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茨出版社及其出版物

作者:李跃群    发布时间:2010-08-12   
分享到 :

狄茨出版社是约翰·亨利希·威廉·狄茨(Johannn Heinrich Wilhelm Dietz)于1881年以自己的姓氏命名创建的。

狄茨生于1843年,从小就在印刷厂当学徒,生活贫苦,到处流浪。他曾到过圣·彼得堡,同俄国工人组织有过联系并与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结识。1866年后,狄茨在汉堡当排字工人,不久加入了德国社会民主党并负责党的印刷厂工作,1881年成为帝国国会议员。

狄茨出版社成立后,出版了许多具有学术价值的哲学社会科学著作,其中包括马克思、恩格斯、拉萨尔、倍倍尔、梅林、伯恩斯坦、考茨基等人的著作,并负责出版由考茨基主编的德国社会民主党理论刊物《新时代》(Die Neue Zeit)、蔡特金编辑的《平等报》(Gleichheit)等。1906年狄茨出版社正式成为德国社会民主党的出版机构,在马克思主义传播史上发挥过较大作用。

狄茨出版社曾于1933年停办。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德和东德各自重建了狄茨出版社。但具体名称是有区别的,出版的方针与任务也不相同。西德的名称是“约·亨·威·狄茨继任者出版有限公司”(Verlag J. H. W. Dietz Nachf. GmbH),主要出版社会民主党的书刊;东德的名称是“狄茨出版社”(Dietz Verlag),系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与德国统一社会党的政治书籍出版社,主要出版党的文献、马列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传记和国际共运史方面的文献。2005年由中央编译局出面从德国收购的一批文献史料就是该社的出版物。这是一批重要的马克思主义史料文献,是狄茨出版社自1945至1990年间出版文献的留存本。那么,这批文献是如何辗转保存下来的?为什么要出售?中央编译局又是如何收购这批文献的?事情还要从东西德合并说起。

1990年10月3日,东德并入西德后,狄茨出版社随之也就结束了原有的出版使命,所有权被当局指定的一个所谓“托管”部门所有,而位于柏林Wall大街76号狄茨出版社的大楼也被没收。当时,狄茨出版社藏有大量该社出版物的存留本,属该社自创建以来出版的核心文献。如何才能保住这些文献,是当时狄茨出版社面临的棘手问题,经过与“托管”部门再三协商,允许暂时存放在大楼内。1997年11月,“托管”部门要出售大楼,督促存放在大楼内狄茨出版社的文献资料限期搬出。否则,将被销毁。在此情况下,原狄茨出版社的有关负责人泽梅尔曼(Semmelmann)教授恳求另一家名为帕尔-鲁根施坦因(Pahl-Rugenstein Verlag)的左翼出版社买下了这批文献,并将这批重约23吨的文献资料由柏林运往波恩,经过简单的遴选与整理后保存了下来。

或许这是一批马列主义文献的缘故,抑或是狄茨出版社遗留物的原因,2005年初帕尔-鲁根施坦因出版社不再愿意继续保存这批文献,并在国内出售无望的情况下,决定征询国外有意收购者。中央编译局获此信息后,局领导高度重视,在确认该批文献的数量和价值后及时作出批示,要求收购该批文献,并指示由文献信息部具体负责收购的运作事宜。随即,文献信息部指派专人负责该项工作,经过与国内外有关方面的多次交涉与洽谈,并在国际友人的帮助下,中央编译局如愿以偿买下了这批文献,通过海陆运输方式,于2005年9月30日将装满6个集装箱的文献运送抵达中央编译局。

目前,这批文献经过认真的整理与清点后已妥善收藏,共计9000余册(按8800册计价收购),除极个别小语种外,均为德文,主要内容有:1、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李卜克内西、卢森堡、倍倍尔、蔡特金等人著作的全集、选集、单行本以及他们的传记文献;2、马克思主义研究方面的论著,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年鉴以及相关的专题研究资料;3、党的文献,包括德国统一社会党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时期共产党的文献以及中央委员会会议、党代会、党的领导人的讲话和文章汇编;4、德国历史与政党史、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和工人运动史方面的专题文集、汇编、讲话和文章;5、少量文学类图书与期刊等。

上述文献的收购入藏,不仅有助于正在进行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二版的编译和研究工作,也极大地丰富了中央编译局文献信息部藏书建设的特色,必将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发挥重要作用。正如出售该文献的帕尔-鲁根施坦因出版社负责人阿诺尔德·布伦斯(Arnold Bruns)先生所说:中央编译局收购这批文献是他愿望所归。因为,中国是世界上最有影响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些文献一定能够得到最好的保管、最有效的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