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建琪: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5-11   
分享到 :

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

——在“周恩来与中国精神”学术座谈会上的讲话

闫建琪

(中央文献研究室原室务委员、周恩来思想生平研究会会长)

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举行“周恩来与中国精神”学术座谈会。首先我代表周恩来思想生平研究会,对各位专家学者和各周恩来纪念地的朋友们,还有在周恩来身边工作过的老同志和周恩来亲属代表的到来表示欢迎!向组织承办这次会议的遵义师范学院表示诚挚的感谢!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提出并深刻地阐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伟大事业的崇高意义。围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我们有计划地开展了系列的学术研讨活动:前年,我们在浙江绍兴举办了“周恩来与中国道路的探索”学术研讨会,探讨周恩来追求中华民族复兴的精神源泉和留下的经验与智慧;去年,我们在江苏淮安举办了“周恩来与中国力量”学术研讨会,研讨周恩来为凝聚中国力量夺取抗日战争胜利所做出的卓越贡献;今年我们在遵义举办“周恩来与中国精神”学术座谈会,研讨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浇灌和培育出来的中国精神的丰富内涵,以及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周恩来精神的时代价值。

习近平同志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内在品质和意志。一个没有精神支柱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是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是不可能实现民族振兴,走在世界前列的。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凝聚力、创造力的不竭源泉。其中,最深层、最根本、最永恒的是爱国主义,它“始终是激昂的主旋律,始终是激励我国各族人民自强不息的强大力量”,发挥着民族精神的核心作用。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奋斗实践中培育形成的革命精神,是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弘扬,丰富和发展。而遵义,则是一座在形成共产党人独特精神品格上有着重要意义的城市。正如周恩来所说,“遵义是一个很有意义的地方”。遵义会议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是中国革命由幼稚走向成熟、由屡屡受挫变为步步取胜的历史转折点,也是中国共产党人摆脱教条主义的指挥棒,开始独立自主掌握中国革命命运和前途的开端。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他和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一道,共同缔造了伟大的长征精神。长征精神,高度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这个党所领导的人民军队“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钢铁意志。这种精神,包括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长河中形成的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大庆精神等,以及在新时期形成的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一脉相承,彰显着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品格,体现了人民和时代的要求,是我们永葆青春朝气的精神财富,是推动我们民族伟大复兴事业向前发展、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力量源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中华民族能够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生生不息、薪火相传、顽强发展,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华民族有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事业,必须弘扬伟大的中国精神,用民族精神、革命精神和时代精神汇集而成的中国精神振奋全体中国人民的“精气神”,不断增强中国人民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永远朝气蓬勃地迈向未来。因此,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周恩来与中国精神”学术座谈会就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周恩来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代表和精神楷模,在他的身上,凝铸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共产党人的优秀品格。习近平同志在参观淮安周恩来纪念馆后说:“像周总理这样的一代楷模,真是我们现在人特别是党政干部学习的榜样,特别是学习他这种做人的风范,首先是做人,再就是做一个模范的共产党员,再就是做一个革命家。我们只能是见贤思齐,学习这种精神。”这里,我想结合学习总书记的讲话,就周恩来精神谈点自己的体会。

第一,是他对自我修养的严格要求。周恩来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修养,深知立大志者“皆以修身为本”。抗日战争时期,他为自己写下一份《我的修养要则》。从学习要宁精勿杂;工作要有计划、条理、重点,有创造;要坚持原则,注意检讨自己,遵守纪律;要永远不脱离群众、向群众学习等十个方面对自己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这是周恩来通过对自己严肃认真的检查,形成的关于改进学习方法、工作方法、加强党性修养的珍贵文献。新中国成立后,他身居高位,但始终把自己作为革命队伍中的普通一兵,从不搞特殊化,凡要求党员和群众做到的,他自己首先做到。他廉洁齐家,对“糖衣炮弹”始终保持高度的警惕,给自己的亲属立下“十条家规”,对身边工作人员严格要求,对干部提出要过好思想关、政治关、社会关、亲属关和生活关;自己则始终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一生躬行“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他把自我修养与对党员的高标准要求结合起来,是严守党的纪律和规矩的全党表率。他说:对自己应该自勉自励,应该严一点。他始终虚怀若谷、谦虚谨慎,一生心底无私、严于律己。他是道德修养、党性修养的典范。

第二,是他对国家对人民的无限热爱。周恩来说:“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泉源。”面对民不聊生、内忧外患的旧中国,周恩来认定有大志向的人,便想去救国,尽力社会。从忠贞爱国,挽救民族危亡,到为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这是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走过的共同道路。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在生死面前,周恩来从来都是坦然自若、大义凛然;为了维护新中国的主权和安全,在谈判桌前,周恩来从来都是义正词严、寸步不让。周恩来始终把自己看成人民的“总服务员”,心系群众冷暖安危疾苦,“乐以天下,忧以天下”,哪里的群众有困难,哪里就能看到他的身影。他反复强调我们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人民的,要“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当真正的人民公仆”。他无论考虑国家的大政方针,还是处理繁重的日常工作,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摆在高于一切的位置。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始终沉甸甸地装在他的心里。他一生殚精竭虑,夙夜在公,直至临终前,还在关心云南锡矿工人的肺病问题,真正做到了为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无愧是人民的好总理。

第三,是他对崇高理想信仰的无比坚定。周恩来说:“人是应该有理想的,没有理想的生活会变成盲目”。他从少年起,就立志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和腾飞追寻真理。当他找到并接受马克思主义后,他说:“我认的主义一定是不变了,并且很坚决地要为他宣传奔走。”他一生经历了许许多多的危险和挫折,无论遇到什么样的艰难困苦,他从不后退,从不泄气,从没有消沉动摇过,反而是用更加拼搏的精神去努力工作。在“文革”动乱期间,他内心十分清楚,我们国家内忧外患、我们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那时他已重病缠身十分痛苦,仍以赤胆忠心支撑着病痛的身躯,为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苦撑危局。他对党的事业、人民的事业、社会主义事业,对美好的共产主义,始终充满着必胜的信念。即使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依然对我们党选择的革命道路、确立的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和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充满无比的自信。他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了以誓死不变的精神为共产主义奋斗到底的豪迈誓言。周恩来是唱着《国际歌》离开我们的。他是一名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

同志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周恩来同志的优良作风和优秀品德,至今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一切伟大的成就都是接续奋斗、接力探索的结果,一切伟大的事业都需要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中推进。”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我们学习、研究、宣传周恩来精神,就是为了弘扬老一辈革命家的优良作风,继承老一辈革命家开创的伟大事业;就是要用周恩来身上体现的中国精神团结和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最后,我预祝座谈会开得圆满。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