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小革: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发展

作者:    发布时间:2014-08-04   
分享到 :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发展

裴小革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总结历史经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行的创新探索。邓小平是这个创新探索的伟大实践者和领导者。在这个创新探索过程中,他正确处理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在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国情和实际相结合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勇于开拓,继毛泽东思想后又一次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前进,为发展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经济学作出了新的杰出贡献。

倡导和设计改革开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曾经预言,社会主义在消灭剥削制度的基础上,必然能够创造出更高的劳动生产率,使生产力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新中国成立以后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的时间里所发生的变化,已初步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但是,这种优越性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就经济方面来说,在经济体制上形成了一种与生产力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僵化模式。邓小平指出:“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使中国人民的生产力获得解放,这是革命,所以革命是解放生产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只有实施改革开放,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原有经济体制,才能充分调动企业和劳动者的积极性、创造性。

为了确保改革开放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健康发展,邓小平郑重指出:“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这表明,改革开放作为一次新的革命,不是原有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但这种变革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那种意义上的革命,更不允许否定和抛弃我们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

传统观念认为,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东西,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早在1979年邓小平就指出:“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个不能说是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尽管当时还是讲计划经济为主,但毕竟把市场经济同社会主义联系了起来,承认和肯定了市场经济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存在的必要性和有益性。1992年春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更加明确地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这就对社会主义可不可以实行市场经济这个长期争论不已、阻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做出了清楚、透彻、精辟的总回答,从根本上解除了把计划经济视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把市场经济当作资本主义特有东西的思想束缚。

邓小平关于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思想,突破了传统观念和以往的社会主义模式,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增添了崭新的内容,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了理论基础。

建设生产力解放发展、人民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

邓小平在领导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不断提出和反复思考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就是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关键是要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基础上,进一步认清社会主义的本质。1980年,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本质。”“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总不能叫社会主义。人民生活长期停止在很低的水平总不能叫社会主义。”“根据我们自己的经验,讲社会主义,首先就要使生产力发展,这是主要的。只有这样,才能表明社会主义的优越性。”邓小平在1992年春南方谈话中进一步对社会主义本质做出了科学概括:“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概括,既坚持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又纠正了多年来经济理论界一些人离开生产力抽象地谈论社会主义,把许多束缚生产力解放发展的、阻碍人民共同富裕的东西当作“社会主义原则”加以固守,把许多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有利于生产力解放发展和人民共同富裕的东西当作“资本主义复辟”加以反对的片面认识和错误观点,提高了人们对社会主义认识的境界,是发展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经济学取得的最重大的理论成果之一,也是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发展。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81日第62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