来和我们一道挖这两座山,有什么挖不平呢?”【《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02页。】

这就是群众的力量。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发手发动群众,就要乖乖地向群众学习。“‘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这就是说,群众有伟大的创造力。中国人民中间,实在有成千成万的‘诸葛亮’,每个乡村,每个市镇,都有那里的‘诸葛亮’。”【《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933页。】我们要走到群众中间去,把他们的智慧和经验综合起来,形成科学的道理和办法,再告诉群众,并号召群众组织起来、实行起来,为当前我们党领导的伟大事业努力奋斗。

当然,我们还需要向实践学习,向英雄们学习,向革命先辈们学习。同时也要大胆地学习资本主义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企业管理方法中合乎科学的方面。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致用,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事业。

怎样学习?

我们党是有丰富经验和深刻教训的。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由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准备非常不足;成立之后就投入到火热的斗争实践,党内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非常缺乏。这就使得广大党员甚至党的高级领导,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盲目崇拜,以为上了书的就是对的,开口闭口要拿“本本来”,出现过严重的“唯书论”倾向。

这种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并不是为了革命实践的需要,而是为了单纯的学习。只会片面地引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个别词句,而不会运用他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具体地研究中国的现状和中国的历史,具体地分析和解决中国革命遇到的实际问题。这种“左”倾教条主义给党的事业曾造成了巨大损失。毛泽东针对党内这种错误的学风和作风,开展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著名的延安整风运动,其中就包括改造学习方面的不良风气及习惯。

毛泽东旗帜鲜明地主张要反对经验主义、反对教条主义。即反对把书本、理论、词句当宗旨,作依据,一切从定义、公式出发并将其奉若神明和行为准则的僵化思想,而不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关注实践,而是人为地把理论与实践割裂开来,甚至对立起来的学风。号召全党每位同志学会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认真地研究中国的历史,研究中国的经济、政治、军事和文化,对每一问题要根据详细的材料加以具体的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为此,毛泽东1930年在《反对本本主义》文章中就做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著名论断。这个论断把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历史观和方法论有机结合起来,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思想的典型表述。科学认识来自于群众实践,而不是来自于个人想象,要获得科学认识、制定正确决策,就必须深入到群众中去。调查研究就是深入群众的社会实践中去学习,从而获得正确认识,提出符合实际的决策,解决问题。“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情况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先头”,“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0页。】离开了群众实践,离开调查研究,凭主观的想象认识事物,决定问题,指导工作,是唯心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其结果不是机会主义就是盲动主义。以上表明,调查研究才是正确、科学的学习态度和方法,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和发扬。

当前,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所从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没有老师,没有教材,没有模式,需要全党每位同志认真学习世界上一切人类文明的积极成果,学习各个国家的成功发展经验和失败教训。

但是学习不能迷失自己的方向,看到别人发展得好就一好百好,盲目崇拜,照抄照搬,这都不是科学的学习态度。要像吃东西一样,要根据自己身体的实际情况,有选择的吃一些食物。吃的时候不能囫囵吞枣,要细嚼慢咽,尔后经过肠胃功能吸收其精华,排除其糟粕。

学习最要紧的是把思想方法搞对头。这句话陈云同志讲了一辈子,也坚持了一辈子。他所说的“搞对头”思想方法,就是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他反复谈到他在延安时期概括出来的十五个字的体会,即“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这15个字凝结了他一生的思考和实践。陈云同志一生不尚空谈,论实务实。他注重调查研究,善于总结经验,处理问题深思熟虑,统筹兼顾,多谋善断,指出了怎样学习的答案,我们要认真接受他的教导。

怎样学习,不仅仅是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问题,是共产党人对党的事业的态度问题,是党性原则问题,要高度重视为什么学习、学习什么、向谁学习、怎样学习,紧紧把握好马克思主义正确的学习方向和方法,力戒学习上的浮躁情绪,理论联系实际,改造世界观,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总之,好学才能上进。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我们的干部要上进,我们的党要上进,我们的国家要上进,我们的民族要上进,就必须大兴学习之风,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坚持实践、实践、再实践,来实现中央提出的“两个百年”中国梦。

(作者李力安:原中央顾问委员会秘书长)

(来源: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毛泽东思想生平研究分会编《毛泽东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