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早期创办的英文刊物——《中国文摘》

作者:李跃群    发布时间:2010-09-27   
分享到 :
《中国文摘》(China Digest)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份向海外发行的英文期刊,也是解放战争期间中共向全世界宣传中国革命斗争的唯一刊物。该刊于1946年12月31日在香港正式出版,其前身是1946年在上海发行的英文刊物《新华周刊》(New China Weekly)。

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竭力将中国拉向内战深渊,并利用国民党报刊在国内外大造反动舆论。为了便于在国际上开展争取和平、民主的舆论斗争,在周恩来的直接领导下,中共于1946年5月17日在上海创办了《新华周刊》(由乔冠华任总编),及时向世界报道中国当时所发生的重大政治新闻,宣传中共的方针、政策以及对国共两党和谈的立场;介绍宋庆龄福利基金会的工作计划;揭露蒋介石挑动内战的阴谋。《新华周刊》内容丰富,通俗生动,深受读者欢迎。国民党当局对此深感不安,指使上海反动当局于同年6月5日查禁了《新华周刊》。《新华周刊》从创刊至停刊,前后只出版了3期,但它在当时的宣传斗争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锻炼了一批对外宣传人才。

1946年10月,国民党撕毁《双十协定》,国共和谈彻底破裂,周恩来准备率中共代表团的主要成员撤回延安。临行前,周恩来对留在国统区的工作人员作了细致的安排:一部分有掩护条件而没有公开过身份的同志留下做地下工作,另一部分同志被安排去香港开辟新的工作,乔冠华、龚澎夫妇就是被派往香港工作的主要成员。

龚澎等人到达香港后,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创办了《中国文摘》,面向海外发行,继续在国际上与国民党展开舆论斗争。当时,根据中央的指示精神,《中国文摘》充分利用香港的特殊环境,及时向全世界报道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之间的斗争;报道解放战争的消息;刊登延安的时事评论。因此,《中国文摘》成为当时沟通中国与世界的一个重要纽带,对于帮助世界人民了解中国共产党所进行的正义事业和中国的革命形势发挥了重要作用,使得中国共产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就已经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了解,并获得了广泛的同情和支持。

《中国文摘》常设栏目有:观察家(The Observer)、要闻综述(Events in Brief)、政治家论坛(Statesmen’s Forum)、记者论坛(Pressmen’s Forum)、读者论坛(Readers’ Forum)、书评(Book Review)、艺术(Art Section)、文化界(The Cultural Circles)、在中国大地上(On China Soil)等。其中国际评论方面的很多文章出自权威人士,刊载的幽默、讽刺漫画也大多出自名家。特别是每期刊载的《观察家》社论,内容简洁有力,给人以清新感。除了文字栏目,《中国文摘》还刊登了不少照片和图片,反映当时的热点问题。

《中国文摘》除了上述常设栏目外,还根据时局的需要,以英文刊登了毛泽东、刘少奇、朱德等人一些文章。如毛泽东的《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Present Situation andOur Tasks,载于1948年1月第3卷第4期)、《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Strategic Problems of China’s Revolutionary War,载于1949年第6卷第3—5期、第7—12期)、《论人民民主专政》(On People’s Democratic Dictatorship,载于1949年7月第6卷第7期)、《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The Chinese Revolution and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载于1949年第5卷第9—11期)等。其中有的可能是毛泽东著作最早的英文版本。此外,宋庆龄也在《中国文摘》上发表一些文章。如1947年10月第2卷第10期上发表的《双十节致辞》(Madame Sun Yat-sen’s October Tenth Statement)、1949年7月第6卷第7期上发表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28周年致辞》(Mme. Sun Yat-sen Greets CPC’s 28th Anniversary)、1949年10月第7卷第1期上发表的《新中国的诞生》(Madame Sun Yat-sen: The Birth of a New China)等。

《中国文摘》为双周刊,16开,每期20—28页不等。从1946年12月31日创刊到1950年2月1日停刊,《中国文摘》共出版7卷81期(其中1—6卷每卷12期,第7卷出版至第9期后停刊)。为庆祝新中国成立,《中国文摘》于1949年10月初出版了一期增刊(12页)。1950年2月,《中国文摘》将出版权转交新成立的《人民中国》(People’s China)。

《中国文摘》从创刊之初即由龚澎担任主编,当时她在刊物上的署名是钟威洛(Djoong Wai Lo),从1948年9月的第4卷第10期开始,龚澎既是主编,又是发行人,还常常亲自撰写和翻译文章,特别是《观察家》栏目中的文章大都出自她手。应该说,《中国文摘》在当时办得有声有色,影响很大,龚澎为此作出了重要贡献。因此,说起《中国文摘》,人们自然不会忘记她。

龚澎,原名龚维航,安徽合肥人,1914年10月10日出生在一位追随孙中山的革命志士家庭。1935年就读于燕京大学历史系,1936年入党,1938年初赴延安,成为延安马列主义学院第一期学员,同年底被派往东南八路军总司令部,担任彭德怀的秘书。1940年底到达重庆,开始跟随周恩来在国统区工作,曾任周恩来的秘书兼翻译、《新华日报》记者、中共中央南方局外事组组长。1945年重庆谈判期间,她负责对外宣传与翻译工作。1946年任北平军调处执行总部中共组组长。新中国成立后,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第一任新闻司司长、外交部部长助理。1954年和1961年作为中国代表团的重要成员两次出席日内瓦会议,1964年跟随周恩来总理出访亚非14国,担任新闻组长和首席发言人。1970年9月23日,《人民日报》第四版右下角刊登了一则消息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外交部部长助理龚澎同志,于一九七○年九月二十日因病逝世,终年五十六岁。”

龚澎是一位天生丽质、思维缜密、处事干练的外交官。她的才干和人格魅力不仅为她的同事所钦佩,也令无数对手所折服。她被誉为周恩来身边最出色的工作人员,曾受毛主席的夸奖。周恩来称赞说“没有人能够代替她。”

中央编译局文献信息部藏有几乎全套原版的《中国文摘》,具有宝贵的史料价值。为了党史与新闻史研究工作的需要,避免这一重要史料的损坏散失,2009年8月,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影印出版了《中国文摘》,全套编为3卷:

第一卷:1946年12月31日—1948年1月27日(创刊号—第3卷第5期);

第二卷:1948年2月9日—1949年2月22日(第3卷第6期—第5卷第9期);

第三卷:1949年3月8日—1950年2月1日(第5卷第10期—第7卷第9期)。