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作者:    发布时间:2015-02-05   
分享到 :

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石广生

在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的指导下,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应该在继承邓小平开创的对外开放伟大实践过程中,不断创新和发展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使中国更加繁荣和昌盛。
一、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的主要内容
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建设经济特区的思想。邓小平指出,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
第二,从沿海向内地逐步推进对外开放的思想。具体为:创办经济特区,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建立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江和内陆地区全方位开放。
第三,利用外资的思想。邓小平认为,利用外资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有力手段。搞社会主义,中心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
第四,积极发展对外贸易和开展对外经济合作的思想。邓小平认为,生产力水平相对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应该吸收包括由资本主义创造的所有人类文明成果,资本主义已经有了几百年历史,各国人民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所发展的科学和技术,所积累的各种有益的知识和经验,都是我们必须继承和学习的。
第五,正确处理对外开放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关系的思想。邓小平认为,实行对外开放,有利于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在对外开放过程中又必须坚持自力更生。
二、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的理论意义
(一)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在这一理论体系中,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所回答的基本问题是: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历史条件下,如何正确看待和利用外部经济条件。
(二)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邓小平强调,对外开放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结合,国家建设要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走开放型经济发展道路。这些创新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历史贡献。
(三)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为国家制定经济战略和方针政策提供了指导原则。就国家对外经济政策而言,正是由于邓小平在各种场合立场鲜明地表达了我国长期对外开放的决心,并阐述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原则和要领,也正是由于邓小平将“坚持对外开放”作为党的基本路线的重要内容,才得以在国家管理的不同层次制定和贯彻对外开放的方针策略,才得以大刀阔斧、卓有成效地开展对外开放的实际工作。
(四)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为中国对外开放理论不断发展构建了基础。党和国家在新时期提出的对外开放主张、战略和举措,既坚持了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的基本原则、立场和方法,也与时俱进地将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体系发展到一个新高度。在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指导下,我国对外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都取得了长足进步。
三、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的实践意义
(一)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格局逐步形成。20世纪80年代,通过兴办经济特区,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等一系列重大措施,我国对外开放取得了前期经验,并产生了重要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开发、开放上海浦东为先导,我国对外开放向纵深推进,在实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的同时,实行沿边、沿江和内陆全面开放。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部分企业开始国际化进程。进入21世纪,我国加入WTO,区域和双边经贸合作深度推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二)对外贸易不断迈上新台阶,贸易大国地位已经确立。1978—2005年,我国进出口总额从206亿美元增长到14221亿美元,年均递增16.9%;我国进出口总额占世界贸易的比重由0.78%提升到6.7%;在世界排序由第32位跃升到第3位。外贸总额从千亿美元到万亿美元,中国只用了16年。
(三)利用外资从无到有,不断在总量和结构上取得历史性突破。截至2005年底,我国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55.3万个,合同利用外资12857亿美元,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6224亿美元。现存运营外商投资企业约28万家,我国吸收外资已连续15年居发展中国家首位。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占我国出口总额的比重,已由1981年的0.15%上升到2005年的58.3%。外商投资的重点,已从一般制造业发展到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和高新技术产业,尤其是近几年,外商投资集成电路、计算机、通信产品等高技术项目明显增加。我国开放服务贸易领域后,商业、外贸、电信、金融、保险等服务业已成为外商新一轮投资热点。
(四)各项对外经济合作实现了重大跨越。截至2005年底,我国共设立境外企业9366家,中方累计投资总额达220.9亿美元;我国对外工程承包与劳务合作分别完成营业额1357.9亿美元和356.1亿美元。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的领域不断拓宽,已由初期简单从事进出口贸易、航运和餐饮等少数领域,逐步拓展到生产加工、资源开发、工程承包、农业合作和研究开发等众多领域。我国在境外承包的工程,已涉及交通、建筑、电力、石化、冶金、煤炭、通讯、航天、地质勘探、航道疏浚、油气管道、港口设施等各个行业;派出去的劳务人员,从最初的普工、技工,发展到医生、护士、工程师、会计师、律师、教师、教练等各种人员,输出劳务种类也延伸到工程设计、咨询、监理、飞机维修、企业管理、研究开发等科技型、管理型活动上。
(五)国际经贸合作不断取得进展。200112月,我国加入了世贸组织。200211月,中国与东盟正式签署《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200511月,中国与智利正式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目前,中国与澳大利亚、新西兰、海湾合作委员会(GCC)、巴基斯坦等国家和组织正在开展自贸协定谈判。至今,同我国签有贸易协定及经济合作协定的国家和地区达148个,同我国签有双边投资保护协定的国家和地区达112个,同我国签有避免双重征税协定的国家和地区达86个。
(六)对外开放对经济发展、体制改革和社会进步产生了重大推动作用。首先,对外开放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我国出口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由1980年的6.1%上升到2005年的37.9%。2005年,外商投资企业占全国工业增加值的28.6%。2005年我国涉外税收总额6391亿元,占全国税收总额的20.7%。其次,对外开放提升了我国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我国外汇储备20069月末达到9879亿美元,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一。再次,对外开放促进了经济体制改革、市场制度建设和公共管理完善。
(七)中国对外开放对世界经济发展和国际经济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首先,中国对外开放带动了世界经济贸易增长。我国以占世界6.7%的外贸额,为世界贸易增长作出了11%的贡献。其次,中国对外开放惠及各国消费者与投资者。还有,中国对外开放优化了世界经济格局,拓宽了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空间。
四、邓小平对外开放事业和对外开放思想的继续发展
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对中国、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如今,邓小平离开我们已经10年了,在实践中遇到的许多新情况需要我们认真思考,与时俱进地继承和发展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开创对外开放事业的新阶段。
——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当前国民经济中还存在不少深层问题:资源约束矛盾增大;不少企业技术水平落后,国际竞争力不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东部与中西部、城市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差距进一步扩大,等等。为此,我们要处理好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内需与外需的关系,实现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预计到2015年,世界贸易额将达到16.6万亿美元,占世界GDP比重的36%。国际资本、技术等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重组和优化配置仍将继续。为此,我们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加快经济发展。
——转变对外经济贸易增长方式,提高对外开放质量。我们要不断扩大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要引导中小企业与跨国公司开展配套合作;要引导出口企业提高出口贸易的比较效益;要鼓励服务贸易出口,扩大农产品出口,并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要合理控制资源性产品出口,减少高污染、高能耗产品进口,保护我国战略性资源和自然环境;要大力改善招商引资方式,主要通过优化投资环境、创造综合竞争优势来吸引外资;要优化外资的结构和质量,更好地为国民经济服务。
——“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更好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我们要进一步提高“引进来”的质量和水平,更多地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市场营销能力与高素质人才;同时,我们也要加快“走出去”,优化要素配置,开拓市场范围,充分发挥投资与贸易的相互补充和相互促进作用,为中国经济建设服务。
——加强国际经贸合作,完善对外开放的国际环境。一方面,要积极参与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和国际经贸规则的制定,继续发挥建设性作用,维护我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另一方面,要从发展战略的高度把双边和区域经济合作放在突出位置,开创多边、区域和双边经贸关系相互促进的新局面。
——扩大对外开放,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国共同发展。我们要积极努力,推动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要通过建立平等互利的多双边经贸关系,巩固和发展与发展中国家的传统友好关系。要基于国家经济实力,不断加强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援助,拓展对不发达国家的投资,以实现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和共同受益。

(原载《党的文献》2007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