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觉哉著述中的毛泽东

作者:    发布时间:2017-06-26   
分享到 :

谢觉哉著述中的毛泽东

吴尹浩

谢觉哉是著名的“延安五老”之一,大家尊称他为“谢老”。他是毛泽东的老朋友,他俩从1920年相识,到20世纪70年代先后去世,相处时间超过半个世纪,可谓“知根知底”。谢觉哉有写日记的习惯,数十年如一日,笔耕不辍。毛泽东的一些鲜为人知的往事,在谢觉哉的日记和著作中多有记载。有不少内容或是谢觉哉亲眼所见,或是毛泽东的同学亲口所述,真实度极高。在关于毛泽东的各种回忆录质量参差不齐的当下,谢觉哉的这些记录显得尤为珍贵,让人读之慨然,回味良久。

才华横溢

毛泽东极有才能,不管是分析国情,还是列举典故,都能信手拈来。在谢觉哉看来,毛泽东的才能既是实践锻炼出来的,也是读书读出来的。

1920年,何叔衡担任湖南通俗教育馆馆长,他把他的朋友毛泽东、谢觉哉聘来编教育馆的附属报纸湖南《通俗报》。就这样,谢觉哉在教育馆第一次见到毛泽东,他们成了同事。他们之间有分工,毛泽东负责采风、写作,谢觉哉负责整理印刷。

初次见面后,谢觉哉很久没见毛泽东到编辑部来,只是陆续收到他从不同的县寄来的信件。原来,毛泽东去做“游学客”了,在当时也被戏称为“斯文叫花子”。路过某县,盘缠不足就向当地劝学所或有钱人求助一点钱,然后继续“穷游”。毛泽东后来对他说:“原本打算游遍湖南七十五县,但只游历了湘中各县,就为工作所不许可了。”

实践出真知,当谢觉哉读到毛泽东寄回来的文章时,总会啧啧赞叹:“哎呀!毛润之这篇文章写得真好!”谢觉哉曾评价道:“他游历时写的报道,是《通俗报》上最实际而又出色的文章。”正因如此,谢觉哉总是把毛泽东的文章编排在报纸的头版。有趣的是,毛泽东游历湘中到过谢觉哉的老家宁乡,宁乡劝学所的人后来对谢觉哉说:“你们那里有一位叫毛润之的记者,到所里求助,我们给了他几串钱,走了。”

除了实践,毛泽东的阅读量也十分惊人。有一次,谢觉哉去编辑部的宿舍探望毛泽东,宿舍正在搬家,但毛不在,搬运工正在搬东西。他这才发现毛泽东的书籍很多,一个超大的网兜装得满满的。

1933年春夏之交,谢觉哉来到了中央苏区,很快被分配给毛泽东当秘书。据他回忆:“到的次日,拟一个开会的通知,毛泽东同志全改了,一字不留,加的也不少。我问:‘为什么我这样不会写了。’毛泽东同志望了我一阵,只答复两个字:‘你学!’”谢觉哉回忆:我首先学毛泽东同志修改的通知,那是召开查田会议的通知,我初到苏区,不知道查田是件什么事,要解决什么问题,不加调查,就动起笔来,可谓冒失。其次,参加会议的都是农民,不只是要他们看得懂,而我以前写的文章,读者多是知识分子。第三,这是被“围剿”的苏区,物质困难,来的人要带着碗筷,带被单,这是我没想到的。他反思道:我的经验,我没有从赞许我的文章的人那里得过好处,只有年轻时一位塾师批评过我的文章,从他的几句话里我才知道写文章应该注意些什么,我至今还感激他。还有,就要算毛泽东同志的“你学”了。谢觉哉是秀才出身,在旧社会来说文化层次不低,但在他眼里小他九岁的毛泽东足以当他的“老师”,让他佩服得五体投地。

19447月初,谢觉哉去毛泽东处谈工作。他在日记中说:“日前至毛主席处,见其衣袋有线装书,问之为《阅微草堂笔记》,他说其文字可玩味。毛的工作可谓忙矣,但他总有工夫寻绎旧籍,和人谈天。合乎古人说的‘好整以暇’。”谢觉哉感叹:全党有谁敢说自己比毛泽东还要忙?以忙为借口不想学习的人,要看看毛泽东是怎么做的。他在日记中继续写道:“别人的忙,常常不定是事忙而是心忙,越忙越急,越急越搞不清事。若能以闲应忙,脑子清清爽爽,从容考虑,事来,一下就解决了,事不积,就会见得无事。而且闲则看得清楚,某须自己做某须他人做,某须指导他人做,不一股脑揽在自己身上,使自己忙不了,别人又感得太闲。”

不拘一格

毛泽东为人慷慨豁达,不拘小节,颇有古之贤者之风。而且他的这种不拘一格,不是刻意为之,而是天性使然。他从不哗众取宠,更不会故意标新立异以吸引眼球。

毛泽东在湖南一师读书时就不是循规蹈矩的学生,他对“填鸭式”教学有抵触情绪,甚至发展到不去上课。他的同学何叔衡对此事知之甚详,并告诉谢觉哉。谢觉哉将他的话记录了下来:

润之是个奇人:在第一师范读书,看不起学校的课目,不大上课。那一向研究甚么,就把那一类的书搬来,关起门一个人在读。管理王季范是他的亲戚,劝他说:“你要上课!不上课是不合校规的。”毛说:“这样,破坏了我的读书计划,我不能够。”又说:“你定要我上课,我一发问,教员不能答时,就请他滚蛋,你能答应吗?”王没办法只好任他。

自然,学校里记分数的成绩不及格了,几次教务会议都要开除他。杨怀中教授不肯,说:“这不能拿寻常校规来说。这是一个特别学生,你们不知道的。”

当时,毛泽东知道旷课的后果是什么,因而对杨教授的帮助心怀感恩。多年后,他深情回忆:“那时几十个教员我敬重的只有两个:一为徐老(徐特立),另一位姓杨的。”

赵恒惕在湖南掌权时,杀了工人领袖黄爱、庞人铨,激起民愤。他压不下去,只好想办法缓和一下。谢觉哉回忆:

一天,找一些群众领袖去谈话,毛也去了。谈了一阵,不大对劲。毛故做不认识赵的样子说:“你先生的话不对头,我们要直接见省长!”旁边人说:“这就是省长。”于是又谈下去。这一来,使得赵恒惕的脸上,不免红一块白一块。

事后,赵恒惕对人说:幸而只有一个毛泽东,不然,湖南早就给他们翻转了。

通过这件事情,我们可以看到青年毛泽东诙谐的一面。

当年有不少人赴法勤工俭学,寻求救国真理。毛泽东也有出国的机会,可他自己主动放弃了。谢觉哉曾问过青年毛泽东这个问题,毛泽东回答:“我现在要知道的是中国而不是外国。”

到了延安时期,毛泽东仍是一个不拘小节的人。1944年,战争形势逐渐明朗,边区经济状况也有所好转。4月底,枣园的花开了。毛泽东邀请老同志们一起赏花,谢觉哉也在其中。在428的日记中,谢觉哉非常愉快地写下了:“在毛主席处吃饭。”19451223,谢觉哉在日记中写道:“下午四时至王家坪参加毛主席生日宴,毛主席满五十二岁。”1946年劳动节,谢觉哉又开心地在日记中写道:“同参议会几位老人至毛主席处午餐。”这说明什么问题呢?说明毛泽东并不死板,在经济困难的时候,他肯定会和大家同甘共苦,在经济好转的时候也会吃得稍好一些。这才是真实的毛泽东,一个收放自如,与民同甘苦共欢乐,具有平民气质的伟大领袖。

胆识过人

19203月,一位住在长沙的朝鲜人收到家中寄来的100块大洋。居住在长沙的日本流氓知道了这件事,便一路追逐图他的钱财,这个朝鲜人慌不择路,逃到长沙本地的青年会躲起来。出人意料的是,有中国人站出来见义勇为。管他什么日本流氓,我偏要管一管!这个人是谁呢?在同年319日的日记中,谢觉哉揭晓了答案,他写道:“夜,润之迎某韩人居于第一师范。”青年毛泽东的血性跃然纸上,谁敢说在那个羸弱的中国“竟无一人是男儿”?

19216月底,毛泽东和何叔衡从长沙出发去上海。他们去上海做什么呢?在629的日记中,谢觉哉写道:

午后六时,叔衡往上海,偕行者润之,赴全国○○○○○之招。

“○○○○○”表示共产主义者。原来他们去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去了。

1944年,毛泽东的老同学萧三对谢觉哉谈及毛泽东的往事,不胜感慨。在这一年92日的日记中,谢觉哉是这么写的:

萧三同志谈:第一师范校长孔昭绶,外讲民主,成立学生自治会,毛是实际组织者,弄得孔昭绶有苦说不出。一次军阀军队要占校舍,职员无办法,许多学生藏在宿舍了。毛组织一批好打球的同学,持校中破枪放哨,把校门关闭,桌凳作障碍物,谁来即打。毛巡察各处,职员、学生谁都听他指挥。军队见有备,不敢入。

毛泽东的号召力和组织能力在青年时代已展露,这份勇气远非常人所及。

1947年,国民党军进攻延安,毛泽东被迫率领中央机关撤出延安,在大山里与敌军周旋。828,谢觉哉和王明找毛泽东聊天,夜谈颇久。毛泽东说了什么呢?在当天的日记中,谢觉哉记录了原话:

怕,一是由不了解情况而来,敌和我同是用脚走,这在山地是确定了的;步枪二千米外无效,也是确定了的。我隔敌不止二千米,且在二十里外,怕甚么?自然,也不可冒险。

敌人的大军在区区20里之外,毛泽东竟如此淡定!王明“骇然”于毛泽东的勇敢,替他捏了一把汗。谢觉哉了解毛泽东年轻时的事迹,深知他的勇敢是一以贯之的,觉得不用大惊小怪。

待人以诚

对于朋友,青年毛泽东能做到开诚布公,评价对方能切中要害。在认识毛泽东以前,谢觉哉曾听何叔衡说:“毛润之是个了不起的人物。”“润之说我‘不能谋而能断’,这话道着了。”毛泽东看人很准,能够准确道出朋友的优缺点。毛泽东对何叔衡评价并不低,后来对谢觉哉说:“何胡子是感情一堆。”谢觉哉极为赞同,并替他解释:“不是一堆骨和肉,而是一堆感情;热烈的感情四射着,触着就要被他感动。叔衡同志确是如此。他的感情是统制在高度的正义感下面的。”

20多年后,谢觉哉回忆初见毛泽东的场景时说:“我在《通俗报》馆的一个会议上,第一次认识了毛泽东同志。会后他到我房子里座谈,我不知道那回他对我感想怎样,后来我觉得他是想了解我,态度谦虚,不离不即,人自乐于相告,所谓‘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也。”谢觉哉说:“虽然他对我的感想,不得而知,但我知道他确有物色同志的意思,因为他这时候久已从事于社会运动。”何叔衡曾多次赞扬毛泽东,谢觉哉还以为这是个牛气冲天的人呢,没想到他这么真诚友善。

1921年元旦,经毛泽东、何叔衡、周世钊介绍,谢觉哉加入了新民学会。他在当天的日记中提到了这件事,有趣的是,他对加入新民学会热情很一般,并没有多欢欣。他在日记中写道:“今日开会以入会手续未完,未往。”那么,他在这一天干吗去了呢?原来,他去和一些绅士交谈了,他告诉绅士们:“欲改造地方,须先造舆论;欲舆论正确,须先养成学者;当纠纷之际,现状复杂,厉害混淆,尤非学者莫为力。”说到底,虽然他此时在办报纸,但并不相信“舆论救国”一说,他赞同的是“教育救国”,培养“学者”。

谢觉哉入会当月,新民学会会员围绕“主义问题”产生激烈争论。毛泽东、何叔衡等人认为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另外一些人认为,应该追求个人的绝对自由,不需要政府、法律这些国家机器,要以无政府主义救中国。谢觉哉听得烦,忍不住站出来说:“宇宙之大无所不容,进化之途且恒赖矛盾之主义互抗互厉。以狭义言,固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以广义言,无所谓是非也。”意思就是:信仰哪种学说是个人自由,你们就别争啦!虽然他这次并没有站在毛、何一边反驳对方,但毛、何二人并没有怪他,友谊如旧。

毛泽东知道谢觉哉暂时不够党员的标准,所以并不急着介绍他入党。之后的几年里,谢觉哉为党做了很多工作。直到1925年,经何叔衡、姜梦周介绍,谢觉哉才作为一位秘密党员,加入中国共产党。

长征途中,毛泽东力所能及地帮助谢觉哉。每当谢觉哉忆起这段往事,他眼中总是噙着泪水:

长征时,在毛儿盖,没有吃的,毛主席叫人把马杀了,分送给同志们。我在休养连,也分到一份。后来主席发现他身边的人分得多一些,我少一些,来信道歉,说是特务员分的,他不知道。见面时又几次提及,他认为生活艰苦,大家都应一样多。

延安时期,遇到自己不懂的问题,毛泽东也会向谢觉哉请教,姿态放得很低。据革命家方仲如回忆:“有一次,为甘肃一件事情,毛泽东亲拟了一个电稿,送给谢老征求意见。当时我不理解,为什么毛主席写的电稿还要征求谢老的意见?后来才知道,因为谢老办事严谨细致,擅长文字,曾经给毛主席做过秘书,又当过党中央驻兰州办事处代表,熟悉甘肃的情况,所以征求谢老的意见就更能客观地符合实际地解决问题,免出差错。”

作风优良

大革命时匆匆一别,直到1933年谢觉哉来到中央苏区,这才又重见毛泽东。当谢觉哉来到毛泽东的住地,毛泽东迎上前来,紧紧握住谢觉哉的手说:“谢胡子,你可来了,一路上辛苦了,身体好吗?”谢觉哉连忙回答:“还好,还好!”接着,毛泽东介绍他给贺子珍认识,他与贺子珍聊得也很愉快。

很快,吃饭时间到了,那时苏区的生活还是很艰苦的,毛泽东和战士们吃的东西一样,一天一角钱的伙食。谢觉哉清晰地记得:为了招待他,毛泽东让警卫员到老乡那里买了三个鸡蛋,算是加了一个菜。毛泽东不让警卫员去伙房要油,而是照旧打来了饭和辣椒炒酸菜。

同年,毛泽东在长冈乡、才溪乡开展调查,提出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以及“妇女要顶半边天”等著名论断,当时毛泽东把秘书谢觉哉也带去了。谢觉哉后来说:“毛泽东同志调查兴国长冈乡、上杭才溪乡,我是看见的。找来乡长支书三两个农民,每个乡都差不多谈了个把星期。他亲自照顾他们的食宿,生怕他们不能熬夜,一句句很谦虚地问。”这位党的高级干部,将自己视为学生,将农民视为先生,这让谢觉哉击节赞叹。多年后,谢觉哉坦率地说:“像毛主席长冈乡和才溪乡的调查材料现在还找不到第二个。”

在毛泽东言传身教之下,谢觉哉的工作水平和党性修养都有了很大提升。在中央苏区的两年里,谢觉哉参与起草了《选举法》《土地法》《税收条例》《婚姻条例》等多部法规。谢觉哉学习毛泽东的工作方法,坚持“先调研,再起草;不调研,不起草”原则,使这些法规易被群众接受。通过努力,他越来越接“地气”,真正成长为毛泽东的好帮手。

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十分惜物。对此,谢觉哉回忆说:“内战时代,毛主席就是病,跛子疟疾打得起不了床,还是同士兵和工作人员吃同样一份的饭和菜,和列宁同志不肯多吃一点面包一样;衣服烂了,硬拒绝被服厂多发他一套衣服。”

谢觉哉曾想起一件趣事:“一九三三年我跟毛主席做秘书的时候,那时烟草十分困难,经常抽树叶。有一次,事务长好不容易弄到一些烟草,分给抽烟的同志,每人一份。我不抽烟,毛主席爱抽烟,领烟的时候,毛主席就说:‘谢胡子,你那份烟给我吧!’事务长没有多给,毛主席也没有多要。”

长征时期,中央红军到达阿西时,毛泽东分到一点牛肉,他想到谢觉哉正又累又病,便让人切一块送给他。结果谢觉哉也没有独享,他去找别人一块吃,刚好对方有个大萝卜,他们便将牛肉和萝卜一块煮,连盐都没有,但是他们吃得很开心。

解放战争初期,胡宗南军围攻延安,毛泽东带领大家撤出延安。在行进途中,谢觉哉见证了领袖与人民的鱼水情。据他回忆:“1947年,河北山西搞土改,有一些翻身农民入伍组织了几百人过河去保卫毛泽东,他们看到了毛主席,毛主席讲了一次话,有些人当时说:‘这不是毛主席吧!毛主席怎么穿得这么坏?’毛主席经常在桌上写字,棉衣的袖子搞掉一块。有的人讲:‘我们凑几个钱给他做一身衣服好不好?’”这是谢觉哉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主席与人民同甘苦,人民与主席心连心!有这么好的人民,这么好的主席,何愁反动派不垮台?

从始至终,谢觉哉都未曾用夸张的语言称颂过毛泽东。因为他深知,毛泽东是一位谦虚谨慎的人,而且极富批判精神和批判思维。那么谢觉哉是如何评价毛泽东的呢?在谢觉哉日记中,他对毛泽东的评价可以归纳为三句话:一、“真有天性的人才能够对国家尽大忠,对民族尽大孝”;二、“毛主席、朱总司令诸将领皆当世之英雄”;三、“先生品质难为喻,万古云霄一羽毛”(革命老人续范亭评价毛泽东语,谢觉哉深表赞同)。

(作者吴尹浩: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王兵)

 (来源:《百年潮》2017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