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论科学技术与技术革命

作者:    发布时间:2018-01-05   
分享到 :

毛泽东论科学技术与技术革命

——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

潘 鈜

毛泽东关于科学技术的言论,最早见于1940年2月5日在延安陕甘宁边区自然科学研究会上的讲话。他说:“自然科学是人们争取自由的一种武装。……为着要在自然界里得到自由,就要用自然科学来了解自然,克服自然和改造自然,从自然里得到自由。”“大家要来研究自然科学,否则世界上就有许多不懂的东西,那就不算一个最好的革命者。”【《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69—270页。】

1941年1月31日,毛泽东给远在莫斯科的两个儿子写信,用更通俗的语言表达了“自然科学是人们争取自由的一种武装”的思想。信中说:“你们长进了,很欢喜的。岸英文理通顺,字也写得不坏,有进取的志气,是很好的。”接着殷切期望儿子:“惟有一事向你们建议,趁着年纪尚轻,多向自然科学学习,少谈些政治。政治是要谈的,但目前以潜心多习自然科学为宜,社会科学辅之。将来可倒置过来,以社会科学为主,自然科学为辅。总之注意科学,只有科学是真学问,将来用处无穷。”【《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27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逐步从革命向建设转移,随着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高潮的到来,中国人民由向国民党反动派统治阶级争取“自由”的斗争转向自然界争取“自由”的斗争,从这时起,毛泽东在不同场合反复要求全党要重视科学技术,并且领导全党开展技术革命。

毛泽东第一次提到技术革命是1953年修改审定《关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稿,其中说:“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实质,就是使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所有制成为我国国家和社会的唯一的经济基础。我们所以必须这样做,是因为只有完成了由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制到社会主义所有制的过渡,才利于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向前发展,才利于在技术上起一个革命,把在我国绝大部社会经济中使用简单的落后的工具农具去工作的情况,改变为使用各类机器直至最先进的机器去工作的情况,借以达到大规模地出产各种工业和农业产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着的需要,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确有把握地增强国防力量,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以及最后地巩固人民政权,防止反革命复辟这些目的。”【《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16页。】

在这里毛泽东虽然不是把技术革命作为一个任务,而是把它作为完成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制向社会主义所有制过渡后产生的结果,但从这段话里,已经可以看到技术革命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经过全国人民的努力,1954年夏季以后,社会主义改造以极广阔的规模和极深刻的程度开展起来。毛泽东在领导社会主义改造与经济建设的同时,更多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1955年1月15日,他在中南海勤政殿主持召开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讨论中国原子能事业问题,邀请李四光、钱三强等10多位科学家讲有关原子能的课。最后毛泽东总结说:现在是时候了,我们要大力发展原子能的研究工作!晚上回到丰泽园的紫云轩书房,又十分兴奋地对身边工作人员说:我相信,我们一定能够利用核技术造福于人民,也一定能够利用核技术造出原子弹,打破美帝国主义的核垄断、核威胁!两个多月后,在3月召开的党的全国代表会议上,毛泽东更明确地指出:“我们进入了这样一个时期,就是我们现在所从事的、所思考的、所钻研的,是钻社会主义工业化,钻社会主义改造,钻现代化的国防,并且开始要钻原子能这样的历史的新时期。”【《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95页。】他还说:“帝国主义拿来吓唬我们的原子弹和氢弹,也没有什么可怕。世界上的事情,总是一物降一物,有一个东西进攻,也有一个东西降它。”【《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404页。】

十分明显,毛泽东是把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开展技术革命,同国家的社会主义改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当时全国正在进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他特别提出要研究由手工业生产到大规模现代化机器生产的革命而进行的在农业方面的技术革命,以促进农业合作化。他说:“要将大约一亿一千万农户由个体经营改变为集体经营,并且进而完成农业的技术改革,确有很多的困难;但是我们应当相信,我们党是能够领导克服这些困难的。”【《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422页。】他强调:“我们现在不但正在进行关于社会制度方面的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革命,而且正在进行技术方面的由手工业生产到大规模现代化机器生产的革命,而这两种革命是结合在一起的。”【《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432页。】毛泽东估计:“由于我国的经济条件,技术改革的时间,比较社会改革的时间,会要长一些。估计在全国范围内基本上完成农业方面的技术改革,大约需要四个至五个五年计划,即二十年至二十五年的时间。全党必须为了这个伟大任务的实现而奋斗。”【《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438—439页。】

在全国人民的努力下,1956年,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农业、手工业劳动群众个体所有制的私有制基本上转变为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公有制,资本家所有的资本主义私有制基本上转变为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的公有制,全行业公私合营后,资本家不再是占有和经营他们原有的私人企业的老板,而是按照他们的能力被接受为企业的职员。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所规定的任务,就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而言,已经基本完成。经济建设方面,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原定的主要指标,也大都提前完成。在理论建设上,这一年4月,毛泽东提出《论十大关系》以及9月召开的党的八大,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取得初步的成果。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1956年1月党中央召开了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会议,周恩来在报告中强调在社会主义时代,比以前任何时代都更加需要充分地发展和利用科学技术。科学是关系国防、经济和文化各方面的有决定性的因素。现代科学技术正在一日千里地突飞猛进,人类面临着一个新的科学技术和工业革命的前夕。我们必须急起直追,“向现代科学进军。”【《周恩来选集》(下),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85页。】毛泽东在这次会议上讲话,又一次号召全党同志努力学习科学技术知识,同党内外知识分子团结一致,为迅速赶上世界科学先进水平而奋斗。毛泽东说:现在我们革什么命,革技术的命,革没有文化、愚昧无知的命,所以叫技术革命、文化革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科学技术自然十分重要,没有一定数量的科学技术干部是不行的。为了进行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我们现在就应该提出这样的任务,即在十几年内造就出大批的红色专家。在八大的预备会议第二次全会上,毛泽东进一步提出党的中央委员会应该有许多科学家参加,应该是科学中央委员会的重要设想。毛泽东说:“中央委员会中应该有许多工程师,许多科学家。现在的中央委员会,我看还是一个政治中央委员会,还不是一个科学中央委员会。”【《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02页。】毛泽东深知我国阶级斗争已经基本结束。学习苏联虽然取得了积极效果,但苏联的经验并不都是成功的,成功的经验也并不都适合中国的实际,我们党已经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所以他希望全党有更多的同志懂得科学技术,精通科学技术,将来党的中央委员会里有更多的科学家。为此必须在全党大兴学习科学技术的热潮。

1957年是毛泽东最多谈学习科学技术、开展技术革命的一年,他到处讲,反复讲。3月19日撰写的《在南京、上海党员干部会议上讲话的提纲》中说:“现在处在转变时期:由阶级斗争到向自然界斗争,由革命到建设,由过去的革命到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我们必须学习文化(科学、技术),学建设。我们是否可以学会科学技术?如过去一样,可以学会的。”【《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89、290页。】7月,在《一九五七年夏季的形势》中又指出:“为了建成社会主义,工人阶级必须有自己的技术干部的队伍,必须有自己的教授、教员、科学家、新闻记者、文学家、艺术家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队伍。这是一个宏大的队伍,人少了是不成的。”他号召:“共产党员、青年团员和全体人民,人人都要懂得这个任务,人人都要努力学习。有条件的,要努力学技术,学业务,学理论,造成工人阶级知识分子的新部队(这个新部队,包含从旧社会过来的真正经过改造站稳了工人阶级立场的一切知识分子)。这是历史向我们提出的伟大任务。”【《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6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550页。】9月29日,在会见南斯拉夫议会代表团时说:“我们是农业国,工业化要很长时间,要半个世纪。革命成功是一个条件,但是还有一个条件,这就是技术革命”。【逄先知:《毛泽东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的一些思路和构想》,《党的文献》2009年第6期。】10月9日,在中共八届三中全会上又强调干部必须精通工业、农业各种技术业务,“搞农业不学技术不行了。……我们的同志,无论搞工业的,搞农业的,搞商业的,搞文教的,都要学一点技术和业务。……我们各行各业的干部都要努力精通技术和业务,使自己成为内行,又红又专。……无产阶级没有自己的庞大的技术队伍和理论队伍,社会主义是不能建成的。”【《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09页。】毛泽东要求干部通过学习科学技术,开展技术革命,建设一支既懂政治又懂科学技术的工人阶级科学技术队伍的拳拳之心跃然纸上,他希望将来的中央委员会是科学委员会蕴含的深刻意义也跃然纸上。

毛泽东每次提到技术革命,总是和当时党和国家的总路线总任务结合在一起的。1958年根据毛泽东的意见刘少奇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时,就同时提出“逐步实现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毛泽东还说过:“所谓建设,也是技术革命。”不仅如此,毛泽东还把技术革命作为党和国家历史的一个重要阶段。1958年1月21日《在南宁会议上的结论提纲》中指出:

“不断革命论。夺取政权——土地革命(民主主义的)——再一次土地革命(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的思想的政治的革命——技术革命。

1958年起,在继续完成思想、政治革命的同时,着重点应放技术革命方面。”【《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7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25页。】

在这里,毛泽东把技术革命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继社会主义思想政治革命后的又一次革命,而且强调从1958年起技术革命是全党工作的着重点。在1958年1月31日《工作方法六十条(草案)》中,毛泽东更明确地提出:“从今年起,要……把党的工作的着重点放到技术革命上去”。目的是“以便在十五年或者更多一点的时间内赶上和超过英国。”毛泽东强调:“提出技术革命,就是要大家学技术,学科学。右派说我们是小知识分子,不能领导大知识分子。还有人说要对老干部实行‘赎买’,给点钱,叫他们退休,因为老干部不懂科学,不懂技术,只会打仗,搞土改。我们一定要鼓一把劲,一定要学习并且完成这个历史所赋予我们的伟大的技术革命。”【《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50—351页。】

60年代,毛泽东把科学技术工作当作上层建筑的“一仗”,要求一定要“打好”,强调“不搞科学技术,生产力无法提高。”【《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51页。】当1963年12月主管科技工作的聂荣臻向毛泽东汇报1963—1972年新的科学技术发展十年规划时,毛泽东说了一段很重要的话:“科学技术这一仗,一定要打,而且必须打好。过去我们打的是上层建筑的仗,是建立人民政权、人民军队。建立这些上层建筑干什么呢?就是要搞生产。搞上层建筑、搞生产关系的目的就是解放生产力。现在生产关系是改变了,就要提高生产力。不搞科学技术,生产力无法提高。”【《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51页。】在这里,毛泽东把发展科学技术当作和过去建立政权、建立军队一样重要的仗来打,而且一定要打好,足见他对科学技术的重视不仅是始终如一的,而且认识是更加深刻、更加发展了。

毛泽东重视科学技术不仅是为了经济建设,也是为了国防建设,他对国防尖端技术作过许多次指示。1956年4月25日说:“以后还要比现在强,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侮,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7页。】1958年6月21日,在中共中央军委扩大会上讲话说:“我还是希望搞一点海军,空军搞得强一点。还有那原子弹,听说就这么大一个东西,没有那个东西,人家就说你不算数。那么好,我们就搞一点。搞一点原子弹、氢弹、洲际导弹,我看有十年功夫是完全可能的。一年不是抓一次,也不是抓两次,也不是抓四次,而是抓它七八次。”【《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中),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第387页。】1959年12月2日凌晨,毛泽东拟写了一个讲话提纲,其中包括发展经济和尖端工业的设想:“八年内,中国完成工业体系的初步建设,完成尖端工业的初步建设;完成技术队伍的初步建设,完成理论队伍的初步建设;完成党与人民政治觉悟的大提高(或者三者都完不成,或者能完成)。”【《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8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600—601页。】1961年7月召开的国防工业会议上,以原子弹、导弹为主要标志的国防尖端项目是上马还是下马发生争论,正在杭州的毛泽东让秘书打电话给聂荣臻,传达了毛泽东主张上马的意见,解决了这一争端。在三年困难时期极端艰难条件下,毛泽东仍指示我国国防尖端技术“要大力协作,做好这件工作。”从而使国防尖端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1962年6月8日,在听取杨成武、许世友汇报时毛泽东说:“在科学研究中,对尖端武器的研究试制工作,仍应抓紧进行,不能放松或下马。”【《毛泽东军事文集》第6卷,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392页。】1967年7月7日,毛泽东接见总参和国防部召开的赴越作战高炮部队代表时说:“要狠抓一下雷达、光学仪器、指挥仪,要减轻重量,提高质量,增加数量。”直到1975年,82岁高龄身患重病的毛泽东对孔从洲关于加强电子对抗工作的建议作出批示:由叶剑英负责落实。

毛泽东发展科学技术和进行技术革命的战略在周恩来领导下得到圆满实现。1956年知识分子问题会议后,在周恩来等人的组织下,有数百名著名科学家参加、历数月制定了《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这个规划纲要特别强调对6个方面的新兴技术采取紧急措施加以发展,其中包括核技术、喷气技术(也就是后来发展起来的宇航技术)、无线电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和半导体技术。这些技术,在当时世界上也是刚刚起步不久。这个规划中规定的主要任务到1962年提前5年完成,我国原子能、半导体和电子计算机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的成功,标志着我国科学技术同世界先进科学水平的差距显著缩短,我国的科学技术工作从这时起纳入现代化的轨道。1963年,周恩来再次领导制定了第二个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即10规划。1964年10月16日,在我国西部地区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顷刻之间,中国一跃进入拥有核武器的世界科学先进大国的行列。1969年9月29日,我国又在西部上空成功地进行一次氢弹爆炸。1970年4月24日,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1971年8月和1974年4月,中国第一艘鱼雷核潜艇的泊系试验和航行试验相继完成,结果证明性能良好,1974年8月1日正式编入海军序列。”这不仅只是核动力的潜艇,而是具有战略意义的第二次核还击能力的核潜艇,是最后制约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者企图威慑我和平发展的最有力的“杀手锏”。毛泽东对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成就极为高兴,1976年8月30日,我国又成功发射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当身边的工作人员向他谈及这一消息时,重病在身的毛泽东喃喃地说:“不能因人废事……科技要发展……”毛泽东毕生关怀我国科技事业的精神使人崇敬,令人感动。

毛泽东科学技术思想的理论核心是“科学也是生产力”。关于毛泽东是否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曾经成为历史上一件“公案。”

1975年,中国科学院《关于科学技术工作的几个问题》(汇报提纲)中引用毛泽东的一句话“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毛泽东当时说他不记得曾说过这句话。但是从毛泽东1940年说的“自然科学是人们争取自由的一种武装”【《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69页。】,1963年说的“不搞科学技术,生产力无法提高”【《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51页。】,以及他一贯对科学技术的重视,他说过这样的话或表示过类似的意见是完全可以肯定的;而且根据公开发表的资料,毛泽东是说过这样的话的。毛泽东最早说“科学也是生产力”是1954年,这一年1月的一天,毛泽东接见由郭沫若率领的访问日本归来的中国科学代表团,他首先肯定代表团这次出访的成功,鼓励大家说:“你们都是科学家,而且是新中国的科学家。要晓得,科学也是生产力。希望同志们回去继续努力,充分发挥你们的才智,认真钻研,认真工作,多为人民作贡献……”两年后的1956年1月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上,毛泽东又明确地说:“科学也是生产力。”之后大约就是当天,在中南海丰泽园内紫云轩书房里,毛泽东对身边工作人员们说:“科学也是生产力。我们搞社会主义,就是要解放生产力。”毛泽东第一次讲“科学也是生产力”和第二次讲“科学也是生产力”相隔两年,而第二次讲和第三次讲是在同一天。三次讲同样的话,只是场合不同、对象不同;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场合反复讲了同样的话,更有力地证明毛泽东有这样的思想和观点是无可怀疑的。当然在表述上,毛泽东的“科学也是生产力”没有“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和邓小平讲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那样精确、那样科学。

毛泽东“科学也是生产力”的思想完全是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作为人们生产物质资料的能力,包括两个基本要素,一是劳动者,二是生产资料,主要是生产工具。首先,劳动者是生产力最活跃的因素,劳动者掌握了更多的科学文化水平、丰富的生产经验和熟练的劳动技术,才能在现代化生产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科学技术和劳动者相结合,劳动者生产经验和劳动技术的提高,就可以直接转化为更大的生产力。其次,生产工具是生产力水平的重要标志,生产工具从落后的转变为先进的,科学技术在其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科学技术和生产工具的结合,使生产力发生深刻的变化。作为知识形态的科学技术在没有进入生产领域过程之前,还不是物质生产的直接生产力,而只是潜在的生产力。这就是说,技术改革和技术革命是科学技术由间接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革命途径和具体形式。“科学技术化,技术科学化,科学技术一体化,”这是近代特别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般规律。正是由于科学技术和生产工具的结合,马克思恩格斯说:“蒸汽和机器引起了工业生产的革命。现代大工业代替了工场手工业。”【《共产党宣言》,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5页。】“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纪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7页。】

我们必须看到,毛泽东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在提高生产力方面的重大作用,是把它放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关系中来考察的,1959年8月在中共八届八中全会上讲话,毛泽东说:必须政治挂帅。政治是上层建筑,技术措施是什么东西呢?它是在生产进行中必须采取的措施,而上层建筑是保护经济基础的。技术这个部门是属于经济基础那个范畴的,就是属于生产力、怎么组织生产这个问题的。不挂帅我看不行。1959年12月到1960年2月,毛泽东怀着浓厚的兴趣阅读研究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第27章“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社会劳动。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的规律”。“教科书”在论述决定劳动生产率的条件时写道:“提高劳动的技术装备,发展技术,对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决定性的意义。”又说:“物质刺激和社会刺激,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必要的和最重要的条件。”对此,毛泽东表示异议。他总结:“资本主义提高劳动生产率,主要靠技术进步。社会主义提高劳动生产率靠技术加政治。”毛泽东认为生产力的提高应该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来考察。所以,社会主义提高生产率要政治挂帅,要技术加政治。这正是毛泽东科学技术思想中一个重要观点。毛泽东这里说的政治实际上是生产关系。他认为提高劳动生产率,不仅仅是技术问题,它必然与生产关系相联系,只有破除旧的生产关系,建立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新的生产关系,才能使技术更好地发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决定性作用。另一方面,技术的发展又推动着生产关系不断发生变化。可见毛泽东的科学技术思想完全是马克思主义的。

毛泽东遵循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的原理,把科学技术作为重要生产力,并且根据党和国家不同建设阶段的总体战略,不失时机地提出技术改革和技术革命,这除源于他对科学技术有深刻的马克思主义认识外,也源于他对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历史有深刻的把握。虽然他的某些技术革命的思想还不够严密,例如有时提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有时又提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但他明确技术革命不同于技术革新:“一般小的技术改进,可以叫做技术革新;而在技术上带有根本性的、有广泛影响的大的变化,叫做技术革命。”“技术革命指历史上重大技术改革,例如用蒸汽机代替手工业,后来又发明电力,现在又发明原子能之类。”【《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3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49页。】毛泽东根据大机器工业使用的动力来划分生产技术上的以上三个不同时期是很深刻的,完全符合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所有这一切,都以无可置疑的事实说明毛泽东不仅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

(作者潘鈜:原中共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委员会党史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副研究员)

(来源: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毛泽东思想生平研究分会编《毛泽东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