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建琪:在“周恩来与中国力量”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
在“周恩来与中国力量”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
周恩来思想生平研究会会长 闫建琪
(2015年10月14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代表、同志们: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70年前,中国人民取得了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胜利,开启了中国近代史上的崭新一页。在纪念这一伟大胜利的招待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讲话指出:“最伟大的力量是同心合力。”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周恩来与中国力量”学术研讨会,就是要研讨是什么力量把中国人民凝聚在一起;是什么力量让中国人民能坚持全面抗战八年,最终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是什么力量让中国人民浴火重生,重新走上统一、独立、富强、民主之路的;特别是要深入研讨周恩来同志在凝聚中国力量,实现全民族抗战中,是如何发挥重要作用,在哪些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1939年7月7日,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两周年之际发表对时局宣言,提出了 “坚持抗战,反对妥协;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的总方针。整整八年的全面抗日战争,中国共产党正是在这个总方针下,凝聚了中国力量,使进步最终战胜了反动,光明最终战胜了黑暗,正义最终战胜邪恶。在贯彻中国共产党“三坚持,三反对”总方针的斗争中,可以从三个方面概述周恩来作出的贡献。
一、周恩来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代表,在建立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过程中,为凝聚中国力量,共御外侮,做出了重要贡献。
鸦片战争以后,中华民族饱受外来侵略,民族危机日益深重。这种民族危机到了1935年“华北事变”后已演变成前所未有的亡国危险。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积贫积弱的中国能否抵御强敌的步步蚕食?面对这个巨大的问号,中国共产党从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率先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周恩来在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中居功至伟,使其“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为推动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他受中共中央委派,先后与国民党进行五次谈判。由他起草的《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被国民党中央社公布,标志着国民党正式承认共产党的合法性,由此开始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可以说,在历史转折关头,正是以毛泽东、周恩来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断调整政策,积极促成中国的两大政治力量共赴国难,合作抗日,才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实现了全民族抗战。这种全民族的抗战,使中国人民在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时刻,产生了巨大的民族觉醒,实现了空前的民族团结,开始了英勇的民族抗争,从而使中华民族重新焕发出巨大的凝聚力和旺盛的生命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各方面力量“携手跨进同一条战壕,汇聚起挽狂澜于既倒的强大力量” 。周恩来为凝聚这种力量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二、周恩来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代表,在艰苦的抗日战争相持阶段,为展示中国力量,坚持抗战,做出了重要贡献。
抗日战争既是一场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的较量,更是一场意志和精神的较量。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时,日中双方总的实力对比是敌强我弱。随着战争的深入,国民党由于正面战场的失利、日本的政治诱降和英美对日实行绥靖主义政策的影响,投降主义逐渐抬头。国共合作能否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能否巩固和扩大,又成为抗日战争中至关重要的问题。为了科学阐明抗日战争的发展趋势和正确道路,驳斥亡国论、速胜论,鼓舞全体人民的信心和斗志,1938年毛泽东撰写了《论持久战》和《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等重要著作,科学地预见抗日战争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三个阶段,而相持阶段是持久抗战转到最后胜利的“枢纽”。周恩来不但大力向各方面人士介绍和宣传毛泽东的有关论述,而且亲自撰写文章,反对妥协求和,号召坚持抗战。他强调:“坚持抗战,特别要紧的是要有最后胜利的信心。”在国民党副总裁汪精卫公开降日后,他亲赴东南前线,指导新四军战略方向,鼓舞前线军民斗志。在山西地方实力派阎锡山对抗战逐渐丧失信心,表示抗战的前途是“中日不议而和,国共不宣而战”、“天快下雨了,我们快准备雨伞”时,他致函阎锡山,晓之以理,希望他“对团结有进一步办法”,“以挽危局,以利抗战”。“皖南事变”后,他指导重庆文艺界,以文艺演出的形式打破大后方万马齐喑的沉闷局面,鼓舞了大后方人民的士气。他在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的三次反共高潮中,通过冷静分析形势,以又联合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为原则,坚持党中央提出的“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总方针,一次又一次地克服了顽固派投降、分裂和倒退的危险,维护和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作为党在国统区的主要领导人,周恩来“为团结谈商而奔走渝延之间”,被《大公报》记者曾敏之称为“政府与中共间唯一的桥梁”。
三、周恩来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代表,在抗日战争反攻阶段,为动员中国力量,开创复兴之路,做出了重要贡献。
1943年后,随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节节胜利,中国抗日战争也逐步发展到战略反攻阶段。在这种情况下,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已成为必然,曙光就在前面,但在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向何处去又成为必须作出正确回答的问题。事实上,抗日战争不仅是一场民族战争,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进程中的重要一部分。中国人民通过抗日战争觉悟空前提高。在抗日战争的最后阶段,进步的和民主的思想潮流滚滚向前,对封建专制主义发起了一次比一次猛烈的冲击。中国共产党从人民的根本愿望出发,主张团结一切爱国民主力量,谋求通过和平的途径建立民主联合政府,建设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新民主主义的中国。周恩来作为中共南方局的主要领导人,积极参与和领导大后方的民主运动,在反对独裁统治的民主斗争中发挥了重要的影响和作用。他支持和帮助大后方的各种民主力量,组织和促进大后方各种民主活动。许多民主党派都是在周恩来的长期支持与关心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许多民主人士都是在与周恩来的长期交往中逐渐走向进步的。日本宣布投降后,他和毛泽东等赴重庆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有力地推动了国民党统治区的民主运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转折点。它不仅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力量对比,也为中国共产党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重要基础。中国人民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不仅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它所提出的改造旧中国、建设新中国的主张也代表了历史发展的正确方向,符合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正是在抗日战争胜利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历史变革。
同志们,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深入开展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研究,必须坚持正确历史观、加强规划和力量整合、加强史料收集和整理、加强舆论宣传工作,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着力研究和深入阐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意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等重大问题。周恩来研究同样需要解决这些问题。作为参加党的统一战线工作时间最长、贡献最大的领导人,周恩来在整个抗日战争时期始终指导着国统区的统一战线工作,最大限度地动员了全国军民共同抗战,最大限度地展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力量。经过几十年的研究,有关周恩来在抗日战争时期的研究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希望同志们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抗战研究“总体研究要深、专题研究要细”的要求,把这次研讨会作为一个新的起点,继续把周恩来与抗日战争的专题研究深入细致地开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