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长水:学习邓小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的思想

——学习邓小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的思想

作者:蔡长水   发布时间: 2012-07-09   
分享到 :
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
——学习邓小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的思想
蔡长水

邓小平从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任务的高度出发,揭示了腐败现象产生的根源,阐明了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与反腐倡廉的辩证统一关系,以及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且系统地提出了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对腐败的思路、原则、方针和方法,为我们党在改革开放条件下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一、执政党的党风和反腐败问题关系党的生死存亡

邓小平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执政以后,他在思考党和国家全局性的重大问题时,其注意力从没有离开过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问题。他根据各个时期的新情况、新问题,适时地分析了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的表现形式和特点,严肃地指出了它对党和国家的严重危害。建国之初,他强调要防止党脱离实际和脱离群众的危险。他认为,我们进了城,执了政,党员具备了做官的条件,因此,很容易使我们同志沾染官僚主义的习气、很容易在共产党员身上滋长一种骄傲自满的情绪。脱离实际和脱离群众的危险,不是比过去减少而是比过去增加了。针对这种情况,他强调必须坚持党的优良传统,经常注意进行反对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和宗派主义的斗争,经常警戒脱离实际和脱离群众的危险。这样,才能使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鉴于“文化大革命”对党特别是对党的作风的严重败坏,以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正之风的滋长、发展,邓小平把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提到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的高度。他指出,“四人帮”确实把我们的风气搞坏了,弄得我们党内同志不敢讲话,尤其不敢讲老实话,弄虚作假。因此.“在目前的历史转变时期,问题堆积成山.作百端待举,加强党的领导,端正党的作风,具有决定的意义。”同时,他还针对改革开放之初党内出现的假公济私、开后门、特别是特权现象等,严肃指出:“搞特权、特殊化,引起群众的强烈不满,损害党的威信,如不坚决改正,势必使我们的干部队伍发生腐化。“如果不坚决搞好党风,进一步恢复党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就可能出现一些本来可以避免的大大小小的乱子,使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在刚刚迈出第一步的时候就遇到严重的障碍。”他还指出,精神文明建设,首先要着眼于党风和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而端正党风,是端正社会风气的关键。因此,邓小平尖锐指出:“我赞成陈云同志讲的,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起,针对不正之风趋于严重,特别是经济犯罪活动和腐败现象日益突出,邓小平又进一步指出,这股风如果不刹住,确实有“改变面貌”甚至“变质”的危险。他深刻地分析了腐败现象迅速滋长的形势及危害。要求采取坚决的措施加以制止。他指出:“开放、搞活,必然带来一些不好的东两,不对付它,就会走到邪路上去。“我们自从实行对外开放和对内搞活经济两个方面的政策以来,不过一两年时间,就有相当多的干部被腐蚀了。卷进经济犯罪活动的人不是小量的,而是大量的。犯罪的严重情况,不是过去‘三反’、‘五反’那个时候能比的。”“这股风来得很猛。如果我们党不严重注意,不坚决刹住这股风,那么,我们的党和国家确实要发生会不会‘改变面貌’的问题。这不是危言耸听。”“经济建设这一手我们搞得相当有成绩,形势喜人……但风气如果坏下去,经济搞成功又有什么意义?会在另一方面变质,反过来影响整个经济变质,发展下去会形成贪污、盗窃、贿赂横行的世界。”因此他认为,我们要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这两件事结合起来,对照起来,就可以使我们的政策更加明朗,更能获得人心。

二、党风建设和反腐败贸穿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过程

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根据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的新问题,以及腐败现象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明确指出,反对腐败,打击经济犯罪是一项长期的经常的工作,至少伴随到实现四个现代化那一天。“开放、搞活政策延续多久,端正党风的工作就得干多久,纠正不正之风、打击犯罪活动就得干多久”。他强调:“我们要反对腐败,搞廉洁政治。不是搞一天两天、一月两月,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要坚持两手抓的方针,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经济犯罪活动,这两手都要硬。这样,邓小平在改革开放条件下为我们确立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必须坚持长期作战的思想,确立了党风廉政建没和反腐败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思想。这首先因为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的产生有其深刻的根源和复杂的因素,而这些根源和因素不是短时期所能消除的。第一,我国是一个封建社会历史很长的国家,封建主义思想和其他剥削阶级思想的影响将长期存在,并通过各种形式表现出来。实践表明,在执政、特别是改革开放的条件下,一些干部中存在的等级观念、特权观念、宗族观念、官本位的思想等封建传统观念,都可以从党内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的案例中找到它们内在的联系性,正是这种封建落后的传统观念影响着党风、助长着腐败现象的滋生。第二,实行改革开放,我们在吸收国外的先进思想文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同时,一些消极腐朽的思想道德观念、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也必然会通过各种渠道进入我们的社会,对一些党员干部的思想价值观产生冲击,成为滋生腐败的诱因。第三,巾场经济具有双重效应,一方面,市场经济运行中的民主、平等、竞争、务实、效率、创新等观念,为塑造人们良好的思想风貌,端正党风,防止和反对腐败,发挥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样具有商品经济的一般特征,它不可能完全消除市场运行中的盲目性和自发性.因此,市场经济的拜金主义、功利主义、恶性竞争、弄虚作假等负面因素,也必然会影响人们的思想,不仅会侵蚀到经济领域,还会渗透到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活之中。第四,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经历一个艰难的相当长的新旧体制转换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制度、法制和机制不健全、不完善,加上工作上存在的一些漏洞和薄弱环节,会给腐败现象滋生以可乘之机.上述种种情形表明,产生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的因素和根源是多方面的,它们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是各种因素综合的结果:而这些因素和根源又不是自然可以弱化和消除的,必须创造各种条件,比如经济的发展、改革的深化、制度和法制的健全、教育和监督的强化等等,才能逐步得以解决。要消除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的根源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而是一个长期的综合治理的过程。由此决定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没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互为条件的,它们部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之中。忽视了任何一方面都不能实现我们的历史使命和宏伟目标。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政治保证,“没有打击经济犯罪活动这一手,不但对外开放政策肯定要失败,对内搞活经济的政策也肯定要失败。有了打击经济犯罪活动这一手,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就可以沿着正确的方向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提供强大的动力和物质基础。发展经济、深化改革、创新体制,为从根本上遏制和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创造条件,为从源头上惩治腐败提供制度上和物质上的保证。所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可分割的任务。要保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必须深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必须围绕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行。

三、党风建设和反腐败要靠教育,更要靠法制

1986年3月,邓小平在会见新西兰总理朗伊时指出:“实行开放政策必然会带来一些坏的东西,影响我们的人民。要说有风险,这是最大的风险。我们用法律和教育这两个手段来解决这个问题。”

加强党风建设和反腐败必须以强有力的思想教育为基础和前提。大量事实表明,一些干部风气不正,甚至蜕化变质,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最根本的是思想路线、思想意识上出了问题,是从思想上的蜕化变质开始的。因此,加强教育,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特别是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对于端正党风,防止和抵御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有效地进行反腐败斗争,是一个有效的途径。邓小平认为,这种教育,主要是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教育,要使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精神状态上有显著的进步,党员为人民服务而不谋私利的觉悟有显著的提高,党和群众的关系有显著的改善。其教育的内容,主要是:一是理想信念的教育。我们要对干部和人民进行“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教育。而“其中我们最强调的,是有理想。……我们过去几十年艰苦奋斗,就是靠用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为人民自己的利益而奋斗.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凝聚力。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一切。”我们说人的因素重要,是指认识到自己的利益并为之而奋斗的有坚定信念的人。所以,党员、干部要讲信念,军队要讲信念,人民中间、青年中间也要讲信念。在今天,党和政府愈是实行各项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政策,党员尤其是党的高级负责干部,就愈要高度重视、愈要身体力行共产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道德。否则,我们自己就会在精神上解除武装,各种错误的思想乘隙而入,从而走入歧途。二是加强纪律和法制教育。邓小平在强调理想教育的同时,还特别强调纪律和法制的教育。他认为加强法制重要的是进行教育。要求大中小学的学生从入学起.工人从入厂起,战士从入伍起,工作人员从到职起,就要学习和服务各自所必须遵守的纪律。法制教育要从娃娃开始,小学、中学要进行这个教育,社会上电要进行这个教育,在党内和领导干部中更要进行这种教育。三是艰苦奋斗和奉献精神教育。邓小平把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作为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具备的四个前提之一,他指出,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传统,艰苦朴素的教育今后要抓紧.一直要抓六十至七十年。我们的国家越发展,越要抓艰苦创业。要告诉我们的人民,告诉共产党员,经济发展了,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了,仍然应当保持艰苦奋斗的传统。坚持这个传统,才能抗住腐败现象,有助于克服腐败现象。他说,建国以来我们一直讲艰苦创业,后来日子稍微好一点,就提倡高消费,于是,各方面的浪费现象蔓延,加上思想政治工作薄弱、法制不健全,什么违法乱纪和腐败现象等等,都出来了。我们一定要保持和发展革命战争年代那种吃苦在先、享受在后的精神,坚决抵御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

加强制度和法制建设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的另一重要手段。依靠制度和法制来加强党的建设和政权建设,是邓小平对执政党建设理论的一个重要贡献。他总结了建国以来党和政权建设的经验教训,认为制度建设和法制建设带有根本性。他指出,克服特权现象、反对腐败,“要解决思想问题,也要解决制度问题。”“制度问题不解决,思想作风问题也解决不了”,“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与此同时,他还强调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他认为“现在从党的工作来说,重点是端正党风,但从全局来说,是加强法制”,“没有法制不行”。反对腐败,解决社会上各种丑恶现象,“还是要靠法制,搞法制靠得住些”。邓小平还为如何加强制度和法制建设提出了许多重要思想。第一,要改革和完善党和国家的领导体制和制度,走出一条不搞政治运动,而靠改革和制度建设的党的建设新路。第二,要加强立法,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国要有国法,党要有党规党法”上个世纪80年代初,针对当时我国法制建设的状况,他指出.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往往把领导人的话当作“法”。所以,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如工厂法、森林法、草原法、环境保护法、劳动法、外国人投资法等等。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第三,要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公民在法律和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党员在党章和党纪面前人人平等。反对凌驾于制度和法律之上的特权现象。第四,要健全监督制约机制。我们需要实行党内监督,也需要来自于人民群众和党外人士的监督。最重要的是要有专门的机构进行铁面无私的监督检查.把群众监督与专门机关监督结合起来。第五,要加强法制教育,增强法制观念,真正使厂大群众、特别是领导干部懂得法律、执行法律、维护法律。

四、党风建设和反腐败,要从领导干部抓起,从群众身边的具体问题抓起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同样,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也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的决定因素。邓小平指出:“党是整个社会的表率,党的各级领导同志又是全党的表率。”如果党的组织把群众的意见和利害放在一边,不闻不问,怎么能要求群众信任和爱戴这样的党组织的领导呢?如果党的领导干部自己不严格要求自己,不遵守党纪国法,违反党的原则,闹派性,搞特殊化,走后门,铺张浪费,损公利私,不与群众同甘苦.不实行吃苦在先.享受在后.不服从组织决定.不接受群众监督.甚至对批评自己的人实行打击报复,怎么能指望他们改造社会风气呢!因此,他反复强调端正党风,反列腐败,先要从党政机关、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抓起。这是由他们的地位、作用和影响决定的。一是领导干部对党的优良作风的形成、发展和传播起关键作用。比如,我们党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艰苦奋斗、求真务实、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等优良作风,都是各级领导干部在实践中身体力行的成果。没有广大干部以身作则的亲自实践和示范作用,就不可能有优良的作风。二是领导干部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党的各项工作要由领导干部有成效地领导和组织才能完成: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同样也有赖于领导干部发挥领导和组织作用。邓小平强调领导干部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坚强的决心,把关系到党和国家命运的这种大事办好。三是领导干部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的重点对象。现实表明,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主要表现在一些领导干部身上。邓小平指出:“要讲特殊化,恐怕首先表现在高级干部身上。当然,我不是说所有的高级干部都是这样,我们的许多高级干部是很艰苦朴素的,但确实有些人特殊化比较厉害。这种情况,在中下层干部中也有。”反腐败斗争揭露出来的案子,多数也涉及到领导干部,甚至各级各部门党政主要领导干部也不在少数。所以、对领导干部要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而领导干部自身必须做到廉洁自律、清正廉明。四是领导干部自身党风不正和发生了腐败现象对党内外影响很大。尽管腐败的干部是极少数,但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的腐败,则是“丑名远扬”,影响极坏,如成克杰、胡长清、慕绥新、马向东、王怀忠等腐败分子,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严重败坏了党的形象。

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要从领导干部抓起,同时还要从群众身边的具体问题抓起。领导干部的腐败毕竟是少数,但是在干部队伍中,为政不廉,利用职权占便宜,侵犯和损害群众的利益则是相当普遍的,比如,乱收费、乱摊派、乱集资,以各种名目收红包、收赞助费、收支持费,以及吃拿卡要,铺张浪费,搞徒有其名、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等等。这些发生在群众身边、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已经引起群众的强烈不满。所以,要从群众身边的事情抓起,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具体问题,以取信于民。邓小平指出:“抓精神文明建设,抓党风、社会风气好转,必须狠狠地抓,一天不放松地抓,从具体事件抓起。”“要扎扎实实傲几件事情,体现出我们是真正反对腐败,不是假的。“最近,党中央抓了拖欠农民工工资、教育乱收费等问题,群众很满意。胡锦涛同志指出:“群众利益无小事”。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不能停留在口号和一般要求上。必须围绕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来落实。

(来源:《前线》2004年第7期)

联系我们 网站声明 版权信息 留言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