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通讯(2015年第1期)【5】

作者:    发布时间:2015-11-27   
分享到 :

学习邓小平同志的品格风范,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全国政协常委、中央文献研究室原常务副主任、邓小平思想生平研究会会长 杨胜群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部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在全社会倡导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去年820日,习近平同志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全面阐述并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同志崇高鲜明又独具魅力的革命风范,号召全党学习邓小平同志,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风清气正的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

古往今来,伟大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不仅表现在以其文韬武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上,还表现在对一个时代思想、精神和风尚的引领上。在当代中国,邓小平无疑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一面旗帜,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面旗帜。他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一步奠定了当代中国的价值基础和当代中国社会的根本价值取向。他的品格风范,是党和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今天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典范。

一、学习邓小平同志始终如一的家国情怀,把爱国爱民放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第一位。家国利害从来就是中国人根本的价值判断标准,爱国主义今天仍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家国情怀,不仅是指一个人对国家和人民所应该有的真挚热爱,还指一个人对国家和人民所应该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今天,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是我们最高的最核心的价值目标,我们只有弘扬这种家国情怀,把爱国爱民放在第一位,始终以国家和人民为情感寄托,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才能真正全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家国情怀,贯穿着邓小平同志一生,他晚年说“我的生命是属于党,属于国家的”。他十六岁离乡背井,远涉重洋,赴法勤工俭学,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在此后的70多年生命中,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直到暮年,他念念不忘的还是国家的富强,满怀寄托地对亲友说:“国家发展了,我当一个富裕国家的公民就行了。”“我希望看到国家实现现代化,人民生活好起来”。他把自己的人生价值追求,完全同国家和人民的前途命运融在了一起,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价值目标融在了一起。他留下的一句最传神、最打动人的话是:“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是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具体化,是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价值目标的具体化。我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始终把自己的价值追求和价值观实践同这个奋斗目标联系在一起,为这个奋斗目标的实现作出实实在在的努力和贡献,在中华民族复兴的伟业中,实现民族共同的核心价值,也实现自己个人的人生价值。

二、学习邓小平同志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筑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支柱。价值理念表达,实质上是理想信念的表达。二十四字概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际上是从三个层面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和培养什么样的公民的问题。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表达的是国家建设的理想信念;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表达的是社会发展的理想信念;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表达的是公民思想道德修养的理想境界和信念。这些,都统一于当代中国全民族共同的理想信念,这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个共同理想信念,是全党全国人民的精神支柱。今天,我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定要筑牢理想信念的精神支柱。

理想信念坚定,是邓小平同志一生最鲜明的政治品格。他在七十多年的革命生涯中,无论革命道路多么坎坷,个人处境多么艰难,都坚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坚信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光明前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严重挫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也面临种种困难与挑战,真可以说是黑云压城城欲摧。但邓小平同志坚信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选择没有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没有错,冷静观察,从容应对,指引党和人民战胜困难与挑战,开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理想信念,实际上就是指对民族复兴目标的高度认同和高度自信,对国家发展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和高度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复兴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表达。今天,我们要筑牢理想信念的精神支柱,最重要地是,充分认识和高度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价值和当代价值,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民族伟大复兴,是我们必须坚守的理想;三个“自信”是我们必须坚守的信念。丧失了这一理想、信念,我们的价值体系就会坍塌,我们的价值观实践就失去了根本支撑。

三、学习邓小平同志无私无畏的担当精神,增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人的价值,要在社会担当中实现,人的价值追求,实质上就是社会担当。没有社会担当,价值观和价值追求就是一句空话。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最重要的是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价值目标和价值理念,这更需要在社会担当中去践行。

习近平同志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对邓小平同志在七十多年革命生涯中所表现出来的历史担当精神作了高度评价,并指出历史担当是每一个中国共产党人应该具有的精神品格。在革命战争年代和新中国建立初期,邓小平同志勇挑重担,长期主持一个战略区或一支战略部队的工作,常常处在对敌斗争的最前线,处在关系战略全局的关键岗位。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担任十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始终处在党中央一线领导岗位。“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面临着一个向何处去的问题,在党和人民危难之际,他在古稀之年,不顾个人安危,再次复出担任党和国家领导工作,筚路蓝缕,开拓出了一条社会主义发展的新道路。他说:“谁叫你当共产党人呢?”在这之后,历史一次又一次把他推到风口浪尖,但他始终不避风险,担当风险,带领中国这艘航船一直奋勇向前。

邓小平之所以成为邓小平,是无私无畏的历史担当成就了他。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邓小平那样的伟大人物,但是每个人都必须像他那样勇于担当,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只有每个人都勇于担当,激发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才能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氛围和风尚。

四、学习邓小平同志彻底的求真务实精神,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实践过程,它的最大特点是实践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能停留在理念上和口头上。践行,就是要付诸实践,真正做到知行合一,身体力行。习近平同志曾专门谈到这一点。201454日,他在北京师范大学师生座谈会上讲话,谈到广大青年要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指出:“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要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

知行合一,就是求真务实。求真,就是在实践中求得真知和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务实,就是,付诸实际行动。

邓小平同志是一生坚持求真务实的典范。无论是从党和人民的事业来看,还是从他个人的人生事业来看,他的成功都是与他这一思想品格分不开的。在革命战争年代,在长期独当一面主持一个战略区或一支战略部队工作的情况下,他坚持独立思考,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从而得以在党内很快地脱颖而出,并且以实事求是按辩证法办事而著称。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参与党和国家的领导工作,不尚空谈,求实、务实,成为“实干兴邦”的实干家。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他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领导党和人民开创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局面和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他的人生事业达到最高峰。

知行合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是一个完全自觉的实践过程。不管是国家建设层面的价值理念、社会发展层面的价值理念,还是公民修养方面的价值理念,都是渗透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甚至是渗透人们的日常生活细节的。因此,知行合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从身边做起。这就要求人们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内化为精神追求,内化为随时随地转化为实际行动的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