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

作者:    发布时间:2012-12-10   
分享到 :

科学发展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

陈金龙

随着时代发展、社会变迁、实践创新与理论创新的推进,党的指导思想必须与时俱进,才能适应变化了的情况、发展中的实际,使党的指导思想反映时代要求、富有时代气息。科学发展观指导地位的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增添新内容。党的指导思想的拓展,是党的执政理念、治国方略的升华,为开辟治国理政的新境界提供了思想资源。

党的十八大将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既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经验的总结和升华,也是时代和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品质

科学发展观之所以能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因为科学发展观具有科学性、实践性、人民性和时代性等理论品质。

科学发展观具有明确的理论内涵。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一清晰界定,揭示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同时,科学发展观围绕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为谁发展、发展什么、如何发展、靠什么发展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集中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系列问题。理论内涵的明晰与理论体系的建构,是确立科学发展观指导地位的理论基础。

科学发展观经受了实践的检验。作为指导思想的理论,必须是经过实践检验、为实践所证明的科学理论。实践已经证明,科学发展观是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求,能有效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理论。经过实践检验,科学发展观的真理性、价值性日益彰显,这是确立科学发展观指导地位的实践基础。

科学发展观赢得了人民的认同。科学发展观已走向大众、接近大众,其理论内涵、实践要求已为大众理解、接受和认同。同时,科学发展观实践效应的彰显,更使广大人民从中感受到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和魅力。广大人民的接受和认同,是确立科学发展观指导地位的群众基础。

科学发展观适应了时代潮流。工业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对地球资源的掠夺性使用,正在超过地球的承受能力,全球生态环境恶化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联合起来拯救地球成为各国的共识,世界开始迈向生态文明时代。科学发展观借鉴了世界文明发展经验,适应了当今世界文明发展潮流,这是确立科学发展观指导地位的时代基础。

确立科学发展观指导地位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八大确立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地位,对于丰富和发展党的指导思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科学发展观为党的指导思想增添新内容。随着时代发展、社会变迁、实践创新与理论创新的推进,党的指导思想必须与时俱进,才能适应变化了的情况、发展中的实际,使党的指导思想反映时代要求、富有时代气息。科学发展观指导地位的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增添新内容。党的指导思想的拓展,是党的执政理念、治国方略的升华,为开辟治国理政的新境界提供了思想资源。

科学发展观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新的思想武器。党的十八大报告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从“四位一体”拓展为“五位一体”,既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作出的战略部署,是科学发展观指导作用的具体表达。在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同时,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顶层设计”更为完善与科学,也将使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更为协调与和谐。科学发展观指导地位的确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新的思想武器,也将助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科学发展观为党的建设提供新坐标。适应科学发展的要求,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需要作出新的部署和安排。比如,在推进党的思想建设过程中,应着力转变难以适应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真正树立发展是第一要义的观念、以人为本的观念、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统筹兼顾的观念。同时,适应科学发展的要求,应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确立人本思维、全局思维、协调思维、系统思维、和谐思维。也就是说,要以人为中心来思考发展的问题,注意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和谐性。因此,科学发展观为党的建设提供新坐标,将科学发展观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有利于提升党的执政能力与执政水平。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科学发展观指导地位的彰显与指导作用的发挥,关键在于贯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其基本要求有如下三个方面:

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发展难题的破解、发展方式的转变、发展道路的选择,既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又要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当前,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较多,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解决这些前进中的困难、发展中的问题,既要立足国情、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又要大胆创新、勇于探索,为此需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精神支撑和路线指引。

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四个“更加自觉”:更加自觉地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更加自觉地把统筹兼顾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在于增强全党的自觉性、坚定性,在实践中自觉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

以制度确保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破除妨碍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着力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诸如决策制度、评价制度、用人制度、矛盾化解制度、监督制度等,为科学发展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比如,应依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建立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情况作为配班子、选干部、用人才的重要标准,使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人得到褒奖,违背科学发展要求的人受到惩戒;使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人上,不会领导科学发展的人让,阻碍科学发展的人下。

确立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地位,是党的十八大的历史性贡献;充分认识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地位,确保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全党全社会面临的重要任务。

(作者: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教授)

来源:南方日报2012年12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