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提到的中国人

作者:    发布时间:2004-04-15   
分享到 :

江志伟 谢春水

在马克思的不朽名著《资本论》中,一共提到了680多个世界各国的人物,其中只有一个是中国人,他的名字叫做王茂荫。

王茂荫(1798—1865年),字椿年,号子怀,安徽省黄山市歙县人。中国清代著名经济学家。1832年考中进士步入仕途之后,历任道光、咸丰和同治三朝户部右侍郎、兵部左侍郎、工部右侍郎、吏部右侍郎和左副都御史等高职。毕生致力于我国经济史尤其是货币史的研究和实践,他的货币观点及钞币发行方案最为引人注目,被学术界评价为“我国封建社会货币理论的最高成就”。著有《王侍郎奏议》一部传世。

马克思在1864年出版的德文版《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第三章中,在谈到货币或商品流通、论述“强制流通的国家纸币”问题时,以第八十三条大段注释的方式专门提到了中国理财官王茂荫及其“主张暗将官票宝钞改为可兑现的钞票”的观点,从而使他成为《资本论》中惟一提到的中国人。

江泽民主席2001年5月在安徽省黄山市视察的时候,听到关于这位不无传奇色彩却又鲜为人知的中国历史人物的介绍之后,一连询问了好几个关于王茂荫的问题,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那么马克思当年又是怎么知道王茂荫及其理财观的呢?从《资本论》中可以知道,他是从出版于1858年柏林德文版《帝俄驻北京公使馆关于中国的著述》一书中获悉的,在该书《内阁关于纸币的奏折》一文中,有关于王茂荫的介绍及其关于纸币问题上书受挫而导致的奏折风波的详细情况,引起马克思的关注,并将这些材料连同王茂荫其人一并收入他的《资本论》巨著中。

中国最早倡议研究王茂荫的,是著名的历史学家、作家郭沫若先生,早在1928年东渡日本期间,他就从陈启修翻译的《资本论》中发现了王茂荫从而进行“关于王茂荫的探索”,并于1936年发表了《〈资本论〉中的王茂荫》一文。

王茂荫故居在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安徽歙县雄村乡义成村的义成街上,是王茂荫手上建造的,他将其命名为“天官第”。故居占地约400平方米,系典型的清代徽派民居风格的砖木楼房建筑,三栋相连一字排开,中间为“敦仁堂”会客公务大厅,左、右两侧为生活起居用房。王茂荫虽然长期在京城任职,但他“京宦三十年,未尝携眷属”,因此频仍返乡省亲,故居成为他的情牵梦萦之地。尤其是晚年抱病返乡处理母亲丧事后终于一病不起,于《资本论》德文版出版的1864年的第二年辞别人世,葬于故居不远处的岑山渡玉子山上。关于他有幸成为惟一一个进入《资本论》的中国人的美事,他大抵是未能看到的。据义成村民告知:每年清明时节,王茂荫的后裔们都会从各地回来给王茂荫扫墓,而王茂荫故居现在也经常迎来海内外慕名来访的客人。正是:一代名臣,经济勋猷襄大业;千秋祀,历年奏牍诏诸昆。”王茂荫,与《资本论》同在。(资料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03月21日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