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如何谈保护少数
贯彻民主制必须体现大多数人的意志,但在要求少数服从多数时,列宁十分注意保障少数人坚持自己观点的权利,并把它写进党章作为一项制度固定下来。
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后,由于孟什维克无视党的组织纪律,肆意进行破坏活动,不过一年时间,俄国党就陷入了分裂状态,两派各有自己的中央,各有自己的机关报。1905年革命的到来,向无产阶级提出了组织武装起义、推翻沙皇政府、如何对待农民、如何对待自由派资产阶级等一系列急待解决的实际问题,迫切须要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制定出一个统一而周密的策略。为此就须要召开第三次代表大会,由它来制定统一的策略。孟什维克却反对召开“三大”,认为党内大多数人都反对他们,召开“三大”对他们不利 [1],最终拒绝了参加“三大”的邀请。列宁原来考虑,孟什维克少数派只要参加“三大”并认真执行大会通过的决定,他们完全可以拥有他们应当获得的权利。早在“三大”召开之前一年,即1904年5月,列宁在给几位中央委员的信中就说:他绝对愿意向少数派“保证用党的经费出版他们的一切著作,不加修改,也不加评注”,并“通过专门的决议,保证少数派特别迫切要求得到的权利”。[2] 1905年4—5月“三大”召开时,尽管少数派没有参加,代表大会仍然在党章中作出专项规定,说“任何已被代表大会或中央委员会批准的组织,都有权用自己的名义出版党的书刊”。所谓出版党的书刊,是说所出的书刊党都予以认可,并用党的经费出版。这表明,尽管少数派缺席,“三大”仍然虚位以待,多数派仍在创造条件准备同少数派共事。列宁解释说:“三大”虽然认为少数派的机会主义倾向是不对的,但仍“在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党章中明文规定了对任何少数派的权利的明确保证。少数派现在有党章保障的绝对权利坚持自己的观点,进行思想斗争,只是争论和意见分岐不能导致破坏活动,不能妨碍正常工作,不能分散我们的力量,不能阻碍同心协力地向专制制度和资本家作斗争”。[3]当“三大”召开之后半年多,两派都同意召开统一的代表大会来制定统一的策略的时候,1906年1月,列宁在《国家杜马和社会民主党的策略》一文中,再一次谈到保障少数人权利的问题。他说:在未来的统一代表大会上,在要求少数派在政治行动上服从大会多数通过的策略问题决议时,“必须保证处于少数地位的派别有批评代表大会决议的自由和鼓动召开新的代表大会的自由”。[4]
然而造化弄人。当列宁真心实意地为少数派制定专项政策并不厌其烦地作出保证的时候,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在未来的统一代表大会上充当少数派角色的,竟是布尔什维克自己。党的统一的第四次代表大会是在1905年十二月武装起义失败之后,于1906年4月召开的。由于布尔什维克占优势的组织都在大城市和工业中心,它们或因遭到摧残而严重削弱,或者正在组织起义队伍且战且退,因此只能选派较少的代表出席大会。而孟什维克在非工业地区有很多组织,反而能选派更多的代表出席大会。结果孟什维克在代表大会上成了多数派,而布尔什维克成了少数派。作为少数派,对大会决议有批评的自由,但行动必须一致,不能造成党的分裂,这是规则。布尔什维克遵守了这项规则。[5]孟什维克却不讲规则,他们企图趁人之危,削减布尔什维克作为少数派应当享有的权利。本来“三大”党章规定,达到全党 1/2 以上票数就可以要求召开新的代表大会。孟什维克却在起草“四大”党章时把要求召开新的代表大会的门槛抬高,把全党票数的 1/2 提高到全党票数的 2/3 。只是由于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坚决反对,孟什维克才被迫恢复了“三大”的规定。[6]由于孟什维克的中央在“四大”以后在基本策略问题上采取机会主义立场,激起了全党绝大多数地方组织的愤慨,根据它们的要求,1907年5月召开了党的第五次代表大会,在这次代表大会及其选出的中央委员会上,布尔什维克稳稳地获得了多数,从而结束了此前布尔什维克在全党占多数而在党的最高机关中占少数的不正常状态。
贯彻民主制要求少数服从多数,但真理有时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为了使真理不致遭到扼杀,首先须要给它显露自己的机会。如果是真理,自然会被大多数人接受,如果不是真理,自然会被大多数人抛弃。列宁在要求少数服从多数时注意保障少数人坚持自己观点的权利,是他对民主制度的发展和创新。
注释:
[1].《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44卷第450页。
[2].同上,第8卷第429页。
[3].同上,第10卷第201页。
[4].同上,第13卷第55页脚注;第12卷第157页。
[5].同上,第12卷第362页。
[6].同上,第13卷第54—5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