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海泉:正确认识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科学价值

作者:    发布时间:2018-01-15   
分享到 :

正确认识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科学价值

任海泉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毛泽东思想中最为光彩夺目的篇章之一。在领导创建人民军队、进行革命战争和建设现代化国防的伟大军事实践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成功地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战争的实际相结合,同新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实践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军事思想,形成了系统的科学理论体系,解决了在中国这样一个东方大国如何进行革命战争,如何进行国防和军队建设等重大问题,实现了军事理论与军事实践的高度统一,实现了军事科学与战争艺术的有机结合,树立了无产阶级军事理论发展的里程碑。回顾过去,毛泽东军事思想指引我们夺取了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展望未来,继续完整准确地把握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科学内涵,正确认识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科学价值,对揭示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规律,引领和推动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不断前进,指导赢得未来战争的胜利,仍然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毛泽东军事思想是建军之基

人民军队的创建与发展,同毛泽东的名字紧紧相连。在长期的中国革命战争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与人民军队建设实际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人民军队建设思想。这一思想,核心是从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确立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将党的无产阶级先进性注入军队,使其成为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规定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建军的唯一宗旨,把军队的发展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相联系,使军队的行动与党的政治任务相统一;规定了以战斗队为主,同时兼顾工作队和生产队的三大任务;建立了强有力的政治工作制度;贯彻了官兵一致、军民一致和瓦解敌军的三大原则;实行了政治、经济、军事三大民主;制定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提出了建设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等重要思想。实践证明,毛泽东人民军队建设思想,指导人民军队从小到大、由弱到强,成为一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新型人民军队。毛泽东人民军队建设思想,是具有中国特色、正确指导人民军队建设的科学理论,奠定了中国共产党创建和领导新型人民军队的基石。

新形势下,继承和发展毛泽东人民军队建设思想,必须坚持军队建设发展与党的历史任务相一致,与国家发展战略相协调,与大国地位提升相适应。必须将听党指挥作为我军不可动摇的根本原则,将能打胜仗作为我军有效履行职能使命的根本要求,将作风优良作为我军永葆本色的根本保证。

听党指挥,是人民军队永远不变的军魂。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明确指出:“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而绝不容许枪指挥党”【《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47页。】。从而确立了“党指挥枪”的建军原则:将支部建在连上,建立和健全了党委制、政治委员制和政治机关制度,确立了首长分工负责制,军队的最高领导权和指挥权集中于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等基本制度。这些制度,从根本上保证了全军官兵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听党话、跟党走,保证了人民军队的性质和本色,保证了社会主义前途和命运,保证了党和国家长治久安。80多年来,人民军队之所以能够始终保持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经受住各种考验,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最根本的就是依靠党的坚强领导。面对国际、国内的形势变化,面对西方敌对势力鼓吹的“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军队国家化”等错误观点的影响和渗透,我们必须进一步强化军魂意识,切实把听党指挥作为军队建设的首要任务,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领导军队的各项制度,坚持不懈地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坚定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政治自信和政治自觉,确保官兵政治上的坚定和思想道德上的纯洁,确保枪杆子永远掌握在忠于党的可靠的人手里,确保军队坚决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指挥。

能打胜仗,是人民军队存在的价值所在。纵观毛泽东领导人民军队成长、发展、壮大的光辉历程,就是人民军队能打仗、打胜仗的战斗历程。毛泽东强调,人民军队永远是一支战斗队。人民军队是从战争中走来的英雄军队。在敌我力量对比悬殊、物质条件极其困难的艰苦环境中,人民军队以能打大仗、善打硬仗、敢打恶仗而闻名于世。在抗日战争中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在解放战争中打败了800万国民党军,在朝鲜战场上打败了武装到牙齿的“联合国军”,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战争的奇迹。新形势下,能打仗、打胜仗依然是党和人民对人民军队提出的时代要求和殷切期望。能战方能止战,准备打才可能不必打。我军要时刻牢记战斗队的根本职能,把矢志打赢作为根本追求,做好随时打仗的准备,强化当兵打仗、带兵打仗、练兵打仗的意识,做到脑子里永远有任务、眼睛里永远有敌人、肩膀上永远有责任、胸膛里永远有激情,切实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为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保驾护航,确保我军始终能够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作风优良,是人民军队的鲜明特色和政治优势。作风优良可以锻造威武之师,作风松散可以搞垮常胜之师。在长期的军事实践中,毛泽东为我军培育了一整套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人民军队之所以能够战胜一切艰难险阻,战胜一切国内外强大敌人,经受住一切严峻复杂的考验,作风优良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作风就是形象,作风就是力量。无论时代如何发展、社会环境如何变化,我军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永远不能丢。在全军上下共筑强军梦的今天,大力加强作风建设,弘扬传承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关系军队建设全局,关系强军目标的顺利实现。良好的作风,锻造不易,保持更难。回首历史,罗马军团、蒙古铁骑、八旗精兵,之所以曾在战场上势如破竹、骁勇无敌,都得益于作风强悍、令行禁止;这些胜利之师其后的溃败千里、灰飞烟灭,也都能从作风松散上找到原因。今天,我们必须更加扎实有效地抓好作风建设,夯实依法治军、从严治军这个强军之基,坚持以纪律建设为核心,做到信念不动摇、思想不松懈、斗志不衰退、作风不涣散,永远保持人民军队的本色不变,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诱惑、经得起考验,为实现强军目标提供有力保证。

二、毛泽东军事思想是胜战之魂

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是毛泽东指导战争的恢宏气度和鲜明特点。在二十多年波澜壮阔的革命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和反侵略作战的实践中,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集古今中外战争理论之精华,紧密结合中国实际,科学揭示了中国革命战争的特殊指导规律,创造了高超的战略战术,形成了人民战争理论和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毛泽东深深认识到,战争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兵民是胜利之本”【《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477页。】,他提出并实践了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组织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实行以人民军队为骨干,与地方武装、群众武装相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进行普遍和深入的政治动员,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加革命战争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在人民战争思想的基础上,毛泽东创造了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把“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毛泽东军事文选》,军事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299页。】这一战略战术思想的精髓发挥到极致:对敌态度上,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在作战指导思想上,强调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战;在作战形式上,运动战、游击战和阵地战三种形式各有侧重、相互配合,实行的基本是歼灭战;在作战方法上,采取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的人民战争及其战略战术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在战争中的运用和体现,指导人民军队以劣胜优、以弱胜强,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胜利,创造了世界战争史上一个又一个伟大的奇迹,为人民军队从胜利走向胜利注入了活的灵魂。

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展人民战争及其战略战术思想,就是要把人民群众是决定战争胜负的这一铁律发扬光大,坚信人民战争是战胜强敌的制胜法宝,坚信人民群众是赢得战争胜利的力量源泉,坚信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是未来反侵略战争的制胜之道,使人民战争及其战略战术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民为兵之源,兵无民不坚。真正的人民战争,要求充分相信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只有真正来源于人民的政党和为人民而战的军队,才会有这样的政治自信和路线自信。中国革命战争从星星之火开始,逐渐形成燎原之势,最终打败了强大的国内外敌人,从战争指导来说,就是因为我们进行的是伟大的人民战争。人民战争是正义的战争,它的正义性表现为战争自始至终反映着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人民群众自始至终是战争的主体。进入21世纪,无论是拓展和深化军事斗争准备,还是加强海洋、太空、网络空间安全;无论是国家安全与利益的拓展,还是开辟非传统安全威胁与非战争军事行动的新战场,都须臾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力量和支持。综合国力的增强使人民战争具有了更加坚实的物质基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人民战争拥有了强大的技术基础,丰富的人力资源使人民战争拥有了得天独厚的力量优势。党的正确指导、人民战争的正义性和群众性是我们进行人民战争的传统优势,在巩固传统优势的同时,需要积极创造和发展人民战争的新优势,探索新形势下集聚人民群众力量的新机制,充分发挥人民战争的整体威力。人民战争仍然是人民军队进行未来反侵略战争的必然选择。

先算而后胜,谋定而后动。战略上的成功是全局的胜利,战略上的失误可能导致全局的失败。毛泽东军事战略思想,是毛泽东指导中国革命战争全局的思想,积极防御是毛泽东军事战略思想的核心内容,是经过战争实践检验的科学理论。新中国成立后,虽然军事战略重心随着国际环境和形势任务的变化而变化,但积极防御战略思想仍然是我们的指导思想。在全球化、多极化、信息化的世界大势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我们的国家利益全方位超越传统疆界。这些由时代发展和国家崛起带来的重大变化,要求我们的军事战略指导必须跟上国家利益拓展的步伐,国家的利益拓展到哪里,军事能力的触角就应延伸到哪里,军事战略指导的视野就要投射到哪里。既要把主要关注点放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上,又要高度重视国家利益拓展带来的安全需求,树立负责任大国的国际形象。实践证明,作为毛泽东军事战略思想核心内容的积极防御战略思想,仍然是人民军队赢得战争胜利、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的重要指针。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是制定克敌制胜之策、赢得战争胜利之道的最高境界。在长期的中国革命战争实践中,毛泽东紧密结合国情军情,提出了一整套符合中国革命战争特点的作战指导思想。突出表现为:有什么武器打什么仗,对什么敌人打什么仗,在什么时间地点打什么时间地点的仗,机动灵活、趋利避害。今天,在信息化条件下,作战形式、作战样式、作战力量、作战空间虽然发生了深刻变化,但战争中“保存自己,消灭敌人”、“集中优势兵力”、“灵活运用作战形式”【参见《毛泽东军事思想辞典》,国防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213页。】仍然是我们的作战指导原则。如何最有效地保存自己,最有力地消灭敌人,如何集中最大优势,如何运用多种作战形式赢得战争胜利,仍然是未来作战中我们要着力解决的最基本问题。我们要大力汲取人民战争及其战略战术丰富的营养,着眼提高核心军事能力,加大对信息化条件下战法创新的研究力度,为毛泽东作战指导思想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蓬勃发展增添新的活力和动力。

三、毛泽东军事思想是安邦之本

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重要的是生存与发展、安全与稳定。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国防建设事业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国防建设思想。它强调:经济建设需要照顾国防建设,加强国防建设必须首先加强国家经济建设;要建设正规化现代化的国防军,实行统一的指挥、统一的制度、统一的编制、统一的纪律、统一的训练,加强组织性、计划性、准确性和纪律性;将人民军队建设成为包括空军、海军和战略导弹部队等在内的诸军兵种合成的军队;建立独立完整的国防科研、国防工业体系;研制原子弹、氢弹、洲际导弹、人造卫星和核潜艇;建立起民兵与预备役合一的国防后备力量体制,解决平时少养兵、战时多用兵的矛盾。历史告诉我们,毛泽东国防建设思想,指导我们建立了巩固的国防,拓展了中华民族的生存空间,奠定了中国有影响力的大国的国际地位。今天,毛泽东国防建设思想仍然发挥着重大作用,仍然是我们安邦强国的根本指南。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承和发展毛泽东国防建设思想,就是要抓住强国这一根本,坚持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坚持尖端武器和常规武器并行发展等诸项原则,探索新形势下国防建设内在规律,推进国防建设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富国要强军,强国必强军。正确处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把国防建设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的总体布局,是毛泽东一直认真思考的重大问题。新中国成立之初,他就指出:中国必须建立强大的国防军,必须建立强大的经济力量,这是两件大事。他认为:“国大,军就会大。国不大,军就不能大。”【《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中卷,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第387页。】毛泽东对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关系的探索与把握,开辟了一条在经济不发达国家进行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保证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极大地增强了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国防实力,实现了富国与强军的高度统一。今天,国际形势和利益格局发生复杂深刻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了新的发展,但富国与强军,仍然是中国人民孜孜不倦的追求,是中华民族崛起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础,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保证。国富不等于兵强,一时的兵强也不能保证永远的国富。实现富国与强军的统一,就要把国防建设融入现代化建设全局之中,充分利用经济发展成果,大力推进国防建设,实现经济实力和国防实力同步发展,建设起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

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要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来办。毛泽东一贯倡导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他强调,我们的方针要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依靠外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自己的国防问题。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新中国国防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今天,毛泽东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思想仍然是我们国防建设的重要原则,指导着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的构建。在新的形势下,我们更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反对言必称外军、行必效西方的盲目崇拜,反对照搬西方军队发展模式的教条主义,发挥我们的制度优势和道路优势,扬长避短,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在新的起点上加速推进国防现代化建设,坚信中华民族“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161页。】。

国之重器,卫邦安民。铸就大国坚盾、锻造强国利刃,历来是以国防科学技术的突破为标志。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就强调:“为了建设现代化的国防,我们的陆军、空军和海军都必须有充分的机械化装备和设备,这一切都不能离开复杂的、专门的技术。”【《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中卷,第171页。】他还强调:“我们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中卷,第308页。】在毛泽东国防科技思想的指导下,新中国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国防科研体系和国防工业体系。集全国之力、倾全民之智慧,大力发展了国防尖端技术,在较短时间内研制出了原子弹、氢弹、洲际导弹和人造卫星,打破了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核垄断与核讹诈,制止了核战争,实现了中国国防力量的质的飞跃。正如1988年邓小平指出的那样:“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79页。】今天,我国的国防科技有了巨大进步,国防建设日新月异,神舟十号遨游太空,“北斗”系统升空组网,航空母舰入列出海,高科技武器装备陆续列装,这些伟大的成绩,闪烁着毛泽东国防科技思想的灿烂光芒。在未来国防建设的发展中,毛泽东提出的优先发展尖端武器的思想,建立独立完备的国防工业体系的思想,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思想,科研、生产、使用三结合等思想,将继续发挥重要指导作用,是我们安邦强国的基本遵循。

四、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思维之钥

毛泽东是伟大的军事家,同时也是哲学大师。他把马克思主义哲学运用于军事,以敏锐的思维、独到的视角、过人的胆识,用哲学思维之钥,拨开了战争迷雾,开启了认识之门,揭示了军事领域矛盾运动的基本规律,提供了解决军事问题的根本方法,形成了毛泽东军事哲学思想,涵盖了战争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等领域。他认为:战争的本质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是政治的继续,是流血的政治;战争的性质分为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要拥护正义战争,反对非正义战争;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是人不是物;战争的目的是通过战争消灭战争。他认为:军事规律是可以认识的,只有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符合,才能赢得战争的胜利;对军事规律的认识依赖于军事实践;认识军事规律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他认为:指导军事实践要着眼其特点、着眼其发展,把握客观条件和客观规律;研究军事问题要运用矛盾分析方法和阶级分析方法,从能动的、联系的观点出发,从历史的、发展的观点出发,从群众史观出发;反对战争中的唯心论和机械论。毛泽东军事哲学思想是中国革命战争中克敌制胜的锐利武器,更是和平时期治军安邦的重要指导思想,具有普遍的真理性意义和重要的时代价值。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加强对毛泽东军事哲学思想的学习、研究和运用,深刻理解其反映军事本质的战争观,准确把握根植于中国军事实践沃土的认识论,科学运用以对立统一规律为核心的方法论,将毛泽东军事哲学思想发扬光大。

毛泽东把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引入军事,从军事与政治、经济的关系上,从战争的产生、发展和灭亡等方面综合分析,完整地揭示了战争的本质,阐明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战争观,有力地指导了中国革命战争和抗美援朝等战争。当今世界,军事领域发生重大变化,国际安全形势错综复杂,局部战争时有发生,但战争仍然是流血的政治,是政治的继续,战争仍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是战争的根源,毛泽东的战争观仍然揭示着现代战争的本质。在今天的中国,我们仍然奉行着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坚持人民群众是未来革命战争实践的主体,坚持战争的正义性,我们不惹事但决不怕事,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如果有人把非正义战争强加于我们,我们一定会通过正义战争消灭它。

毛泽东善于运用实践的观点研究和把握军事问题。他认为,军事理论离不开军事实践,军事理论源于战争实践又指导战争实践,军事理论随着战争的发展而发展,战争实践是检验军事理论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这不仅是毛泽东认识战争的科学方法,更是指导战争的科学思维,它开启了中国革命战争的胜利之门,也是指导未来战争胜利的基本依据。实践的突破带动理论的突破,理论的创新引领实践的创新。新形势下,必须着眼战争形态的深刻变化,必须着眼信息技术对战争的深刻影响,必须着眼战争理念的深刻变革,实现主观与客观、认识与实践的统一。要从军事发展的新特质来认识当代军事规律,充分认识军事技术发展带来的革命性影响,在充分运用信息化条件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发挥指导现代战争的主观能动性,实施正确的战略指导,实现优劣转换,赢得未来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毛泽东的军事方法论灵活而多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处处体现着哲学智慧。在长期的中国革命战争实践中,毛泽东娴熟地运用辩证思维,正确认识和处理进攻与防御、内线与外线、集中与分散等军事领域的一系列矛盾关系,为赢得中国革命战争的胜利发挥了独特作用。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安全问题的综合性复杂性多变性显著增强,我军使命任务大幅拓展,军队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面临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改革进入深水区,军队转型进入关键时期,各种矛盾相互交织,各种困难逐步凸显。思之愈深,行之愈远。解决这些制约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大问题,涉及的领域很多,但是正确运用毛泽东的军事方法论是转危为安、化险为夷的有效途径。当前,我们国家面临着海洋安全、网络安全、太空安全等现实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不仅要有壮士断腕的勇气,更需要科学理智的方法,需要新的视角,需要开放发散的思维,毛泽东军事思想仍然能够指导我们破解现实难题。

毛泽东创造性地、科学地、跨时代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的军事理论。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中国历史上闪烁着优秀传统文化、非凡民族智慧、科学创新精神灿烂光芒的伟大思想。它解决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建设什么样的军队、怎样建设军队,打什么样的仗、怎样打胜仗,建设什么样的国防、怎样建设国防等一系列关键性问题,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科学真理,是指导中国革命战争胜利的根本思想,是新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根本指针。斗转星移,时代跨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军事思想得到了巨大的丰富和发展,继续为解决当今军事难题提供历史借鉴和科学指南,是指导军事理论和实践创新的重要基础。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科学运用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不断推动和实现党的军事指导理论创新发展。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对国防和军队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和战略部署,提出了“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编《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军队领导干部学习文件选编》,解放军出版社2013年版,第292页。】的强军目标。这些指导思想与毛泽东军事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发展了的毛泽东军事思想。毛泽东军事思想始终是人民军队的指导思想,这是历史的必然选择,是中国革命的必然选择,是人民军队的必然选择。

(作者任海泉: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副院长,教授,中将)

(来源: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毛泽东思想生平研究分会编《毛泽东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