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毛泽东集体主义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作者:    发布时间:2018-01-09   
分享到 :

试论毛泽东集体主义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梁仲明 梁 炜

集体主义思想,在毛泽东思想的整个理论体系中,占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毛泽东生前对集体主义的思想内容、基本要求及其对革命事业的伟大意义,做过许多深刻独到的论述。今天,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实践中,重温毛泽东的集体主义思想,弘扬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精神,仍然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集体主义思想,是由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提出来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中指出:“既然正确理解的利益是整个道德的基础,那就必须使个别人的私人利益符合全人类的利益”【《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167页。】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社会下的集体是“虚幻的集体”。这种集体“是一个阶级反对另一个阶级的联合,因此对于被支配的阶级说来,它不仅是完全虚幻的集体,而且是新的桎梏。”只有“在真实的集体的条件下,各个个人在自己的联合中并通过这种联合获得自由。”【《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82页。】并认为,“在这个集体中,个人是作为个人参加的,它是个人的这样一种联合(自然是以当时的已经发达的生产力为基础的),这种联合把个人的自由发展和条件置于他们的控制之下。”【《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82—83页。】列宁一贯倡导集体主义思想,他说:“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社会发展的利益高于无产阶级的利益;整个工人运动的利益高于工人个别部分或运动个别阶段的利益。”【《列宁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92页。】他进而要求布尔什维克党要努力把“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原则,“灌溉到群众的思想中去,变成他们的习惯,变成他们的生活常规。”进而“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使他们具有真正符合他们的崇高称号的各种方面素养,”最后实现“把社会主义思想和政治自觉灌输到无产阶级群众中去”。【《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209页。】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峥嵘岁月里,毛泽东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集体主义思想的光辉内容,并且十分强调用集体主义思想来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并力求使集体主义精神成为全党的政治风范和全国人民的生活常规。

所谓集体,是指由共同利益而联合在一起的人们的共同体。马克思主义所说的集体,自然是指以消灭私有制、消灭阶级、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无产阶级,以及无产阶级和全体劳动者的联合,因此,这样的集体在剥削阶级中是不可能产生的。毛泽东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从历史上各个阶级的经济地位和生活条件出发,分析了人们的不同政治态度、道德原则和思想观念,深刻地指出,同其他思想意识一样,无产阶级大公无私、舍己为公的集体主义思想,正是由无产阶级的阶级地位所决定的。他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不占有生产资料,处于社会的最低层,是受剥削、受压迫最深的阶级,他们只有团结起来,集体行动,一致向资产阶级作斗争,才能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彻底消灭阶级、实现共产主义,也只有团结起来,集体行动,才能彻底改善自己的处境,使本阶级乃至全人类得到解放。作为新的生产力的代表者,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就在于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共产主义社会。这种阶级地位和历史使命,决定了无产阶级“最有远见,大公无私”,其思想、行动必然以集体主义为指导。由此可见,集体主义是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之所在,大公无私,舍己为公是无产阶级的代名词。

毛泽东认为,无产阶级必须坚持集体主义原则,尤其是对于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共产党人来讲,无论何时何地,都必须以集体主义为出发点,以个人利益服从于民族的和人民群众的利益,而不应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他说,“应该使每个同志明了,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96页。】。不言而喻,这里所讲的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就是指无产阶级的整体利益。综括毛泽东生前的一贯论述,他所提倡的集体主义思想,其主要内容是:一切以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出发,坚持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当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发生冲突时,为了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毫不犹豫地牺牲个人利益;要在保证集体利益的前提下,能够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有机地结合起来。

毛泽东集体主义思想的上述基本内容,是一个严密完整的理论体系,彼此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割裂,它集中反映了无产阶级大公无私、舍己为公的优秀品质和为全人类的解放事业而奋斗的自我牺牲精神,充分体现了共产主义道德的本质特征。

毛泽东认为,集体主义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之所在,但并非与无产阶级相伴而行、与生俱来的。坚持无产阶级的集体主义原则,既是一个道德范畴,同时也是一项政治原则,必须做到以下五点:

首先,要正确处理好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之间的关系问题。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对于处在革命集体中的每个成员来说,每个人的个人利益和整体利益之间存在着既相一致又相矛盾的情况,因而只有按照无产阶级的集体主义原则,才能正确处理好这种关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在革命集体内部,一般来讲,个人利益同整体利益从根本上来说是一致的,这不仅因为集体是由个人组成的,没有个人也就没有集体,同时也是因为个人利益的获得和满足,个性的自由全面发展与个人价值的实现只有在集体中才是有可能的。如果离开了集体利益的发展和集体力量的壮大,个人利益和个人解放也就失去了基础和前提。因此,对于无产阶级来说,集体利益是个人利益的源泉和保证。正因为如此,毛泽东多次指出,当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包括党的利益和国家的利益)发生矛盾时,都必须以社会整体利益,以全党的利益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要“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应以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而应以个人利益服从于民族的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因此,自私自利,消极怠工,贪污腐化,风头主义等等,是最可鄙的;而大公无私,积极努力,克己奉公,埋头苦干的精神,才是可尊敬的”【《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22页。】。

要做到“襟怀坦白,忠实,积极,以革命利益为第一生命,以个人利益服从革命利益;无论何时何地,坚持正确的原则,同一切不正确的思想和行为作不疲倦的斗争,用以巩固党的集体生活,巩固党和群众的联系。”【《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61页。】甚至为了捍卫集体利益,不惜牺牲个人利益,必要时为了维护集体利益而敢于献出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把集体利益放在第一位,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二位,“关心党和群众比关心个人为重,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为重”【《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61页。】,这是坚持集体主义原则的基本前提,也是对共产党人的起码要求。

其次,要正确理解和妥善处理好全局与局部的关系问题。毛泽东多次强调“要提倡顾全大局”。他曾一再批评一部分干部总是不适当地强调自己所负责的局部工作,总希望全体利益服从于自己的局部利益。他认为这种只顾局部、不管全局的态度是极为有害的。毛泽东不断地要求全党必须懂得局部需要服从全局这一基本道理。他说:“如果某项意见在局部的情形看来是可行的,而在全局的情形看来是不可行的,就应以局部服从全局。反之也是一样,在局部的情形看来是不可行的,而在全局的情形看来足可行的,也应以局部服从全局。”【《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25页。】一切从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出发,坚持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眼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这是毛泽东集体主义思想的又一基本要求。

再次,要坚决反对宗派主义和小团体主义。毛泽东指出,集体主义与宗派主义、小团体主义是根本对立的。在革命事业中,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从全社会的整体利益出发,就是坚持集体主义原则;而离开社会主义的轨道,违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仅仅从少数人不正当的派别和私人利益出发,便是宗派主义或小团体主义的表现。宗派主义和小团体主义,往往是个人主义在组织上的表现。在毛泽东看来,“只注意自己小团体的利益,不注意整体的利益,表面上不是为个人,实际上包含了极其狭隘的个人主义,同样地具有极大地销蚀作用和离心作用。”【《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92页。】

值得注意的是,当赤裸裸的个人主义越来越没有市场的时候,宗派主义、小团体主义往往打着集体的幌子出现。这是一种根本违犯无产阶级的集体主义原则的思想倾向。因此,要坚持集体主义,就必须反对宗派主义和小团体主义。毛泽东在《整顿党的作风》中,详细分析了局部和全体的关系、个人和党的关系、外来干部和本地干部的关系、新干部和老干部的关系等诸多方面关系时指出:“在这种种方面,都应该提高共产主义精神,防止宗派主义倾向,使我们的党达到队伍整齐,步调一致的目的,以利战斗。”并一再强调“必须扫除党内宗派主义残余,以党的利益高于个人和局部的利益为出发点,使党达到完全团结统一的地步。”【《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25页。】毛泽东认为,中国共产党及其革命军队之所以有力量,就是因为他们不是为着少数人的或狭隘集团的私利,而是为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着无产阶级的整体利益而结合而战斗的。因此,坚持无产阶级的集体主义原则,必须坚决同宗派主义、小团体主义划清界限。

第四,要坚决反对极端的个人主义。个人主义是资产阶级的思想意识。个人主义以个人为核心,一切为了自己,把个人利益看得高于一切,把个人利益摆在社会集体利益之上,它不但不能为社会集体利益作出任何个人的牺牲,相反,却往往不惜损害社会集体和他人的利益,以满足自私自利的个人欲望。毛泽东对这种“把个人放在第一位,把党放在第二位”的个人主义倾向疾恶如仇,进行了极其尖锐的批评,他借用刘少奇的话说,“有一种人的手特别长,很会替自己个人打算,至于别人的利益和全党的利益,那是不大关心的。”【《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21页。】毛泽东认为,为了使我们党团结一致,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奋斗,就必须坚决反对自私自利的个人主义。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一文中首先使用了“大公无私”一词。他指出,共产党员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应以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而应以个人利益服从于民族的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因此,自私自利,消极怠工,贪污腐化,风头主义等等,是最可鄙的;而大公无私、积极努力,克己奉公、埋头苦干的精神,才是可尊敬的。【《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22页。】

第五,要搞清个人的智慧才能对于社会集体的依赖关系。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84页。】从个人的聪明才智的获取和实现过程来看,脱离社会集体的人是不可能有所创造的,与世隔绝的环境,只能使人一无所知,而社会集体的生活和交往才是个人的情感、智慧、才能不断产生、发展和丰富的肥田沃土。同时,只有社会集体,才能为个人全面施展其聪明才智提供强大的实践动力和广阔的活动舞台。因此,毛泽东指出,“个人的智慧必须和集体的智慧相结合才能发挥较好的作用”【《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91页。】他认为,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而集体的智慧才是无穷的,在工作中要善于集中大多数人的智慧,善于利用集体的智慧解决问题,毛泽东的这些论述充分揭示了个人才能的发挥不能脱离社会集体这样一个深刻的道理。

集体主义之所以成为我国人民的主导价值观念,是由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社会实践的性质决定的。人民战争要取得胜利,必须依靠人民大众集体的力量。在组织系统中,把铁的纪律作为保障,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战争环境下,集体的地位非常突出,可以说集体利益就直接代表着个人利益,先烈的种种行为处处体现着集体主义精神。新中国建立后至1956年,我国顺利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形成和完善了以高度集中为特征、以行政管理为主要机制的计划经济体制。这一体制一直延续到改革前的1979年。经济运行的计划性,管理的行政化,使得全国成为一个大的集体,集体的目标成为个人的目标,集体控制了个人的全部工作和生活内容,集体成为每个人唯一可依赖的对象。这种环境下,人们的无私奉献得到了制度、体制、精神上的肯定,无私奉献精神得到极大的发扬,人们对集体主义原则确信不疑。

但不可讳言的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于长期执行高积累低消费政策,实行平均主义分配方法,使得人民的生活长期得不到改善,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受到伤害。更严重的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推行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政治路线,搞乱了经济秩序,摧残了人们的心灵。回过头来看,集体主义的内涵被扭曲,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从自愿遵守的道德规范转化为政治戒律,成为实施管理的工具;道德因素成为支撑经济运行和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而经济利益却长期受到限制。二是由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根本一致的基础上,重视集体利益,转化为片面强调个人对集体单方面的义务。三是从凝聚人心的精神动力转化为压抑个性发展的精神桎梏。倡导集体主义的目的之一是保证集体目标的实现,统一集体成员的意志,汇集大家的力量。与战争年代性质不同的和平建设时期,人们在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等生活愿望驱使下,其言行从不同的侧面显露出来,尤其是与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政治路线的要求南辕北辙。为确保政令畅通,自然会忽视、限制乃至扼杀个人的思考和创造,使得人们不敢想不敢说,更不必说行动了。

集体主义作为伦理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具有历史性、现实性和未来导向性的特点。目前,人们对集体主义的种种看法,虽然比较集中地从利益关系的角度,关注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但由于各自的着眼点不同,也就成为产生分歧的关键所在。关注利益无可厚非,然而,把集体主义限定在惟一的处理利益关系上,目光盯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矛盾上,就很难走出从理论到理论的怪圈。只有从实际出发,关注人的生活质量,充分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实现全社会的整体利益,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才能正确地揭示集体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宿。

首先,集体主义是建立在利益基础上的道德原则,而不是分配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具体依据。之所以倡导集体主义,其目的是让人们意识到个人的价值和利益,只有在集体中才有可能实现,从而引导其价值观倾向集体,从全局的角度考虑问题,自觉维护集体利益,为实现集体目标团结奋斗。至于如何区分和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利益关系,要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状况,依据政策、法律、制度来解决。倡导集体主义所能达到的程度,只是在观念和思维方式上提供支持,以保证有关政策、法律和制度的落实。

其次,一般说来,集体是社会发展进程中形成的利益联合体。这一点,在市场经济中尤为明显。社会分工决定了商品生产是通过许多人组成的企业完成的。只有企业有了利润,个人才会取得劳动报酬。其他有关个人的政治利益、生存权利、物质利益等同样离不开所在集体的成功运作。所以,在利益关系中,集体利益自然是人们实现个人利益的基础和保障,是个人长远的、根本的利益所在。

再次,集体主义的生命源泉在于不断满足个人需要,为个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创造条件。人们对道德原则、价值观念的选择和自觉履行,其根本动力在于它能给个人带来好处。这种好处有时是物质的,有时是精神的,有时是眼前的,有时是长远的。人们信奉集体主义的基础是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根本一致性。而人们对根本一致性的理解和认同,取决于对个人利益实现周期的长短和可能性的认识。所以,保持集体主义的生命力,对于集体来说,应当坚持与时俱进的精神,通过体制创新、制度创新,为个人发挥聪明才智创造条件,并使人们在不断进步的社会生活实践中,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综上所述,不难发现,毛泽东集体主义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仍然熠熠生辉,是鼓舞我们夺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伟大胜利的思想法宝。

首先,弘扬集体主义精神,是顺利创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需要。创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实质上说,就是要实现原来以行政控制为特征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根本转轨,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从而完成经济体制的全面创新。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创建,社会必将发生深刻而巨大的变革,人们的经济生活、利益结构必将发生广泛的调整和变动。在此情况下,如果没有报效祖国的宏图大志,没有无私无畏的献身精神,而一味地崇奉金钱、追逐私利斤斤计较、尔虞讹诈,要完成这一繁难复杂的社会变革是根本不可能的。只有大力弘扬集体主义精神,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坚持把社会整体利益放在第一位,才能正确对待利益结构的调整,处理好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关系,大大减少体制转换过程中的各种阻碍因素,尽快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整顿和改组的时候,特别要着重宣传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暂时利益服从长远利益的道理”。【《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176页。】

其次,弘扬集体主义精神,是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强大动力。我们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它与一般的市场经济相比较,有很大的差异性。我们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前提下搞市场经济,因此,绝不能重蹈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生产无政府状态和社会道德伦理滑坡的覆辙。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市场经济要求生产者以最少的劳动耗费取得最大的有效成果,并实现最大的利益,这就可能使许多经济活动只考虑自身的利益,不考虑,甚至损害社会整体利益。自然,解决这些问题,既要依靠法律、法规和政策,也要强化人们对社会的义务意识、责任意识,要求人们时刻想到自己作为一个社会成员必须对社会负责,对公众负责,把追求个人合法利益与为社会奉献统一起来,此外,还要看到,单纯由市场机制引导个人收入分配,会有可能造成个人收入分配的过分悬殊,引起分配上的社会不公,而这种社会不公又会反过来成为制约和侵蚀经济活力的消极因素。因此,除了建立必要的宏观调控机制外,还应大力提倡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精神,使广大干部和群众懂得,个人利益只有在国家和社会利益的发展中才能得到实现,从而坚决克服地方主义、利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观念和错误行为,努力为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而奋斗,以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地向前发展。

再次,弘扬集体主义精神,是迅速提高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当前,我们面临着极为艰巨的任务,这就是:既要发展市场经济,实行对外开放,又要做到精神文明不滑坡,社会风气向好转。因此,在抓住机遇,大力搞好经济建设的同时,还要狠抓精神文明建设不松劲,绝不允许那种“生产上去了,道德堕落了”的现象蔓延滋长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涉及的内容极为丰富,既包括智力、技能方面,又有思想、道德方面。但作为规范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关系的思想道德原则——集体主义精神,无疑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尤其是在当前经济体制转换之际,人们的经济生活、利益结构、活动方式,以及相应的思想状态、心理状态正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大变动,更需要我们大力弘扬集体主义精神,并把它作为评价个人行为后果的主要标尺,在全社会中逐步培养出共同的价值取向,促进社会成员自觉地把集体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为了国家和集体的利益,为了人民大众的利益,争先恐后,乐于奉献。

第四,弘扬集体主义精神,是新时期不断加强党风建设的有效措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党风建设的艰巨任务之一,就是要防止商品交换原则浸入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活。江泽民明确指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经济领域必须重视和运用价值规律,讲等价交换,但决不能把商品交换原则引入党内政治生活。如果商品交换原则渗入并主导党内政治生活,党的统一意志、统一思想必然瓦解,政治生活秩序必然混乱,腐败现象必然恶性膨胀,党领导经济建设的能力必然严重削弱。因此,在当前市场经济建设中,要坚持不懈地教育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地发扬集体主义精神,坚持享受在后、甘愿奉献,决不能把人民交给的权力当作牟取私利的交换资本,廉洁奉公、一身正气。

(作者梁仲明: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来源: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毛泽东思想生平研究分会编《毛泽东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