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泽民的治水思想探析

作者:    发布时间:2014-11-25   
分享到 :

江泽民的治水思想探析

高峻

江泽民在1989年至2002年担任党和国家领导人期间,同中央领导集体一起,着力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高度重视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和谐关系,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他思想敏锐,勤于学习,善于及时发现治国理政中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在党和国家一些重要会议的报告及在各地的考察讲话中,先后发表了一系列保护水生态环境,治理水土流失、水资源短缺、水污染和防御洪水等问题的论述。这些论述分析水生态、水资源恶化的成因,指明治理的必要性和具体途径,坚信在党和政府的统筹谋划和人民辛勤努力下,一定能遏制水生态、水资源恶化的趋势,再造祖国秀美河川。这些论述视域雄阔,内涵精辟,紧追学科前沿,形成了江泽民独特的治水思想认知体系,表现出一位政治家卓越的科学精神和素养,对中国当代的治水事业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西部地区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已刻不容缓

中国是一个有悠久文明历史的国家,考古发掘甘肃省秦安县邵店村大地湾文化遗址证明,距今6000多年前这里已经有人类活动①。包括甘肃、陕西在内的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在古代历史上陕西曾经是周、秦、汉、唐等13个王朝的建都之地,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陕西、甘肃等西北地区,曾经是植被良好的繁荣富庶之地,自然环境比较良好。黄土高原东南部,渭河、汾河流域,秦岭、吕梁山、中条山和豫西山地丘陵有茂盛的森林,森林地带中兼有若干草原,而草原地带中也间有森林茂盛的山地。②19891013日《山西日报》载,山西省垣曲县七十二混沟之间发现1.2万多亩原始森林,是黄土高原历史上森林茂密的有力见证。③对此,虽学自理工,却对中国人文历史熟知的江泽民生动地叙述:“在古代历史上,西部地区的自然环境曾经有过比较良好的时期。唐代诗人王维曾经写道:‘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首诗描绘的就是当时西北的自然风光。”④“所谓‘山林川谷美,天材之利多’就是古来描绘陕西一带的自

①②③④李孝聪:《中国区域历史地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59页。

史念海:《黄河流域诸河流的演变与治理》,陕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180页。

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上中游管理局编:《黄河水土保持大事记》,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319页。

《江泽民文选》第2,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343344页。

然风物的。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中描述盛唐时期陕、甘的发展情景是‘闾阎相望,桑麻翳野,天下称富庶者无如陇右’。”①

盛唐之后西部地区自然环境渐趋恶化,森林、草原地区缩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由于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越来越恶劣,荒漠化、沙化年复一年地加剧,并不断向东逼进。其成因主要是人类对自然的过度索取、对植被的破坏和气候的变迁。森林之所以能够保持水土,是由于森林的树冠对于降雨有截留的作用,林地地被物有吸水能力,林地更多透水作用,因而可以大大减少地面径流,削弱侵蚀力量。②但盛唐之后农耕文明愈发展,农业地区就愈扩大,也就意味着森林地区的缩小,森林受到相当的破坏。其中农垦中的毁林种粮,改朝换代的战乱火焚,及战乱后的重建,如都城宫殿、苑囿、官署、宅第等的建筑,均对森林植被造成极大的破坏。江泽民深谙其根源与危害,认为是“由于历经战乱的破坏,加上自然灾害和滥砍滥伐造成的损失,导致了陕、甘等西北地区的严重沙化、荒漠化。”③“这不仅对西部地区而且对其他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也带来不利影响。因为连人的生存都发生严重困难,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就更谈不上了。因此,改善生态环境,是西部地区开发建设必须首先研究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④

西部地区地域辽阔,青藏高原是中国的母亲河长江、黄河源头,起着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作用。但西部地区目前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林木稀少,干旱缺水,土地贫瘠,风沙肆虐,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贫困人口居多。尤其是面积47万平方公里的黄土高原是中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之一。历经新中国成立后40余年的长期治理,31.6%的水土流失面积得到治理,⑤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力度还很不够,边治理、边破坏的现象在一些地方相当严重,水土流失还在扩展。严重的水土流失不仅阻碍了黄土高原地区人民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也加剧了黄河下游河道淤积,加重了洪水威胁。

如何在新中国40余年治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西部地区的治水事业,江泽民经长期的调研和慎密的思考,19978月《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的批示中、19996月发表的《不失时机地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讲话中、20006月发表的《扎扎实实搞好西部大开发这项世纪工程》讲话等重要文献中,提出了四点方策:首先,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和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江泽民指出:“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绿化荒山荒地,对坡耕地有计划有步骤地退耕还林还草,为实现山川秀美而不懈努力。”⑥其次,西部贫困地区农村的党政领导干部和广大群众要发扬持之以恒、扎实苦干的精神,大搞农田基本建设,改善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江泽民讲道:“贫困地区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大搞种树种草、治水改土,不仅是脱贫的根本大计,也是关系中下游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大事,是关系子孙后代生存和发展的大事。所有贫困地区的党政领导干部都要横下一条心,充分发动群众,坚持不懈地大干苦干,一个流域一个流域地统一规划,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经过若干年的努力,使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有一个大的变化。”⑦第三,在修建治水工程时要大中小型工程并举,特别要发动群众修建投资少、效益好的小型工程。江泽民指出:“农田基本建设要大中小并举,在国家有计划地兴建大型水利工程的同时,要充分发挥农村劳动力多的优势,大搞小型水土工程。这些小工程,投资少,见效快,只要动员群众投资投劳,

①②③④⑤⑥⑦《江泽民文选》第1,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659660页。

史念海:《黄河流域诸河流的演变与治理》,254页。

《江泽民文选》第1,659660页。

《江泽民文选》第2,343344页。

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中游治理局编:《黄河水土保持志》,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109页。

《江泽民文选》第3,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60页。

《江泽民文选》第1,553554页。

家适当扶持,就能干起来。现在,有些地方山在那里荒着,劳动力在那里闲着,要迅速改变这种情况,把这些宝贵资源充分利用起来。”①第四,江泽民还强调在治水实践中应重视科学技术的运用。“采取工程、生物和耕作措施,进行综合治理。”②此外,“生态工程建设要与国土整治、综合开发、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③

江泽民对治理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充满信心,他说:“历史遗留下来的这种恶劣的生态环境,要靠我们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齐心协力地大抓植树造林,绿化荒漠,建设生态农业去加以根本的改观。经过一代一代人长期地、持续地奋斗,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应该是可以实现的。”④西部各省、区的水利部门,特别是黄河水利委员会根据江泽民的讲话精神和中央的部署,在“十五”时期加大了对水土流失的治理力度,取得显著成效。据初步统计,这一时期包括国家基建投资、国债项目和世行贷款项目,共建成淤地坝1.25万座,其中骨干坝1600多座,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初步治理面积达6.5万平方公里。⑤

在关注和谋划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治理的同时,江泽民对其它地区的生态环境治理也极为重视,体现出统筹全局的工作方法。199711月他在长江三峡工程大江截流仪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在三峡工程建设中,保护好流域的生态环境极为重要。库区两岸、特别是长江上游地区,一定要大力植树造林,加强综合治理,不断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⑥这次讲话精神,以后成为三峡工程保护生态环境的工作指针。

二、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正确途径是开源、节流和保护

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水资源出现供需失衡,我国西北和华北地区呈现愈益严重的缺水旱象,黄河和海河均发生持续的、愈演愈烈的断流。进入90年代,干旱缺水形势更为严峻。江泽民对此甚为关注,指出:“对于全国一些地区干旱缺水的问题,也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我国历史上,旱灾就十分频繁。现在,我国西北和北方一些地区缺水的问题已经非常严重,制约了这些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如果不能尽快得到缓解,还会出现更严重的后果。缺水的危害性绝不亚于水患。没有水,人都不能生存,还谈什么开发和发展?!”⑦

对于流经西北和华北9个省、自治区的黄河水资源短缺问题,江泽民指出:“水资源出现供需失衡,工农业生产、城市生活、生态环境用水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九十年代以来,黄河下游频繁断流,严重困扰了有关地区群众的生产生活。”⑧“随着黄河流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黄河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将会越来越突出。比如,现在河南省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只有四百吨,仅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六分之一。”⑨黄河流域水资源短缺、黄河断流的原因,江泽民作了分析,认为:“断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用水量急剧增加和对用水缺乏统一管理。”瑏瑠这一分析切中要害。由于对黄河断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瑏瑠《江泽民文选》第1,553554页。

《江泽民文选》第2,355页。

《江泽民文选》第2,355页。

《江泽民文选》第1,659660页。

李国英:《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治水新思路在维持黄河健康生命道路上阔步前进———2006年全河工作会议上的报告》(2006110),《黄河史志资料》2006年第1期。

《江泽民文选》第2,69页。

《江泽民文选》第2,295页。

《江泽民文选》第2,353页。

《江泽民文选》第2,354355页。

《江泽民文选》第2,353页。

流的主要原因有清晰的认识,结合其他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实际,江泽民对解决这一问题的紧迫性和总的方针、要求、具体措施等作出系统的阐述。他指出:“人无远虑,必有近忧。”①“解决我国一些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的问题,要尽快提上议事日程。总的要求是开源节流并举,以节水为主。一要广泛采取节水措施,特别要大力发展节水农业;二要从长计议、全面考虑、科学选比、周密计划,适时进行重大水利工程建设。”②“要从战略上采取措施,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保证黄河流域以及沿黄地区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对水资源的要求。缓解黄河水资源供需矛盾,必须坚持开源、节流、保护三者并重,综合运用经济、技术、行政的措施。”③“要加强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和保护,实行全河水量统一调度。”④

关于节水、大力发展节水农业问题。江泽民指出:“要坚持把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放到突出位置,大力推进农业节水灌溉和工业循环用水。”⑤“当前,要把节约用水作为一项紧迫的首要任务抓紧抓好。关键是要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改变大面积漫灌这种粗放式的耕作方法,实现农业的集约式发展。工业等其他事业的举办,也要坚持贯彻节水的方针。”⑥

关于干旱地区农村的保水问题。江泽民讲道:“在农田基本建设中,不同地方要抓住不同重点。在干旱缺水的地方,要千方百计蓄水、保水、节水。我在甘肃定西看到,山坡地修成水平梯田,一次降雨三四十毫米,可以做到水不下山。有些农户修水窖积蓄雨水,效果也很好。”⑦

关于植树造林,涵养水源,从源头上解决干旱缺水问题。江泽民指出:“在植被稀少、风沙严重的地方,要大搞造林绿化。据史书记载,我国西部许多地方秦汉时期曾是森林茂密之地,由于垦荒、战乱等多种原因,植被破坏殆尽。植被越差,降雨越少,陷入生态的恶性循环。从长远看,这些地区必须大搞造林种草,增加植被,涵养水源,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干旱缺水问题,不然就永远难以摆脱靠天吃饭的被动境地。要把造林种草、绿化荒山作为利在当代、恩泽子孙的伟大事业,一年接一年、一代接一代干下去。”⑧“搞好西部地区特别是长江、黄河源头和上游重点区域的生态建设,对于改善全国生态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作用。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绿化荒山荒地,对坡耕地有计划有步骤地退耕还林还草,为实现山川秀美而不懈努力。”⑨

关于保护湿地问题。湿地具有调蓄洪水、调节气候、净化水体、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生态功能。人们把湿地称为“地球的肾脏”、“天然水库”和“天然物种库”。保护湿地,已成为当今世界许多国家进行环境保护的重点。中国是世界上湿地类型多、面积大、分布广的国家之一,总面积达65万平方公里,位居亚洲第一、世界第四。但是,我国湿地保护面临着严峻挑战。由于新中国建国以来不断地围湖造田、围海造地、滩涂开垦等,我国天然湿地日益减少。随着工业的发展,大量污水涌入湿地,造成大批植被和水生生物死亡。对此现状,江泽民在20023月召开的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加强湿地保护刻不容缓。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湿地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保护湿地重要性的认识。要严格控制湿地资源开发,在具备条件的地区要采取抢救性措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江泽民文选》第2,354355页。

《江泽民文选》第2,295页。

《江泽民文选》第2,354355页。

《江泽民文选》第2,354355页。

《江泽民文选》第3,60页。

《江泽民文选》第2,354355页。

《江泽民文选》第1,554页。

《江泽民文选》第1,554页。

《江泽民文选》第3,60页。

施建立一批湿地保护区,同时要管护好已经建立的湿地保护区。”①

关于尽早兴建南水北调工程,从根本上缓解北方地区缺水困境问题。我国西部北部地区一些地方发展缓慢,贫困人口多,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缺水。解决了水的问题,这些地方必定能够实现更快更大的发展。这对地区间的均衡、谐调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江泽民深谙此理,对水利工程技术部门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提出、并经40余年论证的兴建南水北调工程给予肯定。他指出:“为从根本上缓解我国北方地区严重缺水的局面,兴建南水北调工程是必要的,要在科学选比、周密计划的基础上,抓紧制定合理的切实可行的方案。”②应当“加紧南水北调工程的前期工作,尽早开工建设。”③在中共中央和江泽民的支持下,200212月南水北调工程东线和中线工程正式开工建设。

三、决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

进入90年代后,在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一些城市、地区和江河流域的环境污染相当严重,污染物排放总量远远超过环境承载能力。淮河、海河、辽河、太湖、巢湖、滇池等江河湖泊均受到较为严重的工业和生活污水的污染。19947月淮河发生全流域的恶性水污染事件,上游大量工业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道,致使淮河中下游两岸的安徽省和江苏省众多民众的生活和生产陷入困境。④以江泽民为领导核心的中央政府自是年起,启动了为期10年的治理淮河水污染的系统工程,逐步取得一定的成效。

对于水污染治理和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江泽民有清醒的认识。他认为:“环境保护很重要,是关系我国长远发展的全局性战略问题。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贯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始终作为一件大事来抓。”我国决不能走西方发达国家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老路,“决不能走浪费资源和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⑤。

中国水污染的治理形势紧迫、任务繁重。江泽民认为要首先抓好重点地区和重点项目的污染防治。“继续抓好‘三河三湖’(淮河、海河、辽河、太湖、巢湖、滇池),酸雨和二氧化硫控制区,北京市、渤海、三峡库区、南水北调等重点地区和重点项目的污染防治。”⑥而“南水北调工程要按照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原则”⑦进行建设,避免水源地的污染,确保将优质的水调到北方。

人们有理由相信,遵循江泽民提出的“水利工作要继续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坚持兴利除害结合、开源节流并重、防洪抗旱并举,对水资源进行合理开发、高效利用、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和综合治理”⑧等的一系列治水方略,当代中国的水土流失、水资源短缺、水污染等问题,一定会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中逐步得到解决。

四、江泽民治水思想的成因

江泽民是中共党内受过现代正规高等教育的总书记,这一学术背景对他在治国理政中表现出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江泽民文选》第3,466页。

《江泽民文选》第2,354355页。

《江泽民文选》第3,122123页。

《中国水利年鉴》编辑委员会编:《中国水利年鉴1995,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6年版,225页。

《江泽民文选》第1,532页。

《江泽民文选》第3,466页。

《江泽民文选》第3,467页。

《江泽民文选》第3,467页。

的才华起到奠基作用。他1943年春考入江苏省最负盛名的高等学府———南京中央大学机械电子系,194510月转入上海交通大学工学院,1947年夏毕业。上海交通大学工学院是当时全中国最好的工学院,名师荟萃,教学全用英语,课程非常严格。学生们不仅每周要上几乎40小时的课,而且每天还必须完成大量的作业和实验。每个月都有一次评估测验,学分的评定十分严格。在这两所大学,江泽民学习刻苦勤奋,系统接受了西方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教育,毕业时尽管只有21,他的学识却非常广博,以至于同学们都称他为“江博士”。①江泽民在大学求学期间养成的好学不倦、求知若渴的精神,对其以后从事的科学研究和领导工作有深刻影响。

走上工作岗位后,江泽民于1955年赴苏联莫斯科斯大林汽车厂实习。回国后担任过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副总动力师、动力分厂厂长,第一机械工业部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第一机械工业部武汉热工机械研究所所长等职。1982年后,曾任电子工业部第一副部长、部长。学自理工,又长期从事科学技术工作和科学技术的领导工作,科学技术是江泽民毕生的兴趣所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成为他认识世界、改造自然的立场、观点、方法。他高度肯定科学技术的伟大作用,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②“科学技术是人类的伟大实践之一,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在现代,科技进步对社会生产力发展越来越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并且正在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全球面临的资源、环境、生态、人口等重大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③由于对科学技术的作用有深刻的认知,以及厚重的科学素养,他在思考当代中国治水问题时总是善于用科学的视角来探索治水之策,逐步形成了正确的治水思想认知体系。

不仅于此,江泽民在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方面也学识深厚,这特别体现在他长期重视学习历史,善于从历史的学习和研究中汲取治国理政的智慧上。大约在1996,江泽民就其当时所关注的9个历史问题,请齐世荣、龚书铎、张宏毅、李文海、戴逸、庞卓恒、张传玺等这方面的专家进行讲述,并共同讨论、研究。其中李文海讲的“中国近代灾荒与社会稳定”专题④,就涉及中国近代治水问题。总书记向历史学家请教,一时传为佳话。江泽民之所以重视历史学习和研究,是因为他认为:“几千年来,中华文明得以不断传承和光大,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的先人懂得从总结历史中不断开拓前进。我国的历史,浩淼博大,蕴含着丰富的治国安邦的历史经验,也记载了先人们在追求社会进步中遭遇的种种曲折和苦痛。对这个历史宝库,我们应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不断加以发掘,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不断作出新的总结。这对我们推进今天祖国的建设事业,更好地迈向未来,具有重要的意义。”⑤正是基于以上的认知,江泽民批准启动清史研究工程,200212,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成立。清史研究工程包含编写一部详尽的《清代水利史》,这项任务由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史研究所承编。

江泽民治水思想的生成,不仅源于他系统完善的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知识结构,平素坚持不懈地学习,而且也得益于他勤于调查研究,在实际中获取真知。江泽民传承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善于到实际中去调查研究的优良作风,为了解当代中国的水利现状,探索治水良策,他走遍了祖国的大江大河。同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离京外出考察工作就是视察黄河一样,19897

①②③④⑤[]罗伯特·劳伦斯·库恩:《他改变了中国:江泽民传》,谈峥、于海江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年版,3132394548页。

《江泽民文选》第3,275页。

江泽民:《推动科技进步是全党全民的历史性任务》(19891219),《人民日报》19891220日。

汪征鲁:《论江泽民的历史观》,《东南学术》2001年第4期。

《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给白寿彝同志的贺信》(1994425),《史学史研究》1999年第3期。

,江泽民担任总书记后首次出京考察,就是视察长江和计划中兴建的三峡大坝坝址。①19912,江泽民又前往黄河调研,视察了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坝址、黄河大堤开封、郑州堤段的柳园口、赵口、花园口等河势情况,听取有关小浪底工程、黄河堤防建设和防汛工作的汇报②。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开建后,199663,江泽民再次前往视察,并来到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泄洪引水工程2号导流洞施工现场调研,受到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的热烈欢迎。江泽民在听取了水利部部长钮茂生、副部长张基尧关于工程难点等情况的汇报后指出:“小浪底工程规模宏大,技术很复杂,一定要确保安全,把工程做好。”③

概而言之,对党和人民的事业高度负责的责任感、使命感,系统完善的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学识,一生好学不倦的精神,勤于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努力在实践中获取新知的工作作风,是江泽民治水思想生成的人文背景。

江泽民的治水思想探析@高峻$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教授福州350007

江泽民在担任党和国家领导人期间,鉴于当代中国存在的水生态、水资源恶化的状况,先后发表了一系列保护水生态环境,治理水土流失、水资源短缺、水污染等问题的论述。这些论述透析成因,指明治理的必要性和具体途径,理论性、针对性强,形成了独特的治水思想。而完善的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素养,一生好学不倦的精神,勤于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在实践中获取新知的工作作风,则是江泽民治水思想的成因。

江泽民;;治理;;水生态环境

①李孝聪:《中国区域历史地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59页。

②史念海:《黄河流域诸河流的演变与治理》,陕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180页。

③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上中游管理局编:《黄河水土保持大事记》,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319页。

④《江泽民文选》第2,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343344页。

①《江泽民文选》第1,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659660页。

②史念海:《黄河流域诸河流的演变与治理》,254页。

③《江泽民文选》第1,659660页。

④《江泽民文选》第2,343344页。

⑤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中游治理局编:《黄河水土保持志》,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109页。

⑥《江泽民文选》第3,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60页。

⑦《江泽民文选》第1,553554页。

①《江泽民文选》第1,553554页。

②《江泽民文选》第2,355页。

③《江泽民文选》第2,355页。

④《江泽民文选》第1,659660页。

⑤李国英:《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治水新思路在维持黄河健康生命道路上阔步前进——2006年全河工作会议上的告》(2006110),《黄河史志资料》2006年第1期。

⑥《江泽民文选》第2,69页。

⑦《江泽民文选》第2,295页。

⑧《江泽民文选》第2,353页。

⑨《江泽民文选》第2,354355页。

《江泽民文选》第2,353页。

①《江泽民文选》第2,354355页。

②《江泽民文选》第2,295页。

③《江泽民文选》第2,354355页。

④《江泽民文选》第2,354355页。

⑤《江泽民文选》第3,60页。

⑥《江泽民文选》第2,354355页。

⑦《江泽民文选》第1,554页。

⑧《江泽民文选》第1,554页。

⑨《江泽民文选》第3,60页。

①《江泽民文选》第3,466页。

②《江泽民文选》第2,354355页。

③《江泽民文选》第3,122123页。

④《中国水利年鉴》编辑委员会编:《中国水利年鉴1995,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6年版,225页。

⑤《江泽民文选》第1,532页。

⑥《江泽民文选》第3,466页。

⑦《江泽民文选》第3,467页。

⑧《江泽民文选》第3,467页。

[]罗伯特.劳伦斯.库恩:《他改变了中国:江泽民传》,谈峥、于海江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年版,3132394548页。

②《江泽民文选》第3,275页。

③江泽民:《推动科技进步是全党全民的历史性任务》(19891219),《人民日报》19891220日。

④汪征鲁:《论江泽民的历史观》,《东南学术》2001年第4期。

⑤《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给白寿彝同志的贺信》(1994425),《史学史研究》1999年第3期。

[]罗伯特.劳伦斯.库恩:《他改变了中国:江泽民传》,谈峥、于海江等译,154页。

②卢旭、袁仲翔主编:《中央领导与黄河》,黄河水利出版社1996年版,117页。

③卢旭、袁仲翔主编:《中央领导与黄河》,156158页。

(来源:《党史研究与教学》2013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