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江泽民文艺思想

作者:    发布时间:2014-12-25   
分享到 :

略论江泽民文艺思想

史艳娜

 当今世界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不仅包括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国防实力等方面的竞争,也包括文化方面的竞争,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处于弱势地位的广大发展中国家,不仅在经济发展上面临严峻挑战,在文化发展上也面临严峻挑战。面对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大潮,面对国家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对文化发展的要求,如何弘扬民族精神,发展民族文化,增强我国文化的国际竞争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关系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现实问题。

  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社会主义文艺是一条重要的战线,承担着激励人民团结奋进、鼓舞人民共创辉煌的庄严职责。社会主义文艺是“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正确的舆沦引导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思想的实践载体。江泽民在继承毛泽东和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文艺思想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特征,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文艺思想。本文从新时期社会主义文艺的指导思想、发展方向和发挥的精神作用三方面入手,来研究江泽民文艺思想。

 一、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指导思想

 社会主义文艺要以科学理论武装,才能真实生动地反映人类社会实践活动和精神创造活动,才能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江泽民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各方面的工作包括文艺工作,都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149页。】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一脉相承的,它统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是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指导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永远是我们事业发展和文艺繁荣的精神动力。”【《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150页。】

 “五四”运动以来,文艺战线的军队就开始形成,他们通过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武装自己,帮助中国革命走向胜利,成为一支在人民解放事业中团结自己、战胜敌人的必不可少的军队。鲁迅同志作为文艺战线的杰出代表人物,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无产阶级革命精神和坚定立场,同自己对于中国社会的深刻认识和丰富的斗争经验密切结合起来,为批判旧文化、创建新文化作出了伟大的贡献,成为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繁荣社会主义文艺,是文艺界的光荣职责,也是我们国家发展大局的要求。文艺大军要想紧紧跟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前进步伐,推动文艺工作健康发展,必须用科学理论武装指导。针对文艺工作者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江泽民指出:“大量事实证明,思想文化阵地,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的思想不去占领,各种非马克思主义、非无产阶级的思想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就会去占领。”【《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97页。】文艺工作者要通过优秀作品的影响,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观念和道德要求,不断灌注到并真正深入到全体党员、干部和全体人民的头脑之中,成为他们自觉的思想要求和行为规范。江泽民特别强调,文化战线的同志在学习理论方面应该起带头作用,学习得更深一些,运用得更好一些。在宣传和研究工作中要把握住这一理论的精髓,才能够深入宣传这一理论,教育我们的人民,才能“变精神力量为巨大的物资力量,引导亿万人民共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江泽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59页。】对于我们的文艺工作者来说,这是一项很细致、很艰巨的任务,但是只有这样做,才能保证我们文化事业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随着改革的推进和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出现了具有明显差别的不同群体,有党员、干部也有普通群众,有文化水平高的也有文化水平低的。他们的经济状况、生活环境、思想认识、文化素质都有所不同,要做具体分析,采取有针对性的方式方法,不能千篇一律、空洞说教,这样思想宣传的效果才会好。有坚实的理论基础,有理论上的坚定,同时把理论指导落到实践上、与实践相结合,社会主义文艺工作才能做得好。江泽民指出:“理论武装也好,思想政治工作也好,道德教育也好,都不能脱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都不能脱离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而应该努力做到形式多样、生动活泼,为群众喜闻乐见,能够回答群众中存在的思想认识问题,能够在群众的工作和奋斗中不断发挥精神支柱的巨大作用。”【《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99—200页。】文艺工作者必须努力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宣传教育,与社会不同群体的特点和要求的多样性统一起来,与人民群众日常工作生活的实践性统一起来,共同建设社会主义事业。

  江泽民指出:“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也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决定着我国文化事业的性质和方向。”【《江泽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58页。】只有坚持科学理论武装,我们的文艺建设才能沿着正确的道路健康发展,抵制和消除一切落后的腐朽的思想文化影响,不断创造出先进的健康的社会主义崭新文化,走向世界强国之林。

  二、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性质和方向

  江泽民指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决定着我国文艺的性质和方向”【《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150页。】。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中,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艺必须始终坚持这一根本原则。

 ()深入生活、扎根于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活水源头

  江泽民指出:“社会生活是文艺创作的唯一源泉,深入生活是繁荣文艺的重要途径。”【《社会生活是文艺创作唯一源泉深入生活是繁荣文艺重要途径》,《人民日报》1998523日。】他要求广大宣传文化工作者要走出去、走下去,深入生活、深入群众,从人民群众改革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汲取丰富的思想营养,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只有深深扎根于人民,深入生活、深入群众,向生活学习、向群众学习,真正投身人民群众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深入体验当代中国发展和进步的历史进程,我们的创作才有活力,才能认识社会发展的客观进程,认识人民群众的利益所在,认识人民群众的历史创造性和精神生活的进步,才能不断创作出无愧于我们这个时代的优秀作品,才能实现以优秀作品鼓舞人的任务。

 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必须以人民群众为基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本身,就是亿万群众演出的艰苦创业、威武雄壮的历史活剧。文艺要讴歌英雄的时代,深刻地生动地表现人民群众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伟大实践和丰富的精神世界。“要教育人民,必须自己先受教育。要给人民以营养,必须自己先吸收营养。由谁来教育文艺工作者,给他们以营养呢?马克思主义的回答只能是:人民。”【《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版,第211页。】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一切进步文艺工作者的艺术生命,就是他们同人民之间的血肉联系。如果忘记或是割断这种联系,文艺工作者的艺术生命就会枯竭。人民需要艺术,艺术更需要人民。要用不同的内容和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反映人民群众辛勤劳动、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只有自觉地在人民的生活中汲取题材、主题、语言,用人民创造历史的奋发精神来哺育自己,才能使我们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兴旺发达。

  “在人民的历史创造中进行艺术的创造,在人民的进步中造就艺术的进步,给人民以信心和向上的力量”【《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152页。】。广大的艺术工作者积极地投身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生活中,熟悉生活,了解人民,积累素材,激发灵感,必然会创作出雅俗共赏、为群众喜闻乐见、具有艺术感染力的作品。这是社会主义文艺发展和繁荣的唯一源泉,无其他捷径可走。

  ()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是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的方向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事业,需要文艺工作者描绘、反映和加以诗情画意的表现,这为广大文艺工作者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但是,我们首先要解决好为谁服务的问题。江泽民指出:“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体力量,他们的劳动实践、工作实践是我国社会生活的主流。我们的精神产品应该着力去反映他们从事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反映他们创造美好生活的聪明才智和精神风貌,为他们创作和生产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江泽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07页。】社会主义文艺,要通过有血有肉、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真实地反映丰富的社会生活,反映人们在各种社会关系中的本质,表现时代前进的要求和历史发展的趋势,并且努力用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人民,给他们以积极进取、奋发图强的精神。文艺工作者要运用文艺创作,同意识形态领域的其他工作紧密配合,造成全社会范围的强大舆论,引导人民提高觉悟。要坚持深入生活、贴近群众,努力向生活学习、向群众学习,了解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体验人民群众的历史性创造活动,把握社会发展和艺术发展的规律,创作出更多的无愧于人民和时代的优秀作品,用艺术给人们以欢乐,提高人们的思想境界。

  ()弘扬主旋律,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主题

  随着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范畴越来越广。江泽民指出:“弘扬主旋律,使我们的精神产品符合人民的利益,促进社会的进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这是发展宣传文化事业、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市场的主题。”【江泽民:《论党的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134页。】弘扬主旋律,就是要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指导下,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和精神,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和精神,倡导一切用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能否抓住事物发展的主要矛盾,能否坚持弘扬主旋律,是我们的文艺工作能不能团结人民、鼓舞人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重要衡量标准。

  弘扬主旋律的优秀作品,会起到积极的正面引导作用。文艺工作者创作出更多的优秀、健康、催人奋进的文艺作品,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江泽民指出:“优秀作品是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精神文化水平的集中反映,对精神产品生产具有重要的影响和示范作用。”【《江泽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06页。】好的文学艺术作品,对于陶冶人们的思想情操,鉴定追求美好事物的信念,培养良好的道德风尚,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往往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反映主旋律的精神产品不仅思想内容健康向上,艺术表现多种多样,而且要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这样的产品在文化市场竞争中才会有极大优势。当然,这样的现实作品并不容易写,而且要真正把我们的工厂、农村中一切积极的东西,包括各种先进人物的模范事迹,用文艺的形式真实地生动地反映出来,还要付出艰巨的努力。

 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始终是社会主义文艺坚持的方向。我们要花大力气生产人民群众喜爱的精神产品。要弘扬主旋律,特别要提倡和鼓励创作出一批反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代风貌、鼓舞人们奋发向上的作品,把最美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江泽民强调:“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也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只要是能够使人民得到教育和启发、得到娱乐和美的享受的精神产品,都应受到欢迎和鼓励。对民族文化精粹、优秀高雅艺术、有较高价值的学术著作,要给予扶持和保护。”【江泽民:《论党的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134—135页。】

 三、弘扬民族精神,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是社会主义文艺的突出作用

 社会主义中国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要弘扬中华民族的民族艺术和民族精神,要深深植根于人民群众,要保持其反映中国人民精神的独立性。江泽民指出:“没有坚强精神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96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一项充满艰辛、充满创造的壮丽事业。文艺工作者通过弘扬我们中国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推动着伟大事业更快更好的发展。“一个伟大民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都会有文艺的发展和繁荣相伴随。文艺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是人民奋进的号角。”【《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155页。】

 ()弘扬民族精神,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为了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的力量,共同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必须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共同的理想信念和精神支柱。在我国漫长的历史中,各族人民在建设伟大祖国和美好家园、抵御外来侵略和克服艰难险阻的奋斗中,不断培育和发展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的精神,最突出的就是团结统一、独立自主、爱好和平、自强不息的精神。“这个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来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动力,也是中国人民在未来岁月里薪火相传、继往开来的强大精神动力。”【《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401页。】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发展和繁荣先进文化的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就是要使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征程上,始终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文艺工作者要不断发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具有中国风格、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民族精神,没有高尚的民族品格,没有坚定的民族志向,不可能自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400页。】这是我们党始终站在时代前列、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他对我国电影工作者提出:始终面向中国人民,充分反映中华民族创造的历史性功业,歌颂中华民族为祖国的发展进步和繁荣昌盛不断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应当是中国电影的立身之本。中国电影只有从中国人民的需要出发,首先赢得中国广大观众的喜爱,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才能堂堂正正地走向世界。一个民族既要努力实现自己的经济腾飞,又要努力繁荣自己的民族文化,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参见《了解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 创作更多无愧人民和时代的优秀作品》,《人民日报》1997526日。】

 “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国家要独立,不仅政治上、经济上要独立,思想文化上也要独立。”【《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388页。】植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反映中国人民创造自己新生活的进程和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是中国社会主义文艺的立身之本。江泽民指出:“一个民族只有在努力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持和发扬自己的民族文化特色,才能真正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能不能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吸收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成果,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这是事关中华民族振兴的大问题,事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全面胜利的大问题。”【《江泽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07页。】他提醒文艺工作者,“如果不深深地植根于自己的土地,从自己人民的需要出发,坚持继承和发展自己的民族艺术,在文化艺术领域丧失独立性,最终就会成为外国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的附庸,这是非常危险的。”【《弘扬民族艺术振奋民族精神——19941227日纪念梅兰芳、周信芳诞辰100周年时在中南海怀仁堂举行的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1995523日。】他引用毛泽东同志对鲁迅的评价“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来要求我们文艺工作者,在保持自己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民族特色方面,在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抵制殖民文化侵蚀方面,在以自己的优秀成果丰富人类文明方面,作出更大的成绩。

 弘扬民族精神,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要以民族文化为主体。江泽民指出:“充分利用一切宣传教育渠道,不断探索更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如同春风化雨、细雨润物一样,努力在全党全体人民中把坚定理想信念、树立精神支柱的工作做得更好、更细、更扎实”【《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01页。】

  ()弘扬民族精神,正确处理民族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关系

  在坚持民族独立性的基础上,要积极借鉴世界各国的文化成果。江泽民指出:“中国社会主义文艺,是在扩大开放的环境中发展和繁荣的文艺。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的国策,与世界各国进行广泛的经济、贸易、科学、技术、教育、文化交流,对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同时也有益于文艺工作者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学习和借鉴世界各国的文明成果。”【《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152页。】对于西方国家和其他国家的一切优秀的、进步的文化艺术成果,要注意积极学习和借鉴。“学习和借鉴,要采取分析的态度,区分先进和落后、科学和腐朽、有益和有害,积极吸收先进、科学、有益的东西,坚决抵制落后、腐朽、有害的东西。学习和借鉴的目的在于博采众长,丰富自己的民族文化。如果丧失自己的创造能力,盲目崇拜、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价值观念,结果只能是亦步亦趋,变成人家的附庸。”【《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152页。】

  我们民族历经沧桑,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灿烂的中华文明,形成了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传统文化。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很好地继承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同时,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要积极扩大同外国的经济技术合作和文化交流,积极吸收国外一切有益的养料。要认真研究和借鉴世界各国的文明成果,善于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中汲取营养,发展自己。在坚持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外来文化,达到弘扬民族精神,引导人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我们讲继承、讲借鉴,目的是通过继承和借鉴,使民族传统文化、外来文化的精华,同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和建设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在新的实践基础上不断创新,建设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江泽民:《论党的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136页。】

  ()大胆进行文艺创新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理论创新,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社会主义文艺要与时俱进,同样需要创新精神。江泽民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必须继承和发扬一切优秀的文化,必须充分体现时代精神和创造精神,必须具有世界眼光,增强感召力。”【《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78页。】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党和人民从“五四”运动以来形成的革命文化传统,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我们要积极继承和发扬。鲁迅就是我国文艺战线进行大胆创新的代表人物。江泽民指出:“作为伟大的文学家,他博采古今中外之所长,加以融会贯通,为我所用,根据表现新的生活的需要,创造出许多富有新意、富有独特个性的艺术形象。这种精神不但适用于文艺创作,推而广之,也适用于其他领域。”【《江泽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72页。】

 历代文学艺术家们之所以能够创作出传世之作,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具有踏着时代前进的鼓点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无论内容和形式,都形成了每个时代的特色和优势。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开辟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同样没有经验可循。我们只有脚踏实地,不断继承和发扬优秀文化传统,进行探索和开拓创新,创作出更多思想性和艺术性统一的优秀作品,才能使社会主义文艺得到发展和繁荣。同时,在创作和演出的时候,一定要想到观众,一定要在思想内容和艺术上下功夫,要既有思想性,又有艺术性、观赏性。只有考虑到人民群众的真切需要,从他们的角度出发,我们创新作品才有价值。梅兰芳等京剧大师正是在实践基础上创新了剧种,推陈出新,才焕发了京剧艺术的青春活力。江泽民指出:“梅兰芳、周信芳的成就和功绩,不仅在于他们苦练基本功,继承了前辈的精华,而且他们还新创了一批优秀的剧目,丰富了舞台演出,进而锤炼成典范。京剧要振兴,京剧艺术本身也需要进行改革,这种改革,不是把京剧改成别的东西,而是要继续像五十年代那样,对旧剧目推陈出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弘扬民族艺术振奋民族精神一19941227日纪念梅兰芳、周信芳诞辰100周年时在中南海怀仁堂举行的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1995523日。】

  世界的知识海洋浩瀚无边,我们的文化建设不能割断历史。社会主义艾艺不仅要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而且用博大的胸怀和开阔的视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信念,同时结合外来文化的精华加以融合和创新,使社会主义文艺不断发扬光大。

 不论是对于满足人民精神生活多方面的需要,对于培养社会主义新人,还是对于提高整个社会的思想、文化和道德水平,文艺工作都负有其他部门所不能代替的重要责任。江泽民文艺思想正是牢牢抓住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要始终贯彻先进文化的要求,在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指导下,积极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我国又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作为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的重要内容,使我们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世界性文化竞争潮流中占据优势地位充分显示社会主义文化的优越性。

(作者史艳娜,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

(来源:《中国共产党90年研究文集(中)》20115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