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爷爷朱德在从化的日子里

作者:    发布时间:2017-02-28   
分享到 :

回首往事

——与爷爷朱德在从化的日子里

朱新华

[摘要]“文革”期间,我独自陪伴爷爷奶奶在广东从化的那段日子,给我留下了难以忘怀的记忆。在从化,爷爷一向对我严格要求,平时要和工作人员一样参加劳动,打扫卫生,到大食堂去吃饭。自我来到从化,读书读报成了我的任务,在学习的过程中,爷爷教我如何掌握学习要领。爷爷处处以身作则,严以律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还教导我要克服骄、娇二气,向劳动人民学习,做一个又红又专的接班人。在任何环境中,爷爷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每天坚持看书学习,读报读文件,关心国家大事,并鼓励家人好好学习,努力工作。这种对党的事业的无比忠诚、对革命理想的无比坚定的精神,值得我们代代相传。

我的爷爷朱德离开我们已经40 年了,回想起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的日子,至今仍历历在目。

我有幸在爷爷奶奶身边成长,特别是在那动乱的“文革”岁月,我独自陪伴老人家在广东从化的那段日子,给我留下了难以忘怀的记忆和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将永远鞭策和鼓励我不断进步。

1969 3 2 日,中苏边境发生了流血事件,导致中苏关系更加紧张。4 1 日至24 日,党的九大召开,会上毛泽东提出“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口号。于是,在党中央的号召下,备战成为了当时的重点工作。

10 18 日,林彪向全军发布了准备打仗的“第一个号令”,全军进入了一级战备状态。10 20 日,出于安全考虑,周恩来向在京退居二线的老同志传达了中央会议精神,决定把他们分别疏散到外地。由于事情发生得突然,没有时间和家人告别。父亲被秘密召进了中南海,并告知此事要保密。一周后爷爷奶奶便匆匆忙忙地离开了北京。自“文革”开始后,所有家属都不准进入中南海,在此期间只有父亲一人去过。临行前爷爷奶奶向父亲交代有关家中的一些事宜,因为此次离京不知何时才能回来,所以让父亲安排一个子女和他们共同生活。

不久我们便接到爷爷奶奶的来信,得知他们已平安到达广东从化,这时父亲才将此事的经过告知我们。当时我大哥援朝已于1968 年当兵去了外地,二哥和平也在北京带钢厂当了一名工人,只有我初中毕业尚未分配。父母商量后,决定让我去广东和爷爷奶奶共同生活。很快我就来到了他们身边。

和爷爷一起到达广州的有董必武、李富春、蔡畅、张云逸、张鼎丞、滕代远、陈奇涵等。同期来到从化的还有罗荣桓的夫人林月琴及陈伯钧夫妇、周士第夫妇、朱良才夫妇、彭明治夫妇等。松园一号是一所比较大的房子,考虑到董老年纪大,又是国家副主席,爷爷执意要董老住这所大房子。董老却说:“你是总司令,还是你住吧。”他们两人在漫长的革命岁月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虽都年逾八旬,身处逆境,还互相谦让,真是难能可贵。最后推来让去,谁都没有住进松园一号,分别住在松园五号和七号。

爷爷奶奶住在松园七号。我到了之后,奶奶非常严肃地告诉我:这里不能随便地走动,不能乱讲话,出门散步不能越过桥头的哨兵,我们只能在规定的范围内活动,也不可以随便到任何人的家里去。

我们家原本是一个热闹的大家庭,而在从化,我是陪伴在爷爷奶奶身边唯一的亲人。由于我的到来,给老人的生活增添了一份活力。尽管如此,爷爷仍对我严格要求,平时要和工作人员一样参加劳动,打扫卫生,到大食堂去吃饭。住在从化的家属与孩子都在大食堂吃饭,在那里我结识了一些朋友和小伙伴,并且成了好朋友。

在从化我和奶奶同住一屋,生活上她给予了我很多照顾,我们相处得亲密无间,无话不说。我把在“文革”中受到的不公平的待遇以及“造反派”如何抄家、贴大字报等都告诉了她。有时候我还会在爷爷面前流露出一些不满的情绪,尤其是对“造反派”指责爷爷是“大军阀”“大右派”的行为不能理解。爷爷知道后,笑着对我说:“我当过军阀没有错,但是我告别了过去,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走上了一条正确的道路,而且要一辈子走下去,永不后悔!”

“文革”中有个别亲属给爷爷写了断绝关系的信,奶奶看到后非常生气。在从化,我只见到父亲、母亲、哥哥和爷爷奶奶有通信来往(这些信件奶奶一直保存到她去世)。爷爷虽然不高兴,但从不在我们面前流露出来,并经常教育我们要正确对待“文革”中出现的一些过激行为,要给犯错误的人改正的机会;要坚信党的领导,要和党中央、毛主席保持一致。

自我来到从化,读书读报成了我的任务。在学习的过程中,爷爷教我如何掌握学习要领,他叮嘱我读到书中不懂的地方要做个记号,反复学习,并做好笔记,边学习边讨论,直至融会贯通。爷爷喜欢读书,《共产党宣言》《实践论》是爷爷经常读的两本书,无论走到哪里,都要带上它们。每次读完还要签上读书的日期,书中到处可见爷爷标注的眉批。

爷爷对待学习的态度是非常认真的。1975年,中央党校的成仿吾和他的助手们根据1848年出版的德文版《共产党宣言》,重新进行了严格的校正,再版了《共产党宣言》的新译本。为了适合老年人阅读,新译本专门出版了大字版。这本书很快送到了爷爷的手中,爷爷如获至宝,一口气将它读完,并在书中画上了重点及眉批。1976521日,就在爷爷去世前一个多月,爷爷还专程到成仿吾家中,和他共同探讨有关《共产党宣言》中的一些问题。爷爷真正做到了活到老、学到老,是我们终身学习的楷模。

在从化,我每天除了学习以外,还要陪同爷爷奶奶一起散步。空闲时,爷爷会在屋后的河边垂钓。后来,宾馆的同志在这里立了一个牌子,取了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得鱼台”。

南方的山一年四季都是绿树葱葱,枝繁叶茂,空气非常新鲜,我们每周至少要爬两次山。有一次,我和奶奶在爬山的途中看到一个十几岁的女孩,挑着一担柴迎面走来,奶奶便走上前去询问情况,得知这个女孩只有14岁,比我还小,却挑着一担几十斤重的柴,轻松地走在山间的小道上。奶奶让我试着挑着柴走一走,可我这个在城里长大的孩子,从来没有干过这样的活,担子挑在肩上,趔趄地不知如何迈步。这时奶奶笑着接过担子,挑在肩上,步伐轻盈地走在山路上,边走边讲挑担子的要领,就像当年红军挑粮上山一样,不减当年。

后来我参军离开了从化,来到了广州军区后勤二十一分部,在广东兴宁一七九医院接受新兵训练。和我一起参加新兵训练的有陈伯钧的女儿陈小玫、彭明治的女儿彭幼明、罗荣桓的外孙女陈朝晖(炎炎)、张云逸的孙女张晓钦。我们都是来自从化的小伙伴。在训练中我们接触到许多脏活累活,包括挑担子,都是以前从来没有干过的,但是都咬着牙挺过来了。新兵训练结束后,我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努力地工作着。当时只有一个想法,就是要和群众打成一片,不能给自己的家庭抹黑。

1970年的五一节,我们接到了通知,允许我们回到从化的家中看望家人。我们5个小伙伴相约一起坐在重返从化的大巴车上。一路上大家激动的心情难以平静,憧憬着见到家人的情景。炎炎问我:“你见到爷爷奶奶会敬礼吗?”我说:“当然会的,因为我们已经是一名军人了,见到长辈都要敬礼。”我们就这样一路上讨论着各种问题,很快就到了从化。一下车,我们一路小跑地直奔各自的家中。爷爷奶奶好像知道我要回家,早在门口等候着我了。我见到他们的第一件事就是立正敬礼,爷爷高兴地拉着我的手,上下打量着我,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新华长大了,像一名军人了,军礼敬得还算标准。 ”

家里的生活还和以前一样,每天上午要给爷爷读书读报。有一次炎炎来找我,正赶上我们读报纸,爷爷随手递给炎炎一份报纸说:“这有一篇社论,写得非常好,你把它读一读。年轻人一定要好好学习。”就这样,我们共同完成了学习任务后,才允许出去玩。

有一天,我和爷爷去散步,走在路上,碰到了一名站岗的哨兵,他给爷爷敬礼,爷爷马上还了一个礼。我因为走在后面,没有还礼。爷爷马上批评我,并告诉我:“战士给你敬礼,是因为尊重你,同样,你也要尊重别人,应该还礼。人和人之间是平等的,要做到互相尊重。 ”爷爷处处以身作则,严以律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以后的工作中我都按照爷爷的要求去做,严格要求自己。

在家中我向爷爷汇报了自己的工作和学习情况,爷爷对我的进步给予了肯定,并教导我要克服骄、娇二气,向劳动人民学习,做一个又红又专的接班人。后来爷爷给我的父母寄去了一封信,在信中,爷爷对我父母能够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紧跟他正确的革命路线,在大风大浪中没有迷失方向,感到很高兴。他还给了我们几个孙辈很多鼓励和教导。他对我入伍以来坚持学习毛主席著作,并能结合到实际工作中去,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表现给予肯定。他希望我们能在各自工作的岗位上紧跟毛主席指引的道路努力继续前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在我的记忆里,爷爷在任何环境中,都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每天坚持看书学习,读报读文件,关心国家大事,并鼓励家人好好学习,努力工作。

今年是爷爷诞辰 130周年,我们以各种形式纪念他,就是要学习他对党的事业的无比忠诚、对革命理想的无比坚定,让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荣传统代代相传。

〔作者朱新华,朱德孙女,解放军总医院干休所门诊部原主任,北京 100036

(责任编辑:宿凌)

(来源:《党的文献》2016年增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