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理论体系研究

作者:王勇桂    发布时间:2012-07-07   
分享到 :

科学发展观理论体系研究
王勇桂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站在时代和历史的新高度,鲜明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又一次成功的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我国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崭新创造。

一、科学发展观初步具备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新体系的基本条件

“科学体系的形成,是理论走向成熟的突出标志,也最集中地体现出理论深化和发展的过程。”而判断一种理论是不是形成了科学的理论体系,关键要看它是否具备了以下三个基本的条件和特征:(1)是否有科学的、统一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贯穿其中;(2)是否着力回答和研究解决时代所面临的中心问题或重大课题;(3)是否围绕中心问题展开并创造性提出了一系列相互联系和有机统一的基本理论和观点。尽管科学发展观从提出到现在的时间不是很长,但对照这三个基本条件看,我们说科学发展观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进程,已经彰显出它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并初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
1.科学发展观贯穿着深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基础不仅指导了科学发展观的形成,也渗透在科学发展观的各个论断和观点之中。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为核心,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把人民群众作为历史发展主体的思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努力实现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用联系的观点统筹整个国家各个方面的发展;依靠科技创新降低能耗和资源消耗,保护生态环境,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有利于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协调,而社会基本矛盾的协调发展,会推动我国生产力的蓬勃发展,从而推动我国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改革和完善,这完整地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所揭示的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规律。可见,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基础。同时,科学发展观在实践中还贯穿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精髓和思想路线,从科学发展观逐步升华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等新思想就是如此。正是有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正确指导,才有了科学发展观的创立,才使得科学发展观成为一个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
2.科学发展观创造性地解决了新世纪新阶段中国面临的中心问题
科学发展观主要深入研究解决和创造性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以及如何发展”这一当代中国面临的中心问题。在进入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阶段,党中央以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为指导,结合国内外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提出了科学发展观,集中解决了与“发展”相联系的一系列问题。从打破大锅饭、强调经济增长到要求实现经济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明确回答了“什么是发展”这一基本问题,让人们认识到了单纯的经济增长并不等于发展,因为它不能带来共同富裕和社会的公正,只有实现了经济与社会各个方面的共同进步以及人的全面发展,才叫做发展。从“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到“发展是第一要义”,从“三个有利于”标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到“以人为本”的核心发展理念,科学发展观明确规定了发展的根本原因和根本目的,创造性地回答了“为什么发展”这一关乎社会主义发展的价值取向问题,更加鲜明地表明了我们党的性质宗旨以及我国国家政权的性质。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到统筹兼顾,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第一次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如何发展”这一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其精神实质就是努力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向前发展。对“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以及如何发展”这一中心问题的准确把握和正确回答,确立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核心,为其他相关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提供了前提和先导,开辟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可以说,科学发展观不仅准确把握了当代世界发展的规律,实现了对传统发展观的历史性飞跃,同时,也准确把握了当代中国发展的规律,科学地回答了我们面临的重大核心课题。
3.科学发展观围绕发展这一中心问题全面回答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面临的一系列重大新课题,形成了若干创新性的新论断
科学发展观围绕“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以及如何发展”这一中心问题对我国未来发展的一系列新思路进行了系统论述,形成了一个相互贯通、内在联系的系统科学理论。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科学发展观明确提出发展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永恒主题,并深化了对发展的地位、内涵和本质要求的认识;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科学发展观指出,要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突破口,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发展新路子,而这条新路子最根本的就是要统筹兼顾,坚持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布局,科学发展观把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三位一体”布局,扩展为包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内的“四位一体”布局,使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和任务更加明确和全面,也使得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项任务的联系更为紧密;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科学发展观提出经济社会的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价值目标的根本选择;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科学发展观指出,中国共产党始终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就是根据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要求,大力提高党领导发展的能力的过程;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科学发展观高度重视人民群众作为历史推动者的伟大力量,并切实改善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提出了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号召和战略部署;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科学发展观主张把深化对内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有机联系起来,要靠深化改革、靠体制创新,以改革的新突破、开放的新局面来赢得各项事业的新发展;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际战略,科学发展观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倡导各个国家共同构建一个没有战争和冲突的和谐地区和和谐世界;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范畴,科学发展观作为一个严整的科学理论体系,鲜明地提出了“科学发展”、“以人为本”、“社会建设”和“和谐社会”等一系列新的重要理论范畴,大大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宝库。
二、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新体系的基本特点

1.强烈的人民性
人民性是贯穿科学发展观的一条主线和红线。科学发展观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是历史发展主体的基本原理,结合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明确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即坚持以包括社会各阶层在内的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根本,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政府制定路线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就鲜明地反映出科学发展观所具有的人民性。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并把它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联系起来,从根本上回答了社会主义为什么发展、为谁发展、发展的目的等问题。从科学发展观的本质看,无论是发展的内涵和目标,还是发展的道路和模式,都凸显出其强烈的人民性。科学发展观强调,经济社会发展是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是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要尊重人的权益和价值,发挥人的积极创造性,要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落实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推进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
2.高度的统领性
科学发展观由于全面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以及如何发展”这一关乎现阶段当代中国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是指导我国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具有的这种统领作用表明,它是贯穿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其他重大战略创新思想的主线和灵魂,也就是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思想理论的提出实际上是科学发展观在各个方面、各个领域的展开和深化。因此,如果我们把握和理解了科学发展观,也就把握和理解了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其他战略思想创新的根本和精髓,科学发展观是把握和理解十六大以来我们党若干重大理论创新的一把钥匙。因此,科学发展观必将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战略的全局,全面指导我国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样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将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和战略方针。
3.科学的系统性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牢牢把握“发展”这一科学发展观的主题,并根据实践发展的新要求,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的步伐,提出了一系列与科学发展观有内在联系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初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系统理论。这些新的重大理论成果包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以及走和平发展道路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这些重大战略思想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重大主题和基本要求,从不同方面、不同领域展开,彼此相互贯通、相互联系,形成了有机的整体,具有科学的系统性。这一系列与科学发展观密切联系的新思想和新论断,不仅强调统揽全局和科学筹划,更注重统筹兼顾和系统协调,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发展道路、发展战略、发展布局、发展模式、发展动力、发展目的和发展手段及其规律和特点的认识,使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层面。
4.有机的协调性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本身就体现了这一科学理论的有机协调性,特别是科学发展观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中更加注重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的统筹和协调,努力实现富裕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发展目标。“五个统筹”的思想、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实现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道路等都体现出科学发展观的有机协调性。科学发展观提出统筹兼顾的根本要求,把发展看作是相互推进、系统协调的过程,强调总揽全局,科学筹划,协调发展,兼顾各方,使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协调一致地运转。这就全面展现出科学发展观的有机协调性。科学发展观把推进以人为本的发展与遵循社会规律有机协调起来,把推进经济社会各方面发展与社会整体协调发展有机协调起来,把推进人类社会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有机协调起来,特别是把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谐社会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有机地协调起来,从而开拓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思路和人类文明进步的新境界。
5.严密的层次性
科学发展观是结构严谨、层次分明的理论体系。科学发展观的理论精髓和核心是其第一层次:即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精髓;坚持以人为本,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惠及人民,以及不断维护好和发展好人民的根本利益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与科学发展观相联系的若干重要理论和重要论断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二层次:即全面协调发展论,提高共产党执政能力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走和平发展道路论等,涵盖内政和外交两大领域。在这些重要理论指导下又形成了一系列重要的战略方针和战略政策,这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三个层次:即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步伐,以及与各国人民一道共同构建一个和谐世界等等,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科技和对外战略等方面。在上述重大理论和战略方针统领下,我们党在实践中又制定了许多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措施和推进机制等,这是科学发展观的实践化和具体化过程,包括又快又好地发展的思路,树立科学的政绩观和人才观等等。这些重大措施和推进机制是科学发展观理论体系的第四个层次。
5.鲜明的开放性
科学发展观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具有鲜明的开放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科学发展观不仅传承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于发展理论的精髓和核心,而且在总结历史经验和结合时代要求的基础上又创造性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种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开放性和创新性,开辟了新世纪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新境界。(2)科学发展观具有世界眼光和全球化的思维特色,彰显了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全面考察和深入总结当代世界各国发展道路的经验和教训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现实依据之一,同时,科学发展观强调把对内科学发展和对外和平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把国内改革发展和对外开放紧密联系起来,把中国的发展道路与人类的发展目标联系起来,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加快发展自己,又通过自己的不断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深刻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适应又推动世界和平发展的开放性要求。(3)科学发展观努力把中国的科学发展与世界的和谐发展结合起来,以高瞻远瞩的全球战略意识推进“和谐世界”建设,体现出科学发展观的开放性眼光和世界性意义,特别是在科学发展观统领下,我国继续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顺应时代潮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同世界各国一道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地区乃至和谐世界已经成为我国对外战略的新理念。
总之,科学发展观内涵丰富、层次清晰、体系严密、特点鲜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必将大大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早在160多年前马克思就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实践探索无止境,理论创新无尽头。随着实践的深入推进,我们仍然需要以开放的视野和创新的眼光不断为科学发展观增添新内容。
(来源:《马克思主义研究》200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