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邓小平理论的理论特性及其重要贡献

作者:    发布时间:2014-12-10   
分享到 :

论邓小平理论的理论特性及其重要贡献

柳琴 吴伟

摘要: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第一次初步系统地回答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问题,并经受住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检验,是推动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

关键词:邓小平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在当代中国,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的邓小平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1]P9)怎样认识中国共产党作出的这一科学结论,牢固树立起只有邓小平理论能够解决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前途和命运的思想观念,这对进一步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邓小平理论具有独特性,它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

人类思想发展的历史表明,任何一种思想理论都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邓小平理论坚持把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在一起,紧紧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根本问题,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起点。马克思主义从诞生到现在,经历了三次大的历史性飞跃。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列宁、斯大林和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转化为实践,使科学社会主义由理想到现实。从本世纪中叶开始,世界进入相对和平时期。社会主义国家包括中国在内,在探索适合本国情况的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上,有过凯歌行进的辉煌,但在发展的过程中,特别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遭受了重大挫折。面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个世纪性、世界性的重大课题,邓小平以巨大的理论勇气和革命胆略,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创立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崭新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第三次历史性飞跃,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起点。同前两次马克思主义发展飞跃相比,邓小平理论开辟了一个新的历史时代,承担了新的历史使命,解决了新的历史课题。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首先,邓小平理论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邓小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破除“两个凡是”的禁锢,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破除苏联模式的束缚,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破除“左”的思想,坚持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作为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基本依据;破除离开生产力抽象谈论社会主义的历史唯心主义观念,坚持以“三个有利于”判断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等等。这既在理论上坚持“老祖宗不能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科学方法,又在新的实践基础上“讲新话”,发展马克思主义。其次,邓小平理论把马克思主义认识提高

------------------------------------------------------------------------

收稿日期:2007—07—18

作者简介:柳琴(1980—),女,陕西府谷人,延安大学政法学院助教,法学硕士。

------------------------------------------------------------------------

到了新的水平。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全部论述,始终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个基本理论问题,排除一系列错误观点,对社会主义问题作出了许多重要阐述,科学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从而极大地深化了人们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认识和理解。再次,邓小平理论对当今时代特征和国际形势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邓小平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全球范围出现的新情况及时作出了分析和判断,对我们当前所处的时代重新进行了考察和分析,抓住当今时代矛盾的主要方面敏锐地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为我们正确观察认识世界、正确制定发展战略提供强大的思想武器,为我国坚定不移地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理论根据。最后,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一个新的科学体系。邓小平理论比较系统地回答了当代中国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军事、外交、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等方面的基本问题,形成了一系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观念,构成了一个结构严密的科学体系,为解决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道路、阶段、目标、步骤、动力、条件、布局和国际环境等问题提供了正确的理论思路。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篇章。邓小平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针对中国国情,结合时代特征,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根本问题,得出了一系列结论。在时代课题上,实现了从成功的革命道路到建设道路的重大飞跃。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在建立社会主义后,究竟怎样从成功的革命道路走出成功的建设道路,无论是我国还是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从总体上都没能正确回答和解决这一问题。邓小平深刻借鉴这一历史教训,不仅反复提醒全党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而且指导全党实现了工作重心的战略转变,并且在实际中始终保持了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我国现代化建设各项重大方针政策的连续性。在重大问题上,完成了从初步探索到取得独创性认识的重大飞跃。在带领全党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的实践中,邓小平紧紧抓住关系社会主义前途的根本性全局问题,进行了战略设计和理论创新,全面推动了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在理论体系上,完成了初步酝酿到系统化的重大飞跃。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制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它是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领域,涵盖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军事、外交、统一战线、党的领导等方面比较完备的系统的科学体系。

二、邓小平理论具有突破性,它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问题

邓小平理论紧紧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突破了社会主义的传统理论和传统模式,说出了老祖宗从来没有说过的新话,纠正了被扭曲、误解的和那些僵化、保守、过时的社会主义观念,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取得了新飞跃。

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底子薄,人口多,耕地少,科技落后,在这样的基础上实现现代化,在马列本本里找不到现成答案,世界上也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照套。邓小平不唯本本,不守教条,坚持面对现实,独立思考,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作出了许多深刻论述。党的十三大以这个问题作为理论突破口,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第一次系统地回答了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后的起始阶段问题,解决了社会主义发展历史上长期悬而未决的重大问题,也纠正了长期以来在社会主义建设上超越阶段的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从确立社会主义建设的立足点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是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科学概括。这一理论不仅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的前提条件,而且是我们制定一系列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

确定了社会主义本质理论。邓小平从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教训中提出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同时带领全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地进行深入探索,逐步搞清楚了这个问题。一方面强调,对于我们在这个问题上已经搞清和行之有效的东西,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另一方面又强调,对以往没有搞清楚的问题要进行深刻的理论思考。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这个基本原则的同时,纠正了过去以阶级斗争为纲,忽视生产力发展的问题;纠正了过去不顾时代发展特征,搞闭关锁国的问题;纠正了过去对中国国情不清楚,制定方针政策超越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问题,第一次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科学论断。这一论断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吸取了历史经验和新的实践经验,从最根本的意义上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观的重大发展。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是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最重大的理论成果之一,为邓小平理论奠定了牢固的基石。

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应该不应该搞市场经济,能够不能够搞市场经济,一直是社会主义不断探讨的重大问题。邓小平在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而又不囿于马克思主义的个别结论,坚持我们自己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益经验而又不因循守旧,大胆借鉴发达国家包括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生产和管理经济的有效做法而又不照搬照套,冲破了禁锢人们思想的传统理论和传统观念束缚,创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成功地把市场经济与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找到了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加快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道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打破了对计划经济的迷信,打破了对市场经济的禁忌,不但肯定社会主义社会可以利用市场经济这种手段,而且肯定社会主义社会应该把资本主义制度下积累起来的有利于社会化生产的一切市场经济经验,利用过来为社会主义服务。这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也是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认识发展的一个崭新阶段。

三、邓小平理论具有实践性,它经受住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检验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是和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联系在一起的,改革开放的过程就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过程,也是邓小平理论经受实践检验的过程。

邓小平理论经受住了发展经济的检验。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20年的比较看,前20年,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有过成功的经验,更有严重失误的教训,使得我国综合国力增长不快,人民生活改善不大,经济建设甚至到了崩溃的边缘;改革开放后的20年,社会主义建设取得显著成就,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增长,是新中国历史上发展最快的时期,在世界经济中独领风骚。我国政府又先后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雪洗了中华民族的耻辱。我国还成功地顶住了亚洲金融风暴,抵御了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伟大祖国建设发展的不凡成就为世人瞩目。

邓小平理论经受住了国际风云的考验。把中国的社会主义与国际上的其他社会主义相比较,中国社会主义充满生机活力,发展欣欣向荣是无可争辩的事实。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社会主义事业遭受严重挫折。前苏联,这个有70多年历史的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解体;在东欧,一批战后建立的社会主义国家发生动乱、演变、分裂和重组,党变质、国变色,国际社会主义运动走入低谷。但与此不同,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占世界人口1/5的中国,社会主义的旗帜高高飘扬,整个国家生机勃勃,“风景这边独好”。中国经受了国际国内风波的考验,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受严重的挫折中站稳了脚跟,在国内改革和建设各种矛盾和问题面前保持了稳定,并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走出了新道路,开创了新局面。这是历史告诉我们的最基本、最重要的事实。

邓小平理论经受住了人民群众的检验。邓小平从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以广大劳动人民利益为最高标准始终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人民群众的生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现在绝大多数人的温饱问题已基本解决,一部分人已进入“小康水平”,还有一部人已超过小康,正向富裕迈进。居民消费逐步趋向多元化,由吃饱到追求口味营养;由饱暖到追求潇洒漂亮;由实用到追求现代、高档;由栖身到追求舒适、宽敞;由救治到追求保健、预防;由养家糊口到陶冶情操,等等,物质和精神文明节节上升。事实告诉我们,“左”的那一套祸国殃民,已在实践中彻底破产,只有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才能强国富民,把中国导向繁荣。谁要想把中国拉到“左”的历史中去,只能是死路一条,中国人民也绝不会答应。

四、邓小平理论具有开放性,它是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是不断发展着的学说,而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邓小平理论的高度的开放性也正在这里。它完整而不固步自封,严谨而不因循守旧,不断地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用新的科学成果和新的实践经验丰富和完善自身。

邓小平理论是面向实践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这不仅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而且它本身就是这个科学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内容,贯穿于这一理论的始终。要使邓小平理论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我们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坚持邓小平理论,在实践中继续丰富和创造性发展这个理论,这是党中央领导集体和全党同志的庄严历史责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伟大事业,邓小平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发展的基础,但前进的

道路并不都是平坦的,还要靠我们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开拓,总结新经验,形成新认识。只有这样,才能创造性地继承邓小平开创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也才能创造性地发展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是面向世界的。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我国历史上经济社会长期落后,一个主要原因就是长期封闭自守。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在邓小平的领导下,正是这样既立足中国又面向世界,既总结历史又正视现实、放眼未来,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时代特征和中国国情结合起来,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进行了锲而不舍地理论探索,这才有了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中国要谋求发展,摆脱贫穷和落后,就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开放也是经济全球化成为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在今天新技术革命时代,新技术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高技术日新月异,目不暇接。其中重要的有信息科学技术、生命科学技术、新能源科学技术、新材料科学技术、海洋科学技术、空间科学技术等。这些高新技术及其在国际间的广泛交流与合作加快了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也推动了经济的全球化。这就是说,充分利用国际条件,开拓国际市场引进先进技术,是我们必须顺应的历史潮流,这也是邓小平所期望的。

邓小平理论是面向未来的。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已经走出了一条光明大道,但前面的路并不都是平坦的,还会有各种困难和风险,包括可以预料的和难以预料的,来自国内的和来自国外的,经济生活中的和社会政治生活中的。”[1]P48)对前进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和风险,我们既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又要面对现实迎接挑战,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头脑。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代化发展战略,必须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必须在改革开放中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方向,必须把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出发点,必须把党的建设置于关键地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极大地体现出社会主义的应有价值。未来的世界是属于社会主义的。

------------------------------------------------------------------------

[1]江泽民文选:第2[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

(柳琴.延安大学 政法学院;吴伟.陕西延长石油有限责任公司,陕西 延安716000

(来源:《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