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建设的路径探析
西方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已日益凸显。进一步推进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既是中国现实的需要,也具有长远战略意义。从国际上看,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预言的全球化已经变成现实,全球变成了一个“地球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上升为具有国际性质的垄断资本主义,使各国成为资本运动链中的一环。以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为例,发生在美国的次贷危机,因为金融市场的资金链的断裂,如“多米诺骨牌效应”一样迅速传遍全球,使全球经济迅速滑坡,给全球经济造成重大影响,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从国内看,中国经历了30多年的改革开放,经济利益格局分化,经济结构多样化和社会群体分层化明显,且社会群体数量差别大,各种利益矛盾错综复杂,人民内部矛盾突出。要回应国内外提出的新课题,西方马克思主义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可以借鉴吸收的成果。
一、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借鉴价值
当前,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已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一支日益壮大且成熟稳定的队伍,与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紧相呼应,可谓“花开并蒂”。回顾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历程,学术界一般把其分为三个阶段,即是“否定——否定与肯定并存——肯定”一个螺旋式的上升过程。在前两个阶段内,学术界围绕着西方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关系这个核心问题展开了大论战,涉及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界定与对象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评价标准与方法、西方马克思主义与列宁的关系以及西方马克思主义与现代哲学的关系等这些问题。经过十多年的讨论,随着更多学者的加入,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和讨论也逐渐深入,从一般的引进资料评介,到具体人物思想的研究,涉及的范围和理论深度都大大增加,从而形成了当今学界内认同的三种学说:非马克思主义学说、马克思主义学说和具体人物具体分析说。但是由于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纷呈,人物众多,思想复杂,且相差很大,从而造成日益模糊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图像,当然,也就影响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研究。
西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马克思主义一样,也是马克思主义世界化和民族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众多,观点复杂,主要包括外国共产党人、对资本主义持批判态度的左翼学者和由马克思主义文本出发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流派①。他们根据西方实际情况提出了具有强烈批判性和前瞻性的理论,从而对西方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在西方思想界和社会上具有很强的冲击力。他们给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工作,提供了巨大的理论借鉴参考价值。主要可以包括以下两点:其一,逻辑思维价值;西方马克思主义之所以产生重大影响,主要原因是他们根据西方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和观点,利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同时借鉴以其他学派的理论,进行深入的哲学层面上的思考,对西方的社会现实、历史提出了中肯的批评和建议,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归根结底,他们拥抱了西方的社会现实和广大的人民,从而形成前赴后继的哲学思潮,冲击着西方资本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他们运用马克思分析问题的内在逻辑思维,而不是把马克思主义当作亘古不变的教条启发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和理论工作者应该针对国内外,特别是中国已经变化了的实际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其二,理论成果本身的价值;中国要建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没有成熟的实践模式值得借鉴,也没有现成的经验参考,只能“摸着石头过河”。而当今世界上只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一种成熟的发展模式,他们经过三四百年的发展,资本主义的历史、文化对全球各个国家地区产生了重大影响。在全球化日益加强的今天,同时中国的对外开放已经走过30多年的国内外交错复杂的大背景下,中国未来发展中不可避免地要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展模式的影响。西方资本主义世界昨天遇到的问题,在中国现实中已经初现端倪,而他们今天遇到的问题,中国在将来也很有可能会遇到。那么,中国要规避他们出现的问题,实现跨越式发展,借鉴吸收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研究成果则很有必要;如生态社会主义指出的资本主义世界的“生态危机”问题。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正是基于西方社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环境问题,而环境价值论和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论又不能解决这些问题的理论困境下提出了生态社会主义理论的,他们把资本主义出现的问题归结于资本唯利是图和无穷扩张的本性,得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资本主义制度是造成生态危机的罪魁祸首,从而超越了人类中心主义和环境价值论,为今天中国已经出现的环境问题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理论指导。同时,资本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主导下形成的虚假的消费主义观念、文化观念和劳动观念,欺骗着人民大众,掩盖了人们真正的需求。所以他们过去和现在出现的问题,中国现在和将来也可能会遇到,有些问题,比如生态问题和环境问题已现端倪。而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正是在分析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现实过程中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理论成果,这些理论成果为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提供了“反面教材”。“鉴于往事,以资于治道”,借鉴这些重要的研究成果能够很好的预防和规避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防患于未然,探索社会主义的成功发展模式。
二、 推进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两条路径
推进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工作,无论是对于正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国,还是对于我们研究分析资本主义世界状况,看清楚资本主义的本质、矛盾和未来都是极其重要的。但是由于中国现实的学科设置,以及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使得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遇到了很难突破的现实瓶颈。第一,由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话语不同于中国主流的马克思主义,因此,西方马克思主义长期被排斥在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视野之外,造成了西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马克思主义“老死不相往来”的现象②。
其实,无论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还是西方的马克思主义,都是马克思主义世界化和民族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要实现二者双向地有机互动,双方不能囿于自身专业研究范围,应该自觉服从和服务于中国现代化建设这个大局,要站在时代的高度上,从总体上把握时代脉搏,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心态,相互尊重、理解二者之间的差异性和理论个性,展开理论上的平等对话和交流。第二,由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话语的错综复杂,以及人员的庞杂和思想的凌乱,而且他们分析的主要是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问题,这与今天的中国现实情况有时空上的脱节,故而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走向了越来越学院化、书斋式的研究模式。当然,由于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众多、思想复杂,因此,可以有选择的研究、借鉴和吸收,这就要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走出越来越学究式的研究范式,运用中国的语言形式和表述风格,“翻译”处于西方语境下的理论成果,用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表述出来;同时,西方马克思主义更加关注现实,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让西方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说中国话,在中国的土地上生根发芽,提出更加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建议和对策,能够解决中国现实的重大问题。
参考文献:
[1]王雨辰:《哲学批判与解放的乌托邦》,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07.
[2]王雨辰:《中国语境中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10.
[3]陈学明:《时代的困境与不屈的探索》,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07.
[4]陈学明,王凤才:《西方马克思主义前沿问题二十讲》,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