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诗词中的意境

作者:    发布时间:2016-12-26   
分享到 :

思接千载恢宏辽阔

—— 毛泽东诗词中的意境

张兴德

令人神往、陶醉感人的优美意境是好诗的特征之一。王国维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人间词话》)毛泽东诗词中创造的独特意境,尽显一个集革命家、军事家、哲学家于一身的诗人浪漫不羁的诗词风格。

巧妙地将辽阔浩渺的空间与悠远绵长的时间和谐统一起来,构成一幅高远宏阔时空意境,是毛泽东诗词意境的特点之一。《浪淘沙·北戴河》就是这样一首词。上阕极写大雨大风大浪的大海。远望雨中的幽燕大地,莽莽苍苍,无际无涯,是何等的辽阔、浩渺、壮观!此时观海,自然会引起人们的遐想;下阕一句“往事越千年……”就将人们从现实拉到两千年前的三国时期,同诗人一起吟咏曹操的诗篇,同这位历史上文治武功的英雄人物作心灵的交流,这是何等奇妙的意境!紧接着的“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又将人们引领回现实世界。远视幽燕、横跨千年、纵观古今,思绪在历史与现实中驰骋飞翔。全词显得气势磅礴,文采飞扬,光彩流离。

《沁园春·雪》亦是如此。上阕放眼北国河山,无边无垠;下阕酷评三千年历史人物,诗人犹似在历史和现实中行走。短词《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195011月)也同样精彩。“一扫纪新元”诗人从对三千年历史的回顾、总结,笔锋一转到“诗人高唱至”“正和前线捷音联”,将诗的意境扩展到千里之外的抗美援朝战场。捷音、战旗;怀仁堂、妙峰山。寥寥几句创造了一个浩渺、阔大,有声有形、色彩斑斓的时空意境,给人以无限遐想空间。

毛泽东诗词境界的另一个突出特点,就是高远。诗人似乎是站在宇宙之巅,俯瞰大地山川,放声吟咏。长征过岷山时写的《念奴娇·昆仑》就是这样一首代表作。诗人首先描写一个“横空出世”的莽莽昆仑,创造了一个无限辽远、无限广阔的时空意境。紧接着的“……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句,奇伟的想象犹似奇峰突起——高大奇伟的“莽莽昆仑”在诗人面前却显得渺小——尽现一个顶天立地的巨人形象!乍读令人惊讶、不可言喻,细品则是精妙无穷的想象和夸张。让人想到“白发三千丈”“飞流直下三千尺”“燕山雪花大如席”之类名句,还有像“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嗡嗡叫,几声凄厉,几声抽泣。”“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背负青天朝下看,都是人间城郭”“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等名句,构成了无限雄伟辽阔的意境。一个气贯长虹的巨人形象穿行于天上地下,“一览众山小”。

毛泽东十分强调和欣赏诗词意境的动态美,他自己的诗词亦有这个特点。《菩萨蛮·大柏地》(1934年夏)写夏天雨后傍晚静静的小山村。一句“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就将一个静谧的天空景色“动”起来了。下阕“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似乎让人们又回到当年战场,听到了激烈的枪声。“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轻轻两句又将人们引回山村。短短八句小词却意境高远辽阔,静中有动,用动写静,动静结合,充满了生气勃勃的诗情画意。

巧用“万、千、百”等数词,将词的意境向更深远和开阔处拓展,给人以“动起来”的感觉。例如:“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万类霜天竞自由”。这里的“千”“万”只是一个形容词,是极言其广远、辽阔,但在这里却让人们的视野随诗人的指点向无边无垠的纵深空间推进,随着景物的不断变化,诗的意境也就“活起来”了。

这类“万、千、百”的数词在毛泽东的诗词中很多。如“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万木霜天红烂漫”“十万工农下吉安”“万马战犹酣”“万水千山只等闲”“百万雄师过大江”“万方乐奏有于阗”“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玉宇澄清万里埃”等等,都有同样的艺术效果。

(来源:《解放军报》201612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