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诗词是当代诗词的最强音

作者:    发布时间:2013-10-24   
分享到 :
毛泽东诗词是当代诗词的最强音

毛泽东诗词是当代诗词的最强音

2013922日)

听到前面几位同志的讲话,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开阔了眼界,因为我长期闭门造车,孤独从事于创作,研究是很不够的。

毛泽东同志的诗是大爱之诗,是大美之诗,是大音之诗。所谓“大音”,就是老子说的,“大音希声”。毛泽东诗词是当代诗词的最强音。历史地看,他的诗是空前的,也许可以说是绝后的,是在特殊条件下产生的伟大的艺术作品。这次会议确定的研讨主题,我认为非常好。毛泽东诗词是“乳泉”,能给当代诗词的发展提供丰厚的营养。我们的任务,就是要从毛泽东诗词中吸取营养,进一步繁荣当代的诗词创作。

下面,我想就我学习毛泽东诗词,结合自己的创作的一些体会,就当代诗词的创新和革新问题谈一点意见。

一、诗词这种传统的诗歌体式能否反映当代的现实生活?

毛泽东诗词的回答是完全肯定的。诗词《七律·长征》、舞蹈史诗《长征组歌》、电视连续剧《长征》、小说《地球上的红飘带》等,无论哪种艺术形式,都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段来反映现实、表情达意,具有各自独特的艺术魅力,而且这种魅力是不可能相互替代的。几十年当代诗词的创作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

二、中华诗词一直倡导创新。如何创新?创新的关键何在?毛泽东诗词给我们以至关重要的启示。

毛泽东诗词是新诗,不是旧诗,是用传统的诗词格律写的新诗,是很新很新的诗,甚至比一些用白话写出来的自由体的诗还要新。但是,它遵守了传统诗词的格律,虽然有些地方比较宽松,没有有意加以改革,它使用的是蕴含传统诗美的语言,也没有采用一些很时尚的新名词,如“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是对伟大的历史事件——长征的歌颂,歌颂红军战士一往无前、克敌制胜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但是诗人没有去实写,而是赋予长征一种很灿烂的诗美。再比如“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把人的姓名都诗化了,赋予烈士姓名很浓郁的诗味儿,产生难以达到的想象力和效果。再比如“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哪一位诗人、作家用这样的词句来歌颂我们新社会的建设呢?没有,看起来是一般的诗句,其中含蕴的是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蓬勃景象!还比如“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这两句诗太好了,好的不得了!它概括了从旧社会到新社会种种方面的演变和巨大的变革,有什么反映新旧社会对比的字眼吗?没有,这就是诗!我们读毛泽东的诗,就感觉到它给我们是很新很新的思想感情,写的是很新很新的历史,表现了时代的精神,使人感受到一股清风,一股清新的气息,既表现了时代精神,又能使人感受到非常浓郁的传统诗歌的韵味。毛泽东诗词把这两个方面结合得非常好,水乳交融,使你读一遍不行,读两遍不行,使你常常吟诵,一生都受用不尽。这就是它的诗美,从中我们不难悟出创新的关键所在。

中华诗词背负着几千年的沉重历史,《中华诗词》杂志从一开办起,就提倡革新,提倡创新,不能复制“唐三彩”。大诗人臧克家一语中的:“当代诗词要着重于一个新字。”几千年来,中华诗词创作道路的主流是好的,创新的,健康的,但从毛泽东诗词可以得到很深刻的启示,毛泽东诗词之所以能达到这样的水平,说明它体现了革新的灵魂,就是创新。就像鲁迅先生所讲,水管里流出的是水,血管里流出的是血。

三、毛泽东曾希望出现一种“新体诗歌”,就是民歌和古典相结合的一种新的诗歌形式,当然这是不很容易做到的,就我看来要出现一种新体诗歌,并且能够成为一个时代的主流,那是几百年的事情。这些年来,我们许多同志做了一些努力,在形式上创新,这些努力都很有价值。我现在把它概括为三种形式:

第一种叫“竹枝词”,或者叫“杨柳枝”,就是民歌形式的通俗化的七言句;

第二种叫“新古诗”,大部分是五言,其实就是汉魏六朝民歌的继承和发展;

第三种就是“自由曲”,即鲁迅先生所说的“曲的解放”。真正的曲,格律是很严的,拿来唱的要分平上去入,如果撇开曲牌的严格要求,只取它的幽默和俏皮,这就是“自由曲”。

以上三种形式的尝试,现在大有发展,好多同志提笔来写这样的诗,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些诗写起来方便,不必受到严格的格律限制和约束;读起来顺口,没有诘屈聱牙的古字;听起来能懂,适合大众欣赏。所以,吟诵起来新诗要占上风。这三种以外,也许还有别的,我接触面很小,可能概括得不全。但我总的希望,就是向毛泽东所提倡的“古典与民歌相结合”的新体诗歌迈进。

最后,我把上个世纪50年代我初学毛泽东诗词的时候写的一首小诗献给朋友们,敬请指正:

夜读主席诗,心胆大如斗。

仿佛逐鹏飞,掌上看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