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第6期【3】

作者:    发布时间:2012-09-21   
分享到 :

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理论研讨会”闭幕会上的讲话
杨胜群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学者,同志们:
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理论研讨会就要闭幕了。现在,我对会议情况做一个总结。
我们这次研讨会,按照中央有关要求,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对于理论、学术界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推进党的建设,繁荣理论、学术,更好地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
我们这次研讨会的主题是:深入总结我们党的光辉历史、丰功伟绩和重要经验,探讨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治党治国治军实践中积累的宝贵思想财富,思考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冷溶同志在开幕式上的讲话中对会议主题作了深入的阐发。他还就如何结合党的基本理论研究和党的基本历史经验研究,深入开展党的文献研究工作,提出了重要的指导意见。党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经验、基本文献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党的基本理论的研究离不开对党各个历史时期基本经验和基本文献的研究。我们这次研讨会把这三个方面的研究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了。会议论文有着重研究党的基本理论观点的,有着重总结研究党的历史经验的,有相当一部分则是研究党在各个历史时期重要文献的。参加研讨会的有文献部门、党史部门的同志,还有宣传部门、理论部门、教育部门的同志。这次会议可以说是党的文献工作者、党史工作者和理论工作者、宣传工作者、教育工作者的一次大聚会。
我们这次研讨会的时间不长,但效率高,主题集中,气氛活跃,讨论深入,取得了丰硕而重要的学术成果。会议论文和发言,提出了一些新的研究课题,多方面拓展了研究领域;对一些重大理论和历史问题的研究,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又作了新的发掘、梳理和分析,提出了新的见解;在研究方法上有许多创新,展示了丰富多样的学术风格。可以说,这次研讨会的论文和发言,相当程度地代表了目前理论、党史和文献研究的高水准。
这次学术研讨会的学术成果集中体现在对下面几个问题的研讨上。
一、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意义和90年来作出的历史贡献及基本经验。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老”党了,今天我们纪念它成立90周年,仍然首先会说到它成立的伟大意义。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毛泽东,曾经评价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90年的历史,充分印证了毛泽东的这一论断。研讨会上,有的学者对此做了进一步的分析,指出:中国共产党从一诞生就有着中国以往任何政党所不曾有过的鲜明特点,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全新的东西。第一,它旗帜鲜明地以科学的理论——马克思主义观察和分析中国的问题,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第二,它走向社会底层,坚决发动并依靠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劳动民众,将民众作为推动党的事业前进的力量源泉。第三,它明确要把党建成由有着共同理想和严格纪律的先进分子组成的坚强有力的政党,成为领导革命事业的核心力量。中国共产党就是以这样的崭新面貌登上中国政治舞台的。这几条,实际上是党始终保持并根据时代的要求不断发展的本质特色。这几条,使中国共产党划清了自己与其他各种政党的界线,赢得了人民大众的真心选择和始终拥护。
回顾党的90年发展历史,我们会更加觉得将党的成立称之为“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丝毫不是夸张。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划时代意义将更加突出地表现出来。
中国共产党是在20世纪20年代民族复兴的浪潮中诞生的。它的90年始终与中华民族复兴大业紧密联系在一起。90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中华民族复兴为己任,领导人民改造旧中国,建设新中国,谱写了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篇章。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中国的先进分子挽救社会沉沦的种种努力都失败了,国家的情况仍然在坏下去。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才找到了一条真正的救国救民道路,才找到了一条真正使民族走向复兴的道路。90年前的中国,满目疮痍、积贫积弱;今天的中国,充满生机和活力,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显然,只有从民族复兴的高度去考察党的历史,才能充分揭示和评价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所作出的历史贡献。研讨会上,有的同志在论文中对中国共产党领导民族复兴大业从宏观上作了全面的论述,更多的同志则从不同的角度和方面阐述了90年来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族复兴所做的种种努力和工作。概括起来,就是领导人民完成“两大历史任务”,干成“三件大事”,实现中国社会“三次历史性转变”。有的同志对“三次历史性转变”的历史进程及其深刻意义,做了全面的考察、论述,指出实现中国社会“三次历史性转变”,彻底改变了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命运,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艰辛探索和重大创新。
中国共产党90年来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经验同样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认真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对于推动党的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有的同志指出,90年来的基本经验有三条:一是必须有一个正确的理论指导。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取得革命胜利并在革命胜利后长期执政,关键就在于有一个正确的理论指导;二是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什么时候密切联系群众,为人民服务做得好,党的事业就发展、就胜利前进;什么时候脱离群众,办了不利于人民的事情,党的事业就遭受挫折甚至失败;三是坚持不懈地抓好党的自身建设。党要得到人民的拥护和信任,首先要把自身建设好,成为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巩固的党。
第二,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理论与实践。
中国共产党90年的历史是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历史。研讨会有不少论文和发言,是探讨和研究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理论与实践的。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的同志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实践和理论的双向要求。9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体可以分为三个“30年”。第一个“30年”为,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第二个“30年”为,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建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延伸和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准备。第三个“30年”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新时期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有以下五点:一是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科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二是真正地了解中国现实实际,一切从中国国情出发。三是继承优秀历史文化,创造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形式,形成中国特色。四是坚持世界眼光,与时俱进,不断吸收人类文明优秀成果。五是总结群众实践经验,让理论掌握群众。
关于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有的同志指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相结合,适应时代发展的趋势和潮流,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其基本内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马克思主义要体现和反映时代特征;二是马克思主义要回答时代发展对理论的诉求、时代特征;三是马克思主义要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引领时代发展的方向。
关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的同志指出:伴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中国共产党人成功地使马克思主义为广大群众所理解、接受和掌握,成为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强大精神力量。今天,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特别要注重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回答实践提出的问题,以大众关切的问题为中心进行理论传播与创新;要真正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吸取思想营养和理论元素;还要创造为中国大众所喜闻乐见的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以及语言表达体系。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辩证统一关系。有的同志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三者相互依存、相互联系,互为前提和基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取决于马克思主义时代化;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又蕴涵于、体现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同时,三者又相互区别,它们在马克思主义发展中强调的侧重面不同,形成过程和发展机制也不同。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及其理论成果之间的关系。有的同志指出:在民主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逐步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实际的革命道路,很好地解决了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同社会主义前途相联结的历史课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之后,毛泽东依据当时国际形势的新变化和党面临的新任务,又明确提出要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问题。有的同志指出:在新的历史时期,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经过三个发展阶段,形成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三大理论成果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三大理论成果是在同一主题下相互衔接、层层递进的关系,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不同阶段的表现形态。
有的同志指出:随着历史的发展,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间一脉相承、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更加清楚地表现出来。任何割裂二者关系或者扬此抑彼的看法和观点都是不对的。有的同志还指出:当前在党的思想理论上,一方面,“老祖宗不能丢”。要继续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立场和观点,要继续汲取毛泽东等老一代党和国家领导人治党治国治军的宝贵经验,要继续继承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那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留下的丰富的政治、思想和精神遗产。另一方面,要创新发展。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时,还要继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永不僵化、永不停止,不断拓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就必须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加强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有些同志指出:当前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问题的研究,主要是要进一步阐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要加强对其结构逻辑和体系性的研究,要深入探讨“中国道路”、“中国模式”和“中国经验”的内在规律。要加强时代主题和特征的研究,把握时代发展与理论发展的契合点。要把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发展逻辑和规律,防止庸俗化和低水平化以及脱离实际的经院化倾向。
第三,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中国共产党90年的历史,是党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始终保持和不断发展先进性的历史。研讨会的不少论文和发言,从不同的方面总结了党的建设的历史经验。有的同志提出,党的思想建设的基本经验主要是:第一,将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同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结合起来。第二,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党的思想建设同贯彻执行党的中心任务结合起来。第三,将党的思想理论教育同先进文化的传播和教育结合起来。第四,将党的思想建设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结合起来。
关于党的组织建设。有的同志系统总结90年来党的组织建设经验,包括:必须始终坚持服从服务于党的政治路线,在推进党的中心任务过程中实现党组织自身的发展和完善;必须始终坚持正确的组织路线,不断巩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必须不断加强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制度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必须适时改革创新组织建设的方法,不断推进组织建设科学化;必须把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党的组织建设的主线,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关于新时期党的建设问题。有的同志对新时期党的建设总目标、总体布局及其形成与完善的过程作了系统的梳理。提出:新时期党的建设总目标经历了一个由探索到基本确立再到逐步完善的过程,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经历了一个由“三位一体”到“四位一体”再到“五位一体”的发展完善过程。这一过程,集中反映了全党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么样建设党”认识深化的新成果。在这一过程中获得的主要启示是:一方面,党的建设总目标、总体布局的完善必须有利于保持党的性质、宗旨不变,有利于加强和巩固党的领导地位;另一方面,党的建设总目标、总体布局,必须随着党的事业的推进,随着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不断充实和完善。
此外,大家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加强党内民主建设,推动党的建设科学化、执政现代化,以及夯实党的阶级基础,完善党政关系等问题,也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讨。
第四,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不同历史时期思想理论上的卓越建树。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之所以能够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取得巨大的成就和胜利,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形成了坚强有力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研讨会的一部分论文和发言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论述了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不同历史时期思想理论上的卓越建树。
有的同志指出:在将近42年的时间里,毛泽东一直是党的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领导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起了新中国,又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基本政治、经济制度,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政治保证。毛泽东等在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提出了很多正确的思想主张,对于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仍然具有不可或缺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有的同志特别对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那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立足中国实际,独立思考,探索中国革命正确道路,倡导并实践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问题的立场,做了系统的阐述。运用大量的历史事实,说明中国共产党走上独立自主道路的艰巨性和深刻意义,说明如果没有独立自主这一条,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都无从谈起。有的同志对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的为学之道进行了系统的论述,总结了他们以学习兴党对今天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深刻启示。还有些同志对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形成及其特点和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陈云等核心成员的思想业绩、品格风范等做了专题阐述。
会议论文和发言,比较全面地论述了邓小平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和组织路线,开创改革开放新时期,领导科学评价毛泽东,完成党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推动从农村到城市各方面的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历史贡献,以及他提出“一国两制”解决祖国统一问题的构想和发展、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历史贡献。有的同志指出: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本源性和基础性理论,永远是我们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今天,我们还需要联系新的实际,不断深化对邓小平理论的研究,特别要加强和深化对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的研究,对邓小平关于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思想的研究,对邓小平小康社会思想的研究。
有的同志指出:从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到党的十六大的十三年,是新中国历史上国际国内环境变化最剧烈的时期。这一时期,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社会主义改革发展方向,领导完成了由传统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性转变;同时,面向世界,积极迎接信息化,正确应对经济全球化,全面适应世界发展多样化,推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事业取得重大突破,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深入发展,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有些同志还就江泽民的军事思想、科技思想和文艺思想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有的同志指出:科学发展观经过十六大以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的检验,理论上已走向成熟。十七大以后,在全面贯彻十七大精神过程中,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深化了对执政规律的认识,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有的同志指出,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党中央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出的一系列新的决策和新的部署,包括把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作为保增长的主攻方向,明确提出“八个加快”重点工作和“五个坚持”基本要求,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确定为“十二五”时期发展的主线等。这反映出,我们党在“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问题上的认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此外,一些同志还就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关于把握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创新文化理论,创新社会建设和管理,主张和平发展道路和军队现代化等决策、方针和政策思想进行了研讨。
这次学术研讨会的学术成果是多方面的,我不能一一阐述。好在会前我们就已将研讨会论文集编印出来了。论文集共3卷,220万字,可以说是蔚为大观。会后,大家还可以交流,并且可以利用各种途径和形式长期进行交流。希望与会的专家、学者,在以后的研究工作当中,取得更多更好的学术成果!也希望各位专家、学者,新闻界的同志们,继续加强同中央文献研究室和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的联系,继续对我们的工作给予关注和支持!
我的总结发言完了,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