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三个代表”思想的几点思考

作者:    发布时间:2013-09-06   
分享到 :

对“三个代表”思想的几点思考

侯树栋

江泽民同志“5·31”重要讲话的根本思想,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切,全面推进以“三个代表”要求为内容的伟大实践,开拓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

在学习中碰到一个问题:“三个代表”思想是江泽民同志一系列重要论述中的一个观点,还是他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的总概括和标志?我认为应当是后者。纵观科学思想发展的历史,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它们的形成和发展都是一个过程。先是在实践的基础上提出若干观点,然后形成一个比较完备的理论体系,再后还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江泽民同志在新形势下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和观点,为一个新的理论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直到发表广东重要讲话、上海重要讲话、特别是“七一”重要讲话,“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终于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备的思想理论体系。在十六大前“5·31”发表的重要讲话,是一个纲领性文献,是在总结“三个代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适应新的历史任务的要求,进一步发展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一些同志在学习研究宣传“三个代表”思想时,只在广东、上海、“七一”讲话上作文章,而没有把江泽民同志一系列重要论断纳入其中,更没有把它作为当代新形势下党的集体智慧的结晶,因此,没有从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的基本特点和规律着眼,把它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开掘下去。

“三个代表”思想,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一次新飞跃吗?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吗?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一个新形态吗?所以提出这个问题,也是我自身一段思想历程的反思。对江泽民同志一系列重要论述的学习和研究,对它的历史地位的认识经历了一个过程。开始认为,江泽民同志一系列重要思想,是对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的“拓展”。这个“拓展”,就是在空间上有扩大,而没有时间上的发展和深入。十五大之后,我才意识到这种认识是肤浅的,应该如实地把它看作邓小平理论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就是说,江泽民同志一系列重要论述,虽然还属于邓小平理论体系的范畴,但它不是一般的组成部分,而是它发展中的一个崭新阶段。直到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思想之后,我重新审视自己的思想历程,才上升到了现在的认识:即以“三个代表”思想为标志的江泽民同志的思想,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继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之后的又一次新的理论飞跃,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阶段和新形态。

中国马克思主义是沿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而与时俱进的。它的每一个新的理论形态的形成,都是同一定的时代条件相联系的,都是同一定的历史实践要求相联系的。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个理论形态,是在以战争与革命为主题的历史条件下,适应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实践要求,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实际相结合中形成的。邓小平理论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第二个理论形态,是在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历史条件下,适应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要求,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实际相结合中形成的。

现在我们说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的飞跃、新的阶段、新的形态,也要沿着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这条线索来思考。江泽民同志曾经说过,当今的时代主题虽然没有变化,还是和平与发展,但形势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注意,是根本性变化),这主要是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国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深化。这些根本性的变化,提出了一系列新问题需要我们这一代人去解决,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业。江泽民同志走上党和国家的领导岗位之后,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直至凝结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对这些新问题的理论回答。从这个意义上说,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就是当代新形势下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经过“三个代表”思想的学习和实践,人们逐渐形成了一种观念:用“三个代表”思想统揽一切。这就是说,“三个代表”思想是当代新形势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规律的理论表现,因而它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指导思想,应该用它指导我们的各项工作。哲学和社会科学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条重要战线,它理所当然地应在“三个代表”思想的指导之下,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取得新的研究成果。

一是把“三个代表”思想化作世界观,坚定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理念。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内容,其核心部分是它的唯物史观。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思想,就是唯物史观的基本理论和当今时代发展要求相结合的产物,就是唯物史观在现实条件下的凸出表现,它实际上就是当代共产党人的世界观、特别是历史观的实在内容。从世界观上把握“三个代表”的精神实质,必然会开拓哲学和社会科学研究的新境界。

二是把“三个代表”思想化作方法论,把它看作是研究哲学和社会科学的思想武器。在马克思主义看来,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方法论意义,主要是坚持生产力标准,坚持“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特别是先进生产力,看作是党和国家的第一要务。“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的方法论意义,主要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指导思想,以马克思主义的道德原则作为衡量人生价值的准绳,弘扬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方法论意义,主要是坚持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把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答应不答应,看作是一切行动的指南。

三是把“三个代表”思想化作研究的政治方向。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总是同一定的政治相联系的,和政治完全脱离的纯学术是不存在的。在一段历史时期内曾有过一个“学术从属于政治”的口号,使哲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走了很大的一段弯路。但不能因此否定学术和政治的联系,否定哲学和社会科学发展的政治方向。这个政治方向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三个代表”思想。“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在实践中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而这就是当今最大的政治。“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根本地说,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意识形态,而这就是“四项基本原则”的重要一条。“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正是马克思主义最大的政治原则,需知人心向背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毛泽东同志说过,“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说,“三个代表”就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灵魂和政治方向。

四是把“三个代表”思想化作衡量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水平的标准。马克思主义历来主张:评价学术水平的唯一标准是社会实践,而现实最根本的实践,就是以“三个代表”为指导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就是以“三个代表”为本质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谁的研究主题是从这个伟大实践中抽引出来的,而研究的成果又有利于这一伟大实践的推进和发展,谁的研究就是有成绩的。反之,就是无用的,甚至是有害的。江泽民同志要求坚定“主心骨”,什么是“主心骨”?就是“三个代表”的思想和实践,有了“主心骨”就会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江泽民同志要求我们“唱响主旅律”,什么是“主旋律”?就是“三个代表”的思想和实践,只有这样,你的学术研究,才能跟上时代的潮流。

最近江泽民同志在西部各省市的调研中,提出了一个根本性的理论问题,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所谓“活的灵魂”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生命之所在,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动力之源,就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和活力的奥秘。“三个代表”思想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一个新飞跃,一个新阶段,一个新形态,它的形成和发展,它的贯彻和实践,全赖这个“活的灵魂”,它是理解和实践“三个代表”思想的一把金钥匙。江泽民同志在“5·31”重要讲话中强调:“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保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执政为民。”又说:“坚持解放思、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是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保持党的先进性和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我们能否始终做到这一点,决定着中国的发展前途和命运。”所有这一切,都体现着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之精神。

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它自身所固有的,是它与生俱来的。但它形成一个理论形态,是经历了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的。从中国马克思主义的运动来说,先是毛泽东同志用马克思主义改造了“实事求是”这一古老概念,形成了党的思想路线;继之,邓小平同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适应新的时代要求,在“实事求是”前面,又增添了“解放思想”四个字,更完备地表达了党的思想路线;再继之,江泽民同志适应当今时代新形势的发展要求,又在毛泽东和邓小平的基础上,增添了两句话:“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并把它概括起来,形成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这一更加完备的提法,并把它称之为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实际上就是党的思想路线。

我们把表达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这四句话联系起来理解:“解放思想”是它的前提,舍此就一切无从谈起了;“实事求是”是它的实质,归根结底还是个主观和客观的统一问题;“与时俱进”是它的品格,只有保持这种品格,才能真正作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创新”是它在理论和实践上的落脚点,提出新的理论,开拓新的道路。总之,这是一个互相联系的整体,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创造,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贡献!

(作者系国防大学教授)

(来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2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