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先辈殊勋,发扬优良传统——纪念南昌起义85周年”学术座谈会在北京举行

作者:    发布时间:2012-10-31   
分享到 :
“缅怀先辈殊勋,发扬优良传统——纪念南昌起义85周年”学术座谈会在北京举行

“缅怀先辈殊勋,发扬优良传统

——纪念南昌起义85周年”学术座谈会在北京举行

为纪念南昌起义85周年,由周恩来思想生平研究会、朱德思想生平研究会联合举办的“缅怀先辈殊勋,发扬优良传统”学术座谈会,于2012年7月31日在北京召开。来自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防大学、军事科学院以及周恩来、朱德、贺龙、刘伯承、陈毅等领导、参加南昌起义的老一辈革命家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周恩来、朱德思想生平研究会会员代表,共130人出席了座谈会。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主任、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会长冷溶在会上作了主旨发言,从八一南昌起义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及启示、南昌起义表现出的革命精神两个崭新的角度阐释了南昌起义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他说:我们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理论上,有一个搞清楚“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怎样搞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问题,南昌起义都作出了深刻的回答。南昌起义在探索“怎样搞新民主主义革命”问题上所起的作用,引人深思,给人启发。首先,只有搞了武装斗争后,才会有“怎样搞”的问题。在武装斗争的实践中,所有的问题都陆续地提了出来。有成功的一方面,也有失败的一方面。但是,对“怎样搞”这个问题更加深刻的认识,更多的还是从起义失败的教训中得出来的。南昌起义的失败,丝毫不能降低它对中国革命道路探索的贡献和意义。尽管我们党对新民主主义革命规律的认识经历了这样一个很长的过程,但南昌起义和井冈山斗争毕竟是正确探索的起点,对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把它们并称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开篇,不但完全正确,而且寓意深刻。联想我们搞社会主义的历史,何尝不是也经历了探索“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搞社会主义”这样一个曲折的过程。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南昌起义不仅是理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一把钥匙,也对我们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具有重要启迪意义。“什么是”和“怎么搞”,永远都是我们党需要面对和回答的根本问题。


冷溶同志指出:南昌起义所展现的革命精神最集中的表现主要有三条:一是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二是敢于斗争的英雄气概,三是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够成功,就在于有这样一批拥有这种精神和品格的共产党人为之不懈奋斗,流血牺牲,就在于我们党的事业一直有这么一股劲、这么一股革命热情、这么一种拼命精神来支撑和激励。中国革命的胜利,就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胜利。

他最后强调:我们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和平时期,但老一辈革命家们在战争年代留下的这些革命精神,决不能丢掉。对这些精神,我们要反复讲,大力宣传,坚持用它们来教育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年。实现我们党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道路仍然很长,还会有各种风险和挑战,还要克服各种艰难险阻。革命先辈们在南昌起义中所表现出来的崇高精神,仍然是我们攻坚克难的强大武器。对这些精神,我们要永远学习,使之发扬光大。这是我们所以要纪念南昌起义的意义所在。


会议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副会长陈晋主持,中央文献研究室原常务副主任金冲及,国防大学原副政委、中将李殿仁,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慎明,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石仲泉及老一辈革命家亲属代表陈昊苏、朱和平、周秉德、贺晓明、刘弥群及部分专家学者等二十余人也在大会上作了发言。代表们缅怀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回顾人民军队的光辉历程,从不同角度分析、阐述了八一南昌起义在党史和军史上的历史贡献、地位和意义,以及纪念南昌起义85周年的重大现实意义。

新华社、中新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报、北京日报、中国青年报、人民网、新华网等10余位媒体记者参加了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