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与我军武器装备建设

作者:    发布时间:2014-11-27   
分享到 :

朱德与我军武器装备建设

张继春,杨志强

朱德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军事家,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者之一。他一直十分关心关注我军武器装备建设,亲自组织领导了革命战争时期的军工生产和新中国国防科技工业建设,对武器装备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的论述,极大地丰富了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理论宝库。深入研究朱德武器装备建设思想,深切缅怀他为国防工业建设作出的巨大贡献,不仅可以更加全面深刻地了解朱德的军事思想和实践,认识我军武器装备建设的历史和经验,而且对当前我军武器装备建设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关于武器装备建设的重要思想

朱德关于武器装备建设的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我军加强武器装备建设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了一个科学的思想体系,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五个重要观点。

(一)武器装备建设要适应战争发展需要——“打什么仗造什么武器”

武器装备是战斗力生成的物质基础,是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战争形态的发展变化是武器装备建设发展的重要需求牵引。在红军时期,朱德就深刻认识到,随着现代军事技术发达和火器进步,战斗队形已形成疏开形式,通信联络占有特别重要地位。因此,他要求部队在收缴枪支弹药的同时,特别注意收缴无线电机,还专门下发了保护与收集无线电、有线电战利品的通令。当时,朱德领导组建的红军无线电队,在加强我军通信联络、收集和侦探敌人情报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抗日战争爆发后,朱德率领八路军挺进华北抗击日本侵略军。面对装备精良的日军,我军落后的武器装备远远不能满足作战的需要。193811月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每个游击战争根据地都必须尽量设法建立小的兵工厂,办到自制弹药、步枪、手榴弹的程度,使游击战争无军火缺乏之虞。”“建立必要的军火工厂,准备反击实力”作为中华民族当前最为紧迫的任务之一。1939年,在朱德的直接领导下,八路军在山西黎城黄崖洞正式建立了我军的第一个大型兵工厂。当时以袭击战和运动战为主的游击战争是我军的重要作战样式,一些简单轻便、杀伤力强的武器成为部队急需。朱德对此非常重视,多次到军工厂视察、找负责人谈话,要求多造迫击炮、地雷和手榴弹。19458月朱德对兵工厂建设问题写信给毛主席时指出:“目前兵工厂其实是修械厂、子弹厂,应以修理各种炮及机枪步枪等并多造迫炮弹为宜。如能多造,可解决打碉堡问题【《朱德军事文选》,解放军出版社1997年版,第553页。】。”

解放战争时期,革命形势发生根本性转变,我军已进入战略反攻和决战阶段,阵地战、攻坚战等大兵团正规化作战成为主要方式。在这一形势下,部队急需大量炮弹、炸药用于城市攻坚。1947年春,朱德到达晋察冀解放区后,第一时间就开始着手抓军工生产和重武器的制造。他找来兵工部副部长刘鼎讲到:“我们就要开始战略大反攻,前线需要炮兵,需要炮弹,兵工生产要抓紧,多生产一些炮弹。”他还写信给军工部负责人,要求军工生产“以炮弹特别是山野炮弹、炸药、绵药为重要【《朱德给姚依林、刘鼎等的信》,1947727日。】。”朱德还致电毛泽东,建议在11月或12月召开几个会议,“因为将来大军反攻时,最重要的补充是弹药、炸药的大批补充”,尤其是“兵工会议,是迫切必须的【《朱德关于准备战略反攻同题致毛泽东等的信》,1947727日。】”。1947年年底,朱德在华北各解放区军工会议上讲话时指出:“要拔掉大的点,就要有大量的炮弹、炸药、手榴弹。”石家庄等城市攻坚战中,炮兵和工兵起了很大作用。朱德给毛主席写信时谈到:“最近石家庄、元氏攻坚之经验,以手榴弹为主,炸药及炮弹助之,三者充分配合,充分准备,数量很多,足用,则坚可下【《朱德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225页。】。”

新中国成立后,朱德认识到“今后的战争是诸军兵种的联合作战【《朱德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308页。】”,要“建设各个兵种,加强现代技术装备【《朱德年谱》新编本(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1410页。】”。1950115日,朱德向毛泽东提交了《加强军兵种建设的建议》的报告,提出要迅速建立海军、空军、工程兵和铁道兵,并着手有计划、有步骤地领导全军精简整编、组建新军种、发展军工生产等。713日,他写信给萧劲光、王宏坤说:“海军和飞机是近代化的兵种,要加强这两个兵种,就必须有造船厂、飞机厂。”19519月,朱德就1952年工业生产计划致函李富春,提出要发展军工生产,并把海军的造船、修理包括在内。1956年,他不但提出要学会制造飞机,还建议把制造坦克和发展汽油工业纳入第一个五年计划。

(二)科学技术是发展武器装备的关键——“在一定意义上,技术决定一切”

一项技术的产生,往往最先应用于军事,并导致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引发军事的重大变革。朱德历来十分重视科学技术在武器装备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早在红军时期,他就提出:“红军在技术方面也必须努力学习使用新式武器的知识,以便从敌人中间得到新式武器时,一到手就知道如何使用。”【《朱德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4页。】在抗日战争期间,朱德多次号召八路军和新四军学习科学技术。他“非常希望八路军、新四军能够有些新的技术装备,用新的技术给敌人以更大的杀伤”,而且充满自信地指出:“总有一天八路军、新四军会获得新的技术装备。”【《朱德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53197页。】19454月朱德在党的七大上又进一步指出:“为着战略反攻,必须有新式的装备,从现在起就要注意提高军事技术”【《朱德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197页。】。

建国后,随着许多高科技军兵种的出现,朱德更加强调技术的作用。他讲到:“现代的国防建设是建立在最新的科学家和最新式的装备上的”【《朱德军事文选》,解放军出版社1997年版,第848页。】,必须重视科学技术对武器装建设的重要作用。1950310日,朱德在空军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空军能不能建设好,掌握技术是个关键。在一定的意义上,技术决定一切。”【《朱德军事文选》,解放军出版社1997年版,第717718页。】对于海军建设他强调:“有很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要保证全体指战员学会现代化的海军技术。”【《朱德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299页。】在装甲兵成立大会上他指出:“要靠掌握技术、发挥坦克的威力。”“要建设好装甲兵这一新的兵种,技术具有决定作用。”【《朱德军事文选》,解放军出版社1997年版,第817页。】他还要求广大干部“要以党性保证,全心全意地钻研技术,达到专业化。”【《朱德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309页。】

朱德还率先提出利用高新技术发展尖端武器。19564月,他在给中共中央的报告中提出,现在世界正处在工业技术革新中,武器必须运用世界最新科技成就,提高技术。19578月,朱德在参加国务院讨论第二个五年规划的会议上提出,要发展尖端武器,要研制原子弹和导弹。19601018日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朱德再次强调:“我们的军队一定要下决心用尖端技术武装自己。如果我们的军队能在思想上政治上武装好,再加上先进的装备,那就会成为天下无敌的军队。这样就有可能迫使帝国主义不敢侵略我们。”【《朱德传》,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634页。】朱德这些光辉思想孕育着科技强军战略的萌芽,深刻体现了一个伟大军事家的远见卓识。

(三)发展武器装备必须以自力更生为主——“现代化是买不来的,也是买不起的”

长期的革命战争实践证明,只有始终坚持自力更生,才能把武器装备建设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对我军打击封锁,限制武器装备供应,朱德要求八路军在补充武器弹药上:“以自力更生为主,辅之以争取外援。”【《朱德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93页。】建国后朱德更加感到,像我们这样一个经济不发达的国家,军队武器装备现代化的根本出路在于自力更生地去发展军工生产。他多次强调:“现代化是买不来的,也是买不起的……实现现代化的路只有一条,那就是党中央和毛主席一贯倡导的办法,靠自力更生,靠自己的双手去发展军工生产。”【《朱德传》,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633页。】在朱德积极建议和推动下,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156项建设项目中安排了44个军事工业项目。在朱德和老一辈领导人的共同努力下,新中国探索出了一条自力更生发展军工生产和武器装备的道路,我军武器装备建设很快步入了自行设计、自行制造、自主创新的新阶段,实现了武器装备的国产化,国防工业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强调自力更生,绝不是盲目排外,搞自我封闭。在坚持自力更生的同时,抓住时机大胆地学习先进技术和经验,是朱德的又一重要思想。朱德一贯认为:“民族闭关自守,民族孤立发展经济的思想,是违反早在资本主义时代就已经开始的经济生活国际化的客观规律的”。194812月他在全军军工军械会议上指出:“资本主义的技术我们要百分之百地用,但办法则不定,一切好的都要接受。”【《朱德军事文选》,解放军出版社,1997年版,第685页。】19497月朱德向中央建议购买一批先进武器装备部队,并派学生到苏联学习飞行技术。1955年朱德出访东欧六国期间多次讲到:“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在立足于自力更生的基础上,还要积极争取外援,注意学习兄弟国家的先进经验,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和设备,请外国专家到我国来工作。”【《朱德传》,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684页。】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陆续进口了一批舰艇、飞机、坦克等武器装备,一批苏联援建的新式兵工厂也在朱德的指导下相继建成。通过引进苏联等国外的先进技术、设备和智力,初步改善了我军武器装备落后局面,对武器装备建设事业的开拓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兵工生产与民用生产应当相互结合——“军民结合、平战结合”

对于国防工业和武器装备建设,朱德一直倡导走“军民结合、平战结合”的路子。新中国建立前夕,朱德就提出了兵工要带动民用工业的思想。194812月他在军工会议上指出:“根据今年的实践证明,兵工带动民营工业是有成绩的,要大大地发展合作社。”【《朱德军事文选》,解放军出版社,1997年版,第685690页。】朝鲜战争停战后,在对国际形势和军事格局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朱德作出了“新的世界大战在短期内打不起来”的科学判断。因此,他提出军工厂要尽早转为民用生产等观点。1952105日,他在同军工部门负责人谈话时指出:“军工生产应该同民用生产相结合。【《朱德年谱》新编本(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1438页。】1956425日,朱德在给毛泽东的《关于访问欧洲七国的报告》中讲到:“国际局势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在这种局势下,我认为需要考虑怎样把最大的力量集中到和平生产方面,同时把国防建设同和平生产结合起来的问题。”“在武器的生产方面注意发展新式的试制,也要同和平的生产密切结合,特别是注意发展战时和平时都需要的精密的机械和仪表工业。”【《朱德年谱》新编本(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1546页。】

195717日至324日,朱德到湖北、广西等多个省视察,看到军工企业任务不足,造成了严重生产力浪费。他专门致电中共中央,提出军工生产与民用生产相结合的问题迟早非要解决不可,越早损失越少,越晚损失越大。朱德还提出了“军工转民用型”、“军民兼容型”、 “平战结合型”三种军民结合生产模式。1957524日,朱德对制定我国第二个五年计划提出建议:“将第一、第二、电机三个部合成一个部。将战争时期的国防工业与平时时期的和平工业结合起来”【《朱德年谱》新编本(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1610页。】。中央采纳了朱德的建议,将一机部、二机部和电机部合并,实行国防工业和民用工业同时并举,调动了各种闲置的生产力,加速了国防工业发展。朱德关于“军民结合、平战结合”的思想,成为了我国国防工业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实践证明,军民结合为国家增加了财富,为企业发展积累了资金,为科技人员提供了平台,提高了军民兼容程度和平战转换能力,是一条利国利民的正确道路。

(五)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要协调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主、国防建设为辅”

经济利益既是引发战争的根源,又是制约战争发展和结局的基本因素。朱德十分重视经济力量对战争的作用。他在《论抗日游击战争》中明确指出:“经济是战争的基础性要素。抗日游击战争既是政治战,也是经济战,是中日两国经济实力的较量。”基于这种认识,朱德一直非常关注经济建设,深刻思考着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关系问题。建国后,朱德多次深入各地调查研究,对于如何认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重要思想,为我军武器装备建设提供了重要依据。他指出,我们要生产更多的飞机、大炮和原子弹,就必须大力发展国民经济。195312月,朱德在全国军事系统党的高级干部会议上,要求军队建设自觉服务经济建设的大局。1956427日,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时,朱德明确指出:“以经济建设为主,国防建设为辅。”【《朱德年谱》新编本(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1547页。】

19568月,朱德又写下了《我对主席指示的十大关系的体会和想到的一些意见》。文中指出,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是密切关联在一起的,前者是后者的巩固基础,后者是前者的保障。没有国家的工业化,就谈不上国防的现代化。特别是现代化的国防建设,是建立在最新的科学技术和最新式的装备上的,这就需要有充足的资金来建设强大的现代工业基础,为此就应该尽量减少军费的支出,集中更多的资金加强经济建设,以便给国防建设打下牢固的基础。朱德对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关系的辩证分析,抓住了军队现代化建设和武器装备建设的根本和关键。在这个思想的指导下,全军装备战线和国防科技战线注重把武器装备建设有机融入国家经济科技体系之中,形成了武器装备建设与国家经济建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推动了我国国防实力的持续提高。

二、对我军武器装备建设的历史贡献

朱德作为人民军队的总司令,一直领导我军的军工生产和国防科技工业建设,为我军武器装备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一)深刻阐明武器装备建设的重要作用

朱德高度重视武器装备的作用,始终把其作为赢得战争的五个主要因素之一。【《朱德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51页。】在艰难的红军时期,他发布的很多作战命令,都对收缴敌人武器弹药作出专门部署。19335月朱德在总结黄坡东坡两次战役的经验教训时指出:“我们一般的同志还没有注意到战利品是红军现时最大的补充,即是小块零件,即是子弹壳,亦十分需要。”【《朱德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13页。】193911月他对黄崖洞兵工厂领导讲到:“大敌当前,作战紧急,枪弹是我们的命根子。这唯一的大型兵工厂可以说是我们八路军的掌上明珠。厂子建得越快,部队的战士就越能早日得到杀敌武器。”【《朱德年谱》新编本(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916页。】1943年他在陕甘宁晋绥联防军高级干部会上强调:“共产党最大的家务不是物资局,是我们那几杆枪。没有这几杆枪,我们就什么都没有了。中国革命就得靠枪杆子【《朱德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104105页。】。”后来在《论解放区战场》中讲到:“几年来在解放区战场,我们最困难的,是部队装备和各种军用器材问题。”

1947年朱德在兵工交通会议上着重强调了军火工业在战争中的作用【《朱德军事文选》,解放军出版社,1997年版,第636639页。】,他指出:“在我们革命战术上说来,我们就是靠人,也还要靠武器。世界上一切战争,就决定于兵器的变迁。所以这个作用要看得大。”“现在的战争是要用武器来杀伤敌人。白刃战很重要,但这是不得已的。一般地来讲,还是武器杀伤敌人为最好。”“兵工生产就是在后方出汗打倒蒋介石。兵工是不是军队?是很好的军队,是在后方打蒋介石的一种队伍。这就是军火工业的伟大作用。”19484月朱德专门致函董必武:“现在兵工、兵站更加重要了,请你在大会上再重复说通开会同志的思想,用很大力量来维持已有的兵工【《朱德年谱》新编本(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1300页。】。”

建国后,朱德对新中国国防工业更加关注,一直把发展军工生产和用现代化的武器装备武装部队作为国防建设的基础。1950612日,朱德在全国军工工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指出:“军事工业的地位很是重要的,任务也是很繁重的。你们要好好学习技术,造出最好的武器来。”朱德的这些重要论述,用质朴通俗的语言阐明了武器装备在现代战争中的重要作用,为牢固确立武器装备建设在国防现代化建设中的突出地位提供了理论指导和依据,有力推动了我军武器装备建设科学发展。

(二)组织领导革命战争时期的军工生产

革命战争年代,在朱德的亲自领导和支持下,我军的军工生产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逐步发展壮大,生产出大量的武器弹药,为我军作战提供了极其重要的物质条件。抗日战争期间,他多次到黄崖洞兵工厂和延安的军工厂视察,指导兵工厂优化管理、提高效益。随着战争形势的迅速发展,我军的作战规模越来越大,对武器弹药的需求更加紧迫。1947年春,朱德到达晋察冀解放区后,要求军工生产“以确实可靠为准,任务能做到支援全国性的反攻军所用”【《朱德传》,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590页。】。并责成军工负责人将生产计划、生产情况至少一月一次直接向他报告。针对当时晋察冀地区军事工业分散各地、管理不统一、浪费严重等问题,朱德经过调查研究,决定把分散的军工生产统一起来,提高生产质量效益。1947711日和20日,朱德两次致电毛泽东,提出把分散的军工生产统一起来。194712月,在朱德的推动下,召开了华北各解放区军工交通会议。会议决定对华北解放区军工生产进行统一计划和指挥,华北军供组具体负责“调整各区生产与经费使用;调剂干部与器材;储备重要材料;收罗技术人才开办训练班培养工业干部。”【《中央工委关于兵工会议上几个问题的结论》,194817日。】会上还制定了十几种炮弹和武器的生产规格标准,为建立统一完善的军械制度奠定了基础。

朱德还很早地认识到了军工厂的企业化改革是搞活军工生产的重要途径。为此,朱德要求军工生产实行企业化管理。他强调指出:“工厂管理是个很大的问题。过去我们实行军事供给制,军事供给是靠政治吃饭,而不是靠经济吃饭。现在要发展生产,不变不行了。工厂管理要实行企业化,军工厂也要企业化,管理要严格。”【《朱德年谱》,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308297页。】在朱德的领导下,各解放区对军工企业管理方式进行了改革,实行了厂长负责制和成本核算制,对工人实行全面工资制。通过企业化管理,有效降低了军工厂的产品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质量,促进了晋察冀和其他解放区军工生产的飞速发展,大批武器弹药源源不断地送往前线,保障了各个战场的需要。据统计,淮海战役中由华北和东北军工送往前线的弹药达1640万吨,远远超过了国民党方面的军火供应。

建国前夕,为使军工生产有更大发展,根据中央的指示,朱德于1948年底主持召开了全军军工军械会议。他在会上作总结报告时说:“现在人民解放战争规模浩大,部队数百万,有正规化的装备,这些装备今后还会增加。有了这些装备,就能战胜敌人,在战后也能建设国防。因此必须重视军工军械工作,在军委的统一领导下,健全组织机构,建立统一的装配样式和各项规章制度,有计划地进行军工、军需生产,用物资来保障战争的胜利。”在朱德的努力下,会议开得非常成功,深化了思想认识,建立了统一的制度,制定了军工、军械等工作条例,有力推动了我军军工军械工作走向规范化现代化。

(三)指导建立完备的新中国国防工业体系

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领导集体敏锐把握时代要求,对建设强大的国防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明确提出了建设一支现代化革命军队的奋斗目标。当时,我国国防工业非常落后,兵工厂主要是修理和生产步枪、手榴弹、机枪和迫击炮等武器。我军大部分武器装备来自战场缴获,型号杂乱、参差不齐。海空军刚刚组建,舰艇和飞机主要是苏联提供的军事援助。因此,为了推动国防现代化建设,朱德强调要建立完备的国防工业体系,生产自己的武器装备。

19516月,党中央派中国军工代表团赴苏联,商谈援助我国军事工业建设等问题。谈判期间,朱德亲自指导代表团处理谈判中的棘手问题,使谈判基本上取得了成功。同年,他向中央建议建设坦克、飞机、大炮、光学、化学工厂以及炼油厂、造船厂等。19521030日,朱德致函周恩来,建议扩大兵工生产,在几个省内建立轻重机枪、步枪、子弹制造厂以及钢、锌、铅等冶炼厂;在西北设炮厂、炮弹厂以及原料、冶炼厂等。【《朱德年谱》新编本(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1438页。】根据朱德的建议,我国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对原有兵工厂进行了技术改造,新建了占全国重点项目30%的军事工程,先后扩建了74个规模较大的飞机、舰艇、火炮、雷达、指挥仪、通讯设备和电子元件等工厂。这些项目具有设备、技术和人才优势,是国防科技工业的主体力量,推动了国防现代化的迅速发展。短短的十几年时间里,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和朱德的积极推动下,国防工业得到了迅速发展,逐渐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相互衔接的国防工业生产布局,为国家安全和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装备保障,为我军有效履行使命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四)培养造就大批高素质武器装备建设人才

朱德深刻认识到,人是事物发展的决定因素,加强武器装备建设关键在人才。他爱才若渴,早在长征途中的最困难时期就同周恩来等发出《关于优待技术人员的指示》,对科技人员进行特别照顾。抗日战争时期,朱德更加关照军工生产技术工人。1939年底,他冒着大雪到黄崖洞,看望坚守军工生产的工人,还特别嘱咐厂领导,万不得已,就是舍掉一点物资材料,也要保护技术工人的安全。他说,我们培养一个技术工人非常不容易。194812日,朱德在华北各解放区军工会议上专门强调:“管理工厂要靠老干部,还要靠有管理经验和生产经验的工程师、熟练工人,把他们组织起来,提拔起来,就管理好了。不能把他们看作外人,不相信他们。有些专门家、工程师,并不比我们这些老干部差,甚至比我们强,将来非他们负责管理不可。”朱德还指出,“提拔这些有技术、懂管理的人,可以把现有的工厂办好,还可以发展新的企业。在朱德的直接关心下,解放区各军工厂的人才队伍发展很快,许多工人在工作中学会了生产技术和企业管理,成为后来新中国军事工业的骨干力量。

解放后朱德仍然十分重视科技人员,每到一些工厂视察都要和科学家、工程技术人员促膝谈心,听取他们对我国国防科技工作发展的意见,了解他们的工作、生活情况。即使在“文化大革命”的非常时期,他还对一些老科学家说:“你们一定要搞好科研工作。”在朱德等老一辈领导人的关心下,通过我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各类工程建设项目的实施,一批高素质装备指挥、管理、保障人才快速成长,整体结构不断优化,素质能力不断提升,为我军武器装备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三、朱德武器装备建设思想的指导意义,

朱德关于武器装备建设的重要思想,是我们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武器装备建设领域的具体体现,是加快我军武器装备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掌握精髓要义,把握本质内涵,推动工作实践。

(一)牢牢把握我军未来战争需求

只有顺应世界军事发展的客观规律,根据未来军事需求来谋划武器装备的发展,才能从战略上把握趋势,掌握主动。朱德多次强调,发展武器装备首先要紧紧围绕军事需求,特别是国家安全战略的需求。当前,和平与发展依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我国周边也才存在许多不安定因素。新时期要认清国际战略形势和我国安全形势面临的新情况新特点,认清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的阶段性特征,进一步增强加快武器装备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要坚持以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为统揽,以胡主席主题主线重大战略思想为指导,以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为战略目标,以军事斗争准备为龙头,一手抓高新技术武器装备发展,一手抓现有武器装备改造和管理,坚持作战需求牵引和科技推动相结合,正确处理好武器装备建设中的各种重大关系,加强武器装备建设的总体论证和顶层设计,重点搞好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战略研究、武器装备建设规划论证制定,进一步明确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步骤措施,不断推动武器装备信息化建设深入发展。

(二)科学构建具有我军特色的武器装备体系

朱德一贯认为,武器装备建设只有成系统发展才能具有整体效能。他反复强调,既要重视单项武器装备的性能,更要重视武器装备系统的整体质量。在建立空军和海军时,他要求不但要有军舰、飞机,更要有完善的机场、码头、造船厂、炼油厂等配套设施。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战争体系与体系对抗特征更加明显,系统配套越来越成为武器装备建设的内在要求。近些年,我军研制出了大批新型武器装备,武器装备体系的总体效能得到较大提高,但距离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因此,我们要从实际出发,突出关键能力,大力加强武器装备体系建设,确保主战装备、电子信息装备与保障装备相配套,各军兵种装备体系相融合,进攻型装备与防御型装备相协调,“硬杀伤”与“软杀伤”手段相结合,加快构建能够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武器装备体系。

(三)集中力量发展尖端武器装备

大力发展尖端武器装备,是我们党为打破西方敌对势力的封锁垄断,并以此带动和促进我国整个科学技术的发展所做出的历史性选择。朱德始终把研究发展尖端武器装备看作是关系国家安危和国家地位的大事,最早提出要研制原子弹、氢弹。197212月,年已86岁的朱德仍然到七机部的科研单位视察运载火箭的研制和装配情况,并勉励七机部负责人:“要把大家团结起来,尤其要团结好知识分子。要好好干,早点把尖端武器搞出来,对付帝国主义还要靠这家伙【《朱德年谱》新编本(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1977页。】。”“两弹一星”以及其他重大科研项目的实践,给了我们极其重要的启示,要在高科技领域有所作为、有所成就,必须缩短战线、突出重点。新世纪新阶段,我们要继续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赶有所不赶的战略方针,积极抢占世界军事变革的战略制高点,按照“不对称”发展思路,大力发展能够有效制敌的新一代武器装备,通过重点突破带动整体跃升,实现我武器装备建设历史性跨越。

(四)着力提高军事技术创新能力

依靠科学技术创新推动武器装备建设,是武器装备发展的一条基本规律,也是朱德武器装备建设的重要思想。新形势下推进武器装备信息化建设,更需要不断提高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整体技术水平。要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要求,加强战略筹划,着眼全局和长远确定切实可行的发展目标和思路,快速高效地推进国防科技进步和创新。要集中力量突破核心元器件、关键原材料、军用动力、先进制造工艺等技术“瓶颈”,努力在关键领域和若干技术发展前沿掌握核心技术,确保在复杂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把握先机、赢得主动。要加强对军事前沿技术和新概念武器技术的预先研究,增加技术储备,使我军高新技术武器装备发展真正进入“生产一代、研制一代、预研一代、探索一代”的良性循环轨道。

张继春,解放军装备学院政治部副主任

杨志强,解放军装备学院政治部组织处干事

(来源:《朱德与人民军队建设和国防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33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