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邓小平《南方谈话》——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一百一十周年

作者:    发布时间:2015-04-01   
分享到 :

重读邓小平《南方谈话》

——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一百一十周年

李铁映

今年是改革开放36周年。36年来,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沿着邓小平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经济和社会建设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我国经济总量从1978年时的世界第15位上升到2010年时的第2位,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3600亿元上升到2013年的56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了26倍;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迈上了一个台阶,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迈上了一个台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迈上了一个台阶,国家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历史性变化。在这种新的形势下,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缅怀邓小平的不朽功绩,学习和研究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和科学内涵,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邓小平早年赴欧洲勤工俭学,在那里加入中国共产党。从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他都先后担任党和军队的许多重要领导职务,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和新中国诞生建立了赫赫战功,成为开国元勋。

新中国成立后,他是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展开,为党的建设的加强与改进,作出了重大贡献。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作为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邓小平科学评价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大门,成功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邓小平理论,为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作出了彪炳史册的伟大贡献。

邓小平70多年的革命历程,是同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和取得的伟大成就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邓小平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在全党全国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领导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始终把什么是社会主义与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结合在一起思考。他在总结群众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借鉴吸收各方面的有益成果,逐步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理论观点,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即邓小平理论。这个理论,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些基本问题。

邓小平理论是一个科学体系。其中,关于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关于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关于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关于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关于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关于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和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重要原则,关于社会主义可以发展市场经济,关于大陆和港澳台可以实行“一国两制”,关于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关于社会主义是需要几代、十几代甚至几十代人长期奋斗的历史过程,关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等理论,都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的新认识,是决定和改变中国人民前途命运的理论,是邓小平留给我们的最宝贵的财富。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成果,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人民实践经验的总结,是指导中国长期稳定、长期发展、长期改革的理论。这个理论,具有强烈的针对性、广泛的群众性和鲜明的中国特色。邓小平针对当代中国和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用易于被广大中国人民接受的简洁明快、一语破的的语言,深刻阐述了问题的本质,明确提出了管用的办法,充分展现了邓小平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忠于党和人民事业的崇高品德和博大情怀。

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的日子里,重读邓小平1992年初《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以下简称《南方谈话》),进一步认识到,这些谈话思想深刻、意境远大,深刻总结了中外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我国改革开放14年来的经验,阐明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是解放思想、解放生产力的又一个宣言书。下面,就以下几个问题谈点认识。

一、关于马克思主义

邓小平曾说,坚持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十分重要!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的一个多世纪内,处于被侵略、受屈辱的状态,是中国人民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坚持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道路,才使中国的革命取得了胜利。马克思主义,另一个词叫共产主义。我们过去干革命、打天下,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就是因为有这个信念,有这个理想。他认为,我们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取得的;我们出现的一切重大失误,都是与不能正确认识与运用马克思主义有关。

邓小平指出:“多年来,存在一个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理解问题。”“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是不完全清醒的”,必须下决心搞清楚这个问题。

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围绕什么叫马克思主义这一重大问题,提出了许多重要理论观点;连同他在其他文章和讲话中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构成了邓小平阐释马克思主义的系统观点。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是打不倒的。邓小平指出:“马克思主义的真理颠扑不破。”“它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他认为,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取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因此,不要惊慌失措,不要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消失了,没有用了,失败了。哪有这回事!他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

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这是邓小平在总结党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得出的重要结论。他多次强调,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同时又指出,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只有结合中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才是我们所需要的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离开自己国家的实际谈马克思主义,没有意义。”

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实事求是。邓小平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马克思主义并不玄奥。马克思主义是很朴实的东西,很朴实的道理。”他多次强调,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根本方法。他一贯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来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它要求人们根据它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不断结合变化着的实际,探索解决新问题的答案,从而也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

马克思主义是随着时代和实践发展而不断发展的理论。邓小平指出,我们绝不能要求马克思为解决他去世之后上百年、几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列宁同样也不能承担为他去世五十年、一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的任务。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他强调,老祖宗不能丢,又要讲新话。“我们搞改革开放,把工作重心放在经济建设上,没有丢马克思,没有丢列宁,也没有丢毛泽东。老祖宗不能丢啊!”现在的国内外形势变化很快。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学习邓小平关于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论述,可以得出这样一个认识: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各国实际相结合,形成指导自己实践的理论,并在实践中发展这个理论,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真谛,也是马克思主义生命力之所在。邓小平说的对什么叫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不完全清醒”,就是指对马克思主义的这个真谛的认识“不完全清醒”,而不是指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所指出的社会发展方向的认识“不完全清醒”。在当代中国,凡是能够回答和解决中国重大问题,推动实现民族独立和振兴、人民解放和幸福、国家富强和发展的理论,就是我们所说的马克思主义,就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二、关于社会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指明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发展趋势,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我们必须坚信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正确性,树立社会主义一定能够建成、共产主义一定能够实现的理想信念。但任何国家搞社会主义,都是具体的、历史的,什么是符合本国实际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本国的社会主义,只有本国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长期的实践和理论探索,才能逐步把这个问题搞清楚。《南方谈话》,就是邓小平对这个问题的一个回答。

邓小平多次强调:“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他说,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我们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是个好制度,必须坚持。“但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我们的经验教训有许多条,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搞清楚这个问题。”

在探索什么是社会主义的过程中,邓小平强调:“讲社会主义,首先就要使生产力发展,这是主要的。只有这样,才能表明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社会主义经济政策对不对,归根到底要看生产力是否发展,人民收入是否增加。这是压倒一切的标准。空讲社会主义不行,人民不相信。”

早在1982年,邓小平就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这一基本结论的提出,是我们党在对什么是社会主义认识上的一个飞跃。

什么是社会主义中国的实际?邓小平在党的十三大召开前夕指出:“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这就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国最大的实际。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定规划。

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充分肯定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他说:“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同时,他在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上,又提出了以下两个重要思想。

一是阐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理论,是在他陆续提出的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僵化封闭不是社会主义,没有统一稳定和团结也不是社会主义;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没有法制也没有社会主义等重要观点的基础上提出的,深化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二是提出了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的思想。邓小平说:“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这一论述,是对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全新认识,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也改写了西方政界和学者对市场经济的传统认识,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了理论支持。在这个理论的指导下,我们党领导人民用市场经济的方法发展社会主义,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搞市场经济,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道路、新视野、新方法。

邓小平曾满怀信心地指出:“中国的社会主义是变不了的。中国肯定要沿着自己选择的社会主义道路走到底。谁也压不垮我们。只要中国不垮,世界上就有五分之一的人口在坚持社会主义。我们对社会主义的前途充满信心。”

学习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的理论,可以让我们明白这样一些道理:

中国的社会主义,必然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任何现实的、具体存在的社会主义,都是有特色的。一般的社会主义,只存在于理论形态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结合就是探索、就是创新、就是发展。沿着“结合”这条道路,持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探索,社会主义就能在中华大地上始终焕发出生机活力。

中国的社会主义,必然是在“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指引下前进和发展的社会主义。这是一个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是人类文明的伟大探索,道路艰辛,任务艰巨,不要把这个过程看短了,看易了。党的基本路线,是中国人民的生命线。“一个中心”,要扭住不放,坚定不移;“两个基本点”,要相互配合,不可偏离;三者要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之中。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或许更长时间,动摇不得。如果不坚持这条路线,只能是死路一条。

中国的社会主义,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任何有利于推动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办法、手段都可以用;无论是道路、理论,还是制度,都必须能够长期指引和保证中国全面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民共同富裕。这样的社会主义,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三、关于解放思想

《南方谈话》是一篇精彩的闪烁着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光辉的文章。其主线,就是解放思想、解放生产力。这篇讲话一发表,民心为之一振,眼睛为之一亮,推动了中国新一轮改革发展浪潮。

邓小平说,我们讲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不解放思想,就不能实事求是;不实事求是,就不能解放思想。两者是同义语。

邓小平深刻阐述了解放思想的重大意义。他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马克思主义才能发展,社会主义才能发展。思想路线问题,是个政治问题,是个关系到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问题。

在解放思想的任务和内容方面,邓小平认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毛泽东都没有讲过“凡是”,要从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主义理解中解放出来;右能葬送社会主义,“左”也能葬送社会主义,要从“左”右两种思潮的影响中解放出来;形式主义也是官僚主义,唯书唯上必然搞形式主义,要从形式主义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封建主义残余、资产阶级思想影响和小生产的习惯势力,仍然束缚着一些人的思想,要从这些思想的影响中解放出来;等等。

为给解放思想创造条件并使之沿着正确方向发展,邓小平提出,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条件。没有充分的民主,大家不敢讲话,就不能解放思想、开动脑筋。一个革命政党,就怕听不到人民的声音,最可怕的是鸦雀无声。要创造民主条件,重申“三不主义”:不抓辫子,不扣帽子,不打棍子。他认为,解放思想,必须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和群众路线,只有符合实际、符合人民群众利益的认识和理论,才是正确的认识和理论。他强调,解放思想决不能偏离四项基本原则的轨道,不能损害安定团结、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离开四项基本原则,就没有根,没有方向。

实践永无止境,人们对真理的认识永无止境,解放思想也永无止境。事变理变,理随事变;理源于实践,理被证于实践。有什么样的事物,就有什么样的理论,思想解放是认识事物发展的必然要求,对待新事物必须要有新思想。历史没有终结,实践和理论的探索就没有终结。

四、关于改革开放

《南方谈话》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解答了改革开放的许多新问题。

邓小平指出:“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他解释说,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邓小平是把坚持社会主义与坚持改革开放联系在一起论述的。他认为,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的正确方向。早在改革开放初期,他就强调,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我们的改革不能离开社会主义道路,不能没有共产党的领导;不能搞西方的“三权鼎立”“多党制”,不能搞自由化。我们所采取的开放、搞活、改革等方面的政策,目的都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如果产生了什么新的资产阶级,那我们就真是走了邪路了。”改革开放是有目的、有方向的,四项基本原则就是改革开放的擎天之柱、中国历史发展的指针、中国这艘巨轮的压仓石。

邓小平在对待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时,既坚持了坚定的人民立场,又展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他认为,改革开放迈不出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标准。

兴办特区,发展“三资”企业、证券和股市等,是邓小平搞改革开放的重要一步棋。他明确指出:“特区姓‘社’不姓‘资’”。他以深圳为例说,公有制是主体,外商投资只占1/4,就是外资部分,我们还可以从税收、劳务等方面得到益处,认为“三资”企业“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有益补充,归根底是有利于社会主义的”。“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

在对外开放问题上,邓小平指出:闭关自守不能发展中国。“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办法。”开放本身就是一大改革,关起门来是搞不了改革的。不改革是死路一条,闭关锁国也是死路一条。自闭就是自毙。

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方法上,邓小平说:“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各种犯罪活动。这两只手都要硬。”他还要求,要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社会治理;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两个文明建设都搞好,两块金牌都要,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邓小平反复强调,改革开放的路线方针政策要保持稳定。他说,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立的章程并不少,而且是全方位的。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军事、外交等各个方面都有明确的方针和政策,而且有准确的表述语言。“说过去说过来,就是一句话,坚持这个路线、方针、政策不变。”“有了这一条,中国就大有希望。”当然,随着实践的发展,该完善的完善,该修补的修补,但总的方向要坚定不移。

社会主义是在改革中前进的,是在向世界学习与开放中发展的,是在与世界各国合作共赢中壮大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这是邓小平运用变革视角和世界视角研究社会主义的成果,是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新探索。

五、关于抓住时机,发展自己

抓住时机,发展自己,是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的一个战略思维。

时机,是指具有时间空间性的主客观条件。这里讲的时机,是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对中国发展有利的国际和国内条件。早在19786月,邓小平就说:“我们是历史唯物主义者,研究和解决任何问题都离不开一定的历史条件。”时机,是客观存在的,是通过努力可以争取的,也是不断变化的。发展离不开时机,离不开必要的条件,错过时机就要付出很大代价,难以发展。

邓小平在总结我国历史上错过时机、停滞不前、落后于世界进步潮流的教训后,多次强调,要抓住时机,加快发展。他在《南方谈话》中说:“现在,我们国内条件具备,国际环境有利”,“要抓住机会,现在就是好机会。我就担心丧失机会。不抓呀,看到的机会就丢掉了,时间一晃就过去了。”“不争论,是为了争取时间干。一争论就复杂了,把时间都争掉了,什么也干不成。”这是邓小平对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面临时机的科学判断和要求。

在国际方面。邓小平在198410月指出:“国际上有两大问题非常突出,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南北问题。还有其他许多问题,但都不像这两个问题关系全局,带有全球性、战略性的意义。”根据邓小平的判断,我们党从十三大到十八大历届全国代表大会,都一直使用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主题的概括。邓小平还多次指出,世界战争的危险还是存在的,但是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超过战争力量的增长。在较长时期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可能的,维护世界和平是有希望的。我们可以聚精会神地搞国内建设。“世界上矛盾多得很,大得很,一些深刻的矛盾刚刚暴露出来。我们可利用的矛盾存在着,对我们有利的条件存在着,机遇存在着,问题是要善于把握。”

在国内方面。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说:“在这短短的十几年内,我们国家发展得这么快,使人民高兴,世界瞩目,这就足以证明三中全会以来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性”。199047日,他指出,经过40年的发展,特别是经过最近10年的发展,我们的实力增强了,中国是垮不了的,而且还要更加发展起来。这是民族的要求,人民的要求,时代的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不长的时间内将会成为一个经济大国,现在已经是一个政治大国了。19901224日,邓小平又指出,我们已经形成了一种能力,承担风险的能力。改革开放越前进,承担和抵抗风险的能力就越强。

实践证明,邓小平对时代的判断、对国际国内历史条件的分析是完全正确的。为我们党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抓住时机,发展自己,提供了依据和理论指导。

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如何发展经济?他提出了以下一些重要思想。

——发展是硬道理。从根本上说,手头东西多了,我们在处理各种矛盾和问题时就立于主动地位。对于我们这样发展中的大国来说,经济要发展的快一点,不可能总是那么平平静静、稳稳当当。

——我国的经济发展,总要力争隔几年上一个台阶。当然,不是鼓励不切实际的高速度,还是要扎扎实实,讲求效益,稳步协调地发展。在今后的现代化建设长过程中,出现若干个发展速度比较快、效益比较好的阶段,是必要的,也是能够办到的,我们就是要有这个雄心壮志!

——我国各地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不同,经济发展的速度也不能一样,有的省市应该高于全国平均发展速度。要注意经济稳定、协调地发展,但稳定和协调也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要解放思想,加强科学分析。如果分析不当,造成误判,就会变得谨小慎微,不敢解放思想,不敢放开手脚,结果是丧失时机,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抓住机遇,发展自己,这就是历史的结论。

六、关于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

邓小平认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能否成功,关键取决于党的领导;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因此,他一贯高度重视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

邓小平对党的领导问题早就作过深刻阐述。他提出,共产党对于人民群众的伟大领导作用,是不容怀疑的。它之所以成为先进部队,它之所以能够领导人民群众,正因为,而且仅仅因为,它是人民群众的全心全意的服务者,它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意志,并努力帮助人民群众组织起来,为自己的利益和意志而斗争。确认这个党的观点,就是确认党没有超乎人民群众之上的权力,就是确认党没有向人民群众实行恩赐、包办、强迫命令的权力,就是确认党没有在人民群众头上称王称霸的权力。

为什么要坚持党的领导?邓小平斩钉截铁地回答: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现代中国的一切。他多次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在当代中国,如果离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谁来组织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军事和文化?谁来组织中国的四个现代化?他强调:如果离开共产党的领导,那就只能把四个现代化吹得精光;如果没有共产党的领导,肯定会天下大乱,四分五裂。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客观真理。

邓小平提出: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在如何改善党的领导的问题上,邓小平提出了三个任务:一是要解决一部分党员不合格问题,清除腐败分子。二是要改革党和国家领导制度。解决党政不分、以党代政问题,处理好法治和人治的关系。三是要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方法。他强调,改善党的领导,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各级党组织应该把大量日常行政工作、业务工作,尽可能交给政府、业务部门承担,党的领导机关除了掌握方针政策和决定重要干部的使用以外,要建立健全党内法规制度,腾出主要的时间和精力来做思想政治工作,做人的工作,做群众工作。

邓小平多次强调,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靠党,特别是靠党中央领导集体。“说到底,关键是我们共产党内部要搞好,不出事”。他根据党内存在的问题,语重心长地指出:“要聚精会神地抓党的建设,这个党该抓了,不抓不行了。”

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要把共产党员教育好;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要注意培养人,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标准,选拔德才兼备的人进班子。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密切联系群众,要反对形式主义。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对干部和共产党员来说,廉政建设要作为大事来抓,而且要靠法制,等等。

上述观点,是邓小平新时期党的建设理论的重要内容。这些观点对于推进新时期党的建设已经发挥并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目前,世情、国情、党情与《南方谈话》时相比,发生了深刻变化。金融与网络呈现出新的强大力量,也隐藏着巨大的风险,正在改变着世界。世界上许多地区的混乱都与这股力量有关。中国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面临许多复杂多变的全新的问题,没有现成的经验可资借鉴,要靠自己探索。把党建设好,是中国第一位的问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条件下,坚持党的领导和加强党的建设,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层出不穷,都是需要认真探索的伟大实践,涉及一些重大理论问题。邓小平新时期党的建设理论给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指导,我们必须继续坚持不懈地进行实践探索和理论探索。

邓小平视察南方几省市、发表《南方谈话》时,已是88岁高龄的退休老人,他仍以强烈的政治意识、战略意识和忧患意识,对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发表意见,回答了多年来困扰和束缚干部群众的许多重大思想认识问题,是给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一份最宝贵的政治财富。

《南方谈话》发表已经22年,邓小平同志离开我们也已17年。联想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我们的党、国家和人民面貌的深刻变化,中华民族在世界地位的显著提高,我们更加深切怀念邓小平同志。在20世纪最后的1/4的时间里,中国这艘航船由邓小平掌舵,这是中国人民的幸运和骄傲,是中华民族复兴史上值得浓墨重彩的辉煌篇章。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构想;制定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宏伟蓝图;扎实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倾心关注民生;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卓有成效地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大力加强制度、法治建设;严惩腐败分子;积极构筑国家安全体系,努力营造对我有利的国际环境等等,深得党心、民心、军心。

习近平同志指出:“马克思主义必定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不可能一成不变,社会主义从来都是在开拓中前进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邓小平同志为它确定了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则”。现在,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继续把这篇大文章写下去。他要求全党,“永远要有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精神,锐意进取,大胆探索,敢于和善于分析回答现实生活中和群众思想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不断深化改革开放,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这就是中国精神。

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改革开放,坚持自力更生,坚持解放思想,坚持法治,就一定能够实现中国的长期稳定和长期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就一定能续写出辉煌的篇章,“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一定能够实现!

(本文作者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会长)

(来源:《中共党史研究》2014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