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语言的逻辑分析反对形而上学

作者:    发布时间:2014-11-19   
分享到 :

卡尔纳普是逻辑经验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被蒯因视为一位非常杰出的人物,“自从1930年以来,如罗素在前二十年那样,支配当时哲学的,就是卡尔纳普”。其主要哲学思想有:一切关于世界的概念和知识最终来源于直接经验;哲学问题可归结为语言问题,哲学方法在于对科学语言进行逻辑分析。

在 《通过语言的逻辑分析清除形而上学》一文中,卡尔纳普以经验实证为基础,运用逻辑分析,将形而上学的知识排除在科学认识的范围之外,并斥之为无意义的“假陈述”,进而否认了形而上学体系,认为形而上学仅仅是表达人生态度的东西,并不具备任何知识论及认识论方面的价值。从古希腊的怀疑派直迄19世纪的经验主义,许多学者认为研究形而上学问题是劳而无果的。但卡尔纳普认为前人的工作不彻底,没有找到批判性的武器,“只有在近几十年逻辑的发展给我们提供了足够锐利的武器的今天,才能采取决定性的步骤”。

卡尔纳普称一个表面有意义而实际上却不具有的词为“假概念”,由于历史发展与演变,一个词会改变意义,但是当它失旧义而未获新义时,假概念就会出现。一个词具有意义可以用归结为另外一些词的方法来确定,最终归结为出现在“观察句子”或者“记录句子”等经验性句子里的词。在这一标准下,许多形而上学的词不能满足上述条件,是无意义的。比如“本原”与“神”这两个词就是这样,是不能进行这种归结的。

句子的意义取决于陈述的可证实性,即符合逻辑句法。“凯撒是和”、“凯撒是一个质数”都是违反逻辑句法的,且无法用经验证实,是无意义的。由于自然语言的包容性,这些无意义的词列看似构成了不违反语法的句子,其实从逻辑句法看来是不适当的。卡尔纳普进一步说,形而上学是假陈述并且全部形而上学都是无意义的,一开始它就走错了路:发现和表述一类与经验科学不相干的知识。

卡尔纳普的分析批判在当时强而有力,他认为自己使用了一种新的工具、方法,“现代已经掌握了一些方法使每一个这样的争论在原则上成为不必要的;现在主要的只是坚决地应用这些方法。”不过,仔细考究卡尔纳普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很多地方他并没有达到其预期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