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泽民论与时俱进

作者:江泽民    发布时间:2012-07-12   
分享到 :
江泽民论与时俱进
编者按: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的《江泽民思想年编(1989—2008)》已于近日出版发行。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于与时俱进。本刊特将江泽民关于与时俱进的有关论述摘编如下,供学习参考。
现在已经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就要求我们在思想认识、管理制度、领导方法等方面都必须相应地来一个很大的转变。过去有许多做法和经验已经不适用了,要根据新的实践要求,重新学习,不断创新,与时俱进。
——1992年10月19日在中共十四届一中全会上的讲话
在我们党几十年积累的丰富经验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根据各个时期党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的需要,刻苦学习,不断地进行新的创业。
——1994年3月7日在同出席全国党校工作会议的同志座谈时的讲话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1995年5月26日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
孙中山先生一生追求真理,不断进步。任何伟大人物,都不可能不受到历史的局限,孙中山先生也有他的局限性。但他善于从实践中学习,包括从失败的教训中学习,从不停止探索前进的步伐,因而能够“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在人类即将迈入新世纪的今天,在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从事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中,尤其需要认真学习和大力提倡孙中山先生这种与时俱进的可贵精神。
——1996年11月12日在孙中山诞辰一百三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定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同时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离开本国实际和时代发展来谈马克思主义,没有意义。静止地孤立地研究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同它在现实生活中的生动发展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没有出路。
——1997年9月12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邓小平同志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奠定了发展的基础,但是今后的路具体怎么走,要靠我们自己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开拓,总结新的经验,形成新的认识。只有这样去做,才能创造性地继承邓小平同志开创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也才能创造性地发展邓小平理论。
——1998年1月26日为邓小平逝世一周年而作的《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
马克思主义是在深刻总结历史运动规律的基础上形成的,其基本原理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一些具体论述可能会过时,不再适用,但世界历史的发展轨迹并没有超出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基本规律。马克思主义不是静止的封闭的教条,而是在实践中接受检验、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就在这里。
——1999年1月11日在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金融研究班上的讲话
在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我们党如何始终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更好地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在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多样化的趋势进一步发展的条件下,如何始终保证全党同志按照党的奋斗目标、按照国家和人民的最高利益来行动,维护和加强党的坚强团结和高度统一,这是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的重大理论问题,也是重大现实问题。总结我们党七十多年的历史,可以得出一个重要结论,这就是:我们党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是因为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实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
——2000年2月25日在广东考察工作时的讲话
以信息科技、生命科技为主要标志的现代科学技术,为生产力和社会的发展开辟了新的广阔前景,对各国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社会等领域正在产生并将继续产生深刻影响。历史反复说明,违背历史规律和人民要求,不紧跟人类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进步发展的潮流,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论曾经多么强大,最终也是要落伍的,而落后就会挨打。
——2000年5月14日在上海主持召开江苏、浙江、上海党建工作座谈会时的讲话
要大力拓宽中青年领导干部的视野,使他们善于观察世界大势和正确把握时代要求。要大力培养中青年领导干部的战略思维能力,使他们善于从实际出发不断研究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大问题。
——2000年6月9日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2000年6月20日在兰州主持召开西北地区党建工作和西部开发座谈会时的讲话
现在,面对国际国内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必须继续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形成新认识、开辟新境界。
——2000年6月20日在兰州主持召开西北地区党建工作和西部开发座谈会时的讲话
我们进行理论创新,就是要使我们党的基本理论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吸取新的实践经验、新的思想而向前发展。
——2000年6月20日在兰州主持召开西北地区党建工作和西部开发座谈会时的讲话
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我们的思想认识也必须不断前进,不断根据实践的要求进行创新。思想解放、理论创新,是引导社会前进的强大力量。我们始终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这一点丝毫不能动摇。同时,我们也必须根据新的实践不断进行新的探索,不断为实践提出新的理论指导。党的十五大号召全党同志,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党的十五大还提出,坚持邓小平理论,在实践中继续丰富和创造性地发展这个理论,这是党中央领导集体和全党同志的庄严历史责任。
——2000年6月20日在兰州主持召开西北地区党建工作和西部开发座谈会时的讲话
世界发展很快,我们要密切注视世界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军事等方面的变化。否则,就难以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也很难做好工作。全党同志一定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所谓宽广的眼界,一是要有历史的深远眼光,一是要有世界的全局眼光。这样来观察问题,我们就能更深刻、更全面地认识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更加清醒、主动地掌握我们自己发展的命运。
——2000年10月11日在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上的讲话
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统一的,应一以贯之。不解放思想,教条主义盛行,不可能做到实事求是;离开实事求是,脱离实际,脱离亿万群众的创造性实践,不是真正的解放思想。
——2000年10月11日在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上的讲话
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关键是要掌握其理论实质,善于把其基本原理运用于社会主义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实践,并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勇于创新。不能搞教条主义,不能拘泥于一些具体的论述。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就在于它在实践中能够不断创新。
——2000年10月11日在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上的讲话
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进程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论断,通过改革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真谛。理论创新的源泉在实践,实践的主体是人民群众。理论创新,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坚持实践标准和“三个有利于”标准。不能拿本本去框实践,而是要用实践去发展本本。这是我们树立和发扬好的学风最根本的要求。
——2000年10月11日在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上的讲话
要宣传和弘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也是我们进行不懈奋斗的核心精神。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统一的,不解放思想,不可能做到实事求是;离开实事求是,不是真正的解放思想。
——2001年1月10日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的讲话
要宣传和弘扬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的精神。我们必须始终站在时代发展前列,不断把事业推向前进。闭目塞听,坐井观天,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无视世界发展潮流,必然会落伍。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运用当代最新知识丰富自己,不唯本本,不守教条,与时俱进,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
——2001年1月10日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的讲话
能不能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工作作风,能不能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是一个关系党和国家事业继往开来、兴旺发达的大问题。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国内改革和建设的任务艰巨繁重,客观实际不断变化的情况下,如果我们不解放思想,不进行创新,我们的理论和政策不向前发展,我们的现代化建设事业就不可能前进,我们也不可能应对各种挑战。因此,全党同志必须统一认识,必须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坚持创新、创新、再创新。
——2001年2月14日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全党同志要坚持从新的实际出发,以改革的精神研究和解决党的建设面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使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充满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大力发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精神,创造性地推进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200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如果不顾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的变化,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作出的某些个别论断和具体行动纲领,我们就会因为思想脱离实际而不能顺利前进,甚至发生失误。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必须始终反对以教条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道理所在。
——200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我们的思想认识也应不断前进,应勇于和善于根据实践的要求进行创新。要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党的基本理论指导下,一切从实际出发,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200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在继续前进,我们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和认识也要继续下去,永远不能停顿。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而这种一脉相承就是既不断继承又不断创新的发展过程,是我们共产党人不断继承、不断发展着的科学真理的统一体。继承是创新的前提,创新是最好的继承。只有坚持这样做,理论才能真正顺应时代和实践的呼唤,实现与时俱进的要求。
——2001年8月21日在山西考察工作时的讲话
注重理论创新,是党的事业前进的重要保证。什么时候我们紧密结合实践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党的事业就充满生机和活力;什么时候理论的发展落后于实践,党的事业就会受到损害,甚至发生挫折。
——2001年8月31日在国防大学军队高级干部理论研讨班上的讲话
党的事业要前进,必须有回答和解决新问题的理论勇气和政治勇气。
——2001年8月31日在国防大学军队高级干部理论研讨班上的讲话
我深深感到,当今世界和我们所处的时代,同过去相比发生了很多深刻变化。无论从国际还是从国内看,我们都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必须从理论上、实践上作出回答并加以解决,否则我们就不能更好地前进。我们必须与时俱进,继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如果因循守旧、停滞不前,我们就会落伍,我们党就有丧失先进性和领导资格的危险。
——2001年8月31日在国防大学军队高级干部理论研讨班上的讲话
七一讲话,贯穿了两个基本要求。一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这一点,要坚定不移,不能含糊。二是一定要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勇于追求真理和探索真理的革命精神。这一点,也要坚定不移,不能含糊。我认为,这两个“坚定不移”、两个“不能含糊”,始终是检验我们是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的试金石。
——2001年8月31日在国防大学军队高级干部理论研讨班上的讲话
毫无疑问,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任何时候都要坚持,一切否定和放弃马克思主义的言行都是错误的,都必须坚决反对。但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绝不能采取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的态度,而应该采取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科学态度,坚持一切从发展变化着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看作是不断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科学。如果不顾历史条件和客观情况的变化,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讲的所有的话都当成不可更改的教条,那就会损害乃至窒息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
——2001年8月31日在国防大学军队高级干部理论研讨班上的讲话
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道理,就是不能用本本去框实践,而只能用实践去发展本本。如果一切都要先看本本上有没有,老祖宗讲过没有,就很难在实践中迈开步子。
——2001年8月31日在国防大学军队高级干部理论研讨班上的讲话
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须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转移,这也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道理。我们一定要看到《共产党宣言》发表一百五十多年来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发生的重大变化,一定要看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生的重大变化,一定要看到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工作生活条件和社会环境发生的重大变化。要充分估计这些变化带来的影响。离开了活生生的现实,还用几十年前甚至一百多年前的老观点来套现实社会的发展,是绝对行不通的。
——2001年8月31日在国防大学军队高级干部理论研讨班上的讲话
实践没有止境,解放思想也没有止境。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要突破我们。这是社会前进的基本规律。用发展的观点对待马克思主义,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这就是按规律办事,也是对待马克思主义唯一正确的态度。
——2001年8月31日在国防大学军队高级干部理论研讨班上的讲话
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深入发展,引起世界各种思想文化,历史的和现实的、外来的和本土的、进步的和落后的、积极的和颓废的,展开了相互激荡,有吸纳又有排斥,有融合又有斗争,有渗透又有抵御。总体上处于弱势地位的广大发展中国家,不仅在经济发展上面临严峻挑战,在文化发展上也面临严峻挑战。保持和发展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大力弘扬民族精神,积极吸取世界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实现文化的与时俱进,是关系广大发展中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努力建设我国的先进文化,使它在全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中间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努力发展我国的先进生产力,使我国加快进入世界生产力发达国家的行列,都是我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任务。
——2001年12月18日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关键是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七一讲话已经提出的重要提法和观点,十六大报告要充分反映,如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转变对我们提出的挑战、两个先锋队的问题、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等问题。对干部群众中存在的一些模糊认识,要有针对性地进行阐述。对新世纪初我们面临的国内外发展大势,以及这种形势给我们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要画龙点睛地说一下,增强报告的时代感。要说明进入新世纪我们是在怎样的国内外形势下进行改革和建设的,全党同志必须增强紧迫感和忧患意识,加紧工作,开拓进取。
——2002年2月18日在阅看十六大报告提纲稿后就报告起草工作的批示
要突出改革,勇于推进各个方面的改革。体现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的要求,这是最基本的。
——2002年2月18日在阅看十六大报告提纲稿后就报告起草工作的批示
贯彻“三个代表”要求,首先要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统一思想、团结奋进上下功夫。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统一思想、团结奋进的前提和基础。要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统一思想、团结奋进,就要用发展的观点对待马克思主义,真正懂得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要始终不渝地坚持,而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就在于它必须与发展着的实践相结合,不断指导实践向前发展。死守着马列主义经典作家在当时具体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作出的一些个别论断,不发展,不前进,不仅没有前途,而且只能是死路一条。坚持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2002年3月12日在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讨论会上的讲话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做到与时俱进、开拓进取。要坚持好马克思主义,必须根据实践的发展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是总结我们党八十多年奋斗历程得出的一条基本经验,也是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对我们提出的根本要求。
——2002年5月21日在四川考察工作时的讲话
现在,世界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正在深入,各条战线、各个部门、各个地方都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推进改革也好,促进发展也好,维护稳定也好,都需要我们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深入总结实践经验,发展新的思想理论观念,找到新的方式方法,掌握新的领导本领。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是抽象的空洞的,不是为了理论创新而理论创新。理论发展是在实践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的,而我们取得的新认识、新思想、新观点,一定要落实到更好地指导实践上来,落实到发展中国的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实现和维护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我们推进理论创新,就是为了要通过理论创新来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以及其他各个方面的创新,最终是为了使我们的理论能够更好地指导和推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2002年5月21日在四川考察工作时的讲话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002年11月8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2002年11月8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使全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能否始终做到这一点,决定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2002年11月8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世界在变化,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在前进,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在发展,迫切要求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总结实践的新经验,借鉴当代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在理论上不断扩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只有这样,党的思想理论才能引导和鼓舞全党和全国人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永不自满,永不懈怠,这是我们要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
——2002年11月8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军事领域作为竞争和对抗最为激烈的领域,是最具创新活力也是最需创新精神的领域。现在,世界新军事变革加速发展,其未来趋势可能是我们现在难以预料的,甚至是难以想象的。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发生和发展,对国际战略形势和我国国家安全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我们一定要有开阔的视野和前瞻的眼光,坚持创新、创新、再创新,积极迎接世界新军事变革的严峻挑战,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努力完成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的双重历史任务,坚定不移地实现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目标。
——2004年9月20日在经过调整充实的中央军委第一次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来源:《党的文献》2010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