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弼时:要深入实际,不能“只顾房间的研究”

作者:    发布时间:2017-05-16   
分享到 :

任弼时:要深入实际,不能“只顾房间的研究”

茅文婷

 

19249月,任弼时从苏联回国仅仅一个月,就被团中央任命为江浙皖区委委员,走上了青年团的工作岗位。回到中国的实际环境中,任弼时首先面临的考验就是如何对待苏联经验与理论的问题。除了以辩证的态度对待苏联经验以外,任弼时也非常重视对实际问题的研究,“注意分析中国社会”。

为了取得对工人教育的直接经验,任弼时亲自到上海曹家渡纯善里52号的工人训练班里给他们讲《共产主义ABC》的课。这个班一半以上是女工,且大多是文盲。刚开始,任弼时讲理论,但大家都不懂。任弼时就改变了方式。有材料记载,他从教上海歌谣入手,许多女工边唱边流泪。他还通过中苏工人实际生活中微小事物的对比,帮助工人们理解抽象概念,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正是从实践中,任弼时总结出,要在内容上联系中国的实际情况和工人的切身问题;要在表述上深入浅出,不能过于空泛,也不能过于艰深;要在形式上多种多样,“采用文字图画及口头的宣传”。初觉悟的工人,“他们的需要就是目前怎样解除切身的许多压迫”。空洞地介绍法国大革命,“他们只认作是海外奇谈,不能使他们感觉切要”。也不能简单地号召“打倒军阀”“打倒帝国主义”“反抗地主和资本家”,要说明他们怎样压迫的事实和怎样打倒的方法。基于此,他要求每个团员都要实际参加宣传,详细调查研究群众生活,替他们提出很实际的极切身的要求,领导他们为这些要求而斗争,而不是“只顾房间的研究”。正是这种脚踏实地的宣传方法和组织方法,使青年团得到了大发展。据19259月的统计,全国团员人数已由“三大”时2400多人发展到9000多人,其中工人成分由不到10%增长到38%

(来源:《北京日报》20175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