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著作在中国的翻译出版和传播
列宁的著作作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载体之一,从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以后开始在我国传播。在纪念十月革命胜利90周年之际,回顾列宁著作在中国翻译、出版和传播的概况,具有重要意义。
一、俄国十月革命胜利至新中国成立(1917~1949)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马列著作翻译、出版和传播。1921年9月,党在上海创建了第一个出版机构——人民出版社。该社成立后,确定出版《列宁全书》,其中包括《帝国主义论》等14种列宁著作。该社同年12月出版李立译《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沈泽民译《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这是我国最早出版的两部列宁著作。
1923年11月,中国共产党成立了第二个出版发行机构——上海书店,并以上海书店为中心,在全国建立了传播马列著作和革命书报的发行网。据统计,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结束,我国出版列宁著作约6种,报刊发表列宁著述约28篇。
大革命失败以后,上海是白色恐怖最严重的地区。然而仅上海地区就出版列宁著作近30种,其中包括《国家与革命》、《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等列宁主要著作。
在中央苏区革命根据地,尽管战斗频繁,条件极为艰难,仍然出版了《二月革命至十月革命》、《列宁论游击战争》等多种图书。党的机关刊物《斗争》一年内就发表过《新的任务与新的力量》等5篇列宁著述。据统计,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我国出版列宁著作约42种,报刊发表列宁著述约19篇。
抗日战争时期,党中央于马克思诞辰120周年这一天,在延安建立了党的第一所马列学院,该院有一部分同志专门从事马列著作编译工作。随后,又在延安建立了中共中央出版发行部,统一领导党的出版发行工作,开始用“解放社”名称出版马列著作。该社出版过大批列宁著作单行本,同时还出版过多卷本《马恩选集》和《列宁选集》。《列宁选集》出版了16卷,这是我国最早出版的列宁著作多卷集。
在国民党统治区和日本侵略者占领区,地下党领导的一些出版机构,也都排除困难,坚持出版马列著作。例如三联书店的前身——生活书店、读书出版社和新知书店出版过《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底最高阶段》等9种列宁著作。据统计,抗日战争期间,我国出版列宁著作图书约54种,报刊发表列宁著述约31篇。
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出版了《列宁论马克思恩格斯与马克思主义》、《土地问题理论》、《论国家》、《论民族殖民地问题》等书;在国民党统治区,出版了《帝国主义论》、《十月革命的准备与实行》等列宁著作。
为了迎接全国解放,1949年2月,党中央决定重新编审出版一套“干部必读”,它包括12种马列著作,其中列宁著作有3种。这套“干部必读”于1950年6月出齐12种,一年内印数达300万册。据统计,解放战争时期我国出版列宁著作约40种,报刊发表列宁著述约6篇。
据统计,从十月革命到新中国成立,我国出版列宁著作约142种,其中9种为苏联外国文书籍出版局出版;报刊发表列宁著述约97篇(以后各时期统计数字不再包括报刊发表的列宁著述)。
二、新中国成立至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49~1978)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中国为马列著作的翻译、出版和传播创造了优越的条件。
1950年12月,成立了人民出版社;1953年1月,成立了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从此,马列著作的翻译出版工作开始有了集中领导和统一规划,能够更加有计划地、系统地、大规模地进行。
中央编译局当时的主要任务是翻译“三大全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列宁全集》、《斯大林全集》,其中《列宁全集》中文第1版在“三大全集”中最先完成。
《列宁全集》中文第1版1~39卷,是根据苏共中央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院编辑的《列宁全集》俄文第四版翻译的,共计1500多万字。人民出版社从1955年开始出版第1卷,1963年出齐39卷。
在翻译出版《列宁全集》中文第1版的基础上,为了使读者能有重点地选学列宁在各个时期的主要著作,中央编译局选编了一套《列宁选集》四卷本,于1960年在纪念列宁诞辰90周年时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精装本。这套选集出版之后,深受读者欢迎,曾多次重印。
1963年5月,中央宣传部选定了30本供干部学习的马列著作,其中有《国家与革命》等列宁著作11种。人民出版社同年年底开始陆续出版这些书,并印了主要供老干部使用的16开本的“大字本”。
“文化大革命”开始不久,马列著作翻译出版工作被迫中断。1970年年底,毛泽东主席发出“认真看书学习,弄通马克思主义”的号召,并指示要学习马列6本书。此后,中断4年之久的马列著作翻译出版工作才得以恢复。
1971年4月,在全国出版工作座谈会上,周恩来总理专门谈到马列著作翻译出版问题,指示要抓紧这项工作,并在会上提出要重新编译出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和《列宁选集》。人民出版社从1972年10月开始出版中央编译局重新校编的《列宁选集》四卷本。同时重印了《列宁全集》中文第1版,出版了一大批列宁著作单行本。从1977年11月人民出版社开始出版《列宁文稿》,1990年12月出齐17卷。该书是《列宁全集》中文第1版1~39卷的补遗卷。
据统计,从新中国成立至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我国出版列宁著作约135种,其中31种为苏联外国文书籍出版局出版。
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十七大(1978~2007)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此后,与经济建设相关的马列著作中译本明显增多,例如人民出版社先后出版《列宁论苏维埃俄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列宁论新经济政策》等书。
1982年,党中央做出决定,在我国编译出版《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1~60卷。该书从1984年10月开始出版,至1990年12月出齐60卷。中文第2版同中文第1版相比,文献篇幅增加1/3以上,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列宁全集》。编译出版《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标志着我国翻译出版马列著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1995年6月,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列宁选集》中文第3版。该版选集全部采用《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的新译文,在选材上做了调整,较多地增收了反映列宁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的文献。
2001年中央编译局编译,人民出版社出版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文库》,共包括马列著作8种,其中列宁著作有4种:《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国家与革命》、《列宁论新经济政策》、《列宁最后的书信和文章》。
2004年1月,党中央下发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其重要内容之一是决定在全国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该工程的首要任务是对马列原著译文审核和修订。中央编译局承担了这项任务,计划编译10卷本《马克思恩格斯文集》和5卷本《列宁专题文集》,2007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其任务之一是对马克思主义主要著作的基本观点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研究。中央编译局、中央党校、教育部和我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近200人在工程中承担了研究课题,每一个课题都确立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根据广大群众学习和实践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需求,我国先后出版了一大批马列著作。除了全集、选集、单行本之外,还出版了许多选读本、专题汇编本、教学用书。例如,近两年人民出版社出版《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文本导读》、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认真读点马列原著20讲》等书。
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我国思想理论界开始应用电脑、网络、电视、光盘等现代科技手段来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1998年,中央编译局首次与中央电视台联合创作了电视文献专题片《共产党宣言》。目前,中央编译局、中央党校和我院及全国许多单位先后建立了马克思主义研究网站,许多网站都设立了马列经典著作数据库。在马克思主义传播史上,这是一个创举,具有重大意义。
据统计,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十七大,我国翻译出版列宁著作约96种。根据现有资料统计,从俄国十月革命到党的十七大,我国总计翻译出版列宁著作约333种。
综上所述,我们回顾十月革命胜利90年来列宁著作在中国翻译、出版和传播概况,从一个方面说明:马克思列宁主义适合中国国情,是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中国共产党无论在初创时期还是在执政以后,无论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时期,都始终不渝地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克思主义指引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了胜利,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胜利又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开辟了更广阔的道路;马克思主义更加广泛传播,必将“给人民带来更多福祉,使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潮流、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