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少奇1958年安徽之行

作者:    发布时间:2013-07-15   
分享到 :

刘少奇1958年安徽之行

周 平

安徽,这块伴着长江淮河发育成长的红色土地,在气清神爽的仲秋季节,愈显得多姿而多情。19581016日至22日,中共中央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刘少奇带着党和全国人民的关怀和问候,在安徽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视察,行程千余里,先后视察了濉溪、宿县以及蚌埠、淮南、合肥、芜湖、马鞍山等地,进农村、到工厂、去学校,与工人、农民、学生、基层干部广泛接触、亲切交谈。

农业是安天下的战略产业

1016日,江淮大地一片深秋景象,湛蓝的天空明朗透亮……

在这一天,刘少奇途经山东济南、江苏徐州,乘车来到安徽濉溪县卧龙人民公社。

下午130分,一行车队驶抵卧龙公社,县里、社里的干部群众早已等候在大门口迎接。车门打开了,刘少奇身着黑呢子大衣,围着一条花格围巾,和夫人王光美从车上一同走了下来。

“刘主席来了!刘主席来了!”人们开始欢呼着围上前来,握着刘少奇的手连声说:“刘主席好!”刘少奇也一一与大家握手问候。

进入公社办公室后,刘少奇看到大家有些紧张,就问大家是“哪里人?”“多大了?”“什么时候入的党”,先拉起了家常,渐渐地大家都放松了下来。

社里群众请刘少奇等人品尝准备好的特产黄梨,王光美拿起一只,用小刀削好,切下几块递给刘少奇。刘少奇吃了之后,说道:“味道很好嘛!”

随后,县里领导向刘少奇介绍了卧龙公社的水利建设情况:“过去这个社的多数土地为低洼低产地,一到汛期,成片的庄稼地就浸泡在水中。为响应党中央兴修水利的号召,社里的干部沿着汛期水流的方向沿途插上秫秸做标记,划出低洼地区,发动农民兴修水利,苦干3年,终于挖出纵横交错的7条大渠,加上无数小沟,河网密布,其中最长的一条大清沟全长20余华里,宽30米、深约3-4,彻底解决了当地水涝及干旱问题,并请来专家改种水稻。现在这个社已经做到沟塘相连,基本上达到70天不下雨不受旱,10天降雨400毫米不受涝,今年的水稻产量预计比去年提高5.8倍。”

听到这里,刘少奇满意地点点头,说:“兴修水利是件大事,特别是易涝地区,它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农业生产面貌,改善人民生活。”接着,他又语重心长地对大家说:“农业是安天下的战略产业,尤其要始终高度重视粮食生产,想方设法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生活水平。”

座谈会结束后,刘少奇踏着狭长的田埂,走到一块稻田旁,与正在收割晚稻的青年农民亲切交谈,问寒问暖。随后,他又走下稻田,拿过一把镰刀,用手指试一试刀刃,然后弯腰割起稻子来。

大路边,田埂上,很快聚拢了不少人。

“刘主席到咱们村来看望大家来了!”濉溪县委书记许彩文向大伙介绍着。

“是刘主席,难怪这么面熟!”乡亲们激动地喊出声来。

“今年的收成还可以吧?”刘少奇指着一片金黄色的稻田问。

“早稻、晚稻都是丰收,亩产有的打1000多斤呢!”

“油菜的收成也不错。”

乡亲们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七嘴八舌地向刘少奇报起喜来。

“除了种田,还有什么副业吗?

“有。养猪,养鸡,也养些鸭。”乡亲们争先恐后地回答。

刘少奇听了满意地点点头……

原定的2个小时时间很快到了。一直跟随在刘少奇身边的王光美看看表,小声地提醒:“少奇同志,时间到了。”首长要走了,大家依依不舍。此时,一位社里的领导鼓足勇气对刘少奇说:“刘主席,咱们合个影吧?”刘少奇爽快地答应了。于是大家忙着搬板凳坐下,围在刘少奇身边,这一瞬间便定格成永恒。

离别卧龙公社,刘少奇顾不上休息,又视察了宿县农村。晚上,他又赶到蚌埠,听取了中共蚌埠市委负责人的汇报。17日,刘少奇来到蚌埠市第三中学和蚌埠市各中学联合创办的红旗农场等单位视察。

一切工作适合群众需要才能干好

每天的活动日程,刘少奇都安排得很紧,常常误了吃饭和休息。视察完蚌埠后,刘少奇又到淮南市视察。为了节省时间,刘少奇在蚌埠邀请淮南市委第一书记刘廉民上他的专列,听取汇报。
刘廉民上了刘少奇的专列后,有些拘谨,不知说些什么好。坐在一旁的王光美见此情景,马上递给他一个苹果,要他随便些。这样,刘廉民紧张的心情慢慢地平静了下来,汇报起淮南市的情况来。
刘廉民扼要介绍说:淮南市是解放后建设起来的新兴工业城市,淮南的煤炭主要供应华东地区,特别是上海。淮南煤矿1949年只有3个煤矿,全年产煤110多万吨。此外,只有一个小型发电厂和面粉厂。经过3年恢复时期和第一个五年计划,煤矿已发展到8对矿井,今年的煤炭产量预计可达到800万吨。扩建了发电厂,建设了矿山机械厂、选煤厂和造纸厂。
听了刘廉民的介绍,刘少奇连声说:很好,很好。
接着,刘少奇又问刘廉民:听口音你是河北平山人吗?”
我正是那里人,在西柏坡还听过您做土地改革的报告哩!”
不知不觉专列到了淮南田家庵火车站。
走下专列,已是晚上7时多,刘少奇没有休息,也顾不上吃晚饭,当即乘车来到安徽造纸厂参观。
在该厂钢铁分厂参观时,刘少奇非常关心工人们的身体健康,询问炉前是否都搭了席棚,炼铁工人穿的是什么鞋子。当他听说厂里自己能制造破碎机,工人不要用手来砸矿石时,显得分外高兴。
在造纸厂视察结束后,已是晚上825分了,刘少奇不顾饥饿又坐车来到发电厂,由厂负责人陪同到车间参观。走到汽机场旁,一位总工程师指着一台汽输机给刘少奇看,刘少奇一边顺着工程师所指的位置察看,一边询问是不是国产的,是不是发满了。厂里的同志告诉他说,所有的机器都在满负荷运转。
走进锅炉房,刘少奇仔细地从一个看火眼里察看火情。他对煤耗问题很关心,详细询问了这个厂的煤耗情况。
当时淮南煤矿正在试用水力采煤,刘少奇对水力采煤很感兴趣,他说:水力采煤安全,效率高,用人少,可以推广。当刘廉民汇报到水采遇到的困难,主要是水采的钢管磨损厉害、排煤高压泵解决不了时,刘少奇说:生产才半个多月,存在一些问题是正常的,钢管和变压泵的问题,可以找煤炭部帮助解决。
接着,刘廉民向刘少奇汇报运输紧张的问题,煤堆在矿里运不出去,不仅外运紧张,矿区内的运输也很紧张。听到这里,刘少奇指示说:现在暴露这个问题,也就指出了我们今后应该怎样搞。今后在这里建发电厂、炼焦厂、钢铁厂、化肥厂等等,产煤尽量就地使用。这些厂的建设也要合理安排,使矿井挖出煤,可以直接送往选煤厂,洗选出来的煤,再送炼焦厂,焦炭再送至高炉,矿区内就可以减少火车运输了。
刘少奇还深刻地指出:工业建设要选择适当地点,这不是条件论,这是客观规律。我们的主观能动性要适应客观规律才能发挥作用,一切工作适合群众需要才能干好。
参观结束后,刘少奇又同工人代表座谈,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座谈会一直开到晚上10点多钟,刘少奇连晚饭也顾不上吃,散会后就动身前往合肥。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1019,对合肥工业大学的全体师生来说,是个难忘的日子。
下午1时许,刘少奇在省委、省政府负责同志的陪同下,来到合肥工业大学视察。他健步走到等待已久的师生中间,同他们逐一握手、问候。
刘少奇首先来到校办电机制造厂。在同学们自己设计生产的一台庞大的1050千瓦电动机前,刘少奇向同学们询问了电动机的性能和使用情况。校党委书记孙宗溶向刘少奇简要地介绍了同学们试制40千瓦和1050千瓦电动机的经过,刘少奇听了连连称赞同学们的创造精神。
接着,刘少奇又来到机工厂。他详细地视察了铸工、锻工、电焊及加工车间,正在车间工作的同学们、工人们热烈鼓掌表示欢迎和敬意,有的同学跳跃着,欢呼着。刘少奇微笑着向他们举手答礼。顷刻间,领袖与同学们的心紧紧地连在一起了。
在学校教育展览室,当刘少奇走到矿石展品前时,孙宗溶向他介绍说,这是今年9月地质系同学到安徽各地普查收集来的矿石,一共查出50余种矿石,蕴藏量9亿吨。刘少奇点头称好。
顺着展览室的次序,刘少奇察看了锁铁淦氧磁体,他问:可以选矿?”站在一旁的柴登榜教授答道:可以。看到导磁铁心时,刘少奇又问:可不可以代替矽钢中?”“小的可以代替。
刘少奇兴致很浓,又走到自动瓦斯警报器跟前,仔细地查看并详细地询问了同学们的试制过程,并请马逸吟同学现场做警报表演。在参观的过程中,他不时地称赞同学们在科研、实验中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走出展览室,刘少奇又来到学校会议室,听取学校负责人关于学校教育情况的汇报,并同他们进行座谈。
听完汇报,刘少奇指出:发展教育是我们的当务之急,我们要全面正确地执行党的教育方针,使我们的教育事业有一个大的发展、大的提高。我们的教育方针是明确的,这就是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个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和又红又专的人才,坚持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知识分子同工人农民相结合。我们现在的任务就是如何贯彻好这个方针,使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适应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办教育要有战略眼光,树立长久观点。
针对社会上少数人轻视教育和教学工作者的现象,刘少奇语重心长地指出:现在我们有的人看不起当教员这一行,当教员的也看不起自己,认为当教员就是侍候人,这个观点是从哪里来的?这是从剥削阶级那里来的。因为在剥削阶级统治的旧社会里,受侍候的人称作为高贵的,侍候人的人被看作是下贱的。在我们的社会里,大家都是互相侍候的,侍候别人也就是侍候自己,那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个问题不是别的问题,就是观点问题,应该解释清楚,把错误观点转变过来。
刘少奇的一番话,博得师生们经久不息的掌声。
大家要照相,我也是很高兴的嘛

1020,刘少奇听取了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曾希圣等的汇报。21日上午,在曾希圣的陪同下,从合肥乘车前往芜湖视察。
10时左右,一行鱼贯而来的车队在芜湖铁山交际处(今铁山宾馆)门前停下。刘少奇步下车来,同迎候在这里的服务人员逐一握手问候。
交际处的工作人员在事先听说刘少奇要来芜湖,已早早地把整个周围环境打扫得干干净净,并特地为刘少奇的房间换上了新的台灯、床罩、被子等。谁知,刘少奇一到,便让接待人员将为他准备的所有物品统统撤掉,换上他随身带来的一床白斜纹棉布毯、一条薄薄的毛巾被,还有已经磨得发白的拖鞋、毛巾等日用品。
午餐时,刘少奇要求接待人员尽量简单,不要超过伙食标准。
吃过午饭,刘少奇顾不上休息,又召集地、市委负责人和工农代表开会,听取汇报并作指示。座谈会后,刘少奇来到宾馆交际处,同工作人员徐锡麟闲谈起来。徐连忙让座,刘少奇却不肯坐,说:还是站着好。于是,他便站着同徐锡麟拉起了家常。
刘少奇询问了他的姓名和家庭情况,随后又问他:过去是不是读过书?
徐锡麟说:过去家里穷,半半拉拉念过两年小学就出来工作了。文化很低,做不好工作。
刘少奇对徐锡麟说:那不是绝对的,很多工农干部,包括现在的一些部长,也没念过很多书。有的原来是木匠,有的是店员,后来在革命工作中锻炼,不断提高,现在的工作不是做得很好嘛。
徐锡麟觉得跟刘少奇谈话就像跟家里人谈话一样,起初那种紧张的心情不知不觉消失了。
这里为什么叫铁山呀?刘少奇又问。
因山上的岩石含有铁矿而取名,交际处依山而筑,所以称为铁山交际处。徐锡麟介绍说。
像这样的山头,芜湖有几个?”“有赭山、官山、弋矶山、范罗山等10来个小山头。这些山头在解放前都是被外国人占着,铁山交际处的房子就是美国一家石油公司盖的。
那我们能不能上去看看?
能。
徐锡麟立即陪同刘少奇、王光美还有一名随员走出交际处,向山上走去。一路上,刘少奇与徐锡麟谈笑风生。
从山上回来时,徐锡麟请示王光美说:能不能让我们交际处的同志都见见刘主席?王光美当即说:同少奇同志见见面当然可以。她似乎还猜到了徐锡麟的想法:你们还想与少奇同志照相吧?徐锡麟一时高兴得不知如何是好,连忙说:是的,我们很想同刘主席照相。王光美马上把这件事告诉了刘少奇,刘少奇乐呵呵地说:可以嘛!大家要照相,我当然很高兴的嘛。照相排队形时,大家都想站得离刘少奇近一些。站在后排的一名女服务员想仔细地看看刘少奇,但又不好直接去,于是她走回房间,给刘少奇泡了一杯茶,因杯子烫手,她便将茶杯放在了路边的台阶上。正当拍照时,一名司炉工匆忙赶来,慌乱中一脚将茶杯踢碎。顿时,大家的目光都投向了他,这名司炉工也呆呆地站在那里不知所措。王光美见此情景,连忙说:不要紧,不要紧,岁岁(碎碎)如意,年年平安嘛!尴尬的局面顿时消失了。
开始照相了,王光美举起了照相机,熟练地调整着镜头。
大家簇拥在刘少奇身边,但是因为第一次和刘主席照相,心里难免有些紧张,表情也较严肃。为了让大家轻松起来,王光美大声地说:照相嘛,为啥都不笑呀?她又对刘少奇说:少奇同志,就是你不笑。刘少奇风趣地说道:你们叫我站着照相,我就站好了嘛。说得大家笑了起来。王光美及时抓住了这一瞬间,拍下了这个珍贵的镜头。
皖南大学题校名

刘少奇来芜湖视察的消息很快传到了安徽师范学院,全校师生激动万分。党委书记万立誉受院党委的委托,想请刘少奇为学校即将启用的新校名皖南大学题写校牌。
万立誉先是来到曾希圣住处,对他说:安徽师范学院的前身是安徽大学,我们原计划恢复安徽大学这个校名。但是今年毛主席到合肥视察时,把刚刚成立的合肥大学题写为安徽大学。这样一来,我们打算恢复老校名的计划不行了,因此经院党委研究,决定将安徽师范学院改为皖南大学,并打算请刘主席为我们的新校名题字。
曾希圣听后表示同意,说:可以请刘主席为新校名题字,但是你要亲自去请。说完,便带万立誉去见刘少奇。
曾希圣偕夫人余叔和万立誉来到刘少奇住处的会客室,一进屋,曾希圣就向刘少奇介绍道:这位是安徽师范学院党委书记万立誉同志,他到这里来是想请您办件事情。
刘少奇微笑着问万立誉:你要我办什么事?
万立誉还没有开口,曾希圣就代答道:他们安徽师范学院准备把校名改成皖南大学,特地来请您为新校名题字。接着,曾希圣要万立誉向刘少奇汇报。
当万立誉讲到因为学校地处皖南,故而改称皖南大学时,余叔插话说:皖南曾是新四军活动的地区,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是我党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以皖南大学为校名,还有着纪念意义哩!万立誉接过话头说:是的,皖南事变后,刘主席曾经是新四军的主要领导人,因此我们想请刘主席为皖南大学的校名题词。
刘少奇听罢说道:你们学校更改校名,省委还未决定,我不好随便题字。
这时在一旁的曾希圣当即说道:这件事情可以定,我代表省委同意,就请您为新校名题字吧。
刘少奇谦逊地说:我参加革命工作以后,一直是用钢笔写字,毛笔字已经多年不写了,而学校的牌子是要挂出去的。如果牌子上的字写得不好,挂出去就难看了。刘少奇指着曾希圣对万立誉说:曾希圣同志的字写得好,还是请他写吧。
曾希圣连忙谦让地说:还是请刘主席来题字。
刘少奇看了看手表,然后对万立誉说,那好吧,我晚上就写,你明天来拿吧。
见刘少奇已应允,曾希圣夫妇和万立誉便起身告辞了。
第二天上午8时左右,万立誉再次找到曾希圣。曾希圣对他说:刘主席已经把校名题好,在我这里。说着,从口袋里掏出一张手稿,上面题了好几条皖南大学字样,供选用。曾希圣用手指着其中一条建议道:可以选用这幅字制作校牌。
拿到刘少奇题字的手稿以后,万立誉回到学校,学校决定就用曾希圣选定的那一条制作校牌(其中字选自另一条)。19603月,中央教育部同意将安徽师范学院改为皖南大学。54日,召开了全校师生员工参加的命名大会,学校从此开始称为皖南大学。
刘少奇为皖南大学题写校名,是他生前唯一一次为我国高校题写校名。
1022日上午9时,刘少奇前往马鞍山钢铁厂视察,并同中共马鞍山市委负责人座谈。下午,离开马鞍山,前往南京。

(来源:《党史纵览》2010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