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晓秋: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初探

作者:    发布时间:2014-03-21   
分享到 :

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初探

俞晓秋

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对外战略及其方针政策的调整、变化、与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的当代国际思想密切相关。他的国际思想不仅深刻地影响着改革开放时代中国外交与国际战略总体框架和基本内容的形成,而且还将对进入21世纪后的中国对外政策路线产生深远的影响。深入研究在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形成的邓小平同志的国际思想,尤其是他的国际战略思想,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邓小平的国际战略思想的主要内容有:世界大战可以避免、和平与发展、建立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一国两制”、国家利益与安全第一。他的这几个重要思想是在对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的继承和对70年代末以后国际形势变化的客观现实的准确认识,以及改革开放时代我国对外关系发展与外交实践中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它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既反映了我们对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国际形势、时代与世界基本矛盾、全球经济、政治、力量格局、周边环境等重大国际问题认识的变化与发展,以及我国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发展深化的客观需要,也体现了新时期为适应国际环境的变化我国对外关系与外交政策逐步调整、不断开拓的历史进程与特点。

一、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形成

“世界大战可以避免”,是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基本要论之一。从“世界大战不可避免”的观点转变为“世界大战可以避免”的认识,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对外政策发生重大转折的前奏。

关于这一认识转变的国际环境原因,邓小平同志在19856月军委扩大会议上总结外交工作时指出,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对国际形势的判断有变化,对外政策也有变化。过去我们的观点一直是战争不可避免,而且迫在眉睫。因而好多的决策都是从这个观点出发的。然而这几年我们仔细地观察了国际形势,认为世界战争的危险依然存在,但和平的力量超过了战争力量的增长。维护和平、反对战争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要求。因此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维护世界和平是有希望的。根据这些分析,我们改变了战争的危险很迫近的看法。而后在1983年初,他又指出,“大战打不起来,不要怕。以前总是担心打仗,每年总要说一次。现在看,担心得过分了。我看至少十年打不起来。”

认识转变的国内环境原因,是三中全会以后国内工作的重点开始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一转变要求我们有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尽可能避免世界大战的发生。因而,争取一个和平有利的国际环境,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便成为新时期我国外交工作的一个中心任务。正是转变了认为世界大战不可避免的看法,和国内工作实现了向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的转变,我们改变了过去针对苏联霸权主义威胁的“一条线”和以“大三角”为中心的外交战略,进一步坚定地奉行独立自主、不结盟、反霸、维护世界和平的外交路线和对外政策,树立中国作为一个和平与制约战争力量的大国形象,增强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在国际问题上的发言权。对此,邓小平同志指出,“现在看来,这两个变化是正确的,对我们是有益的,我们要坚持下去。只要坚持这样的判断和这样的政策,我们就能放胆地一心一意地好好地搞我们的四个现代化建没。”世界大战可以避免的正确认识的提出,对于观察和研究这一时期及随后的中国对外战略及其政策所发生的一系列重大调整变化,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是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基本要论之二,是贯穿于他整个对外思想的主线,是其国际战略的核心思想。他把当代世界战争与和平、和平与发展这两个相互关联的问题联系起来进行考察,并从和平与发展这两个基本点出发对当前国际形势、重大国际问题和全球性战略及国际关系演变趋向加以分析,提出了观察和把握当今国际局势及其变化的正确的基本思路。19845月,他在会见巴西总统菲格雷多时说,现在世界上问题很多,有两个比较突出。一是和平问题。现在有核武器,一旦发生战争,核武器就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损失。二是南北问题。这个问题在目前十分突出。南北问题不解决就会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带来障碍。10月,在接见缅甸总统吴山友时,他进一步提出,国际上有两大问题非常突出,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南北问题。还有其他许多问题,但都不像这两个问题关系全局,带有全球性、战略性的意义。到19853月,他对和平与发展问题从理论的高度作了精辟的概括: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是东西问题,发展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

邓小平同志对和平与发展问题的认识,源于我国现代化经济建设的发展和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上面的论点有两次是在谈到中国的发展对世界的影响与作用时提出来的。而后,在考虑如何从现实出发,合情合理地解决香港主权回归以及保持香港长期稳定繁荣问题和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和平统一时,进一步丰富和加深了他的这一认识。随后他又根据80年代中期国际形势变化的特点,把和平与发展问题的认识运用到对世界格局与基本矛盾的分析中去,概括为“东西南北”问题,确立了对80年代世界形势与主要矛盾的基本格局正确的总体分析,以及关于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整体思想,提出了对当今时代的性质特征与基本矛盾的新的理论见解。即使在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之后,他仍然指出,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至今一个也没有得到解决。发展问题更加严重。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这使他的论点分析又深入了一步。也就是说,和平与发展问题,不仅是80年代世界的主要矛盾,而且将是国际社会今后相当一个时期面临的主要矛盾和占据主导地位的基本问题。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个相互关联的最基本的战略性问题。这不仅是世界各国、各地区和全球社会所面临的基本问题,也是中国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所面临的两个基本问题。和平与发展的思想,紧紧把握住了当前及今后国际社会的错综复杂变化和发展主流,并把当代世界问题与中国问题密切地结合起来,从而充分反映出了改革开放时代我国的对内对外政策的统一性,是中国对外政策和对内政策所追求的两个基本目标。因而,可以说,和平与发展的思想是对当代国际关系理论和我国对外政策理论的一大贡献。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是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基本要论之三。随着80年代末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冷战”对抗的结束,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冷战后时代的世界,建立了一个怎样的未来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以及如何建立,成为世界主要大国及地区国家所十分关注的重要问题。在邓小平看来,未来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必须与解决当前及今后相当时期内国际社会所普遍面临的“和平与发展”两大基本问题联系起来,这两大基本问题的解决与逐步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是一致的。在两极结构瓦解之后,通过建立新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体制)来协商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显得愈益迫切重要。然而,面对80年代后期世界形势与以往十分不同的变化特点,198812月,邓小平同志在阐述和平与发展思想之后,针对世界格局变化新趋势的出现指出,“世界总的局势在变,各国都在考虑相应的新政策,建立新的国际秩序。世界上现在有两件事情要同时做,一个是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一个是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在论述这一问题时,他特别强调首先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国际政治新秩序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因为自70年代后期以来世界许多国家尤其是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已经在为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不懈地努力。而当前世界各国为建立一个未来的国际秩序的努力过程中,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是,少数西方发达国家企图借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冷战格局的瓦解之机垄断冷战后的世界,利用各种方式在国际事务中推行强权政治,左右未来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他说,过去两个超级大国主宰世界,现在情况变了。但是,强权政治在升级,少数几个西方发达国家想垄断世界。因而,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首先要确立一个国际政治的十分重要基本原则,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他说,霸权主义、集团政治或条约组织是行不通了,那么应当用什么原则来指导新的国际关系呢?我们应当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今后国际政治新秩序的准则,向国际社会推荐这些原则来指导国际关系。现在确实需要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新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准则,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办事。现在出现的新的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是不能长久维持的。少数国家垄断一切,这种形式过去多少年没有解决任何问题,今后也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关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他认为,重要前提是必须通过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平等对话解决南北问题,消除世界经济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一些重大障碍,同时要大力促进南南合作和地区经济一体化,以推动第三世界整体经济的发展和南北对话与合作。邓小平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思想,实质上探索的是一个关系到21世纪世界的前途以及中国和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在未来世界格局中占据着怎样的地位的重要问题。

“一国两制”和“共同开发”,是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基本要论之四。收回香港主权、实现祖国统一,是80年代三大任务之一。随着1984年改革开放取得了重大成就,经济特区的兴旺,香港在促进国内经济发展和对外经济开放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如何合理解决中英之间香港的回归问题进而促进台湾与大陆的统一,以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顺利而又更快地发展,振兴整个中华民族,便成为当时我们所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为此,邓小平同志提出,要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出发,用“一国两制”的方法即用“和平的方式”合情合理地使大家都能接受的方案来加以解决,这是最可行的方法。由此他又指出,“一国两制”的提出也是考虑到解决一些国际争端应该采取什么办法。世界上一系列争端都面临着用和平方式来解决还是用非和平方式来解决问题。要设法找出一个各方都能接受的方式,使问题得到解决,消除爆发点,稳定国际局势。而后从这个思路出发,在解决国与国的领土纠纷问题如中日的钓鱼岛问题上,他提出了暂时搁置主权问题进行“共同开发”的设想。因此,“一国两制”、“共同开发”的构想,充分体现了从历史与客观实际出发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国内与国际问题的现实主义精神与政治智慧,表明了邓小平总是把和平统一、经济发展与现代化建设和世界的和平稳定、合作发展放到这几个方面彼此相互依存的关系中去加以观察与思考,寻求一个合情合理、切实可行的又具有远见和新意的解决办法。它也是“和平与发展”这一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精神实质在统一问题与对外政策上的一个重要的体现。

把国家利益与安全放在首位,是邓小平国际战略基本要论之五。这是邓小平同志观察、分析和提出正确解决重大国际问题和我国对外关系问题方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出发点。在世界局势、国际政治经济关系发生一系列巨大变化的大背景下,如何确保一个较长期的和平有利的国际环境,有效地维护中国在周边地区与全球的经济政治利益与安全,发挥中国作为一个独立自主、稳定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大国作用,一直是他费心思考的一个重大问题。他强调指出,国家的主权和安全要始终放在第一位。在与外国政治家谈论如何处理国家关系以及各自国家利益问题时,他又明确提出,各国都是以自己的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来谈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考虑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主要应该从国家自身的战略利益出发。应当着眼于自身长远的战略利益,同时也要尊重对方的利益。他认为,在当今国际事务中,对世界和平与安全和我国主权与安全利益最大的威胁,来源于个别发达大国对别国内政横加干涉、施加压力、制造别国国内动乱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他说,连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大国,都还有维护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的任务,可见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维护独立、主权的任务还面临着严峻的局面。因而,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本国的独立主权、国家利益和第三世界发展国家的共同利益,是我们在国际事务中所必须长期坚持的政策原则。面对西方一些大国对我施加政治与经济压力,他一再强调,在处理国家间关系中,国格、国权很重要,中国永远不会接受别人干涉内政,不屈服任何外来的压力。同时,他又反复告诫,在世界形势变化与重大的国际问题上的应对,我们一定要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一定要量力而行,灵活主动,千万不要当头。”中国永远不称霸,中国也永远不当头”。在他这一思想中最重要的是,作为一个国际政治家,他提出了在考虑本国战略利益的同时也应尊重别国的利益具有远见的观点,和国家利益实质上是一个关乎一国的民族独立主权能否维护、国家是否稳定、经济能否顺利发展、是否具有国格和民族自尊心的根本问题。

以上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五个重要方面和与之相关的一系列政策思想、政策原则(除策略方式之外),如独立自主、反对霸权主义;不结盟、不称霸;立足于第三世界和发展中国家,采用新途径加强南南合作,推动南北对话;促进各国友好,向全世界开放,加强与周边国家和中西经济科技关系的发展;同世界上一切和平力量合作,用和平谈判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等。这些政策思想原则构成了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没时期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而贯穿于其中的核心是坚持和平与发展的战略思想,即我们奉行的是:有中国特色的、独立自主的、社会主义的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战略。它体现了新时期我国国际战略与对外政策的民族性、原则性、现实性、和平性、全球性及其力求达到的目标。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独立自主才真正体现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说我们是独立自主的?就是因为坚持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最有利于和平;我们主张的是和平的社会主义;坚持社会主义,坚持和平政策,占有世界五分之一多人口的中国就可能对人类有比较大的贡献。

二、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与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之比较

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形成与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的形成具有不同的国内和国际背景。国内背景方面:在对革命与建设实践的经验教训总结中,就社会主义的思想观念与发展方法有了新的正确认识,党的工作重点实现了向“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转变,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走上了调整、整顿、改革、开放和有中国特色的道路。这就需要我们有一个和平有利的国际环境并对以往的对外战略与政策加以调整。国际背景方面:(1)美苏力量相对下降,国际政治经济力量多极化的趋势日益增强,东西方冷战两极格局作用不断削弱。(2)世界越来越开放,全球一体化的速度在加快,各国的相互依存在加强,经济集团化、区域化在发展,推动与影Ⅱ向各国经济发展的国际环境发生了新的变化,周边国家与地区经济及其合作迅速发展。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和地区经济的发展,打破了过去封闭与利益单面性的格局,为我们的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参与国际经济活动提供了新条件。(3)来自军事上对我国安全的主要威胁逐渐消失。同时,东西方军事冲突可能性下降。这使我国的经济发展与对外交往有了一个相对和平和稳定的周边与国际环境。(4)随着国际环境的变化,各国的国家利益观与对外政策目标开始逐渐从意识形态更多地转向务实的主权国家的政治、经济与安全利益。(5)收回香港主权、逐步实现国家统一问题开始提到议事日程上来,而这两个问题所涉及到的国际因素有所增加。(6)世界科技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信息化的趋势不断加强。

(一)邓小平的国际战略思想对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的创造性继承和发展,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独立自主的外交、中国的主权与国家安全利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三个世界”的理论。这是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和毛泽东时代中国对外政策的四个重要基本点(这四个相互关联的方面构成了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的基本框架、主要内容及时代、方法特点。)

从新中国成立到70年代中期,我国面临的周边与国际环境的现实是:我国的主权与安全始终受到来自美苏严重的政治军事威胁,它们对我实施长期的地缘战略包围和经济制裁;周边地区战争冲突不止;5060年代世界客观存在着对立的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意识形态斗争异常突出,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推行“遏制”、“解放”、“和平演变”战略;同时,美苏先后不断地对“中间地带”、第三世界地区进行扩张、推行霸权主义,而这些地区和一些国家还处在争取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运动的时期,新兴的国家面临着维护国家主权、民族利益、抵制外来干涉、颠覆的严峻任务;而作为社会主义的中国也亟需开拓对外关系,技展睦邻友好关系,团结国际上一切反帝、反霸和革命力量,打破美苏对我的封锁包围,消除对我国家主权与安全的严重威胁,加强世界和平力量,制止世界大战的爆发,发挥中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的第三世界大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独特的重要作用。除了在中国革命历史进程中长期积累的经验教训之外,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正是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形成的。

邓小平对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的继承与发展表现在:(1)他始终强调必须把国家的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在这个原则问题上是不能谈判的和退让的。同时,他又从开放的世界的现实出发,主张在涉及国家利益的问题上彼此要相互尊重和通过协商解决。(2)他将“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与“建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结合起来,使之更加成熟全面,并在对外开放新的条件下加以坚持,提出了“独立自主和平”的外交政策,树立了中国作为一个坚决主张与维护世界和平的大国形象,并真正确立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独特的大国地位与重要角色。(3)他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仅作为处理中外关系的基本准则,而且进一步提出把它作为建立冷战后世界新秩序的基本准则。(4)他坚持“三个世界”理论,强调中国属于第三世界,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永远站在第三世界国家一边,同时从全球一体化和相互依存的角度,把缓和与解决第三世界的经济政治问题及发达世界和发展中世界的矛盾问题的途径方法,放到南南合作、南北关系以及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和下世纪国际社会发展的大背景、大框架中来考虑。(5)“和平与发展”是邓小平的独特创造,是其国际战略思想的特色,是对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在现时代的一个重大发展。

(二)邓小平与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的不同特点。(1)战略思想特点:如果说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突出的时代与认识特点是“革命与发展”,那么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鲜明时代与认识特点是“和平与发展”。由于时代和认识特点的不同,因而在两个重要时期我国的外交政策也具有不同的特点。在毛泽东时代,中国外交的政策特点表现为:“一边倒”、“一大片”、“反美帝、反苏修、反对各国反动派”、“一条线”、“反霸统一战线”、“大国三角外交”、“三个世界理论”。而改革开放时代中国外交的政策特点体现在:“独立自主”、“不结盟”、“和平与发展”、“全方位外交”、“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等。这种变化与调整反映了国内与国际社会的两大变化:第一,国内的经济政治改革与对外开放。第二,世界经济政治格局逐步从冷战时代向冷战后时代转变。在冷战时代,美苏两极的“冲突对抗结构”左右支配着各国内政与外交,并直接威胁到我国的安全;军事与政治关系及意识形态居于突出的地位;本国安全问题、战争冲突问题是各国所关注的首要问题。在冷战后时代,“两极结构”的限制性因素作用已经消失;经济不再完全从属政治,形成平行互动的关系;经济与社会发展问题日益突出;对外政策更侧重国内的经济发展需要;发展与合作是各国所重视的焦点。

(2)分析方法的特点:毛泽东主要是从“革命论”、“危机论”、“矛盾论”的思想方法来观察和分析国际形势与重大战略性问题的,从而形成了他的国际战略思想。用“革命论”来分析时代背景;用“危机论”来确定世界和平与我国安全的直接威胁来自何方,以及战争不可避免和世界大战迫在眉睫;用“矛盾论”来区分国际斗争中的敌我友,利用敌人之间的矛盾,结成暂时的同盟或统一战线,各个击破,消除外来的安全威胁,扩大自己的影响。他特别强调矛盾“斗争”方面的重要性。而邓小平的国际战略思想之方法主要是“和平论”、“发展论”、“求同存异”论。中国的发展、世界各国的发展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在这一点上,中国的利益与世界各国的利益是完全一致的,只要世界各国共同努力,世界大战是可以避免的。发展问题是全世界所共同面临的问题,它既是一个国内问题也是一个国际问题。封闭是不行的,必须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中求发展,在合作中求发展。因而,加强各国间协商合作就显得愈益重要。在观察世界形势与重大国际问题时,他仍然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但他比较侧重从矛盾的同一性角度或从更广泛的相互关系L在国际利益的相互依存性)角度来考虑和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也就是说,他强调在国际斗争与合作中,要在坚持原则基础上,从现实主义态度出发,相互平等、尊重,互谅互让、求同存异,以找到处理问题的途径,使问题得到合情合理的解决。在他的思想方法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他从世界是一个整体、中国是国际社会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员,来考虑中国的发展、世界的发展及世界和平的相互作用关系,提出改革开放时期中国的对外政策、原则和方针。

总之,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是在对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继承和我国的改革开放与7080年代国际环境变化的大背景下,在这一时期中国外交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他的思想对于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对外政策的制定和外交实践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深入研究他的国际战略思想,对于了解和研究改革开放时代中国外交并对之未来加以展望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原载《世界经济与政治》1995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