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哲学的整体观新探

作者:杨明伟    发布时间:2014-03-24   
分享到 :

毛泽东哲学的整体观新探

杨明伟

 

在毛泽东哲学思想中,整体观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它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主要特征之一。什么是整体,怎样理解整体?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明确指出:“凡属带有照顾各方面和各阶段的性质的,都是战争的全局。”[i]毛泽东所说的全局,也就是整体。这里虽然说的是战争,但实际是对任何情况下的整体要领下了一个比较准确的定义。因为战争的整体,最能反映整体的特性。正如钱学森所说,“在人类全部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没有比指导战争更强调全局观念、整体观念”的了(钱学森等著《军事系统工程》)。毛泽东从纵横两种关系的角度(即“各方面和各阶段”)给整体下了一个完整的定义后,接着又明确地指出了整体观的重要地位:“主要和首先的总是问题,是对于全局和各阶段的关照得好或关照得不好。”[ii]可见,整体的实质,就是不同事物、不同部分、不同侧面以及发展的不同阶段之间的有机联系。而有机联系的实质又是什么呢?毛泽东说过:“究竟是什么东西联系呢?就是对立的两个侧面的联系。”[iii]这里说的也就是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物质世界就是由普遍联系着的东西构成的矛盾统一整体。恩格斯说:“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iv]这就是说,无论自然界、人类社会还是人的意识活动,呈现出来的都是一个个由矛盾关系(即普遍联系)所构成的整体画面。没有一个事物是离开这种关系而孤立存在的。毛泽东的整体观,就是对这一客观存在的准确的反映。

既然整体的实质是矛盾关系,那么,要探索毛泽东的整体观,就必须从毛泽东的矛盾观着手。而毛泽东关于矛盾的各种命题则最能体现他的矛盾观,因此,本文试图从这个角度,揭示作为毛泽东哲学思想主要特征之一的整体观。

毛泽东在《实践论》和《矛盾论》等著作中,围绕矛盾问题广泛而深刻地提出了一系列命题。

(一)在有关自然领域方面,主要有以下几个命题:

1“矛盾存在于一切过程中,并贯串于一切过程的始终,矛盾即是运动,即是事物,即是过程”[v]

2“没有什么事物是不包含矛盾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vi]

3“矛盾是简单的运动形式(例如机械性的运动)的基础,更是复杂的运动形式的基础。”[vii]

4、“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不过按事物的性质不同,矛盾的性质也就不同。”[viii]

5“任何运动形式,其内部都包含着本身特殊的矛盾。这种特殊的矛盾,就构成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质。”[ix]

6“任何事物内部都有这种矛盾性,因此引起了事物的运动和发展。”[x]

7“每一事物的运动都和它的周围其他事物互相联系和互相影响着。”[xi]

123三个命题,从总体上表述了毛泽东的整体观。概观自然界的全貌,一切事物、运动、过程,无一不是普遍联系的客观存在,事物也好,运动也好,过程也好,皆为矛盾的产物,都是矛盾的集合。毛泽东整体观的着眼点,首先是落在自然界的整体性上。自然界从微粒到巨物,从简单到复杂,从过程始到过程终等等,都是矛盾关系整体作用的结果。首先把这种矛盾关系的整体作用提出来,就不致在纷繁复杂的自然现象面前无所适从。毛泽东在《矛盾论》中虽然指出“先说矛盾的普遍性”,是“为了叙述的方便起见”。但是把这种代表事物整体性联系的“矛盾的普遍性”放在《矛盾论》之前部加以论述,这本身就体现了一种客观要求,它促使毛泽东首先用整体观去分析事物的矛盾。所以他接着又说:“当着我们分析事物矛盾的法则的时候,我们就先来分析矛盾的普遍性的问题,然后再着重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的问题,最后仍归到矛盾的普遍性的问题。”[xii]这就是说,整体观分析事物的整体性,这既是毛泽东分析问题的出发点,又是他分析问题的归宿。

45两个命题,是从小范围内来谈事物的整体性。整体,是一个相对概念,有大范围的整体,也有小范围的整体。矛盾关系既然存在,就是一种联系的存在,就是一种整体意义的存在,不管它存在的范围是大,还是小。“矛盾的特殊性”所表述的整体,是由事物或运动内部各部分之间相互联系所组成的整体。由于事物内部这种自身相互联系的存在,各因素综合构成了事物的特质,这就使各个作为整体的事物得以区别开来。毛泽东之所以在提出了大范围的整体以后又提出小范围的整体,他在《矛盾论》的“矛盾的特殊性”一章中对这一原因作了说明,“我们从事中国革命的人,不但要在各个矛盾的总体上,即矛盾的相互联结上,了解其特殊性,而且只有从矛盾的各个方面着手研究,才有可能了解其总体。”[xiii]即是说,只有研究了小整体后,才有可能进一步去了解大整体。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更强调正确处理大整体与小整体的关系,他说:“为了建设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必须有中央的强有力的统一领导,必须有全国的统一计划和统一纪律,……同时,又必须充分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各地都要有适合当地情况的特殊。这种特殊……是为了整体利益,为了加强全国统一所必要的特殊。”[xiv]

67两个命题,说的是作为动态存在的事物具有一种双重的整体关系:内部关系和外部关系。事物内部结构的各个部分在运动中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事物的内部整体关系(即“矛盾性”)。这种内部的整体关系,是事物运动发展的根本原因。一事物和他事物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构成事物的外部整体关系。这种外部整体关系是事物运动发展的第二原因。

(二)在有关社会领域方面,毛泽东主要有以下几个关于矛盾的命题:

1每一个社会过程,“在其发展过程中,包含着许多的矛盾。例如,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程中,有中国社会各被压迫阶级和帝国主义的矛盾,有人民大众和封建制度的矛盾,有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矛盾,有农民及城市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有各个反动的统治集团之间的矛盾等等”。[xv]

2、“合作社正在经历一个逐步巩固的过程。它还存在着一些需要解决的矛盾。例如,在国家同合作社之间,在合作社内部,在合作社同合作社相互之间,都有一些矛盾需要解决。”[xvi]

3“什么叫问题?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哪里有没有解决的矛盾,哪里就有问题。”[xvii]

4“在解决这些矛盾以后,又会出现新的问题。新的矛盾,又需要人们去解决。”[xviii]

5“在目前社会大变动的过渡时期,困难问题还是很多的。又发展又困难,这就是矛盾。”[xix]

6、“我们要进行大规模的建设,但是我国还是一个很穷的国家,这是一个矛盾。”[xx]

12两个命题,从社会的总体上表述了毛泽东的整体观。社会,是一个更复杂的整体。作为整体存在的社会,它的每一个阶段都存在着多种整体性的矛盾关系。社会领域内矛盾关系的主体,是不同社会集团或阶级。这些社会集团或阶级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要么处在一种对抗性的矛盾关系中,要么处在一种非对抗性的矛盾关系中。但无论以何种方式存在的矛盾,都不过是社会集团之间、阶级之间、群体之间的整体关系的产物。社会矛盾的双方,都是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的,这种统一体也就是社会中的整体。

34两个命题,毛泽东把“矛盾”引入到“问题”中,这是很有道理的。因为存在着问题,也就当然地存在着矛盾。这种矛盾表现为一种动态的关系,在动态关系中各个部分的地位不同,使得动态关系的内部不断地发生冲突,从而产生问题。这就是说问题本身是一种没有调整好的动态关系,这种运动关系仍然是一个整体中的各个部分相互作用的产物,所以才需要我们去进行调整。而整体内的相互作用是没有完结的,那么调整也就不是一次能够完成的,而是一个永恒的过程。所以毛泽东强调,新的问题会不断出现,矛盾的解决也就没有尽头。

56两个命题,毛泽东又把“矛盾”引入“困难”中。因为困难的出现,是由于处于整体关系中的事物没有具备某些使其发展的条件。这些条件的缺乏,也就使得动态关系难以把握。事物的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条件,在社会领域中,尤其在经济建设或社会发展过程中,其矛盾关系(动态关系)的各方面的地位和作用不同,决定了社会运动的性质的不同,因而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总伴随着阻碍发展的因素,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困难”。解决这种困难,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才能使社会(事物)得以充分发展。然而,只有从社会(事物)的整体性上去观察事物,才能发现困难存在的根源;如果孤立地去看事物的某一个侧面,也就无所谓困难或不困难了。

(三)在有关人的认识领域,毛泽东主要有以下几个关于矛盾的命题:

1、“客观过程的发展是充满着矛盾和斗争的发展,人的认识运动的发展也是充满着矛盾和斗争的发展。一切客观世界的辩证法的运动,都或先或后地能够反映到人的认识中来。”[xxi]

2、“研究学问的时候,由不知到知的矛盾也是如此。当着我们刚才开始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时候,对于马克思主义的无知或知之不多的情况,和马克思主义的知识之间,互相矛盾着。然而由于努力学习,可以由无知转化为有知,由知之不多转化为知之甚多,由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盲目性改变为能够自由运用马克思主义。”[xxii]

3“原定的思想、理论、计划、方案,部分地或全部地不合实际,部分错了或全部错了的事,都是有的。许多时候须反复失败过多次,才能纠正错误的认识,才能到达于和客观过程的规律性相符合。”[xxiii]

4“毛泽东还引用了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的一个命题:“在思维的范围以内我们也不能避免矛盾,并且我们看到了,例如,人的内部无限的认识能力与此种认识能力仅在外部被局限的而且认识上也被局限的个别人们身上的实际的实现二者之间的矛盾,是在人类世代的无穷的——至少对于我们,实际上是无穷的——连续系列之中,是在无穷的前进运动之中解决的。”[xxiv]

1个命题说明了客观世界的整体性与人的认识过程的整体观的关系。客观过程,是充满着矛盾关系的整体发展过程,这种整体过程,必然反映到人的认识中来。认识的整体观来源于客观现实的整体性。“客观世界的辩证法的运动”,也就是客观世界矛盾关系组成的有机整体的运动。这种有机整体的运动真实地反映到人的认识中,也就是唯物辩证的整体观。随着认识的发展,一切客观世界有机整体的运动,“都或先或后地能够反映到人的认识中来”,形成辩证的整体观。

23两个命题,表述了人们获得认识的两种整体性过程的问题。一种是提高现有认识的过程。这种过程包括两个方面:由不知到知和由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为什么说这是个整体性过程呢?因为由不知到知和由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这是一种逐渐的过渡,由认识的片面性、局部性向整体性过渡。通过这种过渡,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一步步接近整体。另一种过程是改正错误认识的过程。这种过程也包括两个方面:部分地改变错误的认识和全部地改变错误的认识。这更是一个整体性的过程。无论是部分地改变或者是全部地改变,都说明人们原先未能从整体性上去把握客观事物,“因为从事变革现实的人们,常常受着许多的限制,不但常常受着科学条件和技术条件的限制,而且也受着客观过程的发展及其表现程度的限制(客观过程的方面及本质尚未充分暴露)。”[xxv]要解决这种矛盾,必须从事变革现实的实践,“须反复失败过多次”,才能使认识符合于客观过程,也才能逐步得到整体性的认识。

4个命题,从人的认识能力上的矛盾来阐述整体观。人类的整体认识能力是无限的,在这种无限的整体认识中的个人认识能力,是有限的。而人类的整体认识能力是由无数个人的认识能力有机地组成的。因此,我们考察人的认识历史的发展,首先应该认识的是人类整体认识的无限性,这是对认识本身的一种认识,也是我们认识的基点。只有认识到整体认识能力的无限性,才能避免不可知论。由此出发,人类就可以在世代无穷的连续系列中,解决认识能力上有限和无限的矛盾。

由以上对矛盾命题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无论在自然领域、社会领域还是人的认识领域,毛泽东赋予矛盾概念的本质含义是始终一致的,这一含义就是“辩证的普遍联系”。这种辩证联系既包括了相互排斥、相互斗争、相互对立、逻辑上不相容的对抗性、斗争性,又包括了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统一性、同一性;它既包括了大范围整体的辩证关系,又包括了小范围整体内的辩证联系。这种辩证联系是动态的联系而不是静止的联系。毛泽东所赋予矛盾的这一“辩证的普遍联系”的本质含义,所体现的就是事物的整体性原则。因此,可以认为毛泽东的矛盾观就是他的整体观,二者是同一意义的概念。

客观事物无论以什么样的形态、方式存在,都不是简单孤立的,而是一种综合性联系和作用下的存在。社会发展(尤其是现代社会)更是如此。它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矛盾关系的动态作用,必然产生有机的整体。任何一种社会存在都必然是整体关系下的存在物。正确反映这种存在的人的认识或观念,就应该是一种全面的辩证的整体观,而不是片面的、零散的形而上学观。这正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的特点。

 

(本文原载《天津社会科学丛刊》1987年第9辑《哲学“三论”在当代》,2011年收入《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三十年》文集,201111月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

 



[i] 《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75页。

[ii] 《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75页。

[iii] 《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94页。

[iv]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59页。

[v] 《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19页。

[vi] 《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05页。

[vii] 《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05页。

[viii] 《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13页。

[ix] 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08309页。

[x] 《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01页。

[xi] 《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01页。

[xii] 《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04305页。

[xiii] 《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12页。

[xiv] 《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2页。

[xv] 《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11页。

[xvi] 《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11页。

[xvii] 《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39页。

[xviii] 《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15页。

[xix] 《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28页。

[xx] 《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39页。

[xxi] 《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95页。

[xxii] 《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25页。

[xxiii] 《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94页。

[xxiv] 《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05页。

[xxv] 《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9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