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敏狱中写作《可爱的中国》等文稿之缘起

作者:    发布时间:2013-02-25   
分享到 :

方志敏狱中写作《可爱的中国》等文稿之缘起

中国共产党人方志敏,在身陷囹圄后,凭着对党的忠诚和对革命事业的巨大热忱,克服重重困难与敌人进行巧妙周旋,奋笔疾书,写下了《可爱的中国》《清贫》《狱中纪实》等16篇文稿,约14万字。方志敏用生命和心血凝成的文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成了全党全国人民的精神财富,而且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瑰宝。

然而,方志敏在狱中为什么要写《可爱的中国》等文稿,其直接愿望和动机是什么,许多人却知之甚少。

方志敏入狱之初就萌生了写作的念头

20世纪80年代,曾有人著文说“方志敏狱中写作是受鲁迅鼓励”,但这种缺乏根据的揣测很快就被党史工作者否定并澄清了。可是近年来又有人沿袭以上错误观点,这就很有必要让我们重温一下这段历史。

从中央档案馆的一份材料得知:1935228日,方志敏在监狱与国民党江西省党部执委王某及江西《民国日报》记者见面,当记者问及是否向狱方提出“假以时间,俾写自传”时,方志敏说:“拟定数万言,唯以心绪不宁,迄未成就。”方志敏的答话,让记者感觉到他“态度颇为和缓”。记者同时还采访了国民党军法处的钱某,钱说:方志敏“曾要求假以时间,俾写自传,但所存无多,且曾经毁稿一次,故所谓自传,现无脱稿之望也”。由此可见,方志敏在狱中写作之念,早在228日之前就萌生了。

从时间上看,方志敏应该是一进监狱就遇见“带口信”者,并能“一见如故”而委以重任,建立直接与鲁迅联系的交通线。但当时浙赣线未全通,旅客从南昌抵达上海需转道九江乘长江客轮,所有这些能在半月之内完成是不可能的。所以,认为“方志敏狱中写作是受鲁迅鼓励”的观点是不成立的。

方志敏在狱中文稿《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中清楚地说明了他写稿的情况:在狱中的普通号,无心看同囚室难友刘畴西、王如痴下棋,“只是看书与写文字。我曾嘱咐王写一写红军的建设,他认为写出寄不出,没有意义,不肯写,仍旧与刘整日下棋。我因他的话,也停了十几天没有执笔,连之前写好了万余字的稿子都撕毁了,后因有法子寄出,才又重新来写”。

当然,在狱中那个复杂的斗争环境下,方志敏出于策略方面的考虑也是有的。1935619日,方志敏在写成的《赣东北苏维埃创立的历史》一文最后一段中说得很明白:“为要延缓敌人对我们死刑之执行,以达到越狱的目的(因为一时找不到人送信出来,得不到外援,恐越狱是要成幻想),与取得在狱中写作之不受干涉,我曾向敌人说要写一篇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经过与赣东北苏区的详情,敌人乐得什么似的,赶快令看守所供给桌椅笔墨和稿本。”至于方志敏若干狱中文稿撰写的直接动机,大多在文中也有所说明。

为了驳斥敌人的诽谤和诬蔑,阐明自己的爱国精神和情怀,奋笔疾书《可爱的中国》

方志敏为什么会写《可爱的中国》呢?他的意图是要严正驳斥敌人对共产党人的诽谤和诬蔑。

这篇《可爱的中国》,是方志敏在住进监狱“优待号”牢房后很快写成的。全文近2万字。他在文后附言中明确告诉我们:“这篇像小说又不像小说的东西,乃是在看管我们的官人们监视之下写的。所以只能比较含糊其词地写。”写作目的是要说明“一个共产党员是爱护国家的,而且比谁都不落后,以打破那些武断者诬蔑的谰言”!

他在文中还说:被捕入狱后,一些来“看望”的国民党高官要员,“他们都承认我是一个革命者;不过他们认为我只顾到工农阶级的利益,忽视了民族的利益,好像我并不是热心爱中国爱民族的人。朋友,这是真实的话吗?工农阶级的利益,会是与民族利益冲突吗?不,绝不是的,真正为工农阶级谋解放的人,才正是为民族(谋)解放的人,说我不爱中国,不爱民族,那简直是对我一个天大的冤枉了”。

正是为了驳斥敌人对他的诽谤和诬蔑,阐明自己的爱国精神和情怀,方志敏决心排除困难和干扰,要写《可爱的中国》。

方志敏在文中叙述了他爱国思想的形成,让人感到亲切而真实可信。他从“我很小的时候”不懂事说起,到“以后进了高小读书,知识渐开,渐渐懂得爱护中国的道理”。17岁时,方志敏在弋阳县立高等小学读书,受新文化运动等进步思潮影响,决心投身反帝反封建的五四爱国运动。他曾热血沸腾地在学校告示栏写下:“我方志敏誓死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此时,他梦想成为中国历史上的岳飞或法国的拿破仑,训练军队,富国强兵。他颇有感慨地说:“一个青年学生的爱国,真有如一个青年姑娘初恋时那样的真纯入迷。”

方志敏高小毕业后,正是带着实业救国梦,考进江西省立甲种工业学校。后来,他考进九江南伟烈学校,想在这所教会学校学好英语,便于吸收西方先进科学。就在这时,他已确认“只有社会主义可以救中国”而成为马克思主义的信徒。不久,他在上海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爱国主义思想在不断升华。

青年时代的方志敏,人生道路本可有多种选择:一可以依仗身为豪绅的“义父”张念诚,攀附权贵走仕途;二可以投靠洋人谋取美好的生活前程。他在《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中称“还可以在洋人帮助之下,留学美国”,当时条件只有一个,“要我相信基督教”。而方志敏做不到,他说:“无论如何,我是不会相信基督教的……我要实际地去做革命工作了。”

方志敏毅然选择的是革命救国之路。“从崩溃毁灭中救出中国来,从帝国主义恶魔的生吞活剥下,救出我们垂死的祖国母亲来,这是刻不容缓的了!”可见他的心情是多么的焦虑而急切。

他在文中讲述了自己从青年时开始的所见所闻,感受到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任意宰割欺凌。他说:“朋友,想想看,只要你不是一个断了气的死人,或是一个甘心亡国的懦夫,天天碰着这些恼人的问题,谁能按下你不挺身而起,为积弱的中国奋斗呢?何况我正是一个血性自负的青年!”

方志敏在文章结尾中进一步表明一个即将被“处决”的爱国者的心迹:“现在我是一个待决之囚呀!我没有机会为中国民族尽力了,我今日写这封信,是我为民族热情所感,用文字来作一次为垂危的中国的呼喊,声音十分微弱,有如一只将死之鸟的哀鸣。”“假如我还能生存,那我生存一天就要为中国呼喊一天;假如我不能生存——死了,我流血的地方,或者我瘗骨的地方,或许会长出一朵可爱的花来,这朵花你们就看作是我的精诚的寄托吧!在微风的吹拂中,如果那朵花是上下点头,那就可视为我对于中国民族解放奋斗的爱国志士在致以热诚的敬礼;如果那朵花是左右摇摆,那就可视为我在提劲唱着革命之歌,鼓励战士们前进啦!”

文章希望“唤起全国民众起来斗争,都手执武器,去与帝国主义进行神圣的民族革命战争,将他们打出中国去”。

真是“愤怒出诗人”。敌人的诽谤和污蔑,点燃了方志敏的炽热爱国情怀,如同火山爆发喷薄倾泻,凝铸成了不朽的爱国主义篇章。《可爱的中国》,这篇被后人称之为爱国主义千古绝唱的烈士遗著所坦露的正是一个共产党人对祖国的赤诚。

为向党汇报情况,总结经验教训,

写下了《我们临死以前的话》《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等文稿

入狱后的方志敏内心十分追悔,充满自责,具有高度党性原则和责任意识的他,急迫地想向党汇报“这次失败的原因、经过”,以及被俘、入狱的情况。在此动机下,方志敏在狱中于325日完成他第一篇文稿《我们临死以前的话》;接着于420日又写了《在狱致全体同志书》,并在文章开头交代说,“关于我们这次失败的原因、经过,以及我们入狱的愧悔交集,在别的文件上已说明了,不再赘述”。所谓“别的文件”,指的就是《我们临死以前的话》。

这篇约5000字的《在狱致全体同志书》,是写给赣东北、闽北、皖赣、皖南各负责同志并转全体同志的信。信中写出了他入狱后殚精竭虑的思考,从八个方面总结了闽浙赣苏区斗争的经验教训。其中,他希望同志们“以后要分配最好的力量去做红军工作;国内战争中,党的中心任务是组织锻炼铁的红军,取得战争胜利”;他认为赣东北群众工作在全国苏区中“可为模范”,“希望同志们更加深入群众,与群众打成一片,十分艰苦耐劳地教育群众,坚决地站在群众前面,领导群众斗争”;他指出“肃反”工作存在“肃反中心论”“扩大论”“简单化”的严重错误;他指出培训干部要克服“理论与实践之不相联系”,要把实际问题与党的理论联系起来,“十分努力训练出1000个新的工农干部,以填补我们这次失利的损失”;他指出:今后“斗争条件将更加艰苦”,“大家都要咬紧牙关,不怕困难,不怕危险,不怕劳苦,发扬布尔什维克最高的积极性、顽强性、坚持性,务要完全消灭敌人,为被日寇和法西斯‘刮’民党屠杀的同志们复仇,为争得全中国人民的民族解放和社会解放而奋斗”。

在信的最后,方志敏深情地说:“同志们!十分亲爱的同志们!永别了!请你们努力吧!我这次最感痛苦的,就是失却了为党努力的机会。你们要认识:你们能够为党工作,为党斗争,那是十分宝贵的。”“我能丢弃一切,唯革命事业,却耿耿在怀,不能丢却!”

为回顾和总结自己一生从事的革命活动,方志敏于1935年二三月间写了《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在监狱里,他决心以列宁为榜样为党工作,他要把“十余年斗争的经验,特别是这次失败的血的教训”,用笔写出来贡献给党。这篇6万字的《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是他狱中文稿中最长的一篇,全文共分31节,回顾和记述了他从一个农民的儿子,如何走上革命道路,成为共产党员;如何发动江西农民运动、策应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如何组织弋横暴动,创建赣东北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如何领导闽浙赣苏区建设乃至率领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直至被捕入狱等一生的战斗历程。文中说:“我们是共产党员,当然都抱着积极奋斗的人生观,绝不是厌世主义者,绝不诅咒人生,憎恶人生,而且愿意得脱牢狱,再为党工作。但是,我们绝不是偷生怕死的人,我们为革命而生,更愿为革命而死!……我们心体泰然,毫无所惧,我们是视死如归。”

为了总结赣东北革命斗争和创建苏维埃运动的历史及其经验教训,方志敏写了《赣东北苏维埃创立的历史》。《赣东北苏维埃创立的历史》是方志敏在狱中写的最后一篇重要文稿。

他在“序言”中明确说明,通过“忠实地写下”苏维埃政权为人民谋利益的成就,来回击国民党对苏维埃的诋毁、造谣和咒骂;同时,也为了把“我至死都不能忘却”的赣东北同志们“可敬的活动和努力,记录下来,以作我对于他们的纪念,并鼓励他们前进”。他还说,“我希望这篇稿子,能借友人之力,送到党的中央”。

为彰显共产党人的舍己为公的美德,揭露国民党军的凶残卑鄙和监狱黑暗,

写了《清贫》《狱中纪实》等文稿

为了揭露国民党军的凶残卑鄙,彰显共产党人的“清贫”等高尚品德,方志敏写下了《清贫》。这篇散文以“告诉你一桩趣事”开头,叙述了两个“国方士兵”在捕获方志敏后,狂喜之下连忙搜身,竟然一无所获,于是凶残地威胁方志敏交出“藏匿的珍宝”。他们无法理解“共党大官”居然身无分文。方志敏在文中坦荡陈述:“我从事革命斗争,已经十余年了。在这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是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有奢侈过。经手的款项,总在数百万元;但为革命而筹集的金钱,是一点一滴地用之于革命事业。这在国方的伟人们看来,颇似奇迹,或认为夸张;而矜持不苟,舍己为公,却是每个共产党员具备的美德。”这一点连“国方的伟人们”看来都颇似奇迹,难以理解,当然更不用说国民党军士兵了,无怪乎他们会为虽捕获“共党大官”却没能圆发财美梦而气急败坏。

文章的结尾以格言警句的形式道出了共产党人能立于不败之地的要诀:“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

为把在狱中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感受的“狱中情形,描写出来”,方志敏于6月写下了《狱中纪实》,还写了《记胡海、娄梦侠、谢名仁三同志的死》等。文章说“这里的冤狱,当然很多”。在叙述了监狱中的种种虐待“囚犯”、贪腐黑幕后指出,“监狱是痛苦的堆场,是病菌的酵室,是黑暗的深渊,是‘死之家’,是‘石造的柩’,它是建筑在被统治阶级的赤血与白骨之上的”。方志敏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种种法西斯行径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控诉。

方志敏生命的最后时间是在敌人的监狱中度过的。在常人看来,他失去了自由活动,也失去了他钟情的事业,可是正如他在狱中文稿中所说的那样,“我能丢弃一切,唯革命事业,却耿耿在怀,不能丢却”!他在611日上午写就的《给党中央的信》中说:“我在狱中并未一刻放弃宣传工作,以至于看守所的官吏们严格禁止看守兵卫兵到我房来,怕接近我而受到我的煽动。”不难看出,身陷囹圄之中的方志敏一刻也没停止他的工作和斗争。

方志敏狱中文稿是他生命和心血的结晶,是一位坚贞的共产党人最精彩的人生答卷。

(来源:《党史博览》2013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