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通讯(2015年第1期)【3】

作者:    发布时间:2015-11-27   
分享到 :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成为抗战中的中流砥柱

——在“邓小平与太行抗战”座谈会上的讲话

全国政协常委、中央文献研究室原常务副主任、邓小平思想生平研究会会长 杨胜群

在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我们在涉县召开“邓小平与太行抗战”学术研讨会,很有意义。涉县,是晋冀豫、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区域。当年,邓小平、刘伯承等率领根据地军民在这块土地上演绎了一部波澜壮阔的抗日壮剧。这一段历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的一个缩影。

回顾这段历史,我集中地想到一点,这就是:在那样一场反对外敌入侵的斗争中,中国共产党始终站在前列,真正是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大家的发言也特别突出地阐述了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在抗战中作出的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我进而又思考了一个问题,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在这场斗争中为什么能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对我们今天有什么启示?我有下面几点看法。

一、 以无私无畏的历史担当,成为人民群众的主心骨

在外敌入侵的外患面前,最能检验一个政党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意识和责任感。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这个时候,照理说应该是掌握全国政权的国民党首先站出来号召全国各种政治力量、武装力量联合起来抵御外侮,但首先站出来的是中国共产党。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即向全国发出通电,提出实行全民族抗战的主张,呼吁全国人民、军队和政府团结起来,抵抗日本的侵略。接着,又表示,红军主力愿意接受国民政府改编,接受蒋介石的指挥,随时出动抗日。这就是中国共产党的责任意识和历史担当!

历史担当,不能是一句话,还要找到自己的历史角色。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时只有四万六千人,稍后由南方游击队改编的新四军,只有一万余人,加起来不到六万人,相对于国民党的两百多万军队,力量当然是很小的。但是,八路军、新四军担负起了敌后抗战的主角。敌后抗战,这个任务不是国民政府和蒋介石安排的,是中国共产党主动承担起来的。敌后抗战,一开始也许不是主角,但随着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的溃败,很快就成了主角,并成为八年全国抗战的主要支撑。这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担当!

太行抗战,就突出地体现了这种历史担当。晋冀豫抗日根据地,一开始便是华北四大根据地之一,到一九四一年七月发展成为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开辟、巩固、发展,就是一部敌后抗战史!敌后抗战的贡献、意义有多大,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贡献、意义就有多大!

历史担当,要有实际行动,而实际行动不但要有勇,还要有谋,要有勇有谋。在日本侵略者全面侵华开始后,中国共产党不但勇敢地站出来,并走上了抗战第一线;而且,还对抗战全局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和意见,包括全面抗战的指导路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持久战的战略方针、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等等。这就是一种历史担当。也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的有勇有谋的历史担当,才成为了抗战中人民群众的主心骨。

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不断开创抗日斗争和自身发展的新局面

中国抗日战争延续了十四年之久,全国抗战是八年。在这样旷日持久的时间里,中国共产党之所以经久不衰地保持着自己的影响力,而且是影响力越来越大,很重要的一点是,坚持独立自主,并依靠自身的力量,不断开创抗日斗争和自我发展的新局面,总是以新的局面给人民以新的希望,鼓舞人民向前走。

为什么讲“抗日斗争”和“自我发展”两种新局面呢?因为在整个抗日战争时期,至始至终,中国共产党有一个自我发展的问题。一个是,本来力量就很小;二是,国民党始终坚持“溶共”、反共的政策,打压中国共产党的生存发展空间。道理很简单,中国共产党如果不独立自主发展自己,就不可能有什么担当,就不可能担当起拯救国家危亡的责任,就不可能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也不可能赢得人民的信赖。

说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这完全是事实。从遵义会议后,我们党已完全摆脱了国际教条主义的影响和束缚,做到真正独立自主地处理中国革命的各种问题。抗日战争时期,我们虽然与共产国际还保持一定的联系,但更多的是利用共产国际这个窗口,向世界宣传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各种决策,对各种问题的处理,都是自己的主张,没有哪一个是由别人做主的。我们的抗日斗争,虽然得到了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的支持,但我们的立足点始终是放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的。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就曾强调:我们希望有外援,但是我们不依赖它,我们依靠自己的努力。我们的方针是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

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不断开创抗日斗争和自身发展新局面,这一点也还是集中体现在敌后抗战上,体现在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设上。太行抗战历史,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领导根据地军民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不断开创对日斗争和自身发展新局面的历史,尤其是一部在困境中开创新局面的历史。1941年后,敌后抗战进入严重困难的时期,晋冀鲁豫根据地多次面临严重困难的局面。日军将晋冀鲁豫根据地作为其重点摧残、破坏的地区,妄图彻底破坏抗日军民的生存条件,国民党军队一再向晋冀鲁豫根据地寻衅,制造摩擦。连续几年,根据地遭受严重的旱涝和蝗灾,财政极为困难,人口锐减。但是,根据地军民战胜了这些困难,不仅没有让根据地垮掉,而且使根据地不断得到发展。到1943年,对日武装斗争掌握了主动权,恢复了大片根据地,还开辟了一些新区;通过开展精兵简政和大生产运动,使经济和财政得到恢复和发展。

三、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制定并执行正确的工作路线和政策、策略

路线是决定一切的,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中国共产党能否制定并执行正确的工作路线和政策、策略,是能不能担当起领导人民抗战,在抗战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的关键。

抗战时期,国际国内形势纷繁复杂。特别是在国内,中国共产党面对着对日、伪、顽三条战线的作战,不仅情况复杂,而且瞬息万变。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坚持脚踏实地、实事求是,才能正确地制定和执行工作路线和政策、策略。回顾抗战时期的历史,可以看到,在一些大的问题上,我们党作出的决策和制定的政策、策略,几乎没有什么失误。为什么?就是因为很好地坚持了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原则。这也是国内其他抗日阶层和国际上支持中国抗战的人们,所佩服的一点。

制订了正确的路线和政策、策略,还要正确地贯彻执行。情况纷繁复杂,而且变化很快,再加上当时根据地分散,各地情况差异很大,要正确地贯彻党的路线和政策、策略,真不是很容易的。关键也同样是要坚持脚踏实地,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邓小平同志是这方面的典范,他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以坚持实事求是、“按辩证法办事”在党内著称的。比如,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和策略,在理论上、口头上好说,执行起来却不那么简单。晋冀鲁豫根据地是国民党顽固派制造摩擦最集中、最激烈的地方,山西的顽固派制造摩擦,河北的顽固派也制造摩擦,阎锡山还发动了第一次反共高潮。在这种情况下,邓小平一方面领导一二九师针锋相对地与国民党顽固派进行斗争,另一方面又努力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稳定国共合作抗战的局面。这中间如果机械地照搬政策概念、政策条文,绝对是行不通的,怎么掌握斗争的分寸,怎么掌握政策界限,只有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因为中国共产党这样正确地坚持和贯彻统一战线的政策和策略,才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维持到抗战结束,才使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起到了顶梁柱的作用。这种作用,可以说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中流砥柱作用最重要的表现。

四、始终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从而赢得了千百万人民群众的拥护与支持

抗日战争时期,可以说是我们党同人民群众关系最密切的时期。特别是敌后抗战,敌后抗日根据地把我们党同人民群众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了。国民党高高在上,想不到也不可能到广大的农村去建立这样的根据地。历史给了极好的机会,使在大革命失败后一直只能秘密地在农村活动的中国共产党,有了合法的到更广阔的农村活动的机会。但是,到农村去,到农村去建立抗日根据地,还有一个能不能站住脚的问题,能不能受到广大人民群众欢迎和拥护的问题。办法只有两条:一是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二是尽最大努力改善民生。国民党也到农村去打过游击战争,但是,他打得不好,最后打不下去了。为什么?因为他们这两条都做不到。

中国共产党做到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和她领导的人民军队真正是与人民同艰苦共患难。毛泽东、朱德等党和人民军队最高领导人自己开荒种地,朱德向在国民党军队里工作的过去的同行借钱养活自己的老母亲。国难当头,中国共产党仍关心着民生疾苦。卢沟桥事变后,715日中国共产党提出三项政治主张,其中之一就是“改善人民生活”。

我们讲抗日战争艰苦卓绝,最苦的、苦的时间最长的还是敌后抗日根据地。大家都知道,邓小平晚年时女儿毛毛问他在长征中做了什么,邓小平说了三个字“跟着走”;而毛毛问他抗战时期在太行山做了什么,邓小平说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吃苦”。

我们回顾太行山抗战的历史,回顾中国共产党与抗战的历史,这样一点启示应该是最深刻的,就是:始终同人民群众同甘共苦,才能赢得千百万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