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哲学思想研究述评

作者:杨明伟    发布时间:2014-03-24   
分享到 :

邓小平哲学思想研究述评

杨明伟

 

学术界对邓小平哲学思想的研究,可以说是整个邓小平理论研究的一个主要的和成果较多的方面。原因主要在于人们在研究邓小平理论和邓小平的思想过程中,按照思想理论的自身规律,总要探寻它的思想理论基础,即从哲学上去找依据。在已发表的研究成果中,既有从纯哲学意义上探讨邓小平哲学的,也有大量从各种角度探究邓小平哲学思想的。主要成果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专门研究邓小平哲学思想的成果,二是在研究邓小平理论(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过程中探寻该理论的哲学基础、哲学依据的成果,三是研究邓小平哲学思维方式、哲学方法论以及哲学的运用等层面的成果。这三方面的研究成果,构成了邓小平哲学思想研究的丰富多彩的内容。以下就笔者掌握的情况,对邓小平哲学思想研究作一简要的述评。

一、邓小平哲学思想研究简况

对邓小平哲学思想的研究,主要是从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的,至今可以说是硕果累累。据不完全统计,已发表的研究文章共1500篇左右,已出版的研究著作30余部。这些研究成果的作者中,有不少是哲学界著名的专家学者或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人物,如张岱年、黄楠森、萧前、徐匡迪、侯树栋、廖盖隆、汝信、夏甄陶、雍涛、乌杰等。

一些有见地的研究文章在哲学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有代表性的文章如:乌杰发表在其著作《邓小平思想论》(1992年)中的《宏观系统思想和多样性原则是邓小平哲学思想的主要特征与精髓》、侯树栋发表在1995年第2期《求是》上的《注重系统性:邓小平辩证法思想的一个重要特征》和1995年第7期《国防大学学报》上的《邓小平哲学思想的实质和基本特征》,萧前发表在1996年第7期《哲学研究》上的《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雍涛发表在1998年第10期《理论月刊》上的《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贡献》和2000年第2期《毛泽东思想研究》上的《邓小平哲学论纲》,赵凤岐发表在1995年第1期《马克思主义研究》上的《邓小平对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包心鉴发表在1995年第6期《理论学刊》上的《论邓小平对唯物史观的创造性发展》,杨耕发表在1995年第7期《北京社会科学》上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哲学基础的再思考:论邓小平哲学思想的内涵和特点》,等等。还有作者通过自己与邓小平的亲身接触,谈体会邓小平哲学思想的文章,如廖盖隆发表在1997228日《中国经济导报》上的《邓小平和辩证法》,徐匡迪发表在1997714日《党校报》上的《学习邓小平哲学思想的几点体会》,等等。

在已出版的研究著作中,有代表性的是:《邓小平的哲学思想研究》(19893月国防大学版)、《邓小平新时期军事哲学思想》(199110月军事科学版)、《邓小平思想论》(19929月人民版)、《邓小平哲学思想研究》(1992年辽宁人民版)、《邓小平哲学思想初探》(1993年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版)、《邓小平哲学思想研究》(19947月中央党校版)、《邓小平辩证法思想研究》(19953月中国广播电视版)、《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哲学基础》(199512月广东人民版)、《邓小平的价值观》(199512月陕西人民版)、《邓小平伦理思想研究》(1996年湖南师范大学版)、《邓小平改革方法论》(1997年河北人民版)、《从毛泽东到邓小平哲学方法论》(1997年宁夏人民版)、《邓小平哲学思想体系研究》(1998年广西师范大学版)、《邓小平思想方法论研究》(1999年河南人民版),等等。

大体上说,理论界对邓小平哲学思想的研究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这是对邓小平哲学思想研究的起步阶段。自中共十二大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任务后,理论界在关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同时,开始关注这一理论的哲学根据。随着我国全面改革的铺开,邓小平的著作及其思想也相继发表。19837月出版了《邓小平文选(19751982)》(即后来的《邓小平文选》第二卷),198412月又出版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等著作。这些著作的出版,为理论界学习和研究邓小平哲学思想提供了重要的素材。最初一批研究邓小平哲学思想的理论文章和专著,也是在这个时期产生的。这一时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从哲学意义上探讨邓小平关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等思想的理论价值。1987年中共十三大以后,随着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进一步系统化,以及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确立,理论界对邓小平哲学思想的研究开始升温。一些学者不断从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历史观、伦理观、方法论等角度研究邓小平哲学思想。19898月,《邓小平文选(19381965)》(即后来的《邓小平文选》第一卷)出版发行,不仅为理论界研究邓小平从抗战到文革前的思想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同时也为人们更多地了解、研究邓小平哲学思想提供了方便。

这一阶段,有论者首次对邓小平哲学思想的特点和实质作出概括,提出邓小平哲学是“求实的哲学”、“开放的哲学”等观点。认为:“邓小平哲学思想的丰富内容,归结到一点就是实事求是,或者说就是‘求实’。”“抓住了实事求是这个核心,就抓住了邓小平哲学思想的真谛。”“强调开放的方针,从根本上说,是针对着思想上的保守性和封闭性而提出来的,是思想解放的有力武器,是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一环。因而,开放性思维就成为邓小平哲学思想的一个基本特征。”[i]但是,在这一阶段,理论界对邓小平哲学思想的重视程度仍显不够,哲学界的一些“重量级”的学者很少参与对邓小平哲学思想的研讨,亦没有过多地从哲学的层面去看待邓小平思想,所以有影响的研究成果并不多。甚至在许多学者的观念里,邓小平没有专门的哲学论著和独立、系统的哲学思想,因此称不上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哲学家。

第二阶段,从1992年初邓小平视察南方谈话发表,到中共十四大(1992年)召开,再到十五大(1997年)召开,这是研究的展开阶段,理论界对邓小平哲学思想的研究呈不断展开的势头。中共十四大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十五大又将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写入新修改的党章,随后进一步写入九届人大二次会议修改的宪法。由此,邓小平理论成为全党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这期间,《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于199310月出版发行,进一步掀起了邓小平哲学研究的新高潮。这一阶段,邓小平理论的哲学意义和邓小平独特的哲学思想、哲学思维方法,引起理论界尤其是哲学界的高度重视。面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提出的众多新课题,理论界以极大的热情关注特色理论,并从这一时代精神中去寻找其精华——哲学内涵。

这一时期,研究者一方面从纯哲学的意义上去研究邓小平哲学思想,另一方面侧重从总结实践经验的角度去探索、概括邓小平哲学。因此,这一阶段的研究,大量集中在邓小平哲学的特点、特征、特色、特性上,换言之,研究邓小平哲学思想的特质,也就是探究邓小平哲学思想区别于其他哲学思想的独到之处。

第三阶段,中共十五大后,随着全党全国人民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全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界对邓小平哲学思想的研究也被引向深入。这是邓小平哲学思想研究的深化阶段。

这一阶段的研究特点是,在继续研究邓小平哲学的特点、特征的基础上,开始全面探讨邓小平哲学思想体系,并深入研究邓小平哲学思想的各个方面尤其是对改革有指导意义各个领域,如思维方式、思想方法、实践特性等。邓小平哲学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哲学思想的比较,也引起研究者的浓厚兴趣。

总之,仅十几年的时间,理论界对邓小平哲学思想的认识和研究逐步清析和深化。目前对邓小平哲学思想进行研究的队伍和成果已形成一定规模,一些人甚至将邓小平哲学思想作为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重点。

二、研究邓小平哲学思想涉及的几个主要方面及基本观点

研究邓小平哲学思想所涉及的领域比较广泛,论题也五花八门。综合起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邓小平哲学思想的特点、特征或特色

有关这方面的研究,理论界发表的文章最多,每一个阶段都有人探讨。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和概括,得出多种多样的结论。大体上说,有以下几种观点:

1、邓小平哲学的最基本和最突出的特征是求实。持这种观点的论者认为,实事求是既是邓小平哲学思想的基础,又是邓小平全部思想的核心,还是邓小平观察一切问题的根本方法。因此,“求实是邓小平哲学思想的最基本特征”。[ii]还有的论者指出:在毛泽东实事求是哲学的基础上,把实事求是进而归结为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灵魂和精髓,并贯彻到社会领域,突出强调生产力标准,强调和坚持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是邓小平的突出贡献,也是他哲学思想的一个鲜明特色。[iii]这部分论者强调,邓小平哲学思想是以生产力为基础和重点来展开实事求是的各项命题的;[iv]邓小平哲学是以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的。[v]

2、邓小平哲学思想的突出特点是开放性。论者认为,邓小平不但在强调思维的开放性的论述中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整体性原则和普遍联系的原则,丰富和发展了关于整体和部分、内因和外因的辩证法,而且在关于对外开放的一系列阐述中创造性地运用和发挥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其他许多原理。论者强调,开放性思维就是大系统思维,如果没有邓小平反复倡导的这种开放性的大系统思维方式,就不可能唤起十亿中国人民如此奋发的四化建设热情,不可能出现今天这样宏伟壮观的四化建设大潮流。[vi]

3、邓小平哲学思想的特点,是求实性与辩证性的高度统一。持这种观点的论者从求实与辩证相结合的角度概括了邓小平哲学思想的这一特点:邓小平哲学思想涉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各方面内容,并且有发展;它不是一般地讲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而是把它们归结为实事求是,并用它来统率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它强调解放思想对坚持实事求是的作用,强调在实践中坚持实事求是,强调辩证发展即创新,注重客观事物的多样性、复杂性和特殊性。[vii]也有论者将这一特点概括为:“实事求是,按辩证法办事”。[viii]

4、邓小平哲学思想的实质和基本特征是实践的、历史的、辩证的唯物主义。持这种观点的人提出,邓小平哲学思想的基本特征,就是其唯物主义的实践性、辩证性和历史性。或者说,就是实践的唯物主义,辩证的唯物主义,历史的唯物主义。[ix]

5、邓小平哲学思想的特色在于把哲学观点与哲学思维方式熔为一体,并使之辩证地、互补地展现出来。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邓小平哲学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哲学,而是在社会现实运动中贯穿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精神的总体的、战略的、辩证的思维方式。[x]

6、邓小平哲学思想的主要特征与精髓是宏观系统思想和多样性原则。持这种观点的论者明确提出:“邓小平哲学思想的一个鲜明特征,是初步实现了唯物辩证法同现代系统理论的整体结合。‘一分为多’与‘合多为一’的思想,就是这种结合的集中体现。”[xi]

7、邓小平哲学思想最根本的特征或最显著的特点是注重运用、注意实践。持这种观点的论者认为,邓小平注重的不是哲学理论体系的构造,而是哲学的应用,以哲学为指导来解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实际问题。[xii]许多论者强调,尊重实践的科学态度和在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创造精神,是邓小平哲学思想的最鲜明特点。[xiii]

8、邓小平哲学思想有着十分鲜明的现实化特色。持这种观点的论认为,这种现实化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目标指向上的时代性;思维内容上的辩证统一性;语言载体上的简洁明了性;效果检验上的切实管用性。[xiv]

还有许多论者从多种角度分别提出有关邓小平哲学特色、特点、特征的不同概括,如:理论的彻底性是邓小平哲学思想的特点;实践性、朴实性、创造性三性,是邓小平哲学思想的特点;“简明、通俗、求实”6个字可以概括邓小平哲学思想的特点,等等。还有论者从哲学的类型、哲学的功能和哲学的阶级基础三个方面将邓小平哲学思想的特点定位为:应用哲学、价值哲学和大众哲学。有论者甚至直接将邓小平哲学称为“特色哲学”,与邓小平“特色理论”相对应。同时提出,抓住了这种“特色哲学”的三个支点,即以“实事求是”为核心的唯物论、以“讲两句话”为特征的辩证法、以“三个有利于”标准为基础的历史唯物论,就抓住了邓小平哲学思想的灵魂和精髓。[xv]

另外一批论者则分别探讨了邓小平哲学思想在各层面上的特点,如:邓小平辩证法思想的显著特点,邓小平哲学方法论思想的特色,邓小平主体性思想的理论特色,邓小平价值观的特点,邓小平伦理思想的特征,邓小平经济哲学的突出特点,等等。

而邓小平哲学思维的特点,是理论界探讨的一个热点。一些人认为,邓小平哲学思维的鲜明特征是:思维坐标的前置性,思维心态的开放性,思维基础的客观性,思维方法的辩证性,思维指向的实践性,思维重心的群众性,思维方式的多维性,思维结论的科学性。另一些人认为,邓小平哲学思维有三大特点:一是行动哲学,重在运用;二是唯实唯效,重在发展;三是思维辩证,灵活创新。还有一些人认为,邓小平哲学思维方式的突出特色是:实践性的思维方式、创造性的思维方式、系统性的思维方式、开放性的思维方式、战略性的思维方式。

尽管对邓小平哲学思想特点的概括多种多样,但大体都包含了求实、辩证、发展(创新)等方面的含义。应该说,论者都试图从符合邓小平哲学思想的本意和内在联系方面,从邓小平哲学思想的个性特色方面去寻找答案。

(二)邓小平哲学思想的基本内容、基本框架或基本点。

邓小平哲学思想的基本内容、基本框架问题,是理论界研究的一个重点和热点。大多数研究者认为,邓小平哲学思想的基本内容仍然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但同时也有自己的侧重点。

研究者普遍认同,在形式上,与马克思、列宁、毛泽东这些经典作家的哲学思想不同,邓小平哲学思想并不是以专著的形式、比较系统地表现出来,而是蕴涵在他关于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思想和党的建设等各方面的论述之中的。邓小平哲学思想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哲学特别是毛泽东哲学思想。它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集中地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和利益,反映了新时代的要求,是新时代精神的精华,是社会主义文明的活的灵魂。

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概括邓小平哲学思想的基本内容、基本框架。大体上说有以下几种观点:

1、有论者将邓小平的哲学思想概括为“以实践标准为基础,以实事求是为核心,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内容”的独特的哲学思想。它的基本内容包括:以实事求是为核心建构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关于改革是社会前进的动力以及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时期特殊形式阶级斗争的理论;关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协调发展的思想;关于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我们力量源泉的群众路线理论;关于领袖与群众、阶级、政党的关系的理论;等等。[xvi]

2、有论者认为,邓小平哲学思想的基本内容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创新与求实相结合的实践观;发展是硬道理,两手抓、两手硬的辩证法;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根本的决定性因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唯物史观;为人民利益奋斗的价值观;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人生观与道德观等。[xvii]

3、有论者指出,邓小平哲学思想主要有六大内容:(1)关于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性和意义的思想;(2)关于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3)关于辩证地认识和处理问题的思想;(4)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生产力与改革的思想;(5)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思想;(6)关于群众、政党、领袖和历史人物与事件关系的思想。[xviii]

4、有论者认为,邓小平哲学思想的基本框架包括四个统一:坚持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统一;坚持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三个有利于”标准的统一;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坚持主体能动性和客观可能性的统一。[xix]

5、有论者提出,邓小平哲学思想体系基本框架中带有根本性的是四大理论: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根本任务的社会发展中心论;以改革开放为鲜明特色的社会发展动力论;以三大文明建设同时并举,增强综合国力为战略的社会发展合力论;以实现共同富裕为起点,造就“四有”新人为任务的人的全面发展论。[xx]

还有许多论者分别概括了邓小平哲学思想的基本点,有三个基本点说(一种说法是:坚持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统一,坚持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三个有利于”标准的统一,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xxi]另一种说法是:以“生产力标准”为根本原则的彻底唯物主义;以矛盾运筹辩证法为核心和主线的社会活动辩证法;以“开放的世界”为基石的唯物史观)。[xxii]也有五个基本点说(目标论、大局论、机遇论、开放论、可用论)[xxiii]

尽管论者从不同侧面概括出邓小平哲学思想的基本内容、基本框架或基本点,但大都离不开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唯物史观几大内容,而且都认为在邓小平哲学思想中,这几个方面是高度统一的。

(三)邓小平哲学思想的地位和作用。

邓小平哲学思想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如何评价它的理论价值?这是理论界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大多数研究者认为,邓小平不仅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革命家、政治家、战略家,而且是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和辩证法大师。邓小平哲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紧密结合的哲学总结和辩证概括,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是贯穿于邓小平理论体系各个组成部分的哲学基础和活的灵魂。这是一种现实的实践哲学,是有中国特色的实事求是哲学,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唯物主义”哲学,因此,邓小平哲学思想继毛泽东哲学思想之后,将马克思主义哲学推进到新阶段。

研究者们也从不同角度对邓小平哲学思想的地位和作用作了一些概括:

有论者认为,邓小平哲学思想在邓小平思想体系和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思想路线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奠基性、指导性的地位。持这种观点的论者提出:一方面,邓小平哲学思想是邓小平思想科学体系的理论基础、精髓和“活的灵魂”;另一方面,在中国共产党当代思想路线中,邓小平哲学思想无疑也居于非常重要的奠基性、指导性的地位,是我们党现在正确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在邓小平哲学思想的指导下开展起来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奠定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正确的思想路线的根本基础。[xxiv]

有论者认为,邓小平哲学思想的历史地位是由其所做出的实际贡献决定的,这种理论贡献不仅仅体现在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历史唯物论等方面。更进一步说,邓小平哲学思想的最大贡献就是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适应新的发展变化,将马克思主义哲学转向实践、指导实践,出色地解决了哲学理论与现实实践相结合的问题,充分地发挥了新世界观在当代中国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力量,并且在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过程。[xxv]

在论及邓小平实事求是哲学的功能和作用时,论者公认,邓小平有中国特色实事求是哲学,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它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有着重要的功能和地位,对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起着巨大的作用。

(四)邓小平哲学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关系——新突破、新建树、新发展。

许多研究者探讨了邓小平哲学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关系,普遍认为,一方面,邓小平哲学思想并不是独立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之外的另一种哲学,而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第二次历史性飞跃中的具体运用和发挥发展,它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尤其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内核;另一方面,作为新的时代精神的精华,邓小平哲学思想也在许多方面发展了、突破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有自己独特的新建树、新贡献。

有论者认为,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毛泽东哲学思想作了多方面的新发展,其表现方法有几种:一是提出全新的命题,即马克思、列宁、毛泽东过去没有讲过的,而由邓小平在新的社会实践中首次提出来的。例如,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的思想,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概括,体现矛盾对立统一规律的“一国两制”的构想等。二是对原有命题作出新的概括,赋予新的涵义。三是对原有命题重新强调,加以突出,注入新的内容。四是纠正错误观点,恢复或提出正确观点,并予以新的发展。论者还分别分析了这四种发展方法。[xxvi]

许多论者认为,邓小平有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有关社会主义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有关“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有关“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等一系列理论,充分体现出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灵活运用和超水平的发挥发展。[xxvii]

有论者认为,邓小平哲学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有重大突破。邓小平哲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矛盾的同一性理论,关于矛盾现象对立统一关系理论,关于矛盾的特殊性理论,关于主要矛盾理论,关于矛盾转化理论,关于非对抗性矛盾的战略地位理论,等等,实现了从矛盾辩证思维向系统辩证思维的革命性转变,从而也就完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持这种观点的论者说,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是矛盾辩证法,很容易在社会实践中被教条主义片面地引伸为“斗争哲学”。邓小平哲学思想吸收、借鉴和融合现代科学的最新成果,以系统辩证思维实现了对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矛盾辩证思维的革命性变革,具有重大的、划时代的意义。[xxviii]另有论者认为,邓小平是在实现了从矛盾辩证思维向系统辩证思维的革命性转变之后,构筑起他的哲学思维体系的。[xxix]

一些论者从邓小平实事求是哲学的角度探讨了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巨大突破和新的建树。有论者说,邓小平实事求是哲学的一个巨大突破,便是把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结合起来,将解放思想作为实事求是的前提条件,强调了作为主体的人的精神条件、主体素质对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性。[xxx]另有论者认为,在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过程中,邓小平理论在哲学上的新建树主要体现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通过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进行拨乱反正,重新恢复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并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践中对实事求是的科学内涵、内在结构、具体运用中的方方面面进行重构和发挥,将实事求是的哲学推进到一个有序化、系统化、整体化的崭新阶段。[xxxi]还有论者认为,邓小平的实事求是哲学极为重视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强调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首要任务”、“主要任务”、“第一个任务”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这是对历史唯物主义提出的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观点的新发展,是对唯物史观的新贡献。[xxxii]

有论者从“大哲学观的角度”探讨了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论者提出,要高度重视这篇谈话的哲学意义。南方谈话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十三大以来,围绕解放思想和加快发展,实践标准和生产力标准,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这些问题,所展开的思考和探讨,从理论上作出了新的、深刻的概括。其中许多思想和观点,本身就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重要原理的阐发,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论、生产力论、方法论等都有新发展和新突破。[xxxiii]

一些论者还专门探讨了邓小平在生产力论、社会认识论、唯物史观等方面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贡献、新发展。尽管在“新”这一问题上理解和概括不尽相同,也有不准确之处,但理论界对“新突破”、“新建树”、“新贡献”、“新发展”的关注,已经成为邓小平哲学思想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五)其他方面。

除上述几个方面的研究以外,理论界还从哲学的其他各个方面、各种角度研究和探讨了邓小平哲学思想。例如邓小平的唯物论思想、辩证法思想、认识论思想、唯物史观、哲学方法论、思维方式、伦理思想、主体性思想、价值观、实践观、真理观,又如邓小平哲学思想与毛泽东哲学思想的比较研究,又如邓小平经济哲学、统战哲学、军事哲学,还有的学者专门探讨了邓小平哲学的理论体系问题,等等。在这些研究中,以研究邓小平唯物辩证法思想、思维方式、思维特点的成果为最多。

三、邓小平哲学思想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学术界对邓小平哲学思想的研究已形成一定气候,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勿用讳言,相对邓小平本人丰富的哲学思想及其对当代中国社会的重大影响和现实作用而言,这种研究仍显不够。笔者就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就教于学术界同仁。

问题之一:邓小平哲学思想十分丰富,但目前可供研究者研究和引证的邓小平本人有关哲学问题的专门论著并不多。

目前人们研究邓小平的哲学思想,主要是根据已出版的《邓小平文选》一至三卷,这里面蕴含了邓小平有关哲学的大量言论。另外,在《邓选》三卷本和邓小平其他论著的基础上,又集中编辑出版了《毛·周·刘·朱·邓·陈论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邓小平同志论哲学》、《毛泽东、邓小平论实事求是》等专题文集。这些材料为研究邓小平哲学思想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但从目前研究邓小平哲学思想的成果来看,论者的大部分结论引自于《邓小平文选(19751982年)》(即后来的第二卷)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增订本)两本书。原因可能有二:一是在这两本书中的确蕴含了邓小平大量有关哲学的论述,有人曾统计,仅在这两本书中,邓小平论及实事求是这一哲学精髓的地方就达80余次。二是在这两本书出版后,有关人员从中摘录了邓小平的哲学论述,编辑出版了11万字的《邓小平同志论哲学》(19905月由学苑出版社出版)一书。《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等著作出版后,尤其是《邓小平思想年谱》(1998年)出版后,从哲学上进行引述和探究的理论成果并不多。

笔者建议,在《邓选》三卷和其他一系列著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掘整理邓小平有关哲学的论述(包括一些尚未公开的有关哲学问题的言论),修订再版《邓小平同志论哲学》一书,对其进行丰富和补充。集中收入、编辑邓小平有关哲学的论著,并以哲学专题文集的形式出版,可以大大地推动邓小平哲学思想研究的工作。同时也会深化对整个邓小平理论的研究。

问题之二,对邓小平哲学思想的地位、邓小平哲学思想与邓小平理论的关系,学术界认识并不一致。

这个问题的核心在于,学术界对邓小平是不是哲学家还存在不同看法。笔者认为,只要充分认识邓小平哲学思想的理论特质和邓小平理论的哲学内涵,上述问题不难解决。诚然,邓小平并没有哲学讲义式的理论论著,他不是书斋哲学家或职业哲学家,他首先是职业政治家和革命家,他是依据实践的需要阐述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在解决当代中国的现实问题和理论问题中,邓小平无疑既是伟大的战略家和实践家,也是伟大的理论家。我们研究邓小平哲学思想,首先应该从他的政治生涯和革命历程来考察,从他在这一生涯和历程中的一切言论和行动中来考察,尤其要从他高度务实的个性特征和实事求是的理论品格上来考察。经过这样的考察,我们完全可以得出结论,邓小平是深邃的哲学家。邓小平理论的哲学意义和邓小平哲学思想的现实意义,是显而易见的。他的哲学思想有着深刻的内容和自身独特的形式。而这种深刻的哲学思想,构成了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基石,无疑也是当代中国时代精神的精华。

邓小平理论被确定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前后,理论界对它的研究一直保持着浓厚的兴趣,与此同时,对邓小平哲学思想的研究也逐渐升温。但相对于邓小平理论中的其他一些重要方面而言,对邓小平哲学思想的研究还很不够,甚至滞后。笔者认为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由于邓小平哲学思想不是以哲学专论形态出现的,对它的总结概括本身就有一定的难度;二是由于哲学界尤其是传统哲学界对“现实哲学”(恩格斯)、“当前实际问题的辩证法”(毛泽东)、“生活和历史的辩证法”(邓小平)、“实际生活中的唯物辩证法”(江泽民),或者说“实践哲学”、“应用哲学”,历来重视不够,研究不够。由此,邓小平哲学思想研究的广度和深度自然受到一定的制约。

笔者建议,一方面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邓小平哲学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关系,既要充分看到邓小平理论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所产生的深刻影响,又要充分认识邓小平哲学思想在邓小平理论中所发挥的核心和灵魂作用。从研究对象上说,理论界尤其是哲学界,既要充分研究邓小平理论这一时代精神,又要充分研究这一时代精神的精华——哲学思想。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我们的研究工作应该形成整体合力,集中攻关。其目的,一方面完整、准确、彻底地搞清邓小平思想的理论内涵,另一方面,推出具有中国特色的领袖哲学的新形态。

问题之三,如何摆正邓小平哲学思想与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关系。这是目前研究中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

勿庸讳言,目前的理论研究存在着不能正确对待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的关系、毛泽东哲学思想与邓小平哲学思想的关系的问题,一些研究者只看到后者对前者的继承,不承认创新;而另一些研究者只看到后者对前者的创新,看不到继承,甚至割裂二者的思想精髓和发展主脉,形而上学地求新求异。这两种偏向,显然是违背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

笔者赞同这样的观点,即:邓小平理论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发展和创新,同样,邓小平哲学思想也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继承、发展和创新,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他们是一脉相承的系统。当然,也应该看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大框架下,邓小平哲学思想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真理体系。毫无疑问,邓小平理论及其邓小平哲学在分析当代中国的国情,站在现时代的高度总结历史经验,确定路线,独立完成当代中国的重大政治任务和理论任务方面,具有独特作用;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求实精神、丰富经验和远见卓识,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因此,笔者建议,理论界既要充分研究邓小平哲学思想的创新特性和独特发展,又要充分研究邓小平哲学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哲学思想的承继关系,研究它的理论渊源。

问题之四,研究课题重复,各阶段都有同类课题的文章发表,但观点大多雷同,结论缺乏新意。

从已发表的大量作品我们可以看出,邓小平哲学思想的研究与邓小平理论研究一样,尽管也有一些真正意义上的理论研究成果,但相当多的作品还属于应景之作。在已发表的文章中,选题重复的问题比较严重,几乎每个阶段的研究都有大量重复性的论题,且未见多少新意。仅以研究邓小平哲学思想的特色、特点、特性类的文章为例,据不完全统计,这些年发表的文章就有100多篇,这里面不乏观点雷同甚至抄袭之作。

笔者认为,目前的研究缺乏新意的一个主要原因,与许多研究者以传统的哲学观念和哲学研究方法去看待邓小平哲学有关。因此笔者建议,研究邓小平哲学思想,既要遵循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自身的规定性,又要摆脱传统哲学理论和哲学框架中一些条条框框的束缚。要从邓小平所处的特殊时代和面临的特殊课题来研究邓小平哲学,不仅要研究他提出的一系列理论原则、哲学观点,如战略原则、决策原则等,而且要研究他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他治党、治军、富民、强国的领导才能和建国方略。从这些角度出发,就不难找到邓小平哲学思想研究的新课题;寻着这样的思路,就可以在邓小平哲学思想研究领域得出一些新的、有创意的结论。

 

(本文原载20036月中央文献出版社《邓小平研究述评》一书)

 



[i] 参见袁训忠《邓小平的哲学思想研究》第85页。国防大学出版社19893月版。下同。

[ii] 参见袁训忠:《邓小平的哲学思想研究》,第106页。

[iii] 王中兴:《邓小平哲学思想对国防建设的指导意义》。载1995年第6期《军事历史研究》。

[iv] 李君如:《哲学根据:实事求是》,载《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第57,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11月版。

[v] 赵英荷:《论邓小平哲学思想的时代特征》,载1996年第3期《攀登》。

[vi] 参见袁训忠:《邓小平的哲学思想研究》,第85页。

[vii] 冷溶:《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若干问题的思考》),载《邓小平理论学习笔记》,第197224页。辽宁人民出版社19978月版。下同。

[viii] 杨超访谈录,见《说不尽的毛泽东——百位名人学者访谈录》,第30页。辽宁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5月版。

[ix] 侯树栋:《邓小平哲学思想的实质和基本特征》,载1995年第7期《国防大学学报》。

[x] 参见陈志良、杨耕《邓小平哲学思想研究》一书,第664页。辽宁人民出版社199212月版。下同。

[xi] 乌杰:《宏观系统思想和多样性原则是邓小平哲学思想的主要特征与精髓》,载《邓小平思想论》,第20页。人民出版社19929月版。

[xii] 许全兴:《改革开放时代精神的精华》,载《邓小平哲学思想研究》,第115页。中央党校出版社19947月版。

[xiii] 杨春贵:《邓小平同志的哲学思想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载《党的思想路线研究》,第215259页。中央党校出版社19975月版。

[xiv] 唐志龙:《邓小平哲学思想的现实化特色》。载1997年第6期《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xv] 于峰:《“特色理论”与“特色哲学”》。载1994年第1期《河北学刊》。

[xvi] 苏国杰、张卫东:《邓小平哲学思想初探》,载1994年第10期《学习·探索》。

[xvii] 张昌文:《邓小平理论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指针》,载1997年第10期《思维与实践》。

[xviii] 冷溶:《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若干问题的思考》,载《邓小平理论学习笔记》。

[xix] 参见冯达才:《邓小平哲学思想的特色和历史地位——“邓小平哲学思想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讨会综述》,载1994年第5期《学术研究》。

[xx] 同上。

[xxi] 见《邓小平哲学思想的基本点》,载1995615日《光明日报》。

[xxii] 杨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哲学基础的再思考——论邓小平哲学思想的内涵和特点》,载1995年第5期《北京社会科学》。

[xxiii] 胡昌善:《论邓小平的大哲学观》,载1995518日《长江日报》。

[xxiv] 乌杰:《宏观系统思想和多样性原则是邓小平哲学思想的主要特征与精髓》。载《邓小平思想论》,第2037页。人民出版社19929月版。下同。

[xxv] 荣开明:《论邓小平哲学思想的历史地位》,载1994年第6期《学术研究》

[xxvi] 张江明:《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发展》,载1996年第2期《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xxvii] 李志恒、宋五四:《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贡献》,载1996年第2期《学理论》。

[xxviii] 乌杰:《宏观系统思想和多样性原则是邓小平哲学思想的主要特征与精髓》,载《邓小平思想论》。

[xxix] 王中兴:《邓小平哲学思想对国防建设的指导意义》。载1995年第6期《军事历史研究》。

[xxx] 陈志良、杨耕:《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相统一的彻底唯物主义(一)》,载《邓小平哲学思想研究》,第65125页。

[xxxi] 荣开明:《论邓小平哲学思想的历史地位》,载1994年第6期《学术研究》。

[xxxii] 张江明:《有中国特色的实事求是哲学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载《社会主义辩证法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第563586页。中央党校出版社199410月版。

[xxxiii] 胡昌善:《论邓小平的大哲学观》,载1995518日《长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