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毛泽东的学习观及其启示

作者:    发布时间:2014-01-24   
分享到 :

浅谈毛泽东的学习观及其启示

肖艳

学习是人类社会永恒的课题。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对学习极为重视。他不仅自己勤于学习、善于学习,还引导和带领全党同志不断学习,提出了许多有关学习的光辉思想,形成了他独具特色和富有指导意义的学习观。学习毛泽东的学习观有助于大家增强学习的高度自觉性和历史责任感,把握人生航向,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水平,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毛泽东提出学习的重要性

(一)学习是解决问题、改善工作的迫切需要

毛泽东认为,学习不是孤立的,不是为学习而学习,而是与实现党的政治任务密切相关。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到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毛泽东同志一直强调学习应与实现党的政治任务相联系。为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他强调指出:“指导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的政党,如果没有革命的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的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1]为了提高全党同志的自身素质,特别是理论水平,我党在1939年发动了一个大规模的学习运动。19395月,毛泽东在延安在职干部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队伍里面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我们的干部要使工作做得好,就要多懂得一点,单靠过去懂的一点还不够,那只是一知半解,工作虽然可以做,但是要把工作做得比较好,那就不行,要工作做得好,一定要增加知识。干革命要经常学习,增强本领,搞建设同样如此,并进一步提出“要把全党变成一个大学校”的思想。建国前夕,为使全党适应工作重心由武装斗争到和平建设的伟大历史转变,毛泽东又号召全党要努力学会过去不熟悉、不懂得的东西。他强调,革命事业是科学,经济建设也是科学,更要老老实实地学习,如果粗心大意、调皮、充好汉,一定会跌跤的。19606月,毛泽东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十年总结》中写道:“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我们已经有十年的经验了,已经懂得了不少的东西了。但是我们对于社会主义时期的革命和建设,还有一个很大的盲目性,还有一个很大的未被认识的必然王国,我们还不深刻地认识它。我们要以第二个十年时间去调查它,去研究它,从中找出它的固有的规律,以便利用这些规律为社会主义的革命和建设服务。”

(二)学习是建设大党、巩固执政地位的客观要求

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核心力量,仅仅依靠少数的领袖和干部是不行的,必须要有大批的有学问的干部作为骨干力量。毛泽东指出:“我们要建设大党,我们的干部非学习不可。学习是我们注重的工作,特别是干部同志,学习的需要更加迫切,如果不学习,就不能领导工作,不能改善工作与建设大党。”[2]他还说:“在担负主要领导责任的观点上说,如果我们党有一百个至二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就会大大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量。”[3]进入社会主义时期后,他又强调:“无产阶级没有自己的庞大的技术队伍和理论队伍,社会主义是不能建成的。”[4]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始终随着时代前进而不断进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任何时候它都不能落在时代后面,都要保持生机勃勃的状态,都要保持无产阶级政党的先进性。从这一意义上说,加强学习,就不单单是一个一般的增长知识的问题,还同时是一个政治问题。党的干部学不学习,学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用科学的理论和丰富的知识武装全党的成果好坏,关系到党的肌体的生机和活力,关系到党的领导干部执政意识的强弱和执政水平的高低,关系到“三个代表”的最终落实。因此,全党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都须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来加强学习,实现毛泽东在1955年中共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中所希望的“在提高马克思列宁主义水平的基础上,使自己成为精通政治工作和经济工作的专家”。

二、毛泽东强调学习的内容

(一)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

这是毛泽东始终倡导和强调的重要学习内容。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和精神支柱,是共产党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学习和运用其他知识的定盘星。一个领导干部要实现正确的领导,始终离不开正确理论的指导和科学思想方法的运用,离不开正确的理论思维。恩格斯认为:“只有清晰的理论分析才能在错综复杂的事实中指明正确的道路。”[5]在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特别强调了干部学习马列主义理论的重要性,他指出“:一切有相当研究能力的共产党员都要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理论,都要研究我们民族的历史,都要研究当前运动的情况和趋势;并经过他们去教育那些文化水准较低的党员。”[6]在实践中,有的干部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学说,现在我们搞建设,需要更多地学习专业技术知识,似乎不需要再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了。毛泽东批评了这种错误观点。他认为一些领导干部在工作中,主观主义,自以为是,其实并不懂得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他多次劝告全党干部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尤其要学习哲学。毛泽东在1955年中共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有几门学问,但基础的东西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个东西没有学通,我们就没有共同的语言,没有共同的方法,扯了许多皮,还扯不清楚。有了辩证唯物论的思想,就省得许多事,也少犯许多错误”。实践表明,只有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人们才能够登高望远,洞幽察微,透过现象看本质。

(二)学习革命和建设的专业知识

毛泽东倡导学习总是离不开党在一定时期的主要任务的需要。战争年代,他着重强调学习战争的规律,学习指导战争的战略战术。当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严重的经济建设任务即将摆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毛泽东就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及时向全党提出了新的明确而具体的要求。他说:“我们的同志必须用极大的努力去学习生产的技术和管理生产的方法,必须去学习同生产有密切联系的商业工作、银行工作和其他工作。”[7]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更是多次指示我们各行各业的干部都要努力精通技术和业务,使自己成为内行,又红又专。毛泽东还特别强调全党干部要学习和掌握科学技术,指出:“科学技术这一仗,一定要打,而且必须打好”,“不搞科学技术,生产力无法提高”。[8]

(三)学习历史知识

历史是一部最具说服力的教科书。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都十分重视历史的借鉴作用。恩格斯指出:“我们根本没想到要怀疑或轻视‘历史的启示’;历史就是我们的一切,我们比任何一个哲学学派,甚至比黑格尔,都更重视历史。”[9]毛泽东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这一传统。他说:“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该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这对于指导当前的伟大的运动,是有重要的帮助的。”[10]毛泽东一生中极为重视对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的批判继承,这是毛泽东思想得以产生的重要历史条件。一个民族如果忘记了自己的过去,就不可能深刻地了解现在和正确地走向未来。我们学习历史,就是要善于从历史中吸取营养,从历史中把握社会发展规律,从历史中获得继往开来的强大精神动力。否则,就不能胜任领导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职责。

(四)学习时事和党的政策

这是被毛泽东称之为“实际的学问,也就是‘今’的学问”。毛泽东在延安在职干部教育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我们学的学问应长期的学下去,除了这些学问之外,还有时事问题与党的政策。关于时事问题,中央已在把时事问题的材料摘出来,准备编个综合文摘,可以供给同志们研究与参考。至于党的政策,六中全会的决议,大概大家都已看过一遍,但一看就丢掉是不对的,应该把党的政策经常地研究。六中全会与七中全会之间,一切会议报告,包括政治局会议的,都要研究。不研究党的政策,单学习那些理论是不够的,会跟实际脱节的。”[11]学习时事和党的政策,能使我们把握国内外大局,具有正确的政治立场、政治观点,增强政治洞察力和政治敏锐性,这对于一个领导干部更好地讲政治至关重要。毛泽东曾经深刻地指出:“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12]

三、毛泽东指出学习的途径与方法

(一)要善于从实践中学习

学习理论离不开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著作的研读。但毛泽东更看重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着重从实践中学习和提高。他说:“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从战争中学习战争———这是我们的主要方法。”[13]对于社会主义建设,毛泽东同样强调:“社会主义谁也没有干过,没有先学会社会主义的具体政策而后搞社会主义的。”[14]他多次要求全党要努力学习,在实践中间加深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从实践中学习是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具体运用。实践出真知,一切理论都是对过去实践经验的总结。实践是丰富的、不断发展变化的。从实践中学习,既可以验证理论,也可以实现理论的发展与创新。

(二)要善于向人民群众学习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它们每时每刻都在创造新事物、新经验。这些实践经验又是我们解决问题、开拓创新的智慧源泉。毛泽东指出:“要在人民群众那里学得知识、制定政策,然后再去教育人民群众。”[15]有些领导干部,虽生活在群众之中,却不愿接近群众,总认为群众素质低,见识浅,提不出什么真知灼见,有时即便“深入”一下,也是身入心不入。对此,毛泽东早在1941年为《农村调查》参考资料的出版写序言时就强调:“没有满腔的热忱,没有眼睛向下的决心,没有求知的渴望,没有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的精神,是一定不能做,也一定做不好的。必须明白: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历史经验证明,离开了群众的经验和创造,任何天才的领导者也不可能进行正确的领导。

(三)要善于从错误和失败中学习

恩格斯曾说:“要获取明确的理论认识,最好的道路就是从本身的错误中学习,‘吃一堑,长一智’。”[16]毛泽东继承了这一思想。指出:“好的领导者不在于不犯错误,而在于认真地对待错误。”[17]失败的教训同样值得研究,它可以使人少走弯路。”[18]建国后,毛泽东在会见外宾时曾多次说过,我们的教员不只是马、恩、列、斯。帝国主义是我们的教员,蒋介石是我们的教员,犯错误的同志也是我们的教员。没有他们,我们就学不会办事。显然,善于从错误和失败中学习,就是要从错误和失败中吸取教训,使错误成为正确的先导。

(四)要善于向外国学习

现代世界历史的发展,使每一个民族的发展同其他民族的发展具有更为密切的依存关系。在这种历史条件下,能否善于学习人类的先进成果,对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为此,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一文中精辟地指出:“我们的方针是,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外国资产阶级的一切腐败制度和思想作风,我们要坚决抵制和批判。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去学习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企业管理方法中合乎科学的方面。”“对外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化,不加分析地一概排斥,和前面所说的对外国的东西不加分析地一概照搬,都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态度,都对我们的事业不利。”

四、毛泽东学习观的有益启示

(一)学习要变他人的知识为自己的知识

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不可避免地要产生一些错误的认识。马克思指出:人在自我认识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虚幻颠倒的观念,人们“总是为自己造出关于自己本身、关于自己是何物或应当为何物的种种虚假观念”。而这些错误的认识和观念也会通过书籍的形式记载下来。在这种条件下,要人们不加选择,不加挑剔,不加分析去阅读当然也会是有害的。况且任何一种理论和思想都有它的局限性,都是针对特定时代的认识水平和社会存在而言的,没有任何一种理论能够一劳永逸地回答和解决社会生活的一切问题。鉴于此,学习任何一种理论都只能把握它的精髓和实质要义,通过分析、思考、加工和整理,把它消化掉,变成自己的知识。毛泽东同志指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理论,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不应把他们的理论当作教条看待。而应当看作行动的指南。不应当只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词句,而应当把它当作革命的科学来学习。不但应当了解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他们研究广泛的真实生活和革命经验所得出的关于一般规律性的结论,而且应当学习他们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立场和方法。”又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他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的。对于中国共产党说来,就是要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的环境,成为伟大中国民族的一部分,而和这个民族血肉相联的共产党员,离不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同时,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解决的问题。洋八股必须废止,空洞抽象的调头必须少唱,教条主义必须休息,而代之以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19]

(二)从实际出发,调查研究,实事求是

毛泽东十分强调调查研究的重要性,他的著名论断“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就是源于调查研究的结果。毛泽东认为,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是了解实际情况的最基本的方法,是把主客观、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的纽带。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指出:从事任何革命和建设工作,都必须从实际出发,必须攻读党的政策,必须进行调查研究,总结经验。马克思列宁主义和党的方针、政策是实际工作的指导方针,但它是带有普遍意义的原则指导,不能代替对具体工作的具体指导。因此,必须使党的指示和实际情况相结合,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进行贯彻执行。毛泽东成功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革命实践相结合起来,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系统地、周密地调查研究中国的现状和历史,并从中探索出革命发展规律,指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在新世纪新时期,我党面临的现实情况更加复杂,因此我党党员领导干部们更应当发挥我党的优良传统,从实际出发,注重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地指导我国现代化建设,切忌脱离实际谈问题,给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来不利的影响。

(三)向群众学习,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向群众学习,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毛泽东学习观的一大鲜明特点。他一直认为人民群众是伟大的,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的,我们只有依靠了人民群众,才是不可战胜的,只有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因此,毛泽东认为我们党的政策和工作方法应该是从群众中来,又到群众中去。教育广大干部,要克服小资产阶级思想,号召全党改造学习方法,全体党员必须虚心向群众学习,要有“眼镜向下的决心”与“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的精神”。向群众学习,是毛泽东开创的一个全新的学习方法。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毛泽东把向群众学习的观点上升到马克思主义哲学高度的集中体现,是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新时期,我党提高执政水平更应遵循毛泽东同志向群众学习、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学习方法,把我党建设成为真正的名副其实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社会主义大党。

[参考文献]

[1][3][6][10]毛泽东选集.2[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33.533.532-533.534.

[2][11]毛泽东文集:第2[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79.184.

[4][12][17][18]毛泽东文集.7[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309.226.20.64.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37[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283.

[7][14][15]毛泽东选集.4[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28.276.324.

[8]毛泽东文集.8[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351.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1[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650.

[13]毛泽东选集.1[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81.

[1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4[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79.

[19]毛泽东选集.3[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795.

摘自2012年第4期《文史博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