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精神与中国青年的时代使命

史为磊

2019年05月10日  来源:大众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重要讲话中指出:“实践充分证明,中国青年是有远大理想抱负的青年!中国青年是有深厚家国情怀的青年!中国青年是有伟大创造力的青年!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中国青年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今天,新时代中国青年处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既面临着难得的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也面临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继续发扬五四精神,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不辜负党的期望、人民期待、民族重托,不辜负我们这个伟大时代。”

“在北京参加五四运动的青年,是真正的模范青年”

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运动。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是以《新青年》杂志的创办为标志的。被誉为青年界之“明星”“金针”“良师益友”的《新青年》,由陈独秀于1916年9月在上海创办。1917年1月,蔡元培到北京大学任校长,聘请陈独秀为文科学长,同年,26岁的刘半农、胡适,28岁的李大钊,也被聘请到北京大学,《新青年》编辑部随之迁到北京。《新青年》大力宣传民主、科学和新文学,发起新文化运动。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新青年》成为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宣传反帝反封建思想的主阵地。

1919年5月4日,爱国青年学生们高呼“内除国贼,外抗强权”“取消二十一条”“还我青岛”“保我主权”等口号,向反动当局和帝国主义强烈抗议,掀起了震惊中外的五四爱国运动。毛泽东后来在纪念五四运动的讲话中,高度评价青年在五四运动中的作用,他说:“在北京参加五四运动的青年,是真正的模范青年,因为他们反对卖国政府,在五四运动中流了血,参加了那样的斗争。这些都是革命的先锋队,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独立、自由、幸福,进行了那样的斗争,英勇得很。”五四运动爆发后,各地青年学生纷纷响应,使这一爱国运动燃起的火炬,迅速形成燎原之势,山东、天津、武汉、湖南、广州等地纷纷建立各种爱国组织,开展各种爱国运动,一大批介绍新思想的刊物也由青年学生发起和创办。在伟大的五四爱国运动中,“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孕育并形成,成为指引广大青年勇敢前进的精神旗帜。

“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

五四运动充分反映了青年群体在整个社会中的先锋作用,而五四运动形成的五四精神,也鲜明体现了青年人不懈追求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精神境界。

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在《新青年》发刊词《敬告青年》中高度赞扬了青年,他指出:“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青年之于社会,犹如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1916年8月15日,李大钊在《<晨钟>之使命——青春中华之再造》中指出:“一切之新创造,新机运,乃吾青年独有之特权”,“盖青年者,国家之魂”。他还鼓舞青年:“青年之文明,奋斗之文明也,与境遇奋斗,与时代奋斗,与经验奋斗。故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惟知跃进,惟知雄飞,惟知本其自由之精神,奇僻之思想,敏锐之直觉,活泼之生命,以创造环境,征服历史”。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人民的幸福,端在中国青年。

风华正茂的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是最富有想象力、最富有创造力的群体,他们富有深厚的家国情怀,勇于以实现民族复兴为己任。1957年11月17日,毛泽东访苏期间在莫斯科大学礼堂接见中国留苏学生代表,他深情地向青年学生们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邓小平也指出:“科学的未来在于青年。青年一代的成长,正是我们事业必定要兴旺发达的希望所在”,“青年是我们的未来,我们的一切事业的继承者”,要“在全体青年中间发扬艰苦奋斗的正气”。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五四运动,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新时代中国青年要“以一生的真情投入、一辈子的顽强奋斗来体现爱国主义情怀,让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始终在心中高高飘扬”。五四运动孕育并形成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就是对中国青年群体精神风貌的最好诠释。

“团结起来,振兴中华”,万众一心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五四运动中,中国青年首次以团结的群体亮相于政治舞台,展示了青年群体的青春活力和强大力量。五四运动所孕育的五四精神,成为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永久奋斗的精神动力,对于我们今天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样具有重要价值。

100年来,五四精神在中国青年身上不断得以弘扬和发展,虽历久而弥新。九一八事变后,抗日救亡成为中国青年运动的主题和方向。“一二九”运动中那句“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是中国青年救国救亡的疾呼,是中国青年爱国热情的集中释放。两万五千里漫长艰苦的长征征途,是中国青年不畏艰险的真实写照。抗日战争爆发后,成千上万爱国青年怀揣抗日救国的热情,长途跋涉,历经艰辛,奔赴延安参加革命,“到延安去”成为当时向往革命的热血青年的心灵召唤和共同选择。解放战争时期,青年人踊跃参军入伍,积极参与土地改革。新中国成立伊始,百废待兴,同时面临朝鲜战争的考验。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下,在“一切为祖国”“保和平,保祖国,就是保家乡”的鼓舞下,多达70万名青年报名参军,许多青年战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在热气腾腾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把青春献给祖国”“一切为了社会主义”等口号,体现了中国青年对新社会美好前景的憧憬,展现了中国青年投身于祖国建设的无私奉献精神。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青年以充满热情的姿态投身于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去。青年大学生率先喊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这是新时期中国青年奏响的时代最强音。千百万青年团结起来,投身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中,为实现中华民族全面振兴而拼搏奋斗,许多青年主动到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体现了报效祖国、志在四方的青春风采。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建校120周年之际,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强调:“1981年北大学子在燕园一起喊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响亮口号,今天我们仍然要叫响这个口号,万众一心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进入21世纪,五四精神顺应历史潮流,与时代同行,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与五四精神交相辉映,并为五四精神注入新的时代底蕴。

继续发扬五四精神,肩负起“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

新时代,“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仍将是中国青年运动的指明灯,仍将是中国青年成长进步的精神旗帜。新时代中国青年需要继续汲取五四精神的营养,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将五四精神作为永恒的精神追求。

对于新时代中国青年而言,弘扬五四精神,将五四精神进一步发扬光大,必须高举爱国主义伟大旗帜,坚持追求真理、追求进步,发扬青年人永久奋斗的伟大传统,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奋斗。要树立远大理想,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要热爱伟大祖国,不断奉献祖国、奉献人民;要担当时代责任,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把青春奉献给新时代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要勇于砥砺奋斗,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要练就过硬本领,以真才实学服务人民,以创新创造贡献国家;要锤炼品德修为,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不断修身立德,打牢道德根基。唯有如此,新时代中国青年才能肩负起“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才能不辜负党的期望、人民期待、民族重托,不辜负我们这个伟大时代。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