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少奇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贡献研究述评

作者:    发布时间:2013-09-05   
分享到 :

刘少奇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贡献研究述评

金春明 王新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位于《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所归纳的毛泽东思想六个方面内容之首。这个理论也是中国共产党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而作出的重要贡献之一。它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其中,毛泽东作了最杰出的贡献,刘少奇也是作了重要贡献的党的卓越领导人之一。他紧紧把握住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大方向,从中国革命的社会历史特点和中国革命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特殊地位的高度,论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极端重要性;他较全面深刻地分析了中国社会的特点,强调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反对教条式地机械搬用马列主义的某些原则和词句;他重视群众、深入群众、依靠群众特别是工农大众,教育干部充分认识工农大众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和决定革命前途与命运的力量;他从工人运动和白区工作的革命实践中,较早地领会到无产阶级领导权的重要性等等。因此,在研究新民主主义理论问题时,对刘少奇的贡献进行专题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从已收集到的材料看,对该专题的研究是从1980年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为刘少奇平反以后开始的,但到目前为止,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显然远远落后于其他专题。据统计,在国内报刊上发表的专门研究这个专题的论文有20多篇,而专著则没有一本;谈到这个问题的理论著作有四五本,但多是简略带过,语焉不详。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该专题的研究现状与它在中国革命历史中的地位是不相称的。

目前看到的有关这个专题的为数不多的论文中比较有分量的有:张静如的《刘少奇同志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体系形成的贡献》①、宋士堂、李德茂的《刘少奇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若干贡献》②。两篇文章都是为了配合《刘少奇选集》上卷的出版而发表的学习、宣传文章。此后,就很少看到专门研究这个专题的文章发表。

1988年后,陆续出版了几本综合研究刘少奇理论贡献的专著。如:冯毅的《刘少奇革命实践和思想研究》③、王爱玲等的《刘少奇的思想概述》④、陈君聪的《刘少奇的思想理论研究》⑤、王作坤等的《刘少奇的思想论稿》⑥、金春明等的《刘少奇与毛泽东思想》⑦等。在这几本专著中,均没有刘少奇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贡献的专门章节或题目,虽有所涉及,但比较简略概括,缺乏展开的全面的论述。

按照刘少奇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贡献这个题目的要求,应该主要是对这一理论体系及其基本内容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动力、对象、道路和步骤等作总体上的评述。但是,目前尚没有作这样总体分析的研究文章,因此,也就没有办法作总体上的评述了。

从研究的实际情况出发,目前已发表的论著中,谈到刘少奇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贡献,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一)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刘少奇对中国社会各阶级作了基本上正确的分析,明确地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领导权问题

有的论者指出:“通过积极从事工人运动的革命实践和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少奇同志对中国社会各阶级,特别是对工人阶级的伟大历史作用的高尚和革命品质,逐步地加深了认识,尤其是在参与领导五卅运动之后,他的思想认识产生了一个飞跃,从而对工人运动作出了科学的总结,对中国社会各阶级作出了正确的分析。”⑧这一飞跃集中表现在,刘少奇19263月在广州洋务总工会欢迎会上的讲话和同年5月在第三次全国劳动大会上所作的《一年来中国职工运动的发展》的报告中。有的论者对此评价甚高,认为“少奇同志在我党历史上并不是最早提出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的人;但是,他在党的早期能将工人阶级革命斗争的实践,提升到理论的高度,如此明晰地肯定工人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地位,透彻地阐明工人阶级的高尚品质和伟大力量,却也是难能可贵的。”⑨“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还处于萌芽阶段的时候,刘少奇同志就为它的形成作出了贡献。”10

(二)刘少奇关于白区工作的理论、方针和策略的创造性贡献,给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增添了新的内容

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刘少奇大部分时间在白区从事地下工作。他一面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领导职工运动和群众工作,一面在繁忙中从事理论工作,把实践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加以总结提升,撰写了不少重要理论著作,提出了一些重要的见解。包括对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科学分析,争取无产阶级领导权的重要意义和实现条件的论述,白区工作同农村武装斗争的关系等等。

有的论者认为:“中国革命始终存在农村和城市两大战场,当确定必须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道路的时候,自然需要回答白区工作如何进行的问题。所以,应该说,白区工作方针是中国革命道路问题的一个内容,是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组成部分。在这方面,刘少奇同志的贡献是杰出的。”11有的论者强调:“少奇同志这个时期的思想与毛泽东等同志所确定的战略思想是一致的,与他们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是相通的。”12

总之,“少奇同志关于白区工作的思想理论,同周恩来同志关于白区工作的思想理论一起,为全党关于白区工作的基本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有力的基础,并成为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一个重要方面,成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13

(三)刘少奇在党的建设方面富有特色的理论贡献,是构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和崭新内容

刘少奇一贯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系统地总结了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经验,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其理论贡献是多方面的,内容是丰富的。这些是研究者所公认的。

有的论者认为,毛泽东的《〈共产党人〉发刊词》侧重于党与统一战线、武装斗争的关系方面的分析,而对如何加强党自身的建设方面则没有展开论述。刘少奇恰恰弥补了毛泽东的不足,对党自身如何建设的问题作了深入的探讨,在理论上有突出的建树。刘少奇抓住党的建设中的一个根本问题,即思想建设问题,作为研究的中心,就共产党员如何加强理论素养和实际斗争锻炼,在实践中改造世界观,确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正确地对待党内是非和斗争等问题,作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系统阐述。这些都是党的其他领导人很少论及的。

有的论者认为,刘少奇“首次全面系统阐明共产党员必须进行思想、理论、意识修养和增强党性锻炼的道理。”“首次全面系统阐明了正确开展党内斗争的这一重大问题”。“对党员修养的必要性、修养的内容以及修养的途径和方法等问题,都作了全面系统的回答。应当说,这在马克思主义党建史上还是一个创举。”14

(四)在中国革命的性质、任务和步骤的分析判断上,刘少奇也作出了有益的贡献

有的论者指出,刘少奇在1936年底,就明确指出中国现时的革命还是“资本主义性质的民主革命”,“是为社会主义而斗争的第一步”。1940年底,他在《论抗日民主政权》等著作中,对中国民主革命的性质、任务和前途,作了通俗论述,指出“现阶段中国革命的目的,是要建立一个独立的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抗日根据地的民主政权,“既不能是资产阶级专政,也不能是无产阶级专政”,“而只能是“革命各阶级联合的民主专政”,等等。“这些富有特色的见解,增添了新的光彩,对后来新中国的建设也有着重要意义。”15

(五)刘少奇对革命统一战线的理论探索,是他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贡献的一个方面

刘少奇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正确地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状况,对于建立革命统一战线进行了理论上的探索和实践上的努力。他在《关于白区职工运动的提纲》一文中指出,在有国民党黄色工会的工厂和企业中,要利用黄色工会来团结和组织工人,积累革命力量,“在反对资本家、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及卖国贼的口号下,我们在黄色工会中要与各派的工人及其领袖建立统一战线,特别是行动的统一战线。”16有的论者认为,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关于工人阶级内部统一战线最早的论述。17

如何正确处理资产阶级的问题,是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总政策的重要的一部分。有的论者认为,193611月,刘少奇在《民族统一战线的基本原则》一文中指出:“十年来国民党统治中国在各方面的破产,小资产阶级重新转入革命阵营,一部分民族资产阶级与许多社会的上层分子参加民族解放运动,统治阶级营垒内部表现出了极大的动摇”;在日本帝国主义企图灭亡中国,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的情况下,“民族利益是包含着社会各阶级的利益”。这些论述和分析,为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18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是谁掌握革命的领导权问题。历史经验证明,当中国共产党主张与资产阶级联合时,某些党员甚至领导人往往在思想上容易忽视阶级之间的根本对立和矛盾而犯右倾错误。在由谁来领导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问题上,有些同志也表现出右倾的思想,即:忘记了历史的教训,忽视国民党的反动阶级本质,自觉或不自觉地放弃或忽视统一战线领导权的斗争,取消无产阶级的独立性,放弃与停止对抗日同盟者的批评和斗争,放弃对工农群众的独立组织和教育,放弃对军队的争取和领导。一些文章认为,刘少奇批判了这种右倾错误观点,指出了其严重危害性,从理论上论证了无产阶级争取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权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以及如何实现无产阶级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领导问题,如何在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等问题。这些论述,解决了中国共产党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根本原则问题。19

(六)刘少奇关于抗日游击战争的理论和策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是对新民主义革命理论的重要贡献

七七事变后,刘少奇亲临华北战区,指导抗战。他虽然缺乏长期指挥革命战争的军事实践,但观点正确,认识敏锐,又富于理论修养,在总结这个时期的初步经验的基础上,很快撰写出《抗日游击战争中的若干基本问题》等论著,明确肯定了游击战争将是中国共产党对日作战的主要形式。有的文章认为,在这个问题上,刘少奇同毛泽东在认识上完全一致,以后经过毛泽东进一步阐述,成为毛泽东军事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

有的论者指出,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后,刘少奇出任中原局书记,以后又任新四军政委和华中局书记,在这期间,他正确地处理了在同敌、伪、顽的三角斗争中坚持和发展抗日游击战争的问题,正确地处理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阶级斗争问题,创造性地解决了在统一战线条件下进行抗日游击战争的许多理论、方针和策略问题,对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作出了杰出贡献。21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客观需要的变化,人们把对中国革命理论研究的重点和热点逐步转换到社会主义时期,着重研究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问题,研究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是完全必要的,也是正确的。但是这绝不等于说,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可以不必重视,不再需要研究了。恰恰相反,对已经过去的历史阶段的理论的深入钻研,对于了解中国革命理论的历史发展并发挥其继承和借鉴作用,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具体地说,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包括刘少奇),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第一个重要理论创造,也是对列宁早在20年代之初对远东各国共产党人提出的完成共产主义书本上没有讲到过的光荣而艰巨任务的一份可以获得高分的答卷。如果讲有中国特色的革命理论,新民主主义论是首创,那么,以后的各项理论创造一直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则都是它的继承和发展,半个多世纪,一脉相承。

毛泽东在著名的《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中,总结党的历史经验时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年,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日益结合的二十年。”又说:“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一经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就使中国革命的面目为之一新。”22马列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既是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的思想指导路线,又是中国革命理论发展的基本道路和唯一正确的方向。过去如此,现在如此,今后也必然如此。这个基本方向必须坚定不移。而认真深入地研究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就能够使我们从过去的理论创造中加深对这一正确道路和方向的认识,坚定沿着这个正确道路前进的信心和勇气。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创建,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从党的成立到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发表为标志的这一理论体系之完成,将近20年的时间,历经曲折,勇敢创造,反复探索,饱尝艰辛。对这一理论作出贡献的老一辈革命家,虽然基本道路、方向是相同的,但每个人又有自己的特点。其中刘少奇的研究重点和论述方面,既不同于毛泽东,又不同于周恩来。除毛泽东外,刘少奇探讨的理论领域可以说是最多的,涉及的方面也是最多的。认真而仔细地研究每一位老一辈革命家理论贡献的内容和特点,不仅可以使我们掌握理论体系的全貌,汲取理论创造过程中的经验教训,而且可以从每一位创造者身上学习到很多他们特有的东西,从革命精神,崇高品质,一直到具体的研究方法。这些无疑都是中国革命理论发展史的宝贵财富,也是今日理论工作者的最好榜样和鉴戒。

(三)中国的民主革命作为一个历史阶段早已成为过去,但历史是连续的,今日中国是昨日中国的发展,今日中国的社会构成是昨日中国社会构成的发展和演变而成的。因此,了解昨日中国之社会构成、政治状况、革命对象和动力,革命任务完成的情况及其演变的历史进程,对于深刻认识今日之中国国情,无疑是十分必要的。例如,不了解新民主主义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理论和实践,就难于了解今日中国的各民主党派存在之历史依据和重要性;难于了解今日之爱国统一战线和政治协商会议制度之必要性;不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对中国资产阶级分为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类的判定,就难于了解台湾问题的深刻历史根源及第三次国共合作的可能性;不了解对民族资产阶级两面性的分析,也就难于深刻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发展私人企业之必要性等等。这就是说,今日研究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上边一番议论似乎离本专题的要求远了一点,但转念一想似也未必。因为如果人们对研究整个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兴趣也日益淡漠了,那么又怎么可能去专门研究刘少奇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贡献呢?只有从总体上提高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研究的重视,才会兼及对这一理论的每一个贡献者的研究。

就对刘少奇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贡献的研究而言,十几年来,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无可讳言,与刘少奇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历史地位和他所作出的贡献相比,显然是很不相称的;与对毛泽东、周恩来的有关研究相比,无论是从广度上或是深度上,都是相差较远的。当然,这里有着历史原因。但正因为如此,更应该切实加强对刘少奇理论贡献的研究,特别是要加强对刘少奇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贡献的研究。

这里,我们提出两点建议:

(一)加强对刘少奇与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比较研究。如前已述,每一位老一辈革命家对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贡献各有其特点,方向相同,各有侧重。应该加强对他们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思想的比较研究。如:刘少奇与周恩来关于白区工作理论的比较研究;刘少奇与毛泽东对中国社会各阶级,中国革命的性质、任务、前途等的分析的比较研究;刘少奇与毛泽东对于“三大法宝”理论贡献的比较研究,等等。加强比较研究,既可以使我们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全貌,也可以得到老一辈革命家研究中国问题方法论上的启示,还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他们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历史地位的理解。

(二)刘少奇特别突出的贡献在于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方面,这不仅在中国党内是突出的,在国际共运史上,也是有相当地位的。因此,有必要重点加强对刘少奇对党的制度建设理论贡献的研究。注重从思想上建党,是刘少奇党建理论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刘少奇对党建理论的一大贡献。从目前研究的情况看,研究刘少奇关于党的思想建设、作风建设的文章居多,这无疑是必要的。但相对来说,对刘少奇关于党的制度建设的研究文章偏少,这不能说不是一个缺憾。事实上,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刘少奇对党的制度建设就有独到的理论建树,突出地体现在他对于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以及如何在党内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的详细论述之中。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看,在如何正确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的问题上,是有过不少教训的;党的一些失误,大都与民主集中制得不到切实、正确的贯彻执行有直接的关系;如何正确地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的问题在今天也不能说就完全解决好了。因此,结合历史实践,认真研究刘少奇关于民主集中制问题的理论,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把民主集中制作为党和国家基本组织制度的国家来说,其现实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校)

注 释:

①1011 张静如:《刘少奇同志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体系形成的贡献》,《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2年第3期。

②⑧⑨、12131415 宋士堂、李德茂:《刘少奇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若干贡献》,《党史研究》1982年第3期。

③ 历史教学出版社198811月版。

④ 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10月版。

⑤ 华夏出版社19887月版。

⑥ 吉林大学出版社19909月版。

⑦ 重庆出版社199311月版。

16《刘少奇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112月版,第39页。

17华毅、孔林山:《刘少奇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和实践》,《刘少奇和他的事业》,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7月版,第65—66页。

1819陈君聪:《刘少奇的思想理论研究》,华夏出版社19887月版,第153页、167页。

2021王爱玲、丑立本:《刘少奇对抗日游击战争理论和策略的贡献》,《党史研究》1982年第6期。

22《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6月第2版,第795页、796页。

(来源:《刘少奇研究述评》19976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