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津战役前后毛泽东对北平文化的保护
平津战役前后毛泽东对北平文化的保护
李自华 王 蕾
1948年11月底平津战役打响,解放军兵力占有绝对优势,士气也正旺,早已胜券在握。但要解放北平这样的著名文化古都却是新课题、新挑战。毛泽东深知北平历史文化的价值,在平津战役前后为保护和传承北平文化倾注了大量心血,最终使北平文化免于战火损毁,而且在随后的城市接管中又采取措施积极稳妥地接收和管理,为中国、为世界留下了一座历史文化名城。
“注意保护清华、燕京等学校及名胜古迹”
平津战役打响后,远在西柏坡的毛泽东密切关注着平津战局的发展变化,频频给平津前线部队发电报,要求注意保护好北平的教育机关和文物古迹。自1948年12月11日始,根据毛泽东关于对张家口、新保安“围而不打”、对北平、天津“隔而不围”的作战方针,平津前线部队开始对北平城实施战略包围。战斗在北平城郊打响,北平城外的清华大学、燕京大学及颐和园、香山、玉泉山、八大处等重要教育机关和文化古迹面临炮火的威胁。
毛泽东牵挂古城安危,于1948年12月13日给平津前线司令部发指示,要求“注意攻城部队及卫戍部队的纪律事项”。平津前线司令部向各部队传达了毛泽东的指示,又于12月14日提出了六条具体的注意事项和纪律要求,要求认真执行,其中第一条就是“保护学校及文化古迹名胜,如平市各大学、图书馆、公园及故宫博物馆、西山、香山、(中)南海、北海等名胜”。
1948年12月13日,人民解放军第四十二军(原东北野战军第五纵队)奉命由昌平向宛平、丰台挺进,协同南苑方向解放军切断北平城内国民党军南逃和东撤的道路。四十二军一二四师某团作为先头部队,行进至万寿山与圆明园之间的平川地带时,遭到隐藏在圆明园附近丛林里的国民党军队的猛烈炮击。团作战参谋和炮兵指挥员向团长请示用炮火压制敌人,否则部队无法前进、无法完成按期抢占丰台的任务。团长在得知前方是圆明园和清华大学后,果断下令:“听命令,不准开炮,马上请示上级,快!”平津前线司令部很快传来指示:“部队火速避开圆明园古迹学校区,从万寿山以西打开通路,抢占丰台。”部队遵令避开圆明园绕道前进,于14日攻占丰台。
与此同时,一份情报引起毛泽东对北平城郊高校和文物古迹保护工作的高度关注。太原前线指挥作战的徐向前、周士第等将截获阎锡山北平办事处给阎的一份情报上报军委。情报称:“今(元)午北平外围情况急转直下,傅军主力集结,调集城郊。清河、□□镇即有激战。清华大学落有炮弹,人心恐慌,空气极度紧张。”毛泽东见此情报后深感不安,于1948年12月15日凌晨亲笔批示,急电平津前线司令部:“请你们通知部队注意保护清华、燕京等学校及名胜古迹等。”平津前线部队严格执行毛泽东的电令,在北平城郊的大学和古迹区作战时不用炮击,而用步枪、刺刀和手榴弹,同敌人展开近战和肉搏。为保护古城文化,战士们不惜多付出鲜血和生命的代价。
至1948年12月17日,北平城郊基本解放。当日18时,中央军委给平津前线司令部发去由毛泽东起草的电报,强调对解放后的文化教育机关要派兵严加保护。电报称:“沙河、清河、海淀、西山系重要文化古迹区,对一切原来管理人员亦是原封不动,我军只派兵保护,派人联系。尤其注意与清华、燕京等大学教职员学生联系,和他们共同商量如何在作战时减少损失。”12月27日,毛泽东又在给平津前线的电报中指出:“燕京是司徒办的学校,陆志韦当然和司徒有联系。但燕京教职员中左倾者不少,陆志韦态度亦比较民主。我们应采保护政策。”
平津前线部队根据毛泽东的指示,立即将城外的文化教育机关保护起来,防止国民党残兵和特务的破坏。1948年12月18日,解放军第十三兵团(原东北野战军第二兵团)政治部在清华大学西校门张贴布告,宣告要对清华大学严加保护,并希望学校正常进行教学工作。布告写道:“查清华大学为中国北方高级学府之一,凡我军政民机关一切人员,均应本我党我军既定爱护与重视文化教育之方针,严加保护,不准滋扰;尚望学校当局及全体学生,照常进行教育,安心求学,维持学校秩序。”在平津前线部队的保护下,解放后的清华大学、燕京大学弦歌不辍,教学秩序未受大的影响。12月29日,第四十一军(原东北野战军第四纵队)从平绥线上撤回北平,立即把颐和园、八大处、香山、玉泉山等名胜古迹区保护起来。
在毛泽东的关心下,北平城郊的清华大学、燕京大学等高等学府及颐和园、圆明园、卧佛寺、五塔寺、大佛寺等一大批珍贵的文物古迹得到完整保存。
“此次攻城必须做出精密计划”
北平城郊地区基本解放后,解放军重重包围北平,攻城大战大有一触即发之势。对于北平城内的国民党军队,中央军委采取了“打谈结合、以打促和”的方针。平津前线部队遵照军委的指示,一面通过各种渠道争取傅作义走和平道路,一面积极做好不得已攻城时保护北平文化的各项准备。
遵照前述毛泽东关于保护文化教育机关及“尤其注意与清华、燕京等大学教职员学生联系,和他们共同商量如何在作战时减少损失”的指示,前线将士积极与清华大学的师生联系,寻求帮助。1948年12月18日晚,两名解放军干部深夜造访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在清华大学的寓所,请梁思成在地图上标出北平重要文物和古建筑的方位,以防止炮击的损毁。正在为古城安危心急如焚的梁思成欣然从命。1949年1月初,清华大学学生朱世玉等10余人,被解放军攻城部队某部请去。他们在北平地图上标注国民党军政机关的位置及应该重点加以保护的古建筑和文化教育设施的方位,并应允在攻城时为突击部队担任向导。
北平城内的中共地下党员和情报人员为配合攻城作战,积极向城外传递有关国民党军队城防部署情况的情报。北平地下党为攻城部队绘制了详细的地图,标明应该重点保护的文物的位置、攻城时不能打的居民区及一般要打和要狠狠打的军事目标。1949年1月10日,一份情报传出城外,详细地报告了城内国民党炮兵部队部署方位。情报称:“北平市内的炮兵阵地,东单机场有野炮阵地,炮7至8,广安门内西北中学操场为十六军山炮阵地,东交民巷有重炮阵地,各种炮二十余门,各面城墙上多为各军师之迫击炮阵地。”与此同时,中共地下党员在国民党军队中开展策反工作,等待解放军攻城时里应外合,解放北平。
攻城部队在进行攻城演练的同时,积极进行深入的政治动员和思想教育,反复强调攻城时一定要保护好城市居民、学校和文物古迹。时任华北军区第三兵团司令员的杨成武回忆说:“为了保护北平的名胜古迹和居民安全,我们决心在攻取这座城市的过程中不惜做出重大的牺牲,规定炮火、攻击的矛头一定要避开需要保护的地方。”解放军第四十军(原东北野战军第三纵队)将北平城内国民党军队的兵力部署、火力配置及地形地物绘成草图发给攻城部队,让他们明确“哪些地方居民区和文化古迹比较集中,进攻时要加以保护,使之避免意外损失”。在玉泉山下的炮兵阵地上,指战员们对射击目标进行精确计算,力争使炮弹准确地落进敌群而不落在文物古迹上。
1949年1月16日18时,在等待傅作义作出和平抉择的关键时刻,毛泽东再次致电平津战役总前委(1949年1月10日成立),明确规定攻城时要精密计划,确保北平城内的文化教育机关不受损失。毛泽东甚至规定,对占据文化机关的敌人要用谈判的办法解决。电报称:“此次攻城必须做出精密计划,力求避免破坏故宫、大学及其他著名而有重大价值的文化古迹。你们务必使各纵队首长明了,并确守这一点。让敌人去占据这些文化机关,但是我们不要攻击它,我们将其他广大城区占领之后,对于占领这些文化机关的敌人再用谈判及瓦解的方法,使其缴械。即使占领北平延长许多时间,也要耐心地这样做。为此,你们对于城区各部分要有精密的调查,要使每一部队的首长完全明了,哪些地方可以攻击,哪些地方不能攻击,绘图立说,人手一份,当作一项纪律去执行。”
攻城部队立即根据毛泽东的指示对攻城方案作进一步的完善。据时任解放军第十二兵团司令员(原东北野战军第一兵团)的萧劲光回忆,攻城部队根据指示精神,迅速进行补充调查,进一步明确了哪些地方可以攻击,哪些地方不能攻击;有的甚至设想,如果华北“剿总”退进故宫固守,为了保护这座建筑,也只能先包围起来,再用强大的政治攻势予以解决。总之,全军上下充满了既能攻下北平又能保护好古都文化的壮志和决心。
毛泽东深知,对文化古都北平来说,攻城作战时的任何一个意外,都可能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不战而屈人之兵显然是上上之策。毛泽东也深知,要让手握重兵的华北“剿总”司令傅作义放下武器、接受改编并非易事。按照毛泽东提出的先打两头、后取中间的攻击顺序,从1948年12月下旬至1949年1月15日,解放军先后攻占新保安、张家口和天津,彻底打掉傅作义讨价还价的筹码,给北平城内的国民党军队造成强大的军事压力。
解放军在平津地区占据绝对优势,打下天津不成问题,要打北平也不困难。即便如此,自1948年12月中旬完成对北平的战略包围后,毛泽东为了实现北平和平解放,迟迟不下攻击北平的命令,耐心地等待傅作义作出和平的抉择。1948年12月15日至19日、1949年1月8日至9日及1月14日至16日,平津前线司令部与傅作义的代表先后举行三次和平谈判。在此过程中,毛泽东多次致电平津前线司令部,提出争取傅作义走和平道路的具体方针与办法。这些耐心细致的方针和办法,既充分考虑了傅作义的安全,又晓以大义,给傅作义指明了正确的出路。与此同时,北平地下党通过各种渠道做傅作义的思想工作,争取他走和平道路。
在毛泽东的正确决策和指挥下,在平津前线部队的军事打击和政治争取以及在中共北平地下党组织和民主人士的积极劝说和促进下,傅作义最终同意和平解放北平,决定自1949年1月22日起将北平城内20多万国民党军队开出城外接受改编。1949年1月31日,解放军进驻北平城,古都北平宣告和平解放。北平和平解放的实现,使北平文化以一种最安全的方式得以保存。毛泽东在得知北平和平协议签订后高兴地说:“北平和平解放具有世界意义。这不仅减少了敌我伤亡的损失,更重要的是保护了历史文物古迹免遭战争的破坏,对我们子孙后代大有好处,全世界的友人也都会拥护我们这样做的。”2月23日,毛泽东在西柏坡接见傅作义时肯定了傅作义对和平解放北平的贡献。毛泽东说:和平解放北平,宜生(傅作义字宜生)功劳很大!
“可叫胡适当个图书馆馆长”
在平津战役顺利推进的同时,一场旨在保护北平高校和挽留知识分子的斗争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北平教育发达,拥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燕京大学等众多全国一流的高等学府,汇聚了一大批在国内外都有较大影响的知识分子。对于这笔宝贵的财富,就是自知败局已定的国民党也不甘拱手让出。国民党先是于1948年11月策划将平津地区的大专院校南迁,后又于11月底抛出“抢救”平津学术教育界知名人士计划,企图裹挟平津地区的知识分子南下。一时之间,北平的知名专家学者走到历史的十字路口,面临着或去或留的艰难抉择。
1948年11月初,华北局城工部部长刘仁紧急向北平地下党传达中央指示,要求为迎接解放而立即进行具体的准备工作,以期于解放时能保护尽可能多的物资、财产,留下尽可能多的知识青年及公教人员和技术人员等有用的人才。他要求地下党组织动员一切可能的力量去开展统战工作,发现与建立有助于解放工作的社会关系。11月10日,华北局城工部又向北平地下党组织发出《我们在平津的工作方针》,进一步明确当前的工作方针是“积极准备迎接解放军”,工作中心是“以党员和赤色群众为骨干,带动职员、工人群众,保护工厂、学校、机关”。北平地下党组织认真贯彻上述指示,成立迎接北平解放指挥部,统一领导3000多名地下党员、5000多名地下盟员(民主青年同盟、民主青年联盟及其他党的外围组织)以及众多的积极分子,发动和团结广大人民群众,先后开展了反南迁斗争、护校斗争和挽留知识分子工作。
在反对国民党南迁高校的斗争中,北京大学地下党组织在《北大清华联合报》等进步报刊上发表文章,介绍解放区新大学的新气象和东北流亡学生的不幸遭遇,使师生们明白学校南迁不会有什么出路,留在北平才有光明的前途。地下党员还分别拜访教授,做细致的争取工作,最后北大教授会作出不迁校的决议。决议说:“北京大学从来没有考虑迁移,现在也不考虑迁移。”北平师范大学地下党组织通过校学生自治会(进步力量占主导)进行公开斗争,专门召开会议反对学校南迁,并面见校长表明态度,遍访教授、讲师、助教,说明反对南迁的意义。结果,在教授会和讲师助教联合会上,绝大多数人反对南迁。广大党员和进步师生的坚决斗争,粉碎了国民党南迁北平高校的阴谋。
自1948年12月始,北平地下党在迎接北平解放指挥部的统一部署下,开展了群众性的护校斗争。不少大中学校由地下党总支或党支部直接出面,或由学生自治会出面,采取公开斗争与秘密斗争相结合的方针,开展群众性的宣传和组织工作,并普遍组织秘密纠察队。北京大学地下党总支通过学生自治会、安全保障委员会,组织动员有关人员将器械设备、图书档案和文书资料登记造册,建立护校队,日夜巡逻、轮流值班,保护学校和师生安全。在汇文中学,地下党组织通过校长家的保姆把传单和劝告信放到校长床头。校长看后马上召开全体师生大会,宣布:本人身负重任,有保护学校之责,不容任何人破坏,随即与学生共同配合,采取护校措施。
与此同时,北平地下党组织认真贯彻华北局城工部的指示,从新中国的长远建设出发,为团结争取教授、学者、专家全部留在北平做了大量工作。各校地下党组织通过进步教授在教授、讲师中广泛地进行工作,选派一些学习成绩好、教授熟悉或信任的学生党员和盟员,登门访问自己的师长,坦诚地宣传解放战争发展形势和党的文化政策,打消他们心中的种种顾虑,极力挽留他们在北平从事新中国的教育事业。面对诚恳的挽留,北京大学训导处训导长贺麟毅然拒绝了胡适要其去台湾的邀请;北京大学教授郑天挺、向达说,“请放心,我们不会走,估计多数同仁也不会走”;北平艺专校长徐悲鸿表示,“我要留在北平,迎接解放”;辅仁大学校长陈垣撕毁已经买妥的机票;国画大师齐白石取消了迁居香港的计划;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表示“决不南来”。
北平地下党还对北京大学校长胡适、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等展开积极的争取工作。早在1947年12月,毛泽东在陕北杨家沟中央会议期间谈话指出:“可叫胡适当个图书馆馆长。”这个设想由陈毅作了小范围内的传达。北平围城后,北京大学地下党员汪子嵩请教授郑昕转告胡适,希望胡适留下来。据时任北大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的季羡林回忆,有人(忘了是谁)告诉胡适说,解放区的广播电台专门广播劝他不要跟着蒋介石集团逃跑,将来让他当北京大学校长兼北京图书馆馆长。胡适听了以后,微笑着说了一句:“他们要我吗?”北平地下党学委委员崔月犁亲自上门,面晤燕京大学校长陆志韦、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宣传党的政策,敦请他们留下。
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争取下,北平高等院校及企事业部门中绝大部分的教授、专家、工程技术人员和业务管理人员,留在北平等待解放。北平地下党组织为新中国建设留住了一大批有学识、有专长、有经验的宝贵人才,贡献巨大,受到周恩来的高度赞扬。1949年春夏之交,在一次有许多教授、民主人士参加的招待会之前,周恩来听取刘仁汇报后爽朗而幽默地笑道:你把教授们都留下来了,一个也不肯给蒋介石,难怪有人说你名叫“留人”呀!
“对一切原来管理人员亦是原封不动”
1948年12月13日,毛泽东致电聂荣臻、薄一波、叶剑英等,强调“此次接收平、津,影响中外,你们务必办到如同沈阳、济南那样的接收及管理成绩,不要落在沈阳、济南之后”,要求一定要做好接管工作。同日,华北局发出《平津地下党的组织在接管城市中应做的工作》的指示,明确要求平津地下党“必须在各方面有充分的准备,不但要能够完整地接管,而且要能够顺利地发展与建设这些城市和工业区,使之成为全国最好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的中心之一”。在前述12月17日致平津前线司令部的电报中,毛泽东明确提出要“原封不动”地接管北平的文化教育机关,即“对一切原来管理人员亦是原封不动,我军只派兵保护,派人联系”。
平津前线司令部、中共北平市委和北平市军管会根据毛泽东的指示,制定了保护和接管北平文化教育机关的政策纪律,要求入城部队和接管干部严格遵守。1948年12月22日,平津前线司令部公布由中央军委起草的“约法八章”,其中第四条规定:“保护学校、医院、文化教育机关、体育场所及其他一切公共建筑,任何人不得破坏。学校教职员、文化教育卫生机关及其他社会公益机关供职的人员均照常供职。本军一律保护,不受侵犯。”12月28日,北平市军管会公布“入城纪律守则”,要求入城机关和部队“保护自来水、电灯、电话、民教馆、图书馆、文物古迹等公共财产与社会公益机关,不得损坏或搬运其设备,或妨害工作”。
(来源:《百年潮》2012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